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pH-电位法在T=25.0±0.1℃,I=0.5mol·l-1KNO3下测定了Cu2+与甘氨酸(glyH2),β-丙氨酸(β-alaH2),丙二酸(prodH2)和丁二酸(butadH2)等配体形成的配合稳定常数。简要分析了△logK值偏正的原因可能是分子内配体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TiO2表面羟基及其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iO2材料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基团,研究表面羟基的分布和性质对理解TiO2的吸附和光催化作用本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TiO2表明羧基的研究进展,如不同晶相结构TiO2的表面羟基状态及不同晶面上羧基的种类、表面吸附水对羟基分布的影响、表面羟基的光电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光催化反应中的作用等。最后对TiO2表面羧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研究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十二烷基氯代吡啶,辛基磺酸钠,辛基三乙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硅胶,纯水和硅胶,矿化水界面上的吸附作用,探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对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基本不影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带负电固体表面的吸附;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却使本来吸附量就不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带负电的固体表面上不再吸附.在矿化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比在纯水中明显降低.从硅胶表面吸附机制解释了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4.
硅胶表面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u2+为模板,1,4-二羟基蒽醌为单体,硅胶为载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偶联剂,利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制备了Cu2+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镜对Cu2+印迹聚合物进行结构和表面形貌表征,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酸度、吸附温度、吸附浓度等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在混合溶液中对Cu2+的选择性,将该聚合物重复利用6次,吸附量达到第一次的82%,并将该印迹聚合物应用到河水和自来水中,能够有效地测出水中铜离子的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5.5%和107.2%。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EHMO法计算四核簇离子S_4~(2+)、Se_4~(2+)、Te_4~(2+)、Bi_4~(2-)、Sn_4~(2-)和Ge_4~(2-)的电子结构。讨论了平面正四边形S_4~(2+)、Se_4~(2+)、Te_4~(2+)和Bi_4~(2-)簇离子与蝴蝶形四核原子簇在成键性质上的不同。比较Sn_4~(2-)、Ge_4~(2-)簇离子与P_4、As_4原子簇电子结构的差别,分析Sn_4~(2-)和Ge_4~(2-)稳定性较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光谱法研究Cu2+与肌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CD)谱研究了Cu2+与肌红蛋白(Mb)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Cu2+使Mb的紫外吸收增强, 峰位蓝移, 说明Cu2+与Mb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 Mb的特征荧光峰猝灭, 且随着温度升高猝灭常数Ksv降低, 表明Cu2+对Mb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由van′t Hoff方程计算出ΔH和ΔS分别为-11.60 kJ/mol和33.77 J·(mol·K)-1, 得出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力; 并依据Fö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2.56 nm. 同步荧光光谱表明, Cu2+对Mb的构象产生影响, 使色氨酸残基的疏水性下降. CD光谱测得加入Cu2+后, 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使α-螺旋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将聚乙烯亚胺(PEI)偶合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了化学键联的复合材料PEI/SiO2;以Cu2+为模板离子,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配位键作用,对化学键合在硅胶表面的PEI大分子链进行了离子印迹,制备了复合型Cu2+印迹材料IIP-PEI/SiO2;采用静态与动态两种方法研究了IIP-PEI/SiO2对Cu2+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主要印迹条件Cu2+浓度及环氧氯丙烷用量对印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印迹材料IIP-PEI/SiO2对Cu2+具有强的记忆识别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Cu2+的结合量大,IIP-PEI/SiO2对Cu2+的吸附容量比印迹前复合材料PEI/SiO2提高了近2倍;(2)对Cu2+的选择性高,相对于Cd2+,IIP-PEI/SiO2对Cu2+的选择性系数为83.79,相对于Zn2+,IIP-PEI/SiO2对Cu2+的选择性系数为80.21.另外印迹材料IIP-PEI/SiO2具有优良的洗脱与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改性硅胶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吸附性能,分别采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一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硅胶进行气相改性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改性剂、改性时间对硅胶饱和吸附率的影响,考察了改性硅胶对甲苯、水二组分体系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硅胶对甲苯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长链的硅烷改性剂在60℃、...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不同形态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对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及游离Mg^2+浓度[Mg^2+]i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溶胶,聚硅酸,不同硅原子数的固态多酸盐及固态二氧化硅都能使[Ca^2+]i和[Mg^2+]i升高。  相似文献   

10.
张晔  王芳 《化学教育》2018,39(18):35-37
“测定I3-=I-+I2平衡常数”是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的实验之一,该实验中使用了较多的碘,分散振荡时间较长,导致残留的碘挥发到空气中给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为此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减少分散时间,用微量代替常量减少试剂用量。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在超声波辅助分散5 min,降低试剂用量90%的情况下,测得平衡常数为1.54×10-3,相对误差为2.67%,证明该方法完全可以替代现有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钕(Ⅲ)和铒(Ⅲ)的氨基酸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和鉴别了Nd~(3+)、Er~(3+)与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形成的四个新的配合物,其组成为Ln_4Glu_(11)ClO_4·8H_2O、Ln_4Asp_(11)ClO_4·8H_2O(Ln=Nd、Er),其中配体通过羧基的氧原子与镧系离子配位。并通过配合物的水溶液的f-f光谱,计算了能级、成键和强度等参数。  相似文献   

