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尖晶石型铁酸盐的制备和表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空气氧化湿法制备尖晶石铁酸盐,得到最佳生成条件为:R-2OH^-/(M^2++F2+)≥1.0;M^2+/Fe^2+=0.5摩尔比;氧化温度343-358K;氧化时间10-25小时。通过XRD、TPR和TPD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讨论了尖晶石型铁酸盐的氧化-还原活及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358K下用200ml/min的空气氧化碱性悬浮液合成了MFe_2O_(4+δ)(δ≥0,M=Fe、Co、Ni、Mn),并在573K下用40ml/min的H_2还原MFe_2O_(4+δ)制备了氧缺位铁酸盐MFe_2O_(4-δ)(δ>0)。用XRD、Mssbauer谱等测试方法对铁酸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铁酸盐的组成及第二金属组分(Co、Ni、Mn)对铁酸盐还原性能的影响。在H_2还原3h内,铁酸盐氧缺位程度随还原时间增加而增大,晶格常数也相应增大;5h以上,铁酸盐将被还原为MO-FeO或α-Fe,晶格常数几乎不变。按Fe、Co、Ni、Mn顺序,MO与FeO的相互作用能力、MO-FeO固溶体的稳定性及铁酸盐还原为MO-FeO的能力均增强,MO-FeO进一步还原为α-Fe的能力却减弱。  相似文献   

3.
合成子Ni替代铁酸稀土复合氧化物LaF31-xNixO3(x=0.1-0.6),对样品进行了XRD、IR及Mossbauer谱测试,结果表明:x=0\1,0\2,0\3的样品为正交相,x=0.5,0.6的样品为菱方相;伴随相结构从正交向菱方结构的转变,IR谱上Fe(Ni)-O键伸振动谱带向高频移动近20cm^-1,Mossbauer谱测试表明Fe均处于+3自旋态,Ni离子以+3价进入晶格。  相似文献   

4.
氮化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苯胺催化加氢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α-Fe2O3与氨气程序升温还原方法制备出不同温度氮气的氮化铁系列催化剂。通过XRD测试对氮化过程中的晶相转变进行了分析。在中压反应装置上考察了氮化铁系列催化剂上苯胺加氢活性以及反应条件对苯胺加氢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氮化制香的氮化铁催化剂显示有较高的苯胺加氢活性,在氢压为3.0MPa,温度为250℃,n(H2)/n(oil)=18,液体空速(WHSV)为0.3h^-1时,该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使用程序升温(298-843K)和等温(523K、573K和623K)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多种方法制备的尖晶石结构铁酸盐MFe2O4(M=Fe、Mn、Co、Ni)的还原行为,讨论了铁酸盐的制备方法、粒径和比表面积对其还原性能的影响。根据程序升温过程中和等温还原下铁酸盐的失重量分别定量地测定了其活化速度和失氧速度,得出了制备氧缺位铁酸盐MFe2O4-δ(0<δ≤1)的最佳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6.
标题化合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_2/(μ-CO)_2(A)分子中的Fe-Fe键被钠汞齐还原断裂,生成相应的双铁负离子,分别与MeCOCl、PhCOCl、PhCH_2Cl、ClCH_2COOC_2H_5和Ph_3SnCl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在铁原子上引入相应取代基的产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R]_2(R:MeCO(1),PhCO(2),PhCH_2(3),CH_2COOC_2H_5(4),Ph_3Sn(5),I(6))。A在氯仿中与碘反应,得到Fe-Fe断裂的双铁碘化物,但在苯中与过量碘反应,则得到Fe-I-Fe桥联的离子型化合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_2I·I(7)。化合物6的晶体和分子结构经X射线衍射测定,6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7217(4)nm,b=0.7753(2)nm,C=1.3629(7)nm,β=103.80(3)°,V=1.767(2)nm3,Z=4,Dc=1.6299·cm-1,最终偏差因子R=0.054。  相似文献   

