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加深对影响鼻咽癌(NPC)预后因素的认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44例NPC癌细胞核DNA进行检测,发现二倍本肿瘤(DT)10例,近二倍体肿瘤(nDT)17例,非整倍体肿瘤(AT)17例;44例中,颈淋巴转移35例,经放疗后3年追踪观察,鼻咽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24例。将不同DNA倍体的NPC、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PC DNA倍体与转移之颈淋巴结及其大小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细胞核DNA倍体和颈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加深对影响鼻咽癌(NPC)预后因素的认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44例NPC癌细胞核DNA进行检测,发现二倍体肿瘤(DT)10例,近二倍体肿瘤(nDT)17例,非整倍体肿瘤(AT)17例;44例中,颈淋巴结转移35例,经放疗后3年追综观察,鼻咽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24例.将不同DNA倍体的NPC、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PC DNA倍体与转移之颈淋巴结及其大小无关;nDT和AT 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比率高于DT NPC;无颈淋巴结转移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率与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无差别(P>0.05);与无颈淋巴结转移NPC相比,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后3年更易发生远处转移(P<0.05).结论:NPC DNA 倍体与鼻咽局部预后关系较为密切,而颈部淋巴结情况则与远处转移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3.
人体正常的体细胞有恒定的DNA2倍体含量,细胞癌变过程中伴随DNA含量的改变,DNA非整倍体细胞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此外,DNA指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及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黏膜细胞DNA倍体分析及细胞膜Fas表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s是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能诱导细胞凋亡的糖蛋白.而DNA倍体分析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检测DNA倍体和Fas抗原有望在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监测、复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流式细胞术及DNA倍体分析在胃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8例胃癌细胞DNA含量、S期及G2/M期细胞比率,并与胃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二倍体癌浆膜受侵者S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未受侵者(P<0.05),团块生长者G2/M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弥漫状生长者(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转移枚数少于5枚者(P<0.05),淋巴结转移至第2站,以远者G2/M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转移至第1站者(P<0.05).结论胃癌细胞DNA含量和细胞比率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131例胃癌的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的分析,发现胃各部位的早期癌比中晚期癌均有较低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中晚期癌多见于胃底贲门部,早期癌多见于胃窦幽门部,两期癌的部位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期癌的组织学类型差异在各个部位无显著性,均以肠型胃癌为多,表明胃癌的浸润深度与原发部位关系明显,与组织学类型关系不明显,这可能由于发生在胃底贲门部的癌早期症状隐匿,该部位是X线或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较能接受真实地反应胃癌淋巴结转移(LNM)而又省时、简便、可推行的方法。方法:对35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进行全数、逐个淋巴结(LN)检查.平均每例获得76.89个淋巴结。用连续切片≥6张H.E染色(SSHES)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CK-IHS)的方法确定LNM和淋巴结微转移(LNMM)。数据用u检验和t检验。结果:用SSHES方法共检查出2691个LN,查出539个LN有转移。本组病例最小转移度2.86%(2~+/70),最大转移度88.14%(52~+/59),相差幅度巨大。35例中,早期胃癌6例、无1例LNM.进展期胃癌29例、24例有LNM、转移率为82.76%,CK-IHS方法共检查1783个LN,查出226个LN有转移,其中与SSHES结果一致的为137个LN,单独被CK-IHS查出89个LN.SSHES漏诊5.41%。LNMM的2例均为跳跃转移。CK-IHS对LNM,LNM的检出率明显高于SSHES(P<0.01),对散在分布的少数转移癌细胞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SSHES(P<0.01)。结论:连续6张切片H.E.染色的检查方法有良好的可靠性、准确性,但IHS检查优于连续切片。IHS能提高LN转移度和增加转移率,结果可靠、省时、并且直接影响胃癌的分期、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和转移度是影响乳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但腋淋巴结组织学检查阴性时或作腋淋巴结组织学检查之前,尚缺乏有价值的预后指标,国内外尚未见P_(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腋淋巴结转移数和转移度关系的详细资料报道。本文取27例腋淋巴结资料完整乳癌病例的原发灶蜡块标本作石蜡切片,用SABC法作P_(53)蛋白和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评估其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P_(53)蛋白表达(阳性或阴性)和PCNA指数均与腋淋巴结转移度和转移数显著相关,P_(53)指数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无关。故认为P_(53)蛋白和PCNA表达均为乳癌预后指标,在腋淋巴结情况不明或其他困难情况下,此二指标可辅助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织物起球进行客观的等级评估.首先介绍了应用Wold分解纹理模型从织物图像中分离出毛球信息,然后对提取的毛球信息进行阈值化处理,再以毛球的面积百分比、总数和分布等三个特征指标对起球等级进行客观评估.运用上述技术途径对素色、印花及色织的简单与复杂组织等7种织物样品进行起球等级的客观评估,结果与专家的人工主观评定极为吻合.  相似文献   

10.
