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及Rayleigh- Ritz变分法,计算了类铍O4+离子1s22s2p3Po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并详细分析了如何选择质量最好的变分波函数.运用截断变分方法进一步饱和函数空间得到能量的改进量,并考虑相对论修正、质量极化效应等获得了相对论能量计算值.计算结果表明,此理论计算方法可得到高精度的能量计算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组态相互作用和相对论修正对低Z(原子序数)及中等Z类He离子双电子谱的影响,使用准相对论及非相对论的Hartree-Fock自洽场方法计算了描写双电子伴线的原子参数。计算结果表明,(1)组态相互作用对类He离子双电子诺有显著影响;(2)对中等Z的类He离子,仅以能量微扰的形式计入相对论修正是不足够的,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计算结果,不仅要考虑相对论修正对单、双激发态能量的影响,而且要考虑该效应对径向波函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相对论修正哈密顿(包括质量修正、单体和双体达尔文修正、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的张量形式为基础,借助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类氩体系基态能量的相对论修正的解析表达式.在斯莱特表象中完成了所有的角向积分和自旋求和计算,能量的相对论修正式用径向矩阵元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对类氩体系基态能量的相对论修正值进行了具体计算,修正后基态能量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小于0.0459%.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及Rayleigh-Ritz变分法,并考虑相对论修正、质量极化效应等,从而获得了类铍C2+离子内壳高位激发态5P(m)(m=2~5)系列高精度的波函数和相对论能量以及精细结构,同时还计算了类铍11C2+离子双激发态系列1s22pnp3P(n=2~5)的相对论能量和超精细结构,我们的结果与其他理论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以相对论修正哈密顿(包括质量修正、单体和双体达尔文修正、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的球张量形式为基础, 借助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类氩体系基态能量的相对论修正的解析表达式. 在斯莱特表象中完成了所有的角向积分和自旋求和计算, 能量的相对论修正式用径向矩阵元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对类氩体系基态能量的相对论修正值进行了具体计算,相对误差均小于0.0459%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及Rayleigh-Ritz变分法,并考虑相对论修正、质量极化效应等,从而获得了类铍C^2 离子内壳高位激发态^5P(m)(m=2~5)系列高精度的波函数和相对论能量以及精细结构,同时还计算了类铍^11C^2 离子双激发态系列1s^2pnp^3P(n=2~5)的相对论能量和超精细结构,我们的结果与其他理论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马鞍点变分方法和复数转动技术,计算了类锂离子2s2p2p2S三激发共振态的能量,并运用截断变分方法得到能量改进量,以及计算了相对论效应、质量极化效应,从而获得了高精度的能量计算值。还计算了该系统的Auger宽度,位移和辐射跃迁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及Rayleigh-Ritz变分法,计算了类铍离子等电子系列(Z=4-10)激发态1s22p2 3Pe的非相对论能量,利用截断变分方法得到能量改进量,进一步考虑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从而获得了高精度的能量计算值.给出了类铍离子等电子系列激发态1s22p2 3Pe的相对论能量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随核电荷数Z变化的情况.同时还计算了激发态1s22p23Pe的精细结构能级和劈裂,以及1s22s2p3Po到1s22p2 3Pe态的辐射跃迁波长.计算结果与其他理论和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鞍点变分方法和鞍点复数转动方法并考虑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计算了类锂离子内壳激发态的能量、俄歇宽度、俄歇分支率和俄歇电子能量.进一步采用截断变分方法饱和空间波函数.计算结果与其他理论结果以及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yleigh-Ritz变分法及组态相互作用,并考虑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研究了类氦离子等电子系列(Z=2~16)双激发态2p3p3Pe的相对论能量和辐射跃迁波长,并计算了该系统的精细结构.计算的结果与Drake等人的理论计算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使用全实加关联方法和里兹(Ritz)变分方法计算了类锂体系(Z=21-30)基态1s22s的非相对论能量和波函数;包括动能修正、电子-电子接触项、轨道-轨道相互作用项以及Darwin项的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项由全实加关联波函数的一阶微扰给出,量子电动力学修正QED(quantum electronic dynamic)由有效核电荷方法和类氢公式计算;给出了中等核电荷的高电离类锂体系基态的电离能、相对论效应的项能(term energy),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表明FCPC方法对于较高核电荷类锂体系结构的理论计算仍然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组态鞍点变分方法计算了类硼S离子K壳层激发共振态1s2s~22p~2, 1s2s2p~3, 1s2p~(4 2,4)L(L=S, P,D)的非相对论能量和波函数,利用截断变分方法饱和波函数空间,改进体系的非相对论能量.利用微扰理论计算了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利用屏蔽的类氢公式计算了QED (quantum electrodynamics)效应和高阶相对论修正.进一步,考虑闭通道和开通道相互作用,计算了由俄歇共振效应引起的能级移动,从而得到了共振态的精确相对论能级.利用优化的波函数,计算了类硼S离子K壳层激发共振态的电偶极辐射跃迁的线强度、振子强度、跃迁率和跃迁波长.计算的振子强度和辐射跃迁率均给出了长度规范、速度规范、加速度规范的结果.三种规范结果的一致性表明了本文计算的波函数是足够精确的.利用鞍点复数转动方法计算了类硼S离子K壳层激发共振态的俄歇跃迁率、俄歇分支率和俄歇电子能量.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其他文献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个包含坐标伸缩系数的简单有效的变分波函数,同时考虑到核的运动,利用Mathematic a语言开发了一个用变分法计算三体问题的程序,对氦原子和类氦离子(H-,He,Li +,Be++,B3+,C4+,N5+,O 6+)的非相对论基态能量和解析波 函数进行了变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非相对论哈密顿量进行相对论和辐射修正,并考虑到有 限核电荷半径的影响,得到了氦原子和类氦离子高精度的基态能量值. 关键词: 氦原子 类氦离子 变分法 基态能量 相对论修正  相似文献   