12.
由于银,铜簇合物有助于催化理论的研究,近20年来,许多学者对它们的合成方法、成簇规律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许多探索。本文报道了[Me_4N]_6[Ag_6[S_2C=C(CN)_2)_6]·H_2O(Ⅰ)、[Et_4N]_4[Cu_8(S_2C=C(CN)_2)_6](Ⅱ)和[Me_4N]_4[Cu_5Ag_3(S_2C=C(CN)_2)_6]·H_2O(Ⅲ)的化学合成,化合物(Ⅰ)和(Ⅱ)的晶体和分子结构,以及从化合物(Ⅲ)的ICP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探讨它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UHF从头计算法处理π自由基CH_2CO~+, 确定基态并研究其平衡构型, 电子结构和自旋性质。在自旋性质的计算中, 本文使用了由Amos和Snyder~(1)提出的方法。通过从UHF波函数中投影去掉最主要的污染自旋成分, 得到近似的自旋纯态波函数。由这种波函数得到的关于自旋性质的计算结果比UHF结果大为改善, 计算的hfc常数与ESR实验结果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4.
Bi3+敏化的SrSiO3:Eu3+,Bi3+发光体的合成与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扩散法合成出一种新的发光体SrSiO3:eU^3^+,Bi^3^+。研究了激活剂Eu^3^+与敏化剂Bi^3^+浓度变化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实验发现,组成为Sr0.817Li0.0915SiO3:Eu^3^+0.075,Bi^3^+的发光体其发光强度最大。给出了发光体SrSiO3:Eu^3^+,SrSiO3:Eu^3^+,Bi^3^+的激发光谱与发光光谱;测定了发光体的X射线粉...  相似文献   

15.
用平衡透析法研究了37℃、pH=6.00,离子强度为0.005条件下的[Cu(dien)Cl]~+与DNA、多聚腺苷酸、多聚鸟苷酸以及多聚胞苷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用McGhee和von Hippel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求得其结合常数、反映键合过程中(Cu(dien)Cl]~+间相互作用的协同参数以及每个[Cu(dien)Cl]~+所键合的核苷酸残基数。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光阳极极化曲线, 电流-光强曲线、光谱响应曲线、平带电位以及电流相对增加与吸附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研究了Ru~(3+)表面吸附对n-InP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还研究了其它一些阳离子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MgO-B2O3-MgCl2-H2O是含硼盐湖日晒浓缩盐卤的典型体系,它与盐酸反应生成硼酸,是从天然浓缩盐卤中制取硼酸的工艺基础,以量热滴定法和PH滴定法研究该反应,结果表明,析出硼酸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合成盐卤中硼酸盐可用MgB2nO3N+1(n=1,2,3)综合统计形式来表示;天然浓缩盐卤中硼酸盐可以用四硼酸镁的统计形式进行表示。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Stability constants of Cu(Il)-complexes for 1, 4, 8, 11-tetra-azacyclotetradecane (cyclam) analogs with periphery substituted [14]aneN4-ring, 2, 3-tetramethyl-, 2, 3, 9, 10-octamethyl-, 2, 3-cyclohexyl, and 2, 3, 9, 10-dicyclohexyl-cyclams have been determined at 25°C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ir complexes, ([Cu(L)] (C1O4)2), were measured in water and some typical organic solvents (methanol, acetone, propylene carbonate, formamide, N, N-dimethylformamide, and dimethylsulfoxide).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stability constant logKCuL)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venumber of maximum absorption in water and in the organic solvents (δλmax ?1 (W-S)). The value of logKCuL at δλmax ?1(W-S) = 0 not only shows a linear relation to solvent parameters, donor number and dielectric constant, but also to the enthalpy of transfer of ClO4 ? from water to the organic solvents. The value is proposed as a new solvent parameter ‘Kλlue’ to be used as an index for solvent-effects on Cu(II)-complexes of cyclam analogs. The increasing order of the new parameter (log scale) is as follows; DMF(27.24)>DMSO(27.14)>FA(26.82)>MeOH(26.27)>PC(25.75)>AC(24.71). Another meaning of the new parameter is assumed from connection of the potentiometric data with spectrometric data. The solvent effects on stability and the UV-Vis spectra are assumed to be caused by perturbation of the D4 h or axially-elongated ligand field through axial approach of solvent to the Cu(II)-complexes and by formation of a solvent-separated ion pair between a solvated Cu(lI)-complex cation and counter anion (Cl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