探讨乳腺癌DCE-MRI定量参数及IVIM参数在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并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或穿刺活检证实淋巴结是否转移的乳腺癌灶的DCE-MRI及IVIM资料,并将其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比较分析2组乳腺癌的DCE-MRI定量参数及IVIM参数,以评价其对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K~(trans)值在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转移组的K~(trans)值低于无转移组(P=0.042),K_(ep)及V_e值在2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参数IAUGC、Maxslope值、CE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IM值与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DCE-MRI参数及IVIM参数、ADC值对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53,Ki-67,PCNA在人体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三者在大肠癌中的相互关系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44例大肠癌组织中的p53,Ki-67,PCNA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p53,Ki-67,PCN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无关(P>0.05),且三者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的突变及增殖异常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形成,但对于判断肿瘤预后不能作为单独指标,需结合临床多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和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提取RNA进行转录组高通量基因测序,经过基因本体注释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找出核心差异基因,在GEPIA网站对核心差异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无复发生存期分析.取只在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的差异基...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于分期重要性早在1932年的Dukes分期中就已明确,有淋巴结转移就列入C期。此后众多修正案均无实质进展。直至1984年胃肠道肿瘤研究协作组(GITSG)第一次引入定量病理学内容,1~4枚淋巴结转移(LNM)为C_1期,≥5枚LNM为C_2期。AJCC1986年、UICC1988年按TNM系统分期,凡淋巴结转移皆为Ⅲ期,并将N项再分,N_1为1~3枚肠壁旁LNM,N_2为≥4枚LNM。究竟N项再分亚期是以3枚LNM为界抑4枚为界,颇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TNM分期优于GITSG分期,我们病例的经验也证实这一点,并且提出淋巴结转移度与分期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刘咏梅 《应用科技》2011,38(5):66-68
作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模体,在真核生物的启动子识别以及基因转录和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找到这些模体之间的特征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针对用于启动子特征的模体的相关性检测问题,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技术将观测到的模体频率矩阵分解成小的组成部分,给出了一个将模体进行分组的方法,可以得到趋于共同出现的模体的集合.在实验结果分析中,...  相似文献   

15.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一种通过使用短的标准DNA片段来快速、准确的识别与鉴定物种的技术.这几年一直是物种分类和生物多样方面研究的热点,遗传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DNA条形码也开始广泛应用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文简单概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状况、原理、标准基因片段,着重阐述了其在生物分类学和遗传多样性等中的应用,以及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文献学习,了解乙酰肝素酶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关系。结论:1.乙酰肝素酶的表达(heparananse HPSE)通过降解硫酸乙酰肝素细胞(heparansulfate,HS)和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sulfate proteoglycan,HSPG),破坏、改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s,BM)结构,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2.诱导血管的生成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以生芽方式促进血管生成,通过释放肿瘤微环境和ECM中储存的高活性的HS-bFGF复合物来诱发直接的血管反应,促进肿瘤的生长。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是判断多种肿瘤预后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乙酰肝素酶(HPSE)与肿瘤生长、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文献学习,了解乙酰肝素酶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关系。结论:1.乙酰肝素酶的表达(heparananse HPSE)通过降解硫酸乙酰肝素细胞(heparansulfate,HS)和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sulfate proteoglycan,HSPG),破坏、改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s,BM)结构,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2.诱导血管的生成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以生芽方式促进血管生成,通过释放肿瘤微环境和ECM中储存的高活性的HS-bFGF复合物来诱发直接的血管反应,促进肿瘤的生长。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是判断多种肿瘤预后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结合蛋白(HABP)和CD44s在乳腺浸润性微小乳头状癌(IMPC)的表达特征及与其高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1例IMPC及13例假性IMPC(Pseudo-IMPC)中HABP和CD44s的表达.结果:HABP在16例(76%)IMPC的癌细胞团与间质相接的外侧面以及间质细胞均高表达,而仅在3例(23%)Pseudo-IMPC中癌细胞膜或间质细胞弱表达,两组间差异明显(P=0.0042).CD44s在15例(70%)IMPC中癌细胞连接面高表达,在8例(62%)Pseudo-IMPC中癌细胞膜全周表达阳性.此外,临床数据表明有18例IMPC及5例Pseudo-IMPC表现出淋巴结转移,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78).结论:HABP及CD44s的特殊表达作为两个重要的危险因子促进了IMPC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在世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三,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由此导致的生活质量降低以及死亡,应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宫颈癌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发现了许多宫颈癌筛查的新方法,宫颈癌疫苗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接种,在宫颈癌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现就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断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充分利用荧光显微图像分析评价技术的直观性、易懂性的技术特点,针对冀中凹陷蠡县斜坡不同地层、不同原油性质,建立并完善该区块荧光显微图像标准图版,结合其它各项分析化验解释方法,逐步提高录井分析化验技术油气层解释精度,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更全面、准确、详实的解释资料,也为后续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