14.
采用Rayleigh—Ritz变分法及组态相互作用,并考虑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研究了类氯离子等电子系列(Z=2~16)双激发态2p^3p^3P^e的相对论能量和辐射跃迁波长,并计算了该系统的精细结构。计算的结果与Drake等人的理论计算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5.
钱新宇  孙言  刘冬冬  胡峰  樊秋波  苟秉聪 《物理学报》2017,66(12):123101-123101
采用Rayleigh-Ritz变分方法计算了B原子(离子)内壳层激发高自旋态(~(4,5,6)L,L=S,P)里德伯系列的能量和精细结构劈裂,利用截断变分方法改进非相对论能量,并利用一阶微扰理论计算了相对论能量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修正,利用屏蔽的类氢公式计算了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和高阶相对论效应,从而得到了高精度的组态能量.利用精确计算的波函数,计算了这些高自旋态的电偶极辐射跃迁波长、振子强度和辐射跃迁概率.通过长度规范和速度规范计算的振子强度的一致性证明了本文计算的波函数是精确的.相比其他理论计算结果,本文计算的高自旋态的能级及跃迁波长数据与实验数据符合得更好.对于一些高位的内壳层激发高自旋态,相关的能级和跃迁数据为首次报道,本文的计算结果对相关实验光谱谱线标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氢原子的相对论能量和测不准关系出发,简化计算了氢原子的非相对论与相对论的基态能量,并和分别用精确的薛定谔理论与狄拉克理论计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准相对论扭曲波玻恩近似加交换方法,在组态平均近似下,系统地计算了类氢、类氦、类锂氩离子n≤6的各组态之间的碰撞激发过程截面。并和已有的理论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和相对论扭曲波近似的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相对偏差一般都小于10%。由于没有考虑共振效应。计算的结果与强耦合方法的计算结果在入射电子能量较低的情况下有较大偏差,其他情况则符合较好,相对偏差一般在15%以内。该方法可以方便地计算大量应用所需的原子过程参数。  相似文献   

18.
使用全实加关联方法和里兹(Ritz)变分方法计算了类锂体系(Z=21—30)基态1s22s的非相对论能量和波函数;包括动能修正、电子-电子接触项、轨道-轨道相互作用项以及Darwin项的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项由全实加关联波函数的一阶微扰给出,量子电动力学修正QED(quantum electronic dynamic)由有效核电荷方法和类氢公式计算;给出了中等核电荷的高电离类锂体系基态的电离能、相对论效应的项能(term energy),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表明FCPC 关键词: 类锂体系 全实加关联 电离能 项能  相似文献   

19.
氩离子原子过程参数的系统计算与评估:I 电子碰撞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准相对论扭曲波玻恩近似加交换方法,在组态平均近似下,系统地计算了类氢、类氦、类锂氩离子n≤6的各组态之间的碰撞激发过程截面,并和已有的理论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和相对论扭曲波近似的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相对偏差一般都小于10%。由于没有考虑共振效应,计算的结果与强耦合方法的计算结果在入射电子能量较低的情况下有较大偏差,其他情况则符合较好,相对偏差一般在15%以内。该方法可以方便地计算大量应用所需的原子过程参数。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类锂离子(Z=11~20)激发态1s^24p的能量及精细结构,同时计算了1s^22s-1s^24p的跃迁能和振子强度.非相对论能量用Rayleigh-Ritz变分法确定;相对论和质量极化效应修正用微扰论计算;量子电动力学修正用有效核电荷方法计算.在能级精细结构的计算中不仅考虑了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还计及自旋-其他轨道相互作用.将得到的计算结果和已有实验数据及物理规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