7.
氧缺位铁酸盐MFe2O4—δ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XRD,Moessbauer谱及化学组成分析考察了氧缺位铁酸盐MFe2O4-δ的晶格常数,磁性,稳定性及还原性。结果表明,氧缺位铁酸盐MFe2O4-δ晶格常数比MFe2O4+δ的大,Moessbauer谱内磁场却更小。MFe2O4-δ随着氧缺位程度δ的增大,晶格常数增大,内磁场减小。  相似文献   

8.
系列同三核铬、锰、铁羧酸配合物的FAB-MS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进行了系列同三核羧酸配合物〔M3O(O2CR)6Py3〕X(M=Cr,Mn,Fe;R=CH3,C2H5,C6H5;X=Cl-,ClO4-;Py为吡啶)的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研究。获得了包括配位吡啶在内的完整阳离子峰。在研究其断裂规律时,主要观察到4个系列碎片离子:Ⅰ.〔M3O(O2CR)n〕+,n=6~2;Ⅱ.〔M3O(O2CR)nO〕+,n=5~1;Ⅲ.〔M2O(O2CR)n〕+,n=3~1;Ⅳ.〔M2(O2CR)n〕+,n=4~2。通过对该系列配合物质谱断裂过程的比较和分析,获得了配合物稳定性随金属离子及配体的变化如下:金属离子,Cr>Mn>Fe;桥配基,-CH3CO2>-C2H5CO2>-C6H5CO2;端配基,Py>H2O。本研究及先前的工作〔1,8〕还为某些三核铬,铁羧酸配合物在以乙炔加水或加氢为探针反应中存在活性物种:〔Cr3O(O2CR)3~4〕,〔Fe3O(O2CR)3〕和〔Fe3O-(O2CR)O〕~〔Fe3O4〕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
通过SnCl_2对化合物Me_2Si[η~5-C_5H_4Fe(CO)]_2(μ-CO)_2(Ⅰ)中Fe-Fe键的插入反应以及Ⅰ被Na-Hg齐还原所生成的相应双铁负离子{Me_2Si[η~5-C_5H_4Fe(CO)_2]_2}~(2-)与SnR_2Cl_2(R=Me,Ph)的亲核反应,合成了环状化合物Me_2Si[η~5-C_5H_4Fe(CO)_2]_2SnR_2[R=Cl(1),Me(2),Ph(3)]。以元素分析、IR和~1HNMR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3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a=1.0384(3)nm,b=1.6384(1)nm,c=1.5762(5)nm,β=97.93(2)°,V=2.656(2)nm~3,Z=4,Dx=1.71g/mL。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甲醇氧化制甲醛、甲醇氨氧化制HCN反应的催化剂,其活性组分钼的流失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程序升温脱附(TPD)及X-光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Mo-Fe/SiO_2催化剂及工业实际用多元复合钼催化剂中钼的流失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在HCN合成过程中,水能引起活性组分钼的流失,而水又是反应产物。对工业用多元复合钼催化剂的流失情况进行了动力学考察,实验发现,催化剂中的钼是较难流失的,XRD测试结果表明,Mo-Fe/SiO_2催化剂中的钼是以Fe_2(MoO_4)_3晶体形式存在的,而反应后催化剂中Mo为MoO_3晶体状态。与其它催化剂比较,MoO_3/SiO_2催化剂中的钼难流失,而较Bi-Mo/SiO_2催化剂中的钼易流失。其中工业用催化剂是最为稳定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Mo-Fe/SiO_2催化剂中,由于钼组分和铁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得Mo-Fe/SiO_2中的Mo的流失难于单组分的MoO_3/SiO_2催化剂,此外钼流失过程中MoO_2(OH)_2与催化剂中铁组分反应生成钼酸盐的倾向也是Mo难于流失的原因之一。而Mo-Fe/SiO_2和Mo-Bi/SiO_2催化剂中钼流失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