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0.53μm激光产生的超热电子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在“神光”I号装置上利用波长0.53pμm、脉宽τ约750ps、能量60~230J激光(靶面激光强度1×10 ̄(13)~5×10 ̄(15)W/cm ̄2)照射Au盘靶和Au拄黑腔靶产生超热电子的实验观测结果与分析。实验测量10keV以上硬X光谱和通量表明:采用倍频激光可以使超热电子能量明显比基频光小一个量级左右,超热电子温度T_h、热电子温度T_e均降低一半左右,受激Raman散射光能量E_(SRS)减少二个多量级。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Au盘靶(等离子体定标尺度L≤100μm)产生超热电子的主要机制可能是双等离子体衰变和共振吸收,此外还有受激Raman散射(n≈n_c/4),100μm<L≤240μm超热电子产生的主要机制是TPD,此外还有SRS(n≈n_c/4);黑腔靶(L≥300μm)超热电子产生的主要机制是SRS(n<n_c/4)。  相似文献   

2.
腔靶内爆区超热电子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0道滤波荧光谱仪(FFS)研究了强激光和薄壁腔靶相互作用时超热电子产生的特征,结合GaAs硬X射线角分布探头,受激喇曼莠射光探头,针孔相机的测量结果,分析得出:在内爆腔靶中,超热电子产生的源区,大部分超热电子静电场和转换体约束在源区,只有小部分能量较高的超热电子进入到内爆区,内爆靶区超热电子总能量占超热电子总能量的约20%,占入射激光能量的1%-3%。  相似文献   

3.
钢质薄壁气缸套超声珩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作用自行研制的立式超声珩磨装置对钢质薄壁气缸套本体进行了超声珩磨试验,分别以表面粗糙度和珩磨效率为指标对超声珩磨油石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超硬磨料,粒度和结合剂对表面粗糙度和珩磨效率的影响顺序,试验结果表明,超声珩磨钢质薄壁气缸套可提高珩磨效率1-3倍,表面粗糙度Ra可达0.5-2.1μm,超声珩磨解决了钢质薄壁气缸的加工难题,开辟了一条高效率珩磨加工软钢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CW/COIL照射LF 6M铝合金板热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热电偶计和热象仪探测靶升温,积分球-光电转换放大测量反射率,金相显微图象数据处理和电子天平称量获得激光照射质量和熔融质量等诊断技术,对连续波(波长1.315μm)氧碘化学激光(CW/COIL),与LF6M板相互作用的有效热耦合系数α_(eff)和热耦合率α_a,进行了实验测量。当照射靶面激光强度I≈(0.60~1.13)kW/cm ̄2和发生熔融时,α_(eff)≈0.16~0.18和α_a≈0.20~0.25(工业商品铝表面);α_(eff)≈0.11和α_a≈0.12~0.14(表面加工粗糙度16μm)。当I≈0.07~0.11kw/cm ̄2和表面不发生熔融时,α_a≈0.09~0.10(工业商品铝表面),α_a≈0.02~0.03(表面加工粗糙度1.6μm)。  相似文献   

5.
介绍“神光Ⅱ”首次进行大能量基频光黑腔靶实验超热电子实验观测,采用十道滤波荧光谱仪(FFS)测量腔靶发射15—250keV硬x射线谱,由高能x射线谱通量推断超热电子占入射激光能量份额ηhe为13%—16%,由谱的斜率推断超热电子温度Th为35—45keV,由超热电子能量和受激拉曼散射光(SRS)能量的关联,推断超热电子产生的机理,并给出了不同腔靶在不同激光能量EL下超热电子产生的特征 关键词: 1.053μm激光 超热电子 黑腔靶 大能量激光  相似文献   

6.
1.06μm激光辐照金盘靶的软X光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06μm激光辐照金盘靶实验中,利用坪响应X光二级管探测器测量了软X光能量(0.1-1.5keV)角分布,得到了软X光转换效率。实验条件:激光波长λL=1.06μm,EL=60-500J,τpm≈800ps,f/1.7,IL=10^1^3-10^1^4W/cm^2。实验结果表明:软X光能量角分粗略呈α+bcosθ分布,软X光转换效率随激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当靶面激光焦斑直径235μm,激光强度  相似文献   

7.
由Q-开关Nd:YAG激光器产生的1.06μm、10ns的脉冲激光辐射大气中的铝靶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研究结果。当作用在铝靶表面的功率密度在1.0×10 ̄9W/cm ̄2-1.4×10 ̄(10)W/cm ̄2范围时,测定了等离子体在200至880nm波长范围内的空间、时间分辨发射光谱。实验发现,等离子体中N ̄+离子的辐射谱线与连续辐射同时出现并一起消失,随激光强度的增加N ̄+离子密度以指数关系增加,在激光源方向N ̄+离子的运动速度为零。从靶表面逸出的热电子与氮原子碰撞及随后发生的级联电离过程是产生N ̄+离子和空气等离子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表面起伏靶是惯性约束聚变(ICF)分解实验中的重要实验用靶。为了得到调制深度大于10μm光刻胶表面正弦图形,采用激光全息光刻的方法,固定曝光条件,同时保证曝光量足够,然后通过控制显影条件来实现起伏深度的变化。成功得到了调制深度分别为15μm,25μm,35μm,周期分别为20μm,55μm和75μm的表面正弦调制图形  相似文献   

