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现有点云索引研究方法欠考虑移动终端性能特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移动端点云场景在线可视化的集成型空间索引。该索引首先利用考虑了移动终端网络带宽与计算渲染性能特点的改进型KD-tree实现点云数据的均衡划分与编码,在此基础上构建点云数据的LOD模型,并使用改进型八叉树管理其组织,最后通过改进型KD-tree的编码联结改进型八叉树形成〈1 一级树 : 1二级树〉的优化型索引结构。该索引可支持移动端实现基于LOD的点云场景渲染策略,支持从数据块层面判断点云数据的空间关系,也支持数据的多线程查询。实验与分析表明:相比传统点云索引,该索引具有稳定的构建效率与优秀的空间查询性能,可为移动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能满足移动端点云在线可视化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物联网硬件设备多样性、差异化、开发环境部署繁琐过于复杂的问题,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面向云环境的敏捷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 该平台包括应用层、服务层以及设备层, 具有在线编程、远程下载、自动运行等功能. 并且针对远程下载功能, 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MQTT协议的代码在线推送方案及配套实验套件; 针对用户及设备安全性问题, 设计了一种基于TEA加密算法的动态口令认证方案. 实测表明, 平台实现了预期功能, 达到了降低用户学习门槛以及提高开发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面向服务组件将面向服务的概念引入组件模型中,支持松耦合的面向服务应用软件的开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pring框架的轻量级面向服务组件框架SSCF(Spring-based Service Component Framework),利用Spring的依赖注入和远程服务访问技术,简化面向服务组件的编程模型、增加编程自由度、提高组件运行效率.给出了SSCF框架中服务组件模型的逻辑结构模型、描述方法和连接通信机制以及框架实现的关键技术.该框架简化了面向服务组件的开发,与SCA(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实现框架Apache Tuscany相比,性能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差分演化算法在演化过程中存在少数个体出现停滞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精英云变异的差分演化算法.该算法在演化过程中统计出每个个体的停滞代数,当一个个体的停滞代数达到指定的阈值时,对该个体执行精英云变异操作,使其向最优个体靠近,从而加快收敛速度;同时以一定的概率对所有个体执行一般反向学习操作,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收敛速度和求解精度上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CP-ABE算法应用问题,提出一种新机制TBCCSAC(trustee-based CP-ABE cloud storageaccess control),通过使用可信第三方管理用户属性证书,动态生成资源访问密钥SK,引入访问控制令牌机制,有效地解决了云存储中用户属性知识管理维护量大、密钥分发与管理负担重,以及写权限鉴别缺失等问题.对TB-CCSAC进行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机制的设计达到了安全性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CCSAC(使用CP-ABE算法实现云存储访问控制)相比,TBCCSAC需要更少的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6.
一种云格环境下可计算资源与服务高效调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海量大数据的高效访问与处理,在资源与服务发现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云格环境下使用网络距离预测的方法来完成计算资源服务节点的选择机制.并从提高系统性能的角度,针对用户偏好,提出了一种可计算资源与服务的高效调配模型,来实现密集型数据的高性能计算;最后实验验证了本调配模型具有的可行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Web服务查找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Web服务语义匹配方法——MSURAP(matching semantic using relation and property).该方法在概念间基本推理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细化,通过对概念间的属性,实例等语义关系比较分析,综合计算得到匹配值,使概念语义匹配准确度提高.实验结果表明,MSURAP在不增加服务查找时间前提下,提高了Web服务查准率. 相似文献
8.
