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硫酸钻、邻菲咯啉(phen)和3-羟基-1-金刚烷甲酸(HOC10H14COOH)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Co(HOG10H14COO)2(H2O)(phen)]·H2O;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C34H42N2O8Co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2.69798(7)nm,b=1.14319(3)nm,c=2.29092(6)nm,β=120.498(1)°,V665.63,F(000)=2808,Dc=1.452g·cm^-3,μ(Mo-Kα)=0.765mm^-1;R1=0.0805,wR2=0.2209,其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相结合,形成稳定的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邓洪  李红  徐宏  计亮年 《化学学报》2002,60(12):2159-2166
合成了4-氰基苯基咪唑并[5,6-f]邻菲咯啉(CYIP)和2-羧基苯基咪唑并[5, 6-f]邻菲咯啉(COIP)两种新配体及它们的钌混配配合物[Ru(bpy)2CYIP](ClO4)2 ·H2O(Rul)(bpy=2,2′-联吡啶),[Ru(phen)2CYIP](ClO4)2·H2O(Ru2) (phen=1,10-邻菲咯啉),[Ru(bpy)2COIP](ClO4)2·3H2O(Ru3)和[Ru(phen)2COIP] (ClO4)2·H2O(Ru4),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和质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稳态荧光、 圆二色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 Rul和Ru2通过CYIP配体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而配合物Ru3和Ru4则通过COIP配 体以部分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铜 与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及铜 与α 甲基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两种三元配合物 ,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 A4 (C11H12 N2 O) 2 ,其中A =CH2 =CH COO- 、CH2 =C(CH3) COO- ,C11H12 N2 O =安替比林。测定了Cu2 [CH2 =C(CH3) COO]4 (C11H12 N2 O) 2 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n群 ;晶胞参数 :a =1.2 0 2 6 4 (8)nm ,b =0 .876 0 4 (10 )nm ,c=1.882 4 6 (14)nm ,β =10 0 .80 2 (5)° ;Z =2 ;最终偏离因子R =0 .0 30 4。Cu 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 ,两个Cu 由四个α 甲基丙烯酸根桥联 ,在Cu 的端位各有一个安替比林分子以O原子配位。Cu Cu 间具有一对称中心 ,Cu Cu 间距离为 0 .2 6 6 15(3)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 Cu 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二水氯化铜、2,2’—联吡啶和去甲基斑蝥酸钠合成了桥联配体双核铜配 合物[(bipy)—(DCA)cu—(DCA)—Cu(bipy)—(H20)]·3H20(式中bipy为2,2’—联 吡啶,DCA为去甲基斑蝥酸根).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导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经验 分子式为Cu2C36H40N4O14,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I,a=1.1251(2)nm,b=1. 2707(3)nm,c=1.7345(4)nm,α=94.86(3)°,β=107.61(3)°,γ=112. 50(3)°,V=2.1264(7)nm^3,μ=1.066mm^-1,Z=2,Dc=1.374g/cm^3,F(000)=908, R=0.0547,wR2=0.1355,GOF=0.185.配合物中两个铜原子呈六配位的拉长畸变八面体 构型.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新配合物[Cu(phen)2Cl]·ClO4·H2O(phen=o—phenanthroline),并用IR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解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α=1.18086(8)nm,b=1.52855(10)nm,c=1.29572(9)nm,α=90°,β=93.1770(10)°,γ=90.000°,V=2.3352(3)nm^3,Z=4,Dc=1.641Mg/m^3,Mr=576.86,μ=1.210mm^-1,F(000)=1172,偏差因子R1=0.0481,ωR2=0.1424.在配合物[Cu(phen)2Cl]·ClO4·H2O中,Cu(Ⅱ)离子处于四个N原子和一个Cl^-离子构成的三角双锥几何构型中.分子间利用氢键作用,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间通过弱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苯甲酸根为桥的双核Eu(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EtOH:H2O=2:1的溶剂中,以Eu(NO3)3·6H2O、C6H5COONa和Phen(邻菲哈啉)为原料,合成了四桥双核配合物[Eu2(Phen)2(C6H5COO)6].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08156(7)nm,b=1.19331(7)nm,c=1.24401(8)nm,a=104.972(5)°,β=93.661(5)°γ=113.297(5)°,Z=1.R=0.0437.晶体中2个Eu原子处于晶体学等效位置,配位数为9,Eu-Eu间距离为0.4052nm.讨论了标题化合物的UV-Vis谱与其它Eu3+离子谱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高、低熔点的RS(O)CH2CH2S(O)R(R=n-C3H7,n-C8H17,C6H5)与钯(Ⅱ)的配合物(PdCl2·L)的合成也性质,并对R=n-C3H7的一对配合物进行了单晶分析,发现高熔点配体为内消旋体,低熔点配体为外消旋体。  相似文献   

8.
