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雪  方雯 《运筹与管理》2022,31(10):68-74
考虑到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本文结合DEA博弈交叉效率方法研究了带有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多目标模糊投资组合决策问题。首先,为了充分描绘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和风险感知,本文基于可能性理论推导了带有风险态度的可能性均值和半绝对偏差。其次,将候选的风险资产视为互相竞争的博弈者,采用基于熵权法的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衡量它们的综合表现,从而得到每项资产的博弈交叉效率和奇异指数,并将其分别作为额外的收益和风险决策准则。基于此,提出了更加综合的可能性均值—半绝对偏差—博弈交叉效率—奇异指数模型。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2.
证券收益率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重要指标.针对投资者因证券收益率的变化引起的投资心理变化,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和熵理论的投资风险决策方法.首先把证券的历史收益率划分为若干个状态区间,将某证券落在某状态区间定义为该证券的状态;然后计算各证券状态的概率及熵值;再利用累积前景理论,将无风险利率作为投资者的目标参照点,计算各证券所有状态相对于参照点的"损益值",得出各证券所有状态的价值,并将各证券所有状态发生的概率转化为投资者的心理概率,计算出各证券所有状态下的前景值,进而得出各证券的累积前景值;最后建立一种度量各证券投资风险的决策模型来确定最优组合.选择沪市证券市场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以股票价格变化的强弱和方向反映投资者的心理预期,选取流通性指标作为股票交易强弱的指标,股票买卖行为的人气指标作为投资交易方向的指标,从交易强弱和交易方向两个角度构建了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简记为ISI).选取2006年1月至2017年6月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ISI与股票收益的时间序列分析和截面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提高了预期收益率但降低了本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具有显著的正向风险溢价.ISI自身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风险溢价,对股票市场超额收益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投资者情绪指标是中国股市一个重要的资产定价因子.  相似文献   

4.
韩帅  陈红  龙如银 《运筹与管理》2017,26(11):77-86
将前景理论(PT)和心理账户(MA)理论相结合引入到矿工群体、监管群体的演化博弈决策过程中,构建了效价账户和成本账户前景收益感知矩阵,得到不同情况下演化系统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发现当实施安全行为和监管行为与实施对立行为的价值感知收益偏差呈同化正向收敛时,安全行为和监管行为的演化趋于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状况下,群体行为演化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原因如下:(1)安全行为成本、监管行为成本较高,安全行为效价、监管行为效价较低;(2)效价感知函数参照点高,成本感知函数参照点低;(3)矿工、监管群体面对效价收益时更倾向于风险厌恶,面对成本损失时更倾向于风险追求;(4)群体决策更倾向于低估高概率事件(事故概率、监察概率、举报概率)。最后构建Matlab算法,进行演化博弈数值模拟,验证了调节各参数对行为演化的影响作用。本文为煤矿安全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对其他领域的安全监管提供了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进行投资实践时无不面临着背景风险。绝大多数以均值方差为框架的投资组合并没有考虑背景风险,其效用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到背景风险的影响。本文在含有交易费用的双目标函数模型中引入背景风险,从是否含有背景风险和背景风险偏好度大小两方面对投资组合问题展开研究,并使用智能算法得到模型的最优解,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当背景风险收益为0时,含有背景风险的投资组合比不含有背景风险的投资组合更能反映真实的投资环境。2) 当背景风险收益不为0时,含有背景风险的投资组合比不含有背景风险的投资组合得到更高的收益。因此,考虑背景风险后投资组合的构建优于不考虑背景风险投资组合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非理性投资者的心理会影响风险溢价。本文基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构建了证券投资的理性风险溢价度量模型、非理性风险溢价度量模型,并利用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的相互作用,构建了证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溢价度量模型,研究了非理性风险溢价对理性风险溢价和市场风险溢价的偏离问题。研究结论表明:非理性风险溢价偏离市场风险溢价的程度依赖于非理性投资者的市场价值权重。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的证券投资组合决策中,决策者的心理行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的证券投资组合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的决策分析方法。首先,依据累积前景理论,将决策者对不同市场状态下的预期收益率作为参考点,计算各备选证券收益率相对于参照点的收益和损失,并计算不同市场状态下针对所有备选证券的综合前景价值;然后,依据决策者的心理账户,即以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总体综合前景价值最大为目标、以投资期末总财富阈值以及满足财富约束的概率不小于决策者设定的概率阈值为约束,构建了具有概率约束条件的证券投资组合优化模型,通过将概率约束转化为线性约束并求解优化模型,可得到最优的证券投资组合方案。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对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的证券投资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反映在不确定的证券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不同收益目标产生的多种风险态度,本文构建了考虑心理账户和V型交易成本的随机模糊均值-半绝对偏差投资组合模型,并基于随机模糊理论将其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运用线性规划的旋转算法进行求解。通过“滚动样本”的方法,文章将不同数据内上述模型和等比例模型的样本外单位风险收益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有效地提升了投资组合的单位风险收益,且提升效果在“中期数据+小滚动窗口”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指数化投资使投资者享有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具有投资风险分散化、投资组合透明化、投资成本低廉等优势,日益受到投资者的亲睐。由于通常指数化投资者不愿意承担较大风险,本文考虑极小化跟踪误差与投资组合的风险之和(其中风险用风险资产的累积方差来衡量)。本文证明了无论是连续时间或离散时间、有限时区或无限时区的情形,在一定的条件下,最优控制都唯一存在,即利用随机线性二次最优控制进行指数化投资,最优投资策略都唯一存在。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风险条件下基于收益视角的损失最小化投资组合模型.数值试验表明,当投资者预期收益较高时,该模型等价于条件在险价值模型,当投资者满足于较低收益时,该模型优于条件在险价值模型.提出的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情景生成方法避免了过度分散投资,投资组合模型的最优目标值随情景数目的增加快速趋于收敛;该情景生成方法无需假定随机收益的分布,融合了收益分布的非对称及尖峰等统计特征,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优势使该方法也适合于资产数目较大时的情景生成.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期权定价理论,分析了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与期权的关系及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与凸收益函数的关系,通过建立投资组合保险模型,得出不同条件下购买投资组合保险投资者的特点如下:1)随着财富的增加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市场一般投资者增加的快;2)他们的市场预期比一般市场投资者更乐观,并且受益于投资组合保险.  相似文献   

