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别用乙二胺 (EDA)和水作为扩链剂制备了聚氨酯脲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UA)水分散液 .借助DSC、DMA、FTIR研究了扩链剂对PUA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EDA扩链体系中 ,虽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和聚酯软段以及扩链剂与异氰酸酯生成的硬段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容性 ,但由此合成的PUA仍具有多相结构 ;水扩链体系只有一个较宽的二级转变区 ,各相之间有较大程度的混合 .由EDA扩链合成的PUA在耐溶剂、耐水性及拉伸强度等方面优于水扩链体系 .两种扩链剂体系所得PUA的性能差异 ,主要与二者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的脲键密度不同 ,导致不同的微相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胶束粒径及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元醇、扩链剂(extender)通过“二步法”合成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动态激光光散射对其胶束直径的测试结果表明,胶束的直径与聚氨酯结构中的二元醇/扩链剂摩尔比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依赖于所用二元醇结构的亲水性。当聚氨酯结构中亲水单元与疏水单元的含量比处于某一数值时,胶束直径最小;亲水单元含量太多时,胶束因为水性介质的溶剂化作用而膨胀,直至成为溶液状态;当疏水性单元含量太多时,胶束因为水性介质的排斥而聚集沉淀。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组成的蓖麻油和二官能度聚醚多元醇 (GE 2 10 )等原料合成了聚氨酯脲 (PUU)水分散液 ,研究了蓖麻油 GE 2 10的组成对PUU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由GE 2 10合成的PUU虽软硬段间存在一定的相容性 ,但其中脲羰基的氢键化程度高 ,硬段形成较好的有序结构 ,导致PUU膜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但弹性模量和硬度下降 .在蓖麻油合成的PUU中脲羰基的氢键化程度及硬段有序结构均受到化学交联结构的抑制 ,故PUU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 ,但弹性模量及硬度较高 .由蓖麻油与GE 2 10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合成的PUU膜 ,具有优良的综合平衡的力学性能 ,后者与材料的结构形态相符  相似文献   

4.
端羟基液体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简称丁腈羟,以HTBN表示)通常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作固化剂,N,N′-二羟丙基苯胺为链延伸剂经二步法固化成丁腈羟聚氨酯弹性体。本文报导丁腈羟-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体和N,N′-二羟丙基苯胺体系中同化温度对同化反应及固化弹性体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荧光探针法研究聚氨酯水分散液的胶束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氨酯水分散液是指聚氨酯以分散相分散于连续水性介质中的一种二元胶体体系 .与溶剂型聚氨酯相比 ,这种体系不含或含极少有机溶剂 ,具有不燃、无毒等特点 ,作为涂料和粘合剂使用时不污染空气 ,其粘度和流动性不受聚氨酯分子量的影响 ,可制备成高分子量、高固含量的水分散体系 ,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 50年来 ,有超过 1 0 0 0份专利发表 ,但是聚氨酯水分散液也存在一些缺陷 ,如贮存稳定性、其膜的耐水耐溶剂性等还不令人满意 ,为了改善耐水耐溶剂性 ,可采用共聚、共混、接枝、交联、形成互穿网络等方法进行结构改…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脲—丙烯酯酯水分散液的粒径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羰基含量、异氰权酯指数(〖-NOO〗/〖-OH〗、聚氨酯脲与聚丙烯酸酯组成比(PUU/PA)以及一系列制备江艺因素对聚氨酯脲-丙烯酸酯(PUA)水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羰基含量和PUU/PA组成比增大或异氰酸酯指数减小都会导致分散液粒径减小;PUA中PA含量越大,PUA水分散液粒子形态越不规整;工艺因素如搅拌强度、升温速率等对PUA水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不符合传统乳液聚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水分散液的粒径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研究了羧基含量、异氰酸酯指数([ - NCO]/[ - OH]) 、聚氨酯脲与聚丙烯酸酯组成比(PUU/PA) 以及一系列制备工艺因素对聚氨酯脲—丙烯酸酯(PUA) 水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羧基含量和PUU/PA 组成比增大或异氰酸酯指数减小都会导致分散液粒径减小;PUA 中PA 含量越大,PUA 水分散液粒子形态越不规整;工艺因素如搅拌强度、升温速率等对PUA 水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不符合传统乳液聚合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海藻酸钠/水性聚氨酯共混膜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海藻酸钠与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共混制膜,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光谱(UV)、力学性能测试对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中两种分子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与纯海藻酸钠膜相比共混膜有较高的抗水性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9.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琥珀酸酐与三羟甲基丙烷反应,制得了含有羟基和羧基的酯类亲水性单体,并以此单体与TDI和PPG-1000反应,制得了含有羧基的聚氨酯预聚体,在三乙醇胺水溶液中分散得到了水性聚氨酯(简称WPU)。本文对预聚体的溶剂种类和用量,对乳胶粒的大小及形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认溶剂的用量越大,乳胶的粒径就越小;以丙酮作溶剂,乳胶粒为棒状或橄榄球状,而以丁酮为溶剂,得到的乳胶粒为圆球状。通过改变亲水单体的用  相似文献   