Cu(phen)Cl2与N-苯甲酰朱丙氨酸(Bphe)在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生成了铜配合物[Cu(Bphe)2(phen)]·H2O。晶体属单科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5.330(1),分子计算式:mm-1。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结构因子中心原子Cu与2个Bphe配体的O(3)、O(3A)及phen分子的2个N原子形成4配位的近似平面四边形结构。  相似文献   

9.
报导了四个单核Co(Ⅱ)和Fe(Ⅱ)的配合物[Co(L1)2](ClO4)2·(CH3CN)(1),[Fe(L1)2](ClO4)2·(H2O)(2),[Co(L2)](ClO4)2(3),以及[Fe(L2)](ClO4)2·2H2O(4),(其中L1=4’-苯基-2,2’:6’,2”-三联吡啶,L2=N,N,N-三-(2-(2-吡啶甲叉氨基)乙基)胺)的合成和性质,以及配合物1、3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3的晶体都属于单斜晶系.它们的晶胞参数分别为:1a=1.0855(4)nm,b=1.6201(5)nm,c=2.5236(5)nm,β=92.63(2)°,V=4.433(1)nm3;3a=2.8351(8)nm,b=1.0670(3)nm,c=1.9255(5)m,β=101.03(4)°,V=5717(2)nm3.2和4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E=0.78V和0.63V‘它们的d-d跃迁吸收最大值分别位于565和521nm处.  相似文献   

10.
以硝酸铽、苯乙酮酸(HL), 2, 2'-联吡啶(dipy)、 1, 10-菲啰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合成了TbL3dipy(H2O)2, TbL3phen(H2O)2和TbL2(TPPO)2NO3 3种新型固态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IR表明, 配合物中羧酸根可能以单齿方式配位. 1HNMR显示, 苯乙酮酸根配位后苯环上5个氢原子的化学位移移向高场. 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 TbL3dipy(H2O)2, TbL3phen(H2O)2和TbL2(TPPO)2NO3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361.0, 359.0和367.0 nm;分别以最佳激发波长测定了配合物的发射光谱, 配合物TbL3dipy(H2O)2, TbL3phen(H2O)2 和TbL2(TPPO)2NO3显示Tb3+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 TbL3dipy(H2O)2和TbL3phen(H2O)2均产生四条谱带, 分别归属于^5D4-^7Fj(j= 6, 5,4,3)能级跃迁(TbL3dipy(H2O)2: 489.0, 545.0, 584.0, 620.0 nm;TbL3phen(H2O)2: 490.0, 544.0, 583.0, 620.0 nm);但在相同测定条件下, TbL2(TPPO)2NO3仅显示5D4-7F5(544.0 nm)能级跃迁光谱. 3种配合物中TbL3dipy(H2O)2发光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由9-咔唑乙酸和二丁基氧化锡反应制得了新配合物{[(n-C4H9)2Sn(0.5·O2CCH2C12H8N)(0.5·C2H5O)]2O}2·(C12H8NH)。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7975(13)nm,b=2.1534(10)nm,c=1.5154(7)nm,β=118.759(6)°,V=8.003(7)nm^3,Z=4,μ=1.285mm^-1,Dc=1.386g/cm^3,F(000)=3408,R=0.0571,wR=0.1362,GOF=1.005。结构测定表明,它具有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外环Sn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结肠癌细胞株WiDr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 ,首次得到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 (C10 H10 N2 O4) ,1,10 菲啉 (C12 H8N2 ,简写作phen)与Dy(NO3 ) 3 ·3H2 O的配合物 [Dy(C10 H8N2 O4) (phen) (NO3 ) (H2 O) 2 ]·H2 O .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c,晶胞参数a =1 5 2 4( 3 )nm ,b =1 10 18( 19)nm ,c =1 468( 3 )nm ,β =92 2 8( 2 )° ,V =2 4 63 ( 7)nm3 ,Z =4,μ =3 10 0mm-1,Dc=1 83 1g/cm3 ,F( 0 0 0 ) =13 40 ,R =0 0 3 14 ,wR =0 0 660 ,GOF =0 966.