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3种原纸板及3种金属油墨印刷纸板中的挥发性物质及其差异。将样品剪裁后经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 - MS)检测,结合MS-DIAL软件解卷积、NIST质谱库和物质保留指数定性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物质的相对含量,并计算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分析金属油墨印刷纸板中关键气味贡献物质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纸样中共检出63种化合物,其中鉴定出4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酮类、烷烃类和烯烃类等化合物。金属油墨印刷后使得纸板产生更多醛酮类挥发性化合物,影响纸板整体的气味特征。筛选出苯甲醛、正辛醛、(E, E)-2,4-庚二烯醛、正癸醇、2-戊基呋喃等19种关键气味物质,建立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层次聚类分析(HCA)模型,区分效果不明显,结果说明这些物质在不同原纸板及其金属油墨印刷纸板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 × GC-TOF MS)对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生物降解膜中主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分析测定,并考察了萃取纤维头类型、平衡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对HS-SPME在生物降解膜中VOCs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羧乙基(PDMS-DVB-CAR)为萃取头、80 ℃下分别平衡与萃取目标物10 min与40 min,在进样口260 ℃条件下解析3 min后进GC × GC-TOF MS分析,采用基质谱数据库与结构谱图等定性,内标法定量,生物降解膜中共检出55种VOCs,按结构可分为苯系物、萘、醛酮、醇、酯、茚、胺、酚、其它类共9类。相比常规一维气相色谱,全二维气相色谱可有效分离生物降解膜中的同系物、异构体及干扰物质,获得准确的定性结果。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高于19%,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对不同厂家(A、B、C、D) PBAT生物降解膜中的55种VOCs进行检测并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BAT A与PBAT B样品重叠,VOCs差异较小,PBAT A+B、PBAT C与PBAT D有明显差异,VOCs差异较大,表明同类型不同来源的生物降解膜中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热图分析显示,PBAT D中的苯系物与PBAT A+B中的萘、胺类、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而PBAT C中的VOCs普遍偏低。由此表明建立的HS-SPME结合GC × GC-TOF MS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简单、快速等优点,对PBAT生物降解膜的安全评价及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6-溴-2-己酮在Li2cuCl4催化下与γ-溴代巴豆酸甲酯进行格氏偶联,合成了蜂王物质9-羰基-(E)-2-癸烯酸(9-ODA),将其还原得到另一蜂王物质9-羟基-(E)-2-癸烯酸(9-HDA)。该法是合成9-ODA和9-HDA的新路线。  相似文献   

4.
铈盐-过硫酸盐复合引发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合产物研究王玉芹,杨巍,崔丹(黑龙江商学院石油系哈尔滨150076)(黑龙江大学化学系哈尔滨150080)关键词Ce~(4+)-SO_2O_8~(2-)复合引发,Ce~(4+)-Ce~(3+)循环引发,淀粉与丙烯...  相似文献   

5.
γ-甲基-δ-酮己酸,γ-异丙基-δ-酮己酸在碘化N-甲基-2-氯吡啶盐存在下分别同(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乙酯反应,得到光学活性的(R)-N-(γ-甲基-δ-酮己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乙酯(1a)及光学活性的(R)-N-(γ-异丙基-δ-酮己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乙酯(1b)。1a,1b分别同(R,S)-α-苯乙胺反应得到光学活性的酰胺2a,2b,同时使(R,S)-α-苯乙胺拆分,得到光学活性的α-苯乙胺。  相似文献   

6.
利用60Co-γ辐射降解无氧条件有机磷农药乙酰甲胺磷(Acephate)的稀水溶液,研究了不同吸收剂量下的乙酰甲胺磷稀水溶液辐照前后的毒性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离子色谱(IC)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合溶液毒性、降解率和生成的无机离子浓度变化等,比较了两种无氧气氛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蓉  赵邦蓉 《合成化学》2003,11(1):76-79
利用β-环糊精的吡喃葡萄糖单元上2,3,6-位羟基氢的反应活性差异,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和修饰剂合成了十四,(2,6-O-烯丙基)-β-环糊精,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修饰剂等对合成的影响,产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FAB-MS等表征。  相似文献   

