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离散涡方法计算了大雷诺数下线性剪切流绕圆柱的分离流动,计算结果给出阻力系数、横向力系数、边界层分离点、斯特罗哈数及尾流中旋涡的分布图案,计算数据与已有的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周强  曹曙阳  王通 《力学季刊》2011,(4):473-479
通过风洞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亚临界雷诺数范围内线性剪切流场中圆柱的气动升力特性.剪切流强度采用由速度梯度、圆柱半径及圆柱中心前方来流的平均速度所定义的无量纲剪切参数β来表示.在风洞模型试验中使用主动控制风洞来方便地生成线性剪切流.在数值模拟中采用基于动态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的大涡模拟方法.研究发现,在亚临...  相似文献   

3.
亚临界雷诺数下圆柱绕流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苏铭德  康钦军 《力学学报》1999,31(1):100-105
本文应用Smagorinsky涡粘性模式和二阶精度的有限体积法对圆柱绕流的流场进行大涡模拟.求解了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N-S方程,对雷诺数为100和20000的工况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及动力涡粘性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计算对于层流及高亚临界雷诺数的湍流流动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微尺度低{Re}数下的圆柱绕流问题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Re}<12时,圆柱下游形成对称、无分离的定常流;当{Re}>20时,圆柱下游形成周期性交替出现的对称涡;当12相似文献   

5.
串列双圆柱绕流问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松  符松 《计算力学学报》2000,17(3):260-266
本文运用有限体积方法,对绕串列放置的双圆柱的二维不可压缩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为研究两圆柱不同间距对圆柱相互作用和尾流特征的影响,选取间距比L/D(L为两圆柱中心间的距离,D为圆柱直径)在1.5~5.0之间每隔0.5共八个有代表性的间距进行了计算模拟。计算均在Re=200条件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对该绕流问题,流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间距的大小。且间距存在一临界值,间距比从小于临界值变化到大于临界  相似文献   

6.
不同剪切率来流作用下柔性圆柱涡激振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入边界法对细长柔性圆柱在线性剪切流条件下的涡激振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细长柔性圆柱振动采用三维索模型模拟,其两端铰接,质量比为6,长细比为50,无量纲顶张力为496。来流为线性剪切流,剪切率从0到0.024变化,最大雷诺数为250。研究发现:剪切流作用下柔性立管横流向振动表现为驻波模式,而顺流向振动表现为行波-驻波混合模式。随着剪切率增大,振动频谱呈现多频响应,振动能量逐渐向低频转移。阻力系数平均值随着展向变化,脉动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均方根值均表现为“双峰”模式。流固能量传递系数沿立管轴向的分布表明,振动激励区集中于高流速区,而振动阻尼区多位于低流速区。剪切率较小时,圆柱的泻涡为平行交叉模式;剪切率较大时,圆柱的泻涡为倾斜泻涡模式,且由于泻涡频率沿立管轴向变化,尾流发生涡裂现象,形成泻涡频率不同的胞格结构。   相似文献   

7.
杜磊  宁方飞 《力学学报》2014,46(4):487-496
借助γ-Reθ转捩模型,实现了高亚临界雷诺数(Re=1.4×105)下圆柱层流分离流动的尺度自适应模拟.统计平均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较为接近,尤其在圆柱后半段的分离区中,压力系数和实验符合得很好,误差主要源于分离点预测的不准确. 瞬态流动则显示,层流分离的剪切层中出现了展向不稳定,且在向下游的输运过程中不断增强,最后转捩为完全湍流. 在湍流分离模拟中,由于缺乏剪切层失稳的非定常性,SST-SAS 模型的尺度分辨能力变弱,因此在分离区以及下游尾迹中求解出的湍流尺度要明显较层流分离时大.   相似文献   

8.
雷诺数三角翼绕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晋军  苗福友 《实验力学》1998,13(4):497-501
应用梁色液流动显示技术研究了雷诺数对60°尖前缘三角翼前缘涡破裂位置、背风面流动结构等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前风面流动随攻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高雷诺数下多柱绕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方法数值模拟了高雷诺数下的柱体绕流,包括单圆柱绕流、单方柱绕流、串列双圆柱绕流和串列双方柱绕流,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圆柱绕流与方柱绕流的水动力特性.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及其他文献的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单方柱绕流在2.0×103<Re<1.0×107范围内未出现类似于单圆柱绕流的阻力危机现象,其平均阻力系数Cdˉ、升力系数均方根C'l及斯特劳哈尔数St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串列双圆柱绕流与串列双方柱绕流中,均选取L/D=2.0, 2.5, 3.0, 3.5和4.0这五中间距比进行计算. 串列双圆柱绕流中,当Re=2.2×104时,在3.0<L/D<3.5内存在一临界间距比(Lc/D)使得Lc/D前后上下游圆柱的升阻力系数发生跳跃性变化,且当L/D<Lc/D时,下游圆柱的阻力系数为负数. 而当Re=3.0×106时,则不存在临界间距比,且下游圆柱的阻力系数始终为正数. 串列双方柱绕流在Re=1.6×104Re=1.0×106两种工况下的临界间距比分别处于3.0<L/D<3.53.5<L/D<4.0区间内,且当L/D<Lc/D时,两个雷诺数下的下游方柱阻力系数均为负数.   相似文献   