测试结果表明 ,该单晶结构为镝的 9配位配合物 ,其中一个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子以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Dy3 + 三齿配位 ,形成两个稳定的共边五元环 ,一个 1,10 菲啉分子以二齿方式配位、一个硝酸根和两个水分子也同时参与配位 ,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 ,而在配合物周围还有一个游离的水分子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新的配合物六亚甲基四胺锑(Ⅲ)、铋(Ⅲ):SbCl3(C6H12N4)2·H2O(1)、BiCl3(C6H12N4)2·H2O(2).经元素分析、X 射线粉末衍射、远红外光谱和差热 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XRD谱指标化,确定其晶系和晶胞参数.SbCl3(C6H12N4)2·H2O(1):a=1.2490nm,b=1.4583nm,c=1.6870nm,β=91.78°,V=3.0706nm3;BiCl3(C6H12N4)2·H2O(2):a=1.3250nm,b=1.3889nm,c=1.7449nm,β=98.94°,V=3.1725nm3.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2个新型有机磺酸配合物,[Cd(phen)2(ans)2]·H2O(1)和[Pb(phen)2(ans)2]·H2O(2)(phen=1,10-邻菲咯啉,ans=4-氨基-1-萘磺酸根),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配合物进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粘度测定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发现2个配合物均以插入和氢键两种模式与ctDNA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phen)(H2O)(o-tpha)]·H2O}n(1), [Cu2Cl4(phen)2](2), [Cu4Cl4·(bipy)2](3)和[Cu2Cl2(phen)]n(4)(bipy=2,2'-bipyridyl, phen=1,10-phenanthroline, o-H2tpha=o-phthalic acid)4个铜配合物.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配合物1和4是具有一维无限结构的聚合物, 配合物2是双核Cu(Ⅱ) 配合物并由氢键连成超分子, 配合物3是四核Cu(Ⅰ) 簇合物. 常温下测定了4个配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IR和UV-Vis-NIR光谱. SPS的测试结果显示, 4个化合物均在300~800 nm范围内存在光伏响应带, 但是它们呈现了不同的特性. 配合物1~3的表面光电压光谱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SPV), 配合物4的SPS呈现出负的表面光伏响应. 4个配合物的表面光伏响应带的位置、数量以及强度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将酯基锡 Me O2 CCH2 CH2 Sn Cl3( 1 )与 Schiff碱 ( 2 -HOC6 H4CH NC6 H5) ( 2 )反应合成配合物Me O2 CCH2 CH2 Sn Cl3· ( 2 -HOC6 H4CH NC6 H5) ( 3) ,在其反应混合液放置过程中发生分解生成酯基锡与无机氯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Me O2 CCH2 CH2 Sn Cl4- · H+ ( 4)和酯基锡与 Schiff碱的酚氧负离子取代生成的配合物Me O2 CCH2 CH2 Sn Cl2 · ( 2 -OC6 H4CH NC6 H5) ( 5 ) .用元素分析、IR及 NMR对配合物 3,4 ,5进行了表征 ,并对配合物 4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 .配合物 4为正交晶系 ,空间群 P2 cn,a=0 .785 2 ( 2 ) nm ,b=1 .2 2 36( 1 0 ) nm,c=1 .695 2 ( 4) nm,α=β=γ=90°,V=1 .62 87nm3,Z=4 ,Dc=1 .79g/ cm3,F ( 0 0 0 ) =860 ,μ=2 2 .2 cm- 1 ( Mo) ,R=0 .0 4 49,ωR=0 .0 382 .配合物 4的空间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中心锡原子的配位数为 6.