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馨  王英武  顾景凯  钟大放  王玲  陈刚 《分析化学》2003,31(9):1105-1108
采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qTOF)联用技术,对3种三唑仑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进行CID研究,并以质子化准分子离子[M+H]+作为内标物,对碎片离子进行了准确质量测定,确认了这些碎片离子的元素组成,探讨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发现,它们的ESI-MS2(源内)和ESI-MS3质谱分别生成脱去N2分子、HCN或CH3CN分子和Cl原子的碎片离子,其中m/z 205为3种药物共有的碎片离子,这些特征可用于三唑仑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体内代谢转化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同时测定猪肉中4种苯二氮类药物(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三唑仑)残留量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用乙腈提取药物,C18固相萃取柱净化,GC/MS分析。运用HP5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行分离,电子轰击电离源(EI)质谱选择离子模式(SIM)检测(地西泮m/z241、256、257、284;艾司唑仑m/z205、239、259、294;阿普唑仑m/z204、273、279、308;三唑仑m/z238、313、315、342),外标法定量(定量离子m/z分别为256、259、270和313)。4种苯二氮类药物的标准曲线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9以上,地西泮线性范围超过5~100μg/L;回收率为60%~70%;相对标准偏差7.6%~12.9%,最低检出限为2μg/kg。艾司唑仑、阿普唑仑、三唑仑3种药物的线性范围超过50~1000μg/L;回收率为60%~115%;相对标准偏差3.8%~19.7%,检出限为10μg/kg。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血液中多种安眠药物的分析方法,通过固相萃取提取并富集血液样品中的9种常见巴比妥类、吩噻嗪类和苯二氮杂类安眠药物,采用离子阱二级质谱检测其含量。通过优化萃取溶液pH值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条件,对9种安眠药物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离子阱串联质谱(MS/MS)技术消除基底干扰,给出被测物结构信息。9种安眠药物的检出限为0.04~0.10 mg/L,回收率为78%~93%。方法用于人心血中安眠药物的检测,检出安定0.6 mg/L。该方法高效、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血液中巴比妥类、吩噻嗪类和苯二氮杂类安眠药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非靶向筛查苹果中苯脲类农药的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法提取净化,Acquity BEH C18色谱柱(100 mm × 2.1 mm,1.7 μm)分离,以甲醇和含0.1%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进行检测。将13种苯脲类除草剂和9种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按化学结构分为4类。首先通过对4类22种典型苯脲类农药标准品的准分子离子和二级质谱碎片进行分析,总结苯脲类农药的质谱裂解规律如下:绿麦隆等9种苯脲类除草剂的主要特征离子碎片为m/z 72.044 59,可通过特征丢失中性分子二甲胺(m/z 45.058 03)产生特征离子碎片;绿谷隆等4种苯脲类除草剂可通过特征丢失中性分子甲醇[CH3OH]或卤化氢[HR1](R=Cl,Br,F)产生离子碎片;除虫脲等7种含氟苯甲酰脲杀虫剂的主要特征离子碎片为 m/z 158.040 47、141.015 00,也可发生特征中性丢失2,6-氟苯甲酰胺结构[C8H3F2O2NH2](m/z 183.013 21);杀铃脲等2种含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主要特征离子碎片为m/z 156.020 25、138.993 76、113.015 28。利用该方法对北京12份市售苹果进行非靶向筛查,在1份样品中筛查出绿麦隆。该方法可为快速筛查农产品中相似结构特征的苯脲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高效的海洋生物毒素河豚毒素(TTX)解毒剂,合成了一系列4-氨基吡啶类衍生物N-二异丙基磷酰化氨基酸-N-4-氨基吡啶;研究了N-二异丙基磷酰化氨基酸-N-4-氨基吡啶的多级质谱(ESI-MS/MS)裂解方式;提出了碎片离子m/z=95的裂解途径,并推测了其重排机理.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量的碎片离子c/c′,是由两种母离子a或b离子裂解得到的.通过在吡啶环上引入氯原子可证实该裂解途径;而碎片离子m/z=95源于离子重排.  相似文献   

