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31P-NMR建立了无损伤性测定人淋巴瘤白血病细胞系Molt-4细胞胞内pH的方法.Molt-4细胞的31P核磁共振谱由无机磷(Pi)、ATP等的共振峰组成.通过测定Molt-4细胞内Pi化学位移进而能间接确定细胞内的pH,细胞内无机磷(Pi)的化学位移对pH非常敏感,随pH变化而变化.Molt-4细胞内Pi峰的化学位移为5.65±0.08(n=3),计算得到细胞内pH值为6.68±0.05.31P核磁共振能在测定细胞胞内pH的同时,观测到细胞内多种含磷小分子代谢物,是一种无损伤研究细胞内pH及代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细胞内磷酸单酯的31P核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淋巴瘤白血病细胞Molt-4的^31P NMR谱进行了分析,HL-60和Molt-4细胞显示很强的磷酸单酯峰,磷酸单酯峰中包含有磷酸胆碱和磷酸乙醇胺;并进一步对磷酸单酯峰的特征及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可能根据磷酸单酯峰的特征对癌进行诊断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Molt_4细胞的31P核磁共振谱由磷酸单酯、无机磷(Pi)、双磷酸双酯、三磷酸腺苷(ATP)的共振峰组成。用31P核磁共振观察了γ-干扰素对Molt_4细胞作用后含磷化合物的变化。根据Pi的化学位移对Molt_4细胞内pH进行了监测。31P核磁共振能一次同时监测细胞内多种含磷代谢物,是一种无损伤研究细胞代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胞内pH的31P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无损伤性测定HL-60细胞胞内pH的31P-NMR方法.细胞内无机磷(Pi)的化学位移对pH非常敏感,随pH变化而变化,通过测定其化学位移进而能间接确定细胞内的pH.HL-60细胞的31P核磁共振谱由Pi、ATP等的共振峰组成.根据Pi峰的化学位移对HL-60细胞内pH进行了测定.HL-60细胞内Pi峰的化学位移为5.78±0.01,计算得到细胞内pH值为6.16±0.01.31P核磁共振能在测定细胞胞内pH的同时,观测到细胞内多种含磷小分子代谢物, 是一种无损伤研究细胞内pH及代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无损伤性31P NMR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实验方法, 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31P NMR谱中含磷小分子代谢物的谱峰进行了分析; 细胞内无机磷(Pi)的化学位移对pH非常敏感, 通过测定其化学位移可间接确定细胞内的pH, Hela细胞内Pi峰的化学位移为5.88±0.01 (n=3), 计算得到细胞内 pH值为7.05±0.01; 通过测量Hela细胞的31P NMR谱中ATP的α磷和β磷及γ磷的化学位移差值, 得出Hela细胞内Mg2+与ATP结合的复合物MgATP和整个ATP量的比值, 计算得到Hela细胞内游离Mg2+浓度为(253.3±0.13) mmol/L (n=3), 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 31P NMR测定细胞内游离Mg2+浓度具有对细胞样品无损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梁晓东  黄荣清  骆传环  肖炳坤  赵焱 《化学学报》2006,64(11):1179-1182
建立了无损伤性31P NMR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实验方法, 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31P NMR谱中含磷小分子代谢物的谱峰进行了分析; 细胞内无机磷(Pi)的化学位移对pH非常敏感, 通过测定其化学位移可间接确定细胞内的pH, Hela细胞内Pi峰的化学位移为5.88±0.01 (n=3), 计算得到细胞内 pH值为7.05±0.01; 通过测量Hela细胞的31P NMR谱中ATP的α磷和β磷及γ磷的化学位移差值, 得出Hela细胞内Mg2+与ATP结合的复合物MgATP和整个ATP量的比值, 计算得到Hela细胞内游离Mg2+浓度为(253.3±0.13) mmol/L (n=3), 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 31P NMR测定细胞内游离Mg2+浓度具有对细胞样品无损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1H、^13C核磁共振波谱,对鱼油多烯脂肪酸乙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二维H-^1H相关谱(COSY)和^1H-^13C化学位移相关谱(HETCOR)对各共振峰进行了指认。  相似文献   

