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固体分布的层析成象测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电容层析成象是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多相流研究方法.本文报道应用电容层析成象对循环流化床底部浓度分布的测量研究.本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实现了矩形流道中的层析成象测量技术.成象中采用了迭代成象算法,明显地提高了复杂流动情况下的成象质量.测量结果显示出循环流化床底部多种气泡和固体分布情况,表明其流态与鼓泡床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微波多普勒速度测量和电容层析成像浓度测量技术,研究循环流化床多分离器系统固体颗粒流量分配特性。其中微波多普勒测量系统主要由微波信号发射和接受天线、微波信号采集系统和分析软件组成.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由电容传感器和电容采集模块构成。通过微波测量得到颗粒的平均速度,电容层析成像得到颗粒平均浓度分布,将上述两个参数结合,得到固体颗粒的流量。实验结果证实了电容和微波相结合对颗粒返料流率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旋风分离器固体颗粒浓度三维电容层析成像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12电极电容传感器测量得到旋风分离器锥体部分的电容信号,利用线性逆反推算法得到断面固体颗粒的二维浓度分布。基于二维断面浓度分布,采用电容三维图像重建算法,得到锥体部分的三维颗粒浓度分布。图像重建结果与旋风分离器实际运行状况和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说明电容层析成像及三维图像重建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离心式叶轮中低浓度固体颗粒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离心式叶轮中低浓度固体颗粒分布的研究许洪元,吴玉林,戴江,宋益群,王琳(清华大学水电系北京100084)关键词:叶轮,两相流,颗粒分布一、前言固液离心泵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内部流动机理的研究有很大实际意义。已有多人进行了离心叶轮中固体颗粒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种实用新颖的完全风冷式颗粒质量流率热态测量装置。它在结构上采用了变管径措施,以提高取样烟气在取样管内的流速,减少颗粒在管内的沉积。在方法上采用了风冷却,以避免常规的水冷取样探头造成的冷却过度而使烟气中水蒸气发生凝结,引起颗粒在取样管内吸附。用该装置对国产 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稀相区进行了测试,结果合理准确,显示出比常规水冷取样探头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反射式光纤探头,测量了循环床膜式壁管子和鳍片附近的颗粒浓度动态分布,并且引人时序分析方法处理采样数据。研究表明,膜式壁附近的颗粒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膜式壁附近存在颗粒流动的再分布过程;颗粒浓度波动的能量分布主要集中在低频区域;根据AR模型阶数,本文定量地将膜式壁附近的颗粒流动划分为;剪切区、沉积区、再分布区和槽区。  相似文献   

7.
循环床内气固两相流中稠密颗粒间碰撞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循环床内部的流动属于复杂不均匀的稠密气固两相流,稠密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颗粒运动和浓度分布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直接模拟Monte-Carlo算法(DSMC算法)来模拟颗粒间的相互碰撞过程,并与随机轨道模型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湍流和颗粒碰撞对颗粒运动和浓度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预报了床内分层流动结构和颗粒在稀相区的不均匀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定性符合。  相似文献   

8.
在一喷动床实验装置上,通过CCD拍摄了锥体倾角为60°、45°、30°时,颗粒在喷动床内的流型。采用图像法测速技术,研究了在三种流型条件下,床内颗粒的垂直速度变化趋势、水平速度变化趋势。采用浓度谱成像技术,研究了喷动床锥体倾角在60°、45°、30°条件下,喷动床内颗粒的浓度分布特性。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对于本装置,当锥体倾角为60°时,颗粒的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多旋风分离器及返料系统是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燃烧的关键设备,是循环流化床大型化研究的关键部件之一。本文采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结合压力测量,对多旋风分离器返料系统内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六旋风分离器冷态循环流化床电容层析成像浓度分布和压力测量,揭示循环流化床多分离返料系统颗粒流动分配特性,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特别是超临界锅炉多旋风分离器的优化布置提供科学依据,基础实验数据库和技术手段,研究内容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扩展到工程设计中,对实际工程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旋转水桶中的固体小颗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桶中的固体小颗粒,由于它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当它随桶中的水一道旋转时,似乎应该远离转轴向桶边缘散开,而实际上这些小颗粒总是向桶中央汇集.这一似是而非的问题,往往使同学们感到困惑不解.本文从普通物理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给出作者实验观察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11.
离心泵叶轮中固体颗粒运动轨迹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固体颗粒在离心泵叶轮中的运动规律,利用有限元法对低比转数离心泵叶轮的S_1流面的流动进行了流场计算.在此基础上用拉格朗日法计算颗粒的轨迹,计算结果能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郑鹤鹏  蒋亦民  彭政  符力平 《物理学报》2012,61(21):307-315
基于大量静止颗粒堆积而成的物体属于非线性弹性体的观点,计算了其弹性势能的声速表达式(考虑圆柱对称和沿主应力方向传播的平面波情形).通过与己报道的一些实验数据的对比,认为精密的声学方法能够测定势能中的所有材料参数,因此是研究这类材料非线性弹性行为细节的一个重要观测手段,但需要对样品的所有应力、密度和均匀程度进行全面仔细的监控.  相似文献   