10.
弹性支撑圆柱绕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FD 技术,采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亚临界雷诺数(Re < 47) 下绕圆柱流动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reduced order model, ROM). 耦合结构运动方程和降阶气动力模型,建立了弹性支撑圆柱绕流的稳定性分析模型. 算例分析了亚临界雷诺数下,结构固有频率、质量比等参数以及支撑方式对弹性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对于单自由度横向支撑圆柱,当结构固有频率趋近流动最不稳定模态频率时,弹性系统会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失稳,这种现象最低可在Re~20 时出现. 旋转自由度的释放能够进一步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可将临界雷诺数进一步降低至18 左右. ROM 方法不仅具有很高的效率,而且清晰地指出了弹性系统失稳的根本原因:流动模态和结构模态耦合作用导致结构模态失稳所致. 因此,失稳状态下系统振荡频率锁定于结构固有频率. 基于ROM 技术预测的失稳边界与直接CFD/CSD 仿真结果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1.
借助γ-Reθ转捩模型,实现了高亚临界雷诺数(Re=1.4×105)下圆柱层流分离流动的尺度自适应模拟.统计平均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较为接近,尤其在圆柱后半段的分离区中,压力系数和实验符合得很好,误差主要源于分离点预测的不准确. 瞬态流动则显示,层流分离的剪切层中出现了展向不稳定,且在向下游的输运过程中不断增强,最后转捩为完全湍流. 在湍流分离模拟中,由于缺乏剪切层失稳的非定常性,SST-SAS 模型的尺度分辨能力变弱,因此在分离区以及下游尾迹中求解出的湍流尺度要明显较层流分离时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Chorin的涡方法、网格涡方法和泊松方程快速解法的优点,采用固定离散涡的数目和位置,随时间变化调整离散涡强度的计算方法,对Kc数在1到5之间,β数在10到1665之间圆柱在振荡流动中的流场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U型振荡水槽中的流场涡结构显示照片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数值解在稳定性和收敛性方面都是比较好的。与显示照片相比,其符合程度也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钝锥三维粘性绕流背风面分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德薰  马延文 《力学学报》1991,23(2):129-138
本文将作者在文献[1]中提出的方法推广应用于求解三维可压缩 N-S 方程和简化 N-S 方程,并对近似因式分解法应用于三维问题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二维问题原无条件稳定的格式,经近似因式分解后仍是无条件稳定的;对于三维问题,原无条件稳定的格式经普通近似因式分解后所得到的格式可能是不稳定的或条件稳定的。利用系数矩阵分裂法所得到的近似因式分解格式可仍是无条件稳定的,只要适当加大分裂后的系数反差即可。 文中给出了钝锥超音速三维粘性绕流结果。得到了背风面分离的流动图像,物面压力值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14.
均匀来流中旋转圆柱黏性绕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夕云  庄礼贤 《力学学报》1994,26(2):233-238
从不可压非定常N-S方程出发,首次数值求解了均匀来流中圆柱作周向旋转振荡的黏性绕流问题。探讨了旋转角速度振幅、振荡频率及Re数等因素对流场结构及其非定常演化过程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在旋转振动频率。速度振幅平面内流场涡结构的分区图。  相似文献   

15.
从不可压非定常N-S方程出发,首次数值求解了均匀来流中圆柱作周向旋转振荡的黏性绕流问题。探讨了旋转角速度振幅、振荡频率及Re数等因素对流场结构及其非定常演化过程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在旋转振动频率。速度振幅平面内流场涡结构的分区图。  相似文献   

16.
大湍流度高雷诺数时并列双圆柱的平均和脉动压力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来流湍流度,Iu=10%雷诺数分别为Re=1.95×10~9和Re=6.5×10~5时单个圆柱和不同间距比下并列双圆柱的平均和脉动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在Re=1.95×10~5时单个圆柱的平均压力分布类似于低湍流度高超临界雷诺数时的压力分布;当雷诺数增大至6.5×10~5时,绕圆柱表面流动的分离点前移和背压绝对值提高,总的阻力系数随之增加。并列双圆柱的间距比变化对圆柱表面压力分布影响很大,在极小间距比(N/d=1.05)时,双圆柱间的缝隙流使附近柱面产生高达-5的压力系数峰值(Re=6.5×10~5),同时脉动压力也大为增加;在较小间距比时(1.5  相似文献   

17.
姚熊亮 《力学学报》1997,29(2):136-141
在240×105≤Re≤540×105,294≤Kc×785,254×L/D×502的范围内实验研究了串列圆柱在规则波中迎浪前进时的波动压力、波动升力与波动阻力.实验模型由PVC管加工制成,表面光滑.实验结果表明:在波流中,当Kc数较小而Re数较高时,绕串列圆柱的流动与均匀流中的绕流有相似之处;随着Kc数和Re数的增加,串列圆柱的柱间干扰效应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