配合物 5为 Schiff碱中的酚氧负离子取代配合物 1中的一个氯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锡原子的配位数为 5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u2(phen)2(C8H9N2O2S)(H2O)(OH)]·(ClO4)2,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8.2295(7)nm,b=18.0274(15)nm,c=24.5459(19)nm,β=96.240(2)°,V=3620.0(5)nm^2,Z=4,Dc=1.686g/cm^3,Mr=918.64,F(000)=1864,μ(Mo—Kα)=1.452mm^-1,R1=0.1091,ωR2=0.1380.两个铜原子通过来自羟基的氧、水分子和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乙酸根桥连.2个铜原子的配位环境基本相同,都具有5配位扭曲的四方锥构型,Cu…Cu之间的距离为0.30189(8)nm.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新配合物[Cu(phen)2Cl]·ClO4·H2O(phen=o—phenanthroline),并用IR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解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α=1.18086(8)nm,b=1.52855(10)nm,c=1.29572(9)nm,α=90°,β=93.1770(10)°,γ=90.000°,V=2.3352(3)nm^3,Z=4,Dc=1.641Mg/m^3,Mr=576.86,μ=1.210mm^-1,F(000)=1172,偏差因子R1=0.0481,ωR2=0.1424.在配合物[Cu(phen)2Cl]·ClO4·H2O中,Cu(Ⅱ)离子处于四个N原子和一个Cl^-离子构成的三角双锥几何构型中.分子间利用氢键作用,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间通过弱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3-羟基-1-金刚烷甲酸(Hhata=C11H16O3),邻菲啰啉(phen)和稀土硝酸盐为原料,合成了7个轻稀土配合物(1)~(7)[RE2(hata)6(phen)2].4H2O(RE=La(1),Ce(2),Pr(3),Nd(4),Sm(5),Eu(6),Gd(7))。其中(1)为单晶样,其余6个样为粉末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热重分析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1)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La2(hata)6(phen)2].4H2O(C90H114La2N4O2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33979(13)nm,b=2.6395(2)nm,c=1.31321(14)nm,β=112.174(4)°,V=4.3005(7)nm3,Z=2,Mr=1881.67,F(000)=1944.0,Dc=1.453 g.cm-3,μ(Mo Kα)=1.056 mm-1。结果表明:两个镧原子与两个邻菲啰啉中的4个氮原子和6个3-羟基-1-金刚烷甲酸根中的羧基氧原子配位,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9。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试了7个配合物对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均与DNA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铜(II)与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及铜(II)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安替比林两种三元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11H12N2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11H12N2O=安替比林.测定了Cu2[CH2=C(CH3)-COO]4(C11H12N2O)2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群;晶胞参数:a=1.20264(8)nm,b=0.87604(10)nm,c=1.88246(14)nm,β=100.802(5)°;Z=2;最终偏离因子R=0.0304.Cu(II)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II)由四个α-甲基丙烯酸根桥联,在Cu(II)的端位各有一个安替比林分子以O原子配位.Cu(II)-Cu(II)间具有一对称中心,Cu(II)-Cu(II)间距离为0.26615(3)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II)-Cu(II)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