13.
姜泽辉  王运鹰  吴晶 《物理学报》2006,55(9):4748-4753
实验研究了竖直振动情况下,窄容器中颗粒的运动模式.发现运动模式与颗粒床厚度及振动加速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实验表明横向尺寸较小的容器可以抑制对流卷及拱起现象.对于足够厚的颗粒床,即使振动加速度很大,颗粒床下部仍然存在着颗粒聚集态.出现聚集态时,颗粒床对容器底的冲击力是倍周期分岔的.实验表明倍周期分岔点与颗粒床厚度无关.对于较薄的颗粒床,颗粒可以是聚集态或对流卷,视颗粒尺寸而定.如果使用尺寸分布非常窄的球形颗粒,可以观察到颗粒的有序排列.出现同心的圆筒形“壳”结构,每个“壳”上的颗粒是二维六角密排列的.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倍周期分岔 颗粒聚集态 球堆积  相似文献   

14.
15.
循环床锅炉循环灰对焦油裂解的催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灰为热载体、部分气化产生的半焦为锅炉燃料的煤的蒸汽-煤气联产技术中,降低焦油产率、提高煤气产率是一个努力方向.本文在固定床反应器实验台上以焦油的两种主要组份苯和甲苯为对象,实验研究了一种洗中煤形成的循环友对焦油裂解的催化影响,测定了裂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探讨了循环灰对焦油裂解的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热裂解相比,循环灰条件下焦油裂解活化能下降,气态裂解产物总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运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循环流化床作为一种先进的清洁煤燃烧技术,尤其在脱硫方面具有的独特优越性,使其在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单台容量为250MWe级的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预计将在1998年运行,同时,国外正着手利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改造老式煤粉锅炉。尽管循环流化床技术在工业界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但作为技术核心的内部颗粒运动特性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便为模型计算和装置放大提供更为精确的微观颗粒运动数据。作者为了探求循环床内颗粒运动特性,以求得到对工业发展的有用规律、优化设计及运行操作,利用FFT技术对三千多组颗粒浓度、颗粒速度和颗粒动…  相似文献   

17.
18.
建立了内径140 mm、锥角60的可视化锥柱喷动整床和半床实验系统,研究了液含量、颗粒粒径、形状等对床内湿颗粒聚团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湿颗粒喷动床内有块喷动、死床和非均匀结块三种聚团类型,聚团的出现类型与粒径dp有很大的关系;当dp1 mm,液体饱和度S0.2时,容易出现块喷动;当dp1 mm,S0.05时,容易出现死床、非均匀结块。在此基础上,从微观颗粒受力分析出发,提出了一种预测湿喷动床内聚团倾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萘升华热质比拟实验方法测量了颗粒无序堆积床中颗粒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文章首先针对堆积床中的"入口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入口处传热系数低于内部传热系数,其影响存在于几个颗粒直径范围内,并在6~8倍颗粒直径后达到传热充分发展区。其次对比了充分发展区的传热系数和Wakao公式的预测值,其平均偏差为11.83%。最后从孔隙率对传热的影响出发,对Wakao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单良  查婷婷  孔明  洪波 《光学学报》2022,(2):250-259
韦伯分布在非线性寻优问题中具有较好的寻优精度和全局搜索能力,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韦伯分布的布谷鸟搜索(WCS)算法来解决颗粒粒径分布反演的问题。使用WCS算法对服从Johnson’s SB分布、Rosin-Rammler分布和正态分布的单峰颗粒系和双峰颗粒系进行颗粒粒径分布的反演,并分别与其他传统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CS算法的整体效果优于人工鱼群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且改进后的4种重尾分布CS算法的标准差比原CS算法提升2~3个数量级。目标函数散射光能加入噪声后,WCS算法比其他三种重尾分布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值至少可降低1/2。使用小角前向散射测量系统对单峰颗粒系和双峰混合颗粒系进行实验研究,发现WCS算法的相对均方根误差比原CS算法降低约为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