10.
软段对水性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低聚物多元醇、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亲水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组不同组成的聚氨酯乳液。通过粘度测定、粒度分析、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测试、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研究了软段类型、软段分子量对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结构规整、易结晶的软段合成的聚氨酯树脂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都较好,对聚己二酸酯而言,分子量减小,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拉伸强度提高,耐水性能却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氨酯/丝素共混膜.利用红外光谱和广角X-射线衍射表征聚氨酯/丝素共混膜的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共混膜的断面;紫外-可见光谱测定共混膜的透光性;运用拉伸实验研究不同配比聚氨酯/丝素共混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氨酯和丝素蛋白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当丝素含量低于3 wt%时,试膜的断面较光滑,丝素蛋白分子进入聚氨酯网状结构中,破坏了聚氨酯分子内硬段和软段间的氢键作用.随着丝素含量进一步增大,丝素小颗粒均匀分散在聚氨酯基体中,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本实验所采用的制膜条件有利于促进丝素蛋白大分子的结晶.丝素蛋白对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当丝素含量从0到5.6 wt%变化时,共混试片的断裂强度由0.56 MPa增大到4.60 MPa,杨氏模量由0.14 MPa增大到1.71 MPa,断裂伸长率从1065%下降到988%.丝素蛋白增强聚氨酯共混膜的强度显著增加,但弹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交联密度对脂肪族聚氨酯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聚醚二元醇、三羟甲基丙烷(TMP)和1,4-丁二醇反应制备了具有不同交联密度的脂肪族聚氨酯弹性体.研究结果表明,当聚氨酯弹性体的硬段含量为40 wt%时,随着TMP含量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交联密度线性增加.随着聚氨酯弹性体交联密度的提高,聚氨酯中硬段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32℃降为2...  相似文献   

13.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OLYURETHANE HOLLOW FIBER MEMBRAN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mposite polyurethane (PU)-SiO2 hollow fiber membran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via optimizing the technique of dry-jet wet spinning, and their pressure-responsibilities were confirmed by the relationships of pure water fluxtransmembrane pressure (PWF-TP) for the first time. The origin for this phenomenon wa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membrane structure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s of SiO2 cont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embrane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iO2 in membrane created a great many interfacial micro-void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ssure-responsibility, PWF and rejection of membrane: with the increase of SiO2 content, the ability of membrane recovery weakened, PWF increased, and rejection decreased slightly.  相似文献   

14.
用X-射线衍射、动态力学测定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拉伸倍数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薄膜的力学性能的变化.以X-射线衍射法并基于串联力学模型的假设得到的各样品的表观晶区模量E_c~(app)约为34-38GPa.样品模量E_b随拉伸倍数增加而逐渐增大,其变化趋势与非晶区取向因子的变化相类似,说明非晶区取向是左右样品模量的重要因素.室温下,69倍拉伸样品的模量为27GPa,约为表观结晶模量的3/4,且其值在-150-160℃的温度范围内没有急剧变化,说明超拉伸明显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在各拉伸样品中,考虑伸直链结晶生成的可能性,利用并串联力学模型对伸直链结晶的体积分数做了估算,并对X-射线衍射法所得表观结晶模量进行了修正,认为室温下聚丙烯的真正晶区模量约为47GPa.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含双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M)并将其作为偶联剂用于聚丙烯酸酯(PAC)对水基聚氨酯(PU)的改性.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等对GM进行了表征.分别以该双羟基GM和单羟基的丙烯酸羟乙酯(HEA)与异氰酸酯基(NCO)封端的PU预聚体进行反应以在PU分子链上引入双键,然后再与丙烯酸酯类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增强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的复合材料薄膜,测试分析了纯SMPU及VGCF/SMPU复合材料薄膜的力学性能及形状记忆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复合材料薄膜在VGCF含量达到9 wt%时,VGCF在SMPU基体中仍具有较好的分散性;SMPU与VGCF复合后,得到的复合材料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刚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含量达到9 wt%时复合材料薄膜的拉伸强度比纯SMPU提高66%,弹性模量提高300%,储能模量也有较大程度提高;SMPU与VGCF复合后,形状记忆性能有一定的下降,但经过适当预处理后,其形状记忆性能可以基本接近纯SMPU.  相似文献   

17.
交联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将硅氧烷封端的含亲水基团的线性聚氨酯预聚体分散于水中 ,获得稳定的聚氨酯分散体 .由于硅氧基团水解、缩合 ,在分散体粒子内产生扩链交联反应 ,生成了交联水基聚氨酯分散体 .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分散体粒径小、分布宽 .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成膜结构及成膜性能与粒径的关系 .溶胀实验计算获得的两交联点之间的平均分子量与理论平均分子量相符 .研究还发现此分散体膜在干燥过程中可进一步交联 .膜的水溶胀及机械性能表明 ,此分散体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8.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计、扫描电镜与广角X 光衍射仪研究了由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合成的聚氨酯(PU)与丙烯酸酯类树脂(VER)形成的同步互穿网络(SIN)的结构、形态与力学性能,发现网络间的化学键对其影响极大.网络间没有化学键连接的PU/VERSINs是一个热力学不相容体系,存在显著的相分离形态,后者同时与两个网络的形成速率与工程因素有关;对于网络间有化学键连接的PU/VERSINs,两个网络间存在一定的相容性与互穿程度,故较显著地提高SIN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聚碳酸亚丙酯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O2与环氧丙烷共聚产物聚碳酸亚丙酯制备出聚氨酯(PPCPU).同时探讨了PPCPU最佳合成方法,考察了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比值、扩链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PPCPU的形态结构及其性能对配比的依赖关系.发现聚碳酸亚丙酯的耐热性因聚氨酯的形成而得到较大的改善,并发现该类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