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钢(Ⅲ)在含桑色素的 pH2.4 HCl 或 HC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于-0.67V(vs.SCE)处产生一极灵敏、有吸附特性的示波极谱电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它辅助试剂的加入,使方法检出限可达0.8ng/ml(一次导数)和0.2ng/ml(二次导数)In(Ⅲ),选择性也得到提高。用于复杂合金中微量铟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高氯酸溶液中,Rh(H_2O)_6~(3+)和Ir(H_2O)_6~(3+)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行为,测得在不同酸度的高氯酸溶液中Rh(H_2O)_6~(3+)和Ir(H_2O)_6~(3+)的分配比。分别测得Rh(H_2O)_6~(3+)和Ir(H_2O)_6~(3+)在柱上的洗脱曲线和分离曲线,讨论了在高氯酸中Rh(Ⅲ)和Ir(Ⅲ)分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在不断搅拌1×10~(-4)m~3 pH>13的5% PVA碱性水溶液中,缓慢地添加1×10~(-4)kgFeCl_36H_2O,溶液中即析出红棕色树胶状物.以XPS、ESR和IR等研究该析出物的组分及其形成过程.推定PVA部分羟基在上述条件下发生脱质子反应而提供L~-配位体,Fe(Ⅲ)盐水解生成初生Fe(OH)_3的Fe~(3+),它既有空轨道,又有较强的正电场,故能吸引PVA高分子配位体L~-上的氧而形成O→Fe配位键,从而发生L~-与Fe~(3+)离子间的交联反应,生成多核Fe(Ⅲ)-PVA配位聚合物而析出红棕色树胶状物。  相似文献   

4.
铟(Ⅲ)-芦丁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6.0的乙酸盐缓冲底液中,用单扫极谱法可获得高灵敏度的铟(Ⅲ)-芦丁的络合吸附波,其检测下限达3.0×10~(-10)mol/L。成功地用于纯金属锌中10~(-5)%铟的测定。测得吸附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In(Ⅲ):芦丁=1∶2,条件稳定常数为1.8×10~(10)。电极反应是吸附络合物中的In(Ⅲ)还原为In(Hg)。测得电极反应的转移系数α=0.51,表面电化学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k_s=0.43/s  相似文献   

5.
在NaAc-HAc介质(pH5.3)中,铬黑T(EBT)和Ga(Ⅲ)-EBT分别于-0.40V和-0.63V产生的峰电流具有吸附特性,均为不可逆电极反应过程。测得EBT和Ga(Ⅲ)-EBT的电子传递系数(α)分别为0.38和0.58,电子转移数(n)和质子数(m)均为2°EBT在电极表面的饱和吸附量(Г_0~S)为5.6×10~(-10)mol/cm~2。在pH4.8~5.6间,EBT(H_3L)主要以H_2L~-形式存在;Ga(Ⅲ)与不同浓度的EBT形成组分比分别为1:1和1:2:两种络合物,相应累积稳定常数K_1=7.2×10~(12),K_2=5.3×10~(25)。提出了它们的电极反应机理,并对温度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热色(电)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稀土—桑色素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固态Ln(Ⅲ)-桑色素(C_(15)H_(10)O_7·2H_2O)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萤光光谱、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四圆衍射和摩尔电导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合元素分析数据确定其化学组成为Ln(C_(15)H_(10)O_7)_2Cl_3(Ln=La,Ce,Pr,Nd,Eu)。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 In(Ⅲ)-BPR-Zeph-SCMC 体系的显色反应。在 pH=4.0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中,在 SCMC存在下,In(Ⅲ)与 BPR 和 Zeph 形成蓝紫色胶束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40nm.其摩尔吸光系数ε640nm=8.0×10~4.其组成:In(Ⅲ):BPR:Zeph=1:2:2.在0—50μg In/50ml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初步讨论了胶束络合物增敏机理.试用于纯铅和锡中微量铟的测定,结果尚称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证实了在高氯酸溶液中Rh(Ⅳ)主要以Rh(H_2O)_6~(4+)形式存在。研究了Rh(H_2O)_6~(4+)和Ir(H_2O)_6~(4+)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行为。测定了两者在聚苯乙烯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HCIO_4间的分配比。根据Rh(H_2O)_6~(4+)和Ir(H_2O)_6~(4+)在阳离子交换柱上的洗脱曲线和回收率,讨论了在高氯酸溶液中Rh和Ir分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水溶液中合成并培养了甘氨酸镨(或钐)配合物单晶,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式可用Ln(Gly)_2·Cl_3·3H_2O表示(Ln=Pr,Sm;Gly为甘氨酸)。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其结构式为(Pr_2Cl_2(Gly)_4(H_2O)_6]·4Cl,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Z=2,晶胞参数为:a=1.0055(2),b=1.4619(3),c=1.0041(2)nm,β=102.09(1)°。每两个中心Pr~(3+)由两个甘氨酸羧基桥联成双核配合物。Pr~(3+)还与一个甘氨酸羧基双齿配位,再与3个O(H_2O)和一个Cl配位。Pr~(3+)的配位数为8。配位多面体由两个三角十二面体组成。  相似文献   