8.
磷钼杂多酸-罗丹明S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蒋治良  李芳  梁宏 《化学学报》2000,58(8):1059-1062
在0.14mol·dm^-^3H~2SO~4介质中,PO~4^3^-,MoO~4^2^-与罗丹明S形成磷钼杂多酸-罗丹明S三元缔合物,在610nm处产生一灵敏的共振散射(即瑞利散射)光谱峰,磷浓度在0.2~20μg·dm^-^3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用于水和茶叶试样中磷酸根的测定,结果与示波极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Ce-Sn-O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柠檬酸法制备了CexSn1-xO2复合氧化物,并对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和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少量Sn能取代CeO2晶格中Ce原子形成立方相的固溶体,并使晶胞参数变小;Sn超过20%时形成混合相。650℃焙烧的CexSn1-xO2复合氧化物有3个还原峰(α、β和γ)。α峰归属为表面Sn^4 的还原(-330℃);β峰归属为体相SnO2和表面Ce^4 (-630℃)的还原;γ峰归属为体相CeO2的还原。焙烧温度的提高使得β峰增强,α峰变弱,γ峰几乎不变;而低温焙烧有利于CexSn1-xO2固溶体的形成,再氧化处理对样品的还原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无损伤性^31P-NMR研究细胞内代谢物的实验方法,并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31P-NMR谱中含磷小分子代谢物的谱峰进行了分析;通过测量HL-60的^31P-NMR谱中ATP的仅磷和β磷的化学位移差值,得出HL-60细胞内Mg^2 与ATP结合的复合物MgATP和整个ATP量的比值,计算得到HL-60细胞内游离Mg^2 浓度为0.264mmol/L。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31P-NMR测定细胞内游离Mg^2 浓度具有对细胞样品无损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31PNMR研究水生动物细胞死亡过程的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细胞凋亡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胚胎发育、免疫耐受、细胞群体稳定等重要生命现象, 并对治疗疾病具有潜在的价值, 故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5]. 已有文献报道, 细胞的死亡形式与细胞内ATP(三磷酸腺苷)的含量有关, 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 细胞内ATP的含量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6,7]. 如在研究人的T-细胞死亡过程中, 发现当ATP的含量降低时, 细胞死亡的方式是坏死而不是凋亡[1,8]. 对于在细胞死亡过程中能量代谢物质的动态变化, Davis等[9]在对神经系统PC12细胞的凋亡过程的研究中发现, 尽管ATP的含量保持不变, 但Pi(无机磷)进入ATP和蛋白质的量明显减少, 进入磷酸肽的量明显增加. 以上结果表明, 可以利用31P NMR研究细胞的死亡过程. 本文首次利用31P NMR观测水生动物不同部位细胞死亡过程中ATP, PCr(磷酸肌酸), Pi和磷脂等能量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并得到变化的速率常数, 所得结果有助于人们了解细胞死亡过程中能量代谢物质的变化规律和判断细胞死亡的快慢.  相似文献   

12.
在242-260nm波氏范围通过CS2分子的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获得了母体离子CS和碎片离子的分质量激发谱.在λ<246.4nm区间,CS激发谱上呈现出来源于CS2双光子电离的弥散谱带,碎片离子激发谱的归属强烈提示多光子过程中有中性基电子态的CS和S(经由CS2的光解离)产生:(1)CS 的谱带主要来源于中性CS碎片经由单光子跃迁产生的(1+1)共振增强电离,(2)除了部分S 的谱峰来自CS 的光解外,多数S 的锐谱峰来自中性S原子经由3p3(2D0)4p,3p3(4S0)np(n=6,7,8)←3p43pJ(J=2,1,0)双光子跃迁产生的(2+1)共振增强电离.  相似文献   

13.
氯化镧拮抗内毒素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定量鲎基质显色法测定LaCl3结合内毒素(LPS)的能力。通过ELISA,荧光宣RT-PCR方法观察LaCl3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小鼠死亡观察LaCl3和LPS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LaCl3具有结合LPS,抑制TNF-α分泌及TNF-αmRNA表达,降低LPS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6-烷氧基-6-硫-2,4,8,10-四氯代-12H-双苯并[d,g][1,3,2]二 氧磷杂八环92)与DMSO在130℃反应,得到了相应的6-羟基-6-氧-双苯并[1, 3,2]二氧磷杂八环与DMSO(1:1)的分子复合物3。通过^31P NMR监视反应证实, 2与DMSO反应生成3的过程是先水解,后氧化,再形成复合物。  相似文献   

15.
由季戊四醇和三氯氧磷出发,经由两步反应合成了三(1-氧代-1-磷杂-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4-亚甲基)磷酸酯(Trimer),并采用元素分析,FTIR,^1H NMR,^31P NMR及X射线四圆 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分析表明,Trimer分子中含3个结构高度对称的双环笼状磷酸酯单元,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系数为a=1.2754(3)nm,b=1.8582(4)nm,c=1.1269(2)nm,V=2.3242(8)nm^3,Z=4,最终偏离因子R=0.0322,Rω=0.0907。TG-DTA与DSC结果表明,Trimer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与成炭性能,将成为一种高效能的膨胀型阻燃剂。  相似文献   