6.
总结和归属了 (2H)_2_环己基_3 ,4二氢吡咯并[1 ,2_a]吡嗪_1_酮及其7个苯甲酰基衍生物和3个苯乙酰基衍生物在电子轰击电离质谱 (EI_MS)中的主要裂解方式和特征 ,指明了主要碎片离子的来源和结构 ,这10个芳酰基衍生物质谱图中的主要碎片峰均来自麦氏重排和异构化后的α_裂解,由其裂解产生的m/z120和m/z163离子是该类化合物共同的特征离子 ;吡嗪酮苯甲酰基衍生物基峰为M -82 ,苯乙酰基类衍生物基峰为m/z245。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ESI-MS)对10种环钯化二茂铁亚胺-膦配合物的质谱特征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其结构碎片信息, 对其质谱裂解途径进行了解析. 结果表明, 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可以得到强的准分子离子峰[M-Cl]+簇, 它们的(+) ESI-MSn(n=1~3)质谱主要产生碳-膦键断裂的碎片, 同时也能观察到Pd—P或Pd—C键的断裂, 这些特征为此类化合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结构推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芦丁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芦丁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下的主要特征碎片离子及其裂解规律。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技术研究芦丁的结构和正、负离子扫描条件下芦丁的主要特征碎片离子及其裂解规律。芦丁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均可得到较好的质谱信息,在正离子模式下,容易与Na+形成[M+Na]+的准分子离子,并裂解形成碎片m/z 605,487,331,325,313,185等,在负离子模式下,形成[M-H]-的准分子离子,并进一步碎裂形成碎片m/z 301,283,257,255,229,227,211等。分别阐明了芦丁在正、负离子模式下的电喷雾质谱碎裂规律,并对主要特征碎片离子进行归属,为进一步芦丁的结构优化和修饰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9种镇静催眠类化合物(氯美扎酮、三唑仑、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硝西泮、奥沙西泮、劳拉西泮、氯氮卓)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其质谱裂解规律。样品以甲醇为提取溶剂,经Zorbax SB-C18(3.5μm,2.1 mm×150 mm)色谱柱分离,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9种药物在0.5~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定量下限为1.6~9.2μg·kg~(-1)。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8.1%~101.2%,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9.7%,日间RSD为2.0%~11.2%。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合于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镇静催眠类药品的高通量筛查。而对目标化合物碎片离子及质谱裂解规律的研究,也为其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环钯化二茂铁亚胺-膦配合物的质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ESI-MS)对两种环钯化二茂铁亚胺-膦配合物的质谱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它们的结构碎片信息,对其质谱裂解途径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可以得到强的准分子离子峰[M-C l]+和[M-I]+簇,它们的(+)ESI-MSn(n=1~4)质谱主要产生碳-膦键断裂的碎片,同时也能观察到钯-磷键的断裂.这些特征为此类化合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结构推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2—羟基—4—邻苯二甲酰亚胺基丁酸的氢迁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益民  季怡萍 《分析化学》1997,25(10):1138-1142
在甲烷为反应气的化学电离质谱条件下,质子化的2-羟基-4-邻苯二甲酰亚胺基丁酸的单分子质谱碎裂产生了m/z148的碎片离子,表明其碎裂过程发生了氢迁移反应,AM在分子轨道的理论计算结果为可能的质子化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在氘代同位素标记和碰撞诱导解离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此离子的形成可能同时存在单氢迁移和双氢迁移,一些质谱图中的物征碎片中离子为可能的McLafferty重排和离子/中性(碎片)复  相似文献   

12.
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Ⅰ的电子轰击与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电子轰击质谱(EI-MS)两种质谱技术分别对传统中药丹参的主要脂溶性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Ⅰ的化学结构和裂解途径进行系统研究。采用EI-MS从丹参酮ⅡA获得m/z 294[M] 、279、261、233、207等特征质谱峰,从丹参酮Ⅰ获得m/z 276[M] 、248、233、219、205等特征质谱峰;采用ESI-MS从丹参酮ⅡA获得m/z 295[M H] 、280、278、262、249等特征质谱峰,从丹参酮Ⅰ获得m/z 277[M H] 、259、249、231、221、193等特征质谱峰,并用Mass Frontier 3.0软件辅助解析了其中的主要特征碎片离子以及可能的裂解途径;比较了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Ⅰ的电喷雾电离质谱和电子轰击质谱裂解规律,本研究为研究丹参二萜醌类主要特征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与结构修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喷雾质谱法分析假单胞菌的代谢产物鼠李糖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结合碰撞诱导解离(CA)技术,分析了假单胞菌BS-03,利用甘油产的鼠李糖脂提取物。根据一级和二级质谱图确定了提取物中存在23种鼠李糖脂组分,主要由4种物质(RhC10、RhC10C10、Rh2C10和Rh2C10C10)构成,其中前3种的丰度较高也较平均。该提取物中单鼠李糖脂的含量高于双鼠李糖脂,并且双鼠李糖脂的二级质谱图中普遍存在强度较高的m/z为205、247的特征碎片离子,而单鼠李糖脂中却不存在此特征碎片离子。  相似文献   