10.
Tween80存在下桑色素与Fe(Ⅲ)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d 80存在下,3,5,7,2′,1′,五羟基黄烯酮(桑色素,Morin)与Fe(Ⅲ)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发现在pH 3.4~1.7的HOAc-NaOAc介质中,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17nm,用摩尔比法、斜率比法和平衡移动法测得配合物组成为Fe(Ⅲ):Morin=1: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18×10~4,表观不稳定常数β_不=2.04×10~(-16)。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选择性好,可用于铝合金及人发中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Reactions of copper(Ⅱ) sulfate or copper(Ⅱ) perchlorate,samarium(Ⅲ),erbium(Ⅲ) or neodymium(Ⅲ)nitrate(5/1 equiv.) with pyrazinohydroxamic acid(H_2Pyzha) in H_2O/Me0 H led to three new heterobimetallic 15-metallacrown-5 complexes.In a MeOH/H_2O solution,when adding inorganic salts,the ligands exist as protonated metallacrowns.In the solid state,their structures are more complicated as confirmed by X-ray analysis:metallacrown[Sm(H_2O)_3 {Cu(pyzha)}_5(H_2O)_2(MeOH)(HSO_4)_2]·(H_2O)_2(HSO_4)(1);[Nd(H_2O)_2(MeOH) {Cu(pyzha)}_5(ClO_4)_2(H_2O)_5(NO_3)](2);[Eu(H_2O)_2(MeOH) {Cu(pyzha)}_5(ClO_4)_2(H_2O)_5(NO_3)](3).The differentiation of atomic and ionic radii between the encapsulated lanthanide(Ⅲ)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the bowl-shape distortion of the metallacrowns from the planar geometry.The complex 1 clearly exhibits fluorescence behavior of samarium(Ⅲ),while 2and 3 show that of copper(Ⅱ) and ligand.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化学和荧光光谱法对Nd(Ⅲ)-桑色素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pH为6.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微乳液,Nd(Ⅲ)能与桑色素形成配合物并在-1.55 V(vs SCE)处产生1个灵敏的极谱波.Nd(Ⅲ)-桑色素配合物与DNA以嵌入方式生成一种非电活性超分子复合物Nd(Ⅲ)-桑色素-DNA,导致Nd(Ⅲ)-桑色素的峰电流降低,峰电流在一定范围内与DNA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 ~15 mg/L,检出限为0.08 mg/L.在pH为6.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强,最大激发波长为392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35 nm.配合物荧光强度在DNA存在时增强,并与DNA的质量浓度在1 ~1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0mg/L,可用于DNA的测定 .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研究了二甲庚基乙酰胺(N_(503))自盐酸溶液中萃取铟的性能,得出其萃取能力随着酸度的增加而增加。 经斜率法和化学分析法确定,N_(503)自盐酸溶液中萃取铟的反应为: In_(a)~(3+)+H_(a)~++4Cl_(a)~=+nN_(503)(O)?HInCl_4·nN_(503)(O)萃合物中的溶剂化数n随酸度而变化。IR和NMR研究证明,铟是以HInCl_4形式被N_(503)萃入有机相的。在盐酸体系中(HCl<2N),N_(503)对镓、铟、铊的萃取顺序为: Tl(Ⅲ)>Ga(Ⅲ)>In(Ⅲ)  相似文献   