12.
带有模糊系数的投资组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证券市场,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证券的预期收益率是难以精确估算的。本文采用模糊数来处理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收益率的投资组合模型。为度量投资组合的风险,将绝对偏差扩展到模糊情形。通过引入模糊数绝对值的概念和不等关系的两种占优准则,将该模型转化为相应的确定性线性规划问题,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态度选择参数和投资策略。最后用一个具体例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前景理论和三参照点理论,建立了单心理账户和三心理账户下的线性损失厌恶行为投资组合模型,并利用中证基金指数数据构建了不同市场状态下的行为投资组合,实证研究不同损失厌恶系数、不同参照点、不同心理账户资金配置条件下模型的最优资产配置策略和投资组合绩效,研究发现线性损失厌恶模型更关注下侧损失,损失厌恶系数影响资产配置,注重安全性的投资者偏好低风险资产,而寻求实现抱负水平的投资者更偏好高收益资产。  相似文献   

14.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中国股市风险收益关系的影响,或有助于更好的解释风险收益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新的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同时在对风险的度量中运用个股平均相关性代替总体方差来度量市场风险.研究结果表明PLS情绪指数比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所构建的情绪指数及单个情绪代理变量能更好的解释股市收益;平均相关性比市场波动更适合作为市场风险的度量指标;投资者情绪对风险收益关系有显著影响,其中在低情绪期风险和收益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而高情绪期风险和收益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实证结果可知中国股市投资者存在非理性行为,应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去考虑资产定价,同时对各指标的准确度量更有利于完善行为资产定价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刘家和  金秀  苑莹 《运筹与管理》2016,25(1):166-174
考虑投资者面临证券市场随机和模糊的双重不确定性,把证券收益率视为随机模糊变量。在前景理论下考虑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建立不同的随机模糊收益率、期望收益隶属度函数和目标权重,构建考虑投资者风险态度的随机模糊投资组合模型。采用实证方法把市场分为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研究不同风险态度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差异及模型表现。结果表明:投资者的风险态度会影响投资组合的结构;考虑投资者风险态度的随机模糊投资组合模型,能够满足不同风险态度投资者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差异需求,且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指出传统的均值 方差决策规则在度量风险方面的不足,认为风险与投资收益的偏差有关;指出了一种新的风险度量指标———风险组合偏差,同时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风险大小进行投资的决策指标———风险调整收益,并举例说明了二者在分析投资项目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模糊系统与数学》2021,35(3):59-70
为了处理主观不确定性,本文运用模糊不确定性来衡量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均值和绝对偏差。考虑一系现实约束条件,构建了限制卖空的不确定多阶段均值-绝对偏差的投资组合模型,并运用离散近似迭代法求解。通过实证研究分别对风险资产卖空比例、风险值和熵值进行灵敏性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指出传统的均值一方差决策规则在度量风险方面的不足,认为风险与投资收益的偏差有关;指出了一种新的风险度量指标——风险组合偏差,同时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风险大小进行投资的决策指标——风险调整收益,并举例说明了二者在分析投资项目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度量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本文引入了模糊变量。假设资产收益率为模糊数,分别运用可信性均值和可信性绝对偏差度量投资组合的收益与风险。考虑到投资者偏好,分别提出了以收益最大化的均值-绝对偏差优化模型和以风险最小化的优化模型。基于可信性理论,将上述模型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运用旋转算法求解。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比较了两个模型在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效率。结果表明,以收益最大化的均值-绝对偏差优化模型效率优于风险最小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需要通过构建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也需要考虑由收入、支出、健康状况等个人因素构成的背景风险.另外,在同一个投资组合中,不同的风险存量加上相同的弹性增量以后,投资者的满意度也不同.同时,证券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模糊性比随机性更能刻画其不确定性特征.因此,提出了一个以投资者满意度为目标,包含背景风险、弹性增量等因素的模糊投资组合模型.最后,选取沪深证券市场数据分析了背景风险方差对投资组合的收益、方差和投资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背景风险的方差与投资组合的收益和投资者的满意度负相关,与投资组合的方差正相关,而且,在不同弹性存量的基础上,相同弹性增量的投资者满意度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