8.
对1,4-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西尼地平进行了结构修饰。以双乙烯酮和乙二醇单甲醚为原料,经酯化、缩合、氨化和Hantzsch环化等反应合成了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羟酸二(2-甲氧基乙基)酯,总收率71%。目标产物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9.
辐照聚乙烯的熔融和重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小角X-射线散射(SAXS),广角X-射线衍(WAXD)等考察了辐照聚乙烯的熔融和重结晶,辐照破坏了聚乙烯结晶结构,使其熔融温度、结晶度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将辐聚乙烯熔融再结晶,其重结晶度、熔融温度随辐照剂量而下降的幅度较大,其原因被归结为片晶劈裂。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结构进行鉴定。样品溶解后进行FT-ICR-MS测定,根据精确分子离子数据,推测出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基本结构以及甘油的聚合度,并采用1H NMR进行了验证。将聚甘油脂肪酸酯水解后,对脂肪酸部分进行甲酯化,经正庚烷萃取,由GC-MS测定,分析脂肪酸的组成。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结构。该研究为聚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对杜仲整体代谢产物的影响。分别制备新鲜杜仲、堆置“发汗”、烫泡“发汗”和阴干杜仲样品,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代谢组学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不同加工干燥方法下杜仲的差异代谢物,比较其相对含量。结果显示,4个组的杜仲样品在PCA得分图中可明显区分。与新鲜杜仲相比,杜仲加工干燥后有170种以上的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超过80%的代谢物表达上调。3种加工干燥方法之间,堆置“发汗”杜仲的上调代谢物数量较多,且有利于木脂素和香豆素类、环烯醚萜类、醌类成分的合成;阴干有利于酚酸类成分的保留,烫泡“发汗”则有利于黄酮类成分的保留。通过比较不同加工干燥方法下杜仲的差异代谢物,为探究杜仲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及优选其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3种4-酰基-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1,5-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4′-基)-1,5-戊二酮;1,6-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4′-基)-1,6-己二酮和1,10-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4′-基)-1,10-癸二酮,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组成进行了表征,合成了它们的Tb(Ⅲ)二元和三元[1,10-二氮杂菲(Phen)或2,2′-联吡啶(Dipy)]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发射Tb(Ⅲ)的特征荧光,4-酰基0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Tb(Ⅲ)的最低激发态(5D4)能级匹配较好,配合物荧光强度随4-酰基-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配体2个吡唑环间碳链的增长而减弱,第2配体Phen和Dipy具有荧光增强作用,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羟丙酯与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D120)能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聚合后过氧基团以侧基的形式被保留在共聚物大分子链上,凝胶色谱分析发现:随原料单体中D120比例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变窄;DSC分析发现共聚物中过氧基团的分解温度随D120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仍高于D120单体过氧基团的分解温度,苯乙烯与D120的竞聚率为:γD120=0.98,γHPA=0.7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动态光散射、粘度和透光率测定,研究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酸)[P(AM-AA)]/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M-DMDAAC)]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P(AM-AA)与P(AM-DMDAAC)复合比、溶液浓度和氯化钠用量影响溶液中复合物的构象和流体力学半径。P(AM-AA)与P(AM-DMDAAC)分子链间适度的库仑相互作用,可形成均相P(AM-AA)/P(A  相似文献   

15.
电子自旋共振(ESR)实验间接表明,γ射线辐照能在室温下在BaF2微晶中产生Frenkel激子这样的元激发,此元激发受热在150℃以下消失。γ射线辐照使BaF2微晶中F-离子上的2P电子跃迁到外层轨道,并与2P轨道的空穴形成紧束缚的电子-空穴对——Frenkel激子。激子中的电子受热脱离F原子,这种晶格上的F0是ESR可探测的顺磁色心点缺陷——Vk心。受γ射线辐照的BaF2微晶中含有Frenkel激子,受热时Frenkel激子湮灭。Vk心增多的现象,表现为随温度增高Vk心的ESR信号增强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左旋聚乳酸(PLLA)为研究对象,以多官能团单体三烯丙基异氰酸酯(TAIC)为交联剂,采用反应挤出技术制备了PLLA-TAIC体系,并利用60Co-γ射线源,在较低辐照剂量(Dose≤25kGy)范围内,对所制备的聚合物进行了γ-辐照。研究了γ-辐照剂量、交联剂含量对PLLA分子量和结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kGy辐照剂量范围内,PLLA-TAIC的粘均分子量(-Mη)随γ-辐照剂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辐照剂量为10kGy、TAIC含量为3份时,PLLA的-Mη提高的幅度最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原料PLLA形成的球晶尺寸有所增大;对于γ-辐照的PLLA-TAIC体系,随着TAIC含量的增加,PLLA的结晶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光诱导SRN1反应生成的N-(α-萘基)咔唑和N-(β-萘基)咔唑。光化学反应产物用硅胶板展开,外标法定量,测定波长288nm,斑点的线性范围0~2μg,回收率100.5%,相对标准偏差4.8%,N-(α-萘基)咔唑含量<1%,N-(β-萘基)咔唑含量2.26%。  相似文献   

18.
(R)-N-乙酰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的合成和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乙酰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在三乙胺存在下同乙酰氯反应得到光学活性产物(R)-N-乙酰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用半经验的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反应物及产物的电子结构和反应热焓.  相似文献   

19.
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嵌段共聚技术,合成了聚γ-苄基L-谷氨酸(PBLG)作为疏水性链段-聚乙二醇(PEG)作为亲水性链段的嵌段共聚物。用对甲苯磺酸酯化-氨水皂化法合成带有端氨基的聚乙二醇(AT-PEG),光气-甲苯液相法制备谷氨酸苄酯-N-羟酸酐(BLG-NCA)。用AT-PEG引发BLG-NCA聚合制备PBLG-PEG或PBLG-PEG-PBLG,通过不同的单体、引发剂浓度比调节聚合物分子量。用GPC、^1HNMR、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带有端氨基的聚乙二醇确实能引发BLG-NCA生成PBLG和PEG的嵌段共聚物,产物中几乎没有残存的PEG,共聚物的分子量可控。  相似文献   

20.
分别利用两种方法合成2-甲基-6-二乙胺基乙氧基-3(2H)-哒嗪酮,用^1H NMR,IR,UV和MS进行结构表征,利用ab initio HF和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反应物、中间物、产物及其同分异构体进行几何结构的优化和总能量计算,系统分析前线分子轨道特征和能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甲基-6-二乙胺基乙氧基-3(2H)-哒嗪酮比其同分异构体哒嗪氮烷基化合物的能量低,前比后稳定,与实验事实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