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卷首语     
正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竞争能力已由单一城市的竞争力逐渐转变为城市群都市圈的整体竞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这为新一轮城市圈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来自长春工业大学的张玉智教授在《以长春为中心的都市圈构建》一文中指出,城市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需要靠区域的整体实力来提升,形成经济共同体。构建以长春市为中心的都市圈  相似文献   

2.
罗文 《广东科技》2014,(1):64-65
正罗文在《求是》2013年06期撰文指出,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工业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发展方式粗放,结构层次偏低。因此,加快工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时不我待。(一)增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走自主技术创新道路。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特别要从制度设计上下功夫,营造有利于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老杜 《广东科技》2006,(6):14-16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产业,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我国从世界加工中心向世界制造中心转轨的战略前提。没有掌握自主创新能力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实现这一转变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08,(2):5
自主创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把提高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们加快发展重要战略,加快创新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大连,在技术创新上仅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政府,应该在其中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要使政府成为科技自主创新的强有力的支持者、策划者和推动者。政府必须为科技自主创新提供好的政策环境、发展环境和生长环境,政府应该成为科技自主创新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必须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总结过去,审视现状,展望未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宜宾知识产权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建设创新美好新型宜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颂厨 《科技信息》2011,(18):I0061-I0062
本文是在考虑国民经济和水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港口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做的探讨。当今世界经济技术贸易不断变化发展,港口的功能、作用与布局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发展步伐,紧跟时代潮流和市场变化,适应其发展要求,争取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确保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地规划建设港口,正确地分析港口所处的环境,对港口的发展战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在各种方案中做出明智的抉择,这样才能够富强国家,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八项任务的第一条,强调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的人才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安徽科技》2006,(2):50-51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中小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多方面的因素,但人才战略是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后发国家在经济追赶中如何实现技术进步,一直是学界、尤其是经济增长理论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后发国家由于激励机制的缺陷、科研积累的不足以及政府对经济增长的短期追求等,造成了国内研发(R&D)投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将科技成果持续地转化为商品并实现其市场价值的能力,它是企业获得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六安市要顺利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重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既要依靠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同时还必须注重研究技术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12,(10):34
正本刊讯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中明确要求: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支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加快发展,推进安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合肥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为我省科技创新两大战略平台赋予了新动力。三年来,全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前行,试验  相似文献   

13.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准确把握自主创新的内涵,认真研究自主创新的方式和途径。研究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规律,自主创新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看,拉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由依靠资源、资本和政策等要素拉动转变为依靠创新拉动,这是…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持续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强大生力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科学院的发展战略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为了贯彻落实院发展战略,做好“三性”,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国科学院加强了院地合作工作探索。  相似文献   

16.
坚持“顶天立地” 为“三农”提供科技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学校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三农"的支撑能力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关键和突破口,在发挥特色服务"三农"的同时,加快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世界银行主办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国际经验高层研讨会于5月17日在苏州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信息化发展、缩小数字鸿沟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曲维枝,世界银行行长代表皮埃尔·古斯兰,苏州市市长阎立等出席会议。近几年,苏州积极贯彻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进城市化,开始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互动并进的时期,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苏州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淮北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城市转型发展主题,聚焦园区、产业、企业和项目,着力推进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加速科技改革创新,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抓科技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2014年,淮北市启动实施科技型、高新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深入开展科技帮扶企业活动,积极宣传创新型省份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今后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相似文献   

20.
构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拥有科技、知识、信息和人才的优势,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因此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占高校总数95%的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自身水平的提高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地方高校与区域内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区域知识创造、积累与传播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传播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骨干和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