14.
对标题配合物{[K(C_(12)H_(24)O_6)][K[(C_(12)H_(24)O_6)(H_2O)]_2}{In(NCS)_6)·2H_2O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含磷三足体甘氨酸-N,N-双(亚甲基磷酸)及其Eu(Ⅲ)的配合物,用~1HNMR,~(13)CNMR、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及紫外光谱对其组成进行表征并推断了结构。结果表明:配体(L)与苦味酸铕(Eu(pic)_3)形成1∶1型配合物Eu(pic)_3L·3H_2O。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Eu(pic)_3L·3H_2O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发现配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n及相关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结果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考察了Cu~(2+)和Fe~(3+)对配合物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在Cu~(2+)和Fe~(3+)的介导下使配合物与BSA的结合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In(Ⅲ)与3,5-diBr-PADAP在含氧有机溶剂及水混合溶液介质中的反应行为,在丙酮介质中In(Ⅲ)与3,5-diBr-PADAP形成稳定的红色缔合物,其λ_(max)为58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23×10~5,线性范围0~25μg/25mL铟,对20多种常见共存离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经巯基棉吸附分离,用于岩石中铟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成桥活化配合物反应机理基础上,Ogarl,P.Benson等人,根据中心离子的结构和成桥基配体的性质,用配位场理论,研究报导了水中配合物间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行为。本文,在混合溶剂中配合物间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非桥基配体Cl~-和H_2O,对H_2O、H_2O—McOH、H_2O—DMF等溶剂中Cis-[Co(cn)_2Cl_2]~+和Cis-[Co(cn)_2(OH_2)Cl]~(2+)和Fe(Ⅱ)间电子转移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相同条件下,无论在  相似文献   

18.
在12≤pH≤13的5%PVA中添加0.2g CrCl_3·6H_2O有灰蓝色树胶状物析出。XPS、ESR、IR和电泳等研究表明,PVA的部分羟基发生脱质子反应而提供配位基L~-该配位基能与Cr(Ⅲ)盐和NaOH生成的初生Cr(OH)_3·nH_2O的Cr~(3+)形成配位键,从而发生配位体与Cr~(3+)间的交联反应,生成Cr(Ⅲ)-PVA配位聚合物。该析出物具有顺磁性,溶于盐酸,从而可用以富集和回收Cr(Ⅲ)。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ESR和NMR谱对配合物Cu(II)—苯并-15-冠-5丙酮溶液的磁共振性质进行了研究.{[Cu(II)(C_(14)O_5H_(20))(H_2O)_2](ClO_4)_2}·3H_2O在丙酮中解离形成[Cu(II)(C_(14)O_5H_(20))(H_2O)_2]~(2+)和[Cu(H_2O)_6]~(2+)两种配位离子.其自旋哈密顿参量分别为g_∥=1.9887,g_⊥=2.3179,A_∥=0.0133cm~(-1),|A_⊥|<0.0032cm~(-1);(g')_∥=2.4143,(g')_⊥=2.0768,(A')_∥=0.0137cm~(-1),|(A')_⊥|<0.0016cm~(-1).基于ESR谱中g_∥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二苯并-18-冠-6四溴合铟(Ⅲ)酸钾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KInBr_4(C_(20)H_(24)O_6)2·H_2O,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_2h~5—P2_1/n,晶胞参数为a=8.727(5),b=26.051(13),c=20.470(13),β=92.73(5)°,z=4,In(Ⅲ)与Br~-形成InBr_4~-配阴离子,K~+与一个二苯并-18-冠-6(DB18C6)以及一个水分子直接配合,配位数为7,另一个DB18C6以未被配合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晶体中,水合二苯并-18-冠-6四溴合铟酸钾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的实验结果为阐明在相应的萃取体系中DB18C6萃取KInBr_4的机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