《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2016,(4)
为解决云环境下的资源调度问题,提出一种通过任务执行成本函数来提高虚拟机负载均衡度的改进蚁群算法(CLBACO).该算法在综合参考各种最新蚁群算法的基础上,创新地通过任务的执行成本函数来改进信息素中的启发信息和期望信息,重新定义信息素更新规则,进而影响到任务对虚拟机的选择,同时使虚拟机通过多次算法迭代以后能够处于一种负载均衡的状态.利用CloudSim工具进行仿真测试,与标准的蚁群算法、最新的DSFACO算法做仿真对比,结果表明CLBACO算法在任务的执行成本以及系统负载均衡方面均优于DSFACO算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主流点云处理网络仅依靠局部邻域进行特征聚合导致特征提取能力不足,以及使用最大值池化造成信息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的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相结合的点云处理网络。首先提出了基于通道自注意力进行局部特征聚合的方法,减少了信息的损失;然后为捕获点的远程依赖信息,设计了一种动态学习关键点的方法获取全局信息;最后构建了一种基于空间注意力的特征融合模块,使每个点均能学习全局上下文信息。在几个常用点云数据集上对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在ModelNet40分类任务上实现了94.0%的总体分类精度、91.7%的平均分类精度;在ScanObjectNN分类任务上实现了81.5%的总体分类精度、78.1%的平均分类精度;在ShapeNet分割任务上实现了86.5%的平均交并比。表明提出的点云处理网络在分类、分割等任务中的精度均较PointNet、PointNet++、DGCNN等经典网络有显著提升,较其他点云处理网络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语义互操作能力度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概念树对Web服务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语义标注,明确该数据概念的外延.根据数据概念外延的关系,将面向服务的语义互操作分为完全语义互操作、部分语义互操作和无语义互操作三个层次,并提出了计算语义互操作能力的方法,将该方法运用于Web服务组合参数传递时的语义合法性的判断.最后,设计了面向服务的语义互操作能力评价系统实现框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云计算的特征和政务云计算中心的运维管理需求,运用系统层次性、复杂适应系统、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和IT服务管理等理论方法,提出了运维管理系统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块.一个面向服务、合理分层、对IT资源重新组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有效地适应政务云计算中心快速发展变化的要求,并实现云计算中心高效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地方政府部门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中存在的交换效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通过分析数据交换技术、应用现状和交换需求等,研究和设计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务数据交换云总体架构和子系统.数据交换云可实现在一个物理交换平台上运行多个可管理的虚拟交换子平台,有效地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和信息交换效率,方便政府部门使用和管理,并能有效解决数据交换与应用耦合度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在私有云计算环境下基于机器学习V-TGRU模型进行资源预测的算法。通过统计历史记录,将其与当前工作负载下不同任务的先验资源使用情况相结合,同时考虑工作负载特性、主机特征和同一资源池中任务之间的亲和性等因素,动态预测多任务的资源占用情况,并根据预测结果和任务运行现状进行多目标任务优化调度。实验证明,此算法能有效完成对资源的预判选择、减少调度次数、节约调度时间、节省云计算资源和带宽,保障应用任务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TCG规范TPMv1.2的授权数据管理机制存在的管理复杂、密钥数据更新的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授权数据管理方案,一个授权数据对应多个密钥对象,简化了管理复杂性,同时,构造授权数据列表,采用集中的授权数据管理方式,解决了密钥数据更新的同步问题,提高了TPM密钥管理的可信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管系统安全认证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现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管基本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Agent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针对Agent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完整的3层相互信任关系模型.深入研究了Agent系统的认证机制,提出并实现了具有系统授权Tickets功能的证书签发协议及其安全迁移认证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在不显著增加移动Agent系统的复杂性的前提下加强其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苯、四氯化碳和丙酮等18种溶剂对乙酐,乙醇反应速率的影响.在醇解反应中,乙酐过渡态的形成,需要ROH中的氧原子进攻乙酐的C~(+δ)中心,同时需要ROH中的羟基H~(δ+)接受乙酐的进攻.因此能与ROH或乙酐负氧作用的溶剂,对醇解反应不利.若把溶剂分子中正H集团的正电荷强度、负电集团强度和类乙酐中心集团等结构因素定性地用一结构参数表示,则此结构参数可定性地说明溶剂对乙酐醇解反应速率的大致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将掺杂态聚苯胺(PANI)制备成单独的PANI膜电极,研究了该电极在敞开、除氧条件下,在酸性介质中的性质及其与2Cr13不锈钢的电化学偶合行为.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有氧还是除氧条件下,PANI膜与2Cr13不锈钢以面积比1:1偶合时,PANI均能使2Cr13不锈钢稳定钝化.根据电化学实验及光电子能潜(XPS)表征结果,提出了掺杂态PANI对2Cr13不锈钢的防腐蚀作用来自伽伐尼阳极保护作用,PANI膜在酸性溶液中通过交替电化学脱杂与掺杂为金属钝化提供了必须的阳极电流. 相似文献
18.
鉴于现有A13型后减振器的胀包模具完成胀包后只有自动退出内模动作, 无外模退开动作, 造成胀包后的工件被卡在胀包限位套上, 取出非常困难. 针对这些不足, 通过对自动脱料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达到胀包后能轻松取下工件, 以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具体的实施效果也表明了新设计方案改进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