16.
周秋丽  梁焕  赵燕  陆茵 《分析化学》2008,36(4):509-513
以2-氯乙氧基乙醇、三氟乙醇和六氯环三聚磷腈为原料,合成2-氯二乙氧基和三氟乙氧基的混合取代聚磷腈。利用31P NMR对反应过程和聚合物的纯化过程进行跟踪,提供了六氯环三聚磷腈、聚二氯磷腈、以及这两种物质的2-氯二乙氧基、三氟乙氧基单一取代和共混取代产物的31P NMR谱图,并通过对这些核磁共振谱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聚合、取代反应进程和聚合物的提纯程度,建立了用31P NMR对其取代反应和纯化过程进行监测的方法。在以85%H3PO4为外标时,六氯环三聚磷腈的共振峰为δΡ21.30,聚二氯磷腈为δΡ16.61,三氟乙氧基取代环三聚磷腈是δΡ17.97,2-氯二乙氧基在不同位置上取代环三聚磷腈的共振峰是δΡ20.90、δΡ20.48和δΡ12.86处的三连峰,δΡ20.10、δΡ19.65和δΡ8.72处的五连峰则是2-氯二乙氧基和三氟乙氧基在不同位置上取代环三聚磷腈的共振峰,聚[(2-氯二乙氧基)x(三氟乙氧基)2-x]磷腈的共振峰是一个宽峰δΡ7.25。此外,δΡ-7.22对应聚二(2-氯二乙氧基)磷腈,δP-6.88对应聚二(三氟乙氧基)磷腈。对六氯环三聚磷腈和聚二氯磷腈而言,三氟乙氧基都是一种强的亲核取代基团,能够完全取代其上的氯,且取代产物易于通过丙酮-苯的溶解沉淀法去除小分子杂质而得到纯化,而2-氯二乙氧基能完全取代聚二氯磷腈上的氯,但对六氯环三聚磷腈只能部分取代,且须通过更多次的溶解沉淀才能从聚合物中去除杂质。  相似文献   

17.
曙红Y的共振光散射与共振荧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曙红Y(EY)的共振散射光谱、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讨论了共振光散射与共振荧光的区别与联系。在EY水溶液三维荧光等高线光谱图中,瑞利散射线与荧光等高线有部分相交。EY的共振散射峰(525nm)介于荧光激发峰(514nm)和发射峰(536nm)之间。由光偏振实验,测得EY共振散射光谱525nm处的偏振度P=0.20。上述实验结果证明,EY的共振散射峰主要是共振荧光。在改变pH的实验中发现,EY共振光散射增强是由于酸碱平衡的移动导致荧光型体的形成。由于自吸收的影响,共振散射光强度与EY浓度之间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基于双Dawson多阴离子和质子化的4,4’-联吡啶阳离子构筑的化合物[4,4’-bpyH2]5H2[α—P2W18O62]2·4H2O,并经IR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i空间群,晶胞参数:α=1.35373(5),b=2.24256(13),c=2.73282(11)nm,α=79.890(13),β=77.568(8),γ=80.349(11)°,V=7.9029(6)nm^3,Z=2,Dc=4.031g/cm^3,GOOF=1.049,R1=0.0674,wR2=0.1434.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由5个质子化的4,4’-联吡啶阳离子、2个H^*离子、2个饱和Dawson结构多阴离子[P2W18O62]^6-和4个结晶水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钛溶胶凝胶的光致变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钛酸丁酯在酸性醇溶液中的水解制备二氧化钛溶胶和凝胶。在中压汞灯的照射下,溶胶和凝胶由浅黄色变成蓝紫色。电子自旋共振谱(ESR)表明,变色的原因是由于…Ti-O-Ti-O…网络中Ti^4^+离子被还原成Ti^3^+离子。Ti^3^+离子又会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成Ti^4^+离子,个人成分吏家产凝胶由蓝紫色褪为浅黄色。和变色溶胶的吸收光谱不同,在变色凝胶的吸收光谱上出现了四个明显的吸收峰,这些吸收峰是由于处于一定结构中的Ti^3^+离子的3d轨道上电子的跃迁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总结和归属了N,N′-二乙酰基丁二酰二肼,N,N′-二乙酰基癸二酰 二肼以及4种N,N′-二酰基戊二酰二肼和4种N,N′-二酰基己二酰二肼共10个化合物在电子轰击电离质谱(EIMS)中的主要裂解方式和特征,指明了主要碎片离子的来源和结构;这10种化合物质谱图中的主要碎片峰均来自于羧基的α-裂解和重排α-裂解,由其裂解产生的基峰离子H2NNHCO(CH2)nC≡0^ 以及RCONHNHCO(CH)nC≡0,RCONHN^ H3等离子是该类化合物共同的特征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