14.
总结和归属了(2H)-2-环已基-3,4二氢吡咯并[1,2-α]吡嗪-1-酮及其7个苯甲酰基衍生物和3个苯乙酰基衍生物在电子轰击电离质谱(EI-MS)中的主要裂解方式和特征,指明了主要碎片离子的来源和结构,这10个芳酰基衍生物质谱图中的主要碎片峰均来自麦氏重排和异构化后的α-裂解,由其裂解产生的m/z120和m/z163离子是该类化合物共同的特征离子;吡嗪酮苯甲酰基衍生物基峰为M-82,苯乙酰基类衍生物基峰为m/z245。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二十四个氮杂硅三环类化合物进行了质谱研究.测定了它们的低分辨质谱,收集了大部分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并进行了亚稳跃迁测定。结果表明,分子离子的稳定性、基峰的生成方式以及碎片离子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取代基R的性质.分子的电子轰击质谱裂解存在三种基本方式:(1)断裂Si~R键,生成高度稳定的(M-R)~ 离子,碎片离子较少;(2)开环,失去碎片C_2H_3O;(3)开环,失去碎片CH_2O或CH_3O.用电荷自由基定域理论解释这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机理,并对影响分子离子稳定性的有关因素及影响基峰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新型靛红腙类合成大麻素在电子轰击(EI)和电喷雾(ESI)电离模式下的质谱裂解规律,并建立了可疑物中该类合成大麻素的鉴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Q-Orbitrap/MS)技术,对5种新型靛红腙类合成大麻素(MDA-19 (BZO-HEXOXIZID),5C-MDA-19 (Pentyl MDA-19,BZO-POXIZID),CHM-MDA-19 (BZO-CHMOXIZID),4en-pentyl MDA-19(BZO-4en-POXIZID),5F-MDA-19 (5F-BZO-POXIZID))的主要碎片离子和碎裂过程进行分析,并对获得的质谱图进行解析,推测该类合成大麻素的EI-MS及ESI-MSn碎裂规律。EI-MS可获得比ESI-MSn更多的碎片离子用于该类合成大麻素的结构推断。碎片离子6,7和8对应的质荷比(m/z)118 (C8H8N+),132(C8H6NO<...  相似文献   

17.
理论计算非常适用于气相离子化学研究[1,2],它与质谱实验相结合可以识别许多非常规的和以往所不知道的自由基离子,也可以提供反应能和机理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探讨可能的异构化过程和不同异构体结构的相对稳定性.离子/中性复合物(离子和中性碎片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3]作为有机离子质谱单分子碎裂的重要中间体已被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验结果所证实[3,4].串联质谱低能碰撞诱导解离和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实验结果表明[5]:四氢咪唑取代亚甲基β-二酮分子结构中氮原子上氢表现出不同活性,其气相单分子碎裂经历了离子/中性复合物的中…  相似文献   

18.
贡松松  顾欣  曹慧  李丹妮 《分析测试学报》2014,33(12):1342-134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HPLC-Q TOF MS)技术建立了生鲜牛乳中14种磺胺类药物(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噻唑、磺胺吡啶、磺胺氯哒嗪、磺胺甲嘧啶、磺胺醋酰、磺胺曲沙唑、磺胺苯吡唑、磺胺苯酰、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氧哒嗪、磺胺甲唑)的快速筛查方法。建立了此14种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数和二级质谱碎片离子数据库。牛乳样品经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采用Qu ECh ERS方法净化。目标药物经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3.0 mm×100 mm,1.8μm)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用Dual AJS ESI源,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数据采集,可在8 min内实现对14种磺胺类药物的良好分离。结果表明,14种磺胺类药物的定量下限(LOQ,S/N=10)为10μg/kg,在10,20,5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2.5%~117.1%,相对标准偏差为1.3%~10.9%。结合精确分子质量数、保留时间、同位素丰度和二级特征碎片离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快速筛查与确证。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度较高,适用于牛乳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高通量筛查与定性鉴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飞秒泵浦-探测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TOF-MS),研究了丙烯酸分子被200nm泵浦光激发到第二电子激发态(S2)后的超快预解离动力学.采集了母体离子和碎片离子的时间分辨质谱信号,并利用动力学方程对时间分辨离子质谱信号进行拟合和分析,揭示了预解离通道的存在.布居在S2激发态的分子通过快速的内转换弛豫到第一电子激发态(S1),时间常数为210fs,随后再经内转换从S1态弛豫到基态(S0)的高振动态,时间常数为1.49ps.分子最终在基态高振动态势能面上发生C-C键和C-O键的断裂,分别解离生成H2C=CH和HOCO、H2C=CHCO和OH中性碎片,对应的预解离时间常数分别约为4和3ps.碎片离子的产生有两个途径,分别来自于母体离子的解离和基态高振动态势能面上中性碎片的电离.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喷雾电离离子阱串联质谱检测了1-/2-羟基萘、 2-羟基芴、 2-/3-/4-/9-羟基菲、 6-羟基屈和3-羟基苯并[a]芘等9种不同环数的羟基多环芳烃(OH-PAHs, 2~5环), 考察了碰撞诱导解离操作参数活化值Q和相对碰撞能量对羟基多环芳烃各单体碎片离子产率的影响. 通过优化活化值Q和相对碰撞能量, 得到了3-羟基苯并[a]芘的碎片离子, 提高了1-羟基萘、 2-羟基芴、 3-/9-羟基菲和6-羟基屈碎片离子的产率, 并发现活化值Q是电喷雾电离离子阱串联质谱检测不同环数PAHs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