9.
强激光在高Z等离子体中吸收的波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神光Ⅰ”输出的~500J、1.05μm,~200J、0.53μm激光和“星光Ⅱ”输出的~70J、0.351μm激光,实验研究了激光与金圆盘靶作用产生的等离子体对激光的吸收,获得了激光10°、45°入射Au盘靶吸收的波长关系。实验结果与一维平面等离子体吸收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天光一号”KrF激光核聚变实验装置上,MOPA系统光学元件加工与镀膜研究工作的进展。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加工后的基片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对于K9光学玻璃与熔融石英玻璃来说分别为σrms=1.8±0.5nm,σrms=2.0±0.4nm。镀HfO2/SiO2高反射膜的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与破坏阈值分别为R>99.5%,Eth=1.30~1.33J/cm2。镀Al2O3/MgF2增透膜的光学元件的透射率与破坏阈值分别为T>99.5%,Eth=1.3~1.97J/cm2。  相似文献   

11.
李兴鳌  阮存军  高君芳  肖渊  庞文宁  尚仁成 《物理》2000,29(12):736-739
极化电子束在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要深入研究这些应用必须对电子束的极化度进行精确测量,通常测量电子束极化度的仪器有两种:Mott极化度测量仪和光学极化度测量仪。因光学极化度测量仪与Mott极化度测量仪相比有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文章首先阐述了光学极化度测量仪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原理,然后介绍了所研制光学极化度测量仪的设计方案和物理结构,最后给出了用该光学极化度测量仪测量弱光的Stokes参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吕永良  周世平  徐得名 《物理学报》2000,49(7):1394-1399
以光照下耗尽型AlGaAs/GaAs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为例,考虑了光生载流子对半导体内电荷密度的影响和光压效应,采用器件的电荷控制模型,分析了光照对器件夹断电压、二维电子气浓度、I-V特性以及跨导的影响.与无光照的情况相比较,夹断电压变小,二维电子气浓度 增大,从而提高了器件的电流增益,增大了跨导.  相似文献   

13.
蒋昌忠  李承斌 《计算物理》2001,18(5):470-472
根据新型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载能电子束和固体相互作用原理,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入射电子和靶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编制了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程序,获得了对应不同电镜工作参数的入射电子背散射率.  相似文献   

14.
金刚石镶嵌非晶碳膜表面形貌对场致电子发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平  姚宁 《发光学报》1998,19(3):267-271
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经过不同研磨预处理的金属钼衬底上沉积出了表面形貌有较大差异的金刚石镶嵌非晶碳膜,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谱(XRD)以及Raman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了各样品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结果发现薄膜表面由大量镶嵌有金刚石小晶粒的非晶碳球组成,在我们的实验范围内,薄膜表面非晶碳球尺寸越小,场致电子发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超晶格结构中电子的波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兴奎  周均铭  黄绮 《物理学报》2001,50(3):536-539
在温度T=77K,测量了GaAs/AlGaAs超晶格的光电流,观测到在ν=1589cm-1有一个强电流峰,而在ν=1779,2129和2401cm-1附近存在弱电流峰.分析认为,这些电流峰与电子的波动性有关.据电子波动理论计算出的光电流峰位置与实验测量结果相当一致 关键词: 超晶格 电子 波动性  相似文献   

16.
模拟退火算法的并行实现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性能并行超级计算机系统THNPSC-1成功地实现了模拟退火算法的并行运算,并将其应用于会聚束电子衍射、俄歇电子能谱等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取得了以往实验数据分析方法无法获得的定量数据.整个模拟退火计算程序是一个独立的模块,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适用于任何多变量函数的最优化问题. 关键词: 最优化 会聚束电子衍射 俄歇电子能谱  相似文献   

17.
雷威  童林夙  杨蕙 《计算物理》1995,12(3):426-432
提出一种混合计算方法,当电场精度较低时把电子的发射做为连续过程处理,当电场的精度较高时考虑电子发射的随机性.这种方法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前提下,较大程度地缩短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电子冷却装置中收集器的效率,研究了收集效率与几何参数,电、磁参数的关系,考虑了初级及反射电子的空间电荷作用,模拟计算了初级电子、反射电子在收集器区域的轨迹,由此得到了收集效率随电、磁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参数设置下,相对电流损失小于,收集效率达到。  相似文献   

19.
用单粒子理论研究了契伦柯夫自由电子激光的基本性质,给出了空心束圆柱衬介质波导契伦柯夫自由电子激光调谐特性,导出了增长率表达式,计算了克服谐振腔损失所需阈值电流和相互作用效率,讨论了束与介质间间隙的影响,并对空心束与实心束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电子束品质对契伦柯夫自由电子激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傅海辉 《物理》2002,31(8):534-539
电子自旋是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重要概念,电子自旋假说的产生在物理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文系统论述了电子自旋假说提出了与被物理学界接受的历史,并从荷兰莱顿理论物理研究的学术环境、乌仑贝克和哥德斯密“理论型”与实验型”的互补、艾仑费斯行的教育艺术等方面分析了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