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a=0.5的椭圆形通道内非牛顿流体的强化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牛顿流体在小尺寸椭圆形通道内的层流受迫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介质为1500Wppm的Carbopol-934中性水溶液。采用直接通电的方法对管壁四周等热流加热。结果表明,椭圆通道内,非牛顿流体Carbopol水溶液的换热强于牛顿流体水,约高出水50%左右,说明粘弹性流体在椭圆形通道内也产生二次流并能强化换热;与同种浓度的Carbopol水溶液在方形通道内的换热结果相比,椭圆通道内的换热高于方形通道。流体的压力降则不受粘弹性的影响,仍符合幂律流体的阻力系数关系式(f=16/Re*)。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浓度的非牛顿流体(PAM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曲线及其在周期性通道内的流动与换热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PAM溶液的稠度系数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流变指数n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两种浓度PAM溶液在周期性通道内的换热强度和阻力损失均比水高。同时,在Re 在10~50的范围内,通道内非牛顿流体的流动与换热规律可整理成形如 Nu= C1Re*m1和 f= C2Re*,m2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曲线坐标系下压力与速度耦合的SIMPLER算法,数值研究了波纹通道内脉动流动与换热情况,流动Re数的范围为5~500,Pr数为0.7.计算考察了脉动参数如脉动频率和振幅对通道内强化传热和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阻力特性呈周期性余弦规律变化,换热Nu数呈正弦规律变化;频率、振幅的增大,使得阻力脉动幅度增大.受入口脉动流的影响,通道内的旋涡发生周期性的脱落、增长和迁移,从而增强了流体之间的扰动和掺混,强化了传热;传热的强化效果随着振幅的增大而增强,但在特定入口脉动流下,相同振幅不同频率下的强化效果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4.
对水力直径为2.5 mm的正方形小通道内的非牛顿流体-氮气的垂直向上两相流动流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工质分别为:浓度0.2%的聚丙烯酰胺(PAM)和0.2%的黄原胶(XG)水溶液,表观气速0.1~100 m/s,表观液速0.01~6 m/s.观察到的典型流型有:弹状流、搅拌流、弹环状流和环状流,其中弹环状流未见于水-空气上升流动.在PAM-氮气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流型-泡状-弹状流.通过流型图对比,发现非牛顿流体的搅拌流区域较牛顿流体窄,弹状-搅拌流转变线也明显右移,非牛顿流体的黏性对流型转变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浓度为1500wppm的聚丙烯酰胺(PAM)溶液在周期性渐扩渐缩通道内层流流动与换热问题。研究表明,大约经过8个周期后流动进入充分发展阶段,而换热则要经过大约20个周期后才能进入充分发展阶段。在充分发展阶段,阻力系数和换热Nusselt数随广义 Reynolds数的变化关系式分别为: f= 135 × Re*-0.632和 Nu= 10.5 × Re*0.598。  相似文献   

6.
结合对流传热场协同原理分析了微酒窝通道、圆柱面凹槽通道及低肋通道强化传热特点,研究发现酒窝与圆柱面凹槽强化传热主要原因为:1)增加近壁区流体扰动,促进酒窝或凹槽内部流体与主流之间的传热;2)酒窝与凹槽均可扩展传热面积,进而提高总传热量。与低肋通道相比,酒窝与圆柱面凹槽仅对其附近流体的流动产生影响,而对主流流体的流动影响较小,进而阻力增加较少。提出传热量单元性能参数PEC_A作为评价指标,酒窝通道综合性能参数略高于圆柱面凹槽通道,而远高于低肋通道。  相似文献   

7.
非均匀高压电场强化R11池沸腾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HD技术进行了工质R11的池内平板沸腾强化传热实验研究。在该实验中,换热面为一平板并接地作为0电极,高压电极为平行于换热面的线状电极。实验的热流密度为1~25 kw/m2,电压为0~±25 kV,得出了正、负电压下换热系数、壁面过热度、EHD强化系数和热流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为进一步揭示EHD强化传热的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微通道内扩缩结构的布置,有利于诱发二次涡流,提高传热性能.基于单侧矩形肋微通道(MC-OS-RR),提出了单侧矩形肋和空腔(MC-RR.RC)、单侧矩形肋和扰流柱(MC-RR.RPF)两种组合结构微通道优化模型.在验证数值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上,以去离子水为流动介质,运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不同体积流量、壁面温度、进...  相似文献   

9.
李光正 《计算物理》1998,15(1):19-28
非牛顿幂次流体沿竖直平板层流自然对流为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其速度场与温度场需耦合求解。采用几种数值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计算,研究了各种普朗特数(Pr)及不同幂次流体对沿壁面平均努赛尔数(Nu)的影响变化,并与有关文献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一种非牛顿流体-高聚物水溶液在垂直上升管内强制流动沸腾过程中的壁温沿管长变化及临界热负荷的特点,并考察了高聚物种类、浓度、质量流速等对临界热负荷和壁温工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引言燃气轮机中的叶片冷却问题现已成为传热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叶片内部冷却通道结构比较复杂,沿翼弦方向各通道截面形状及面积不同,在径向通道截面还在变化,并且有扭转。自80年代以来,叶片内部冷却的研究有比较大的进展[‘-‘],但仅限于没有扭转的通道。那么,当通道扭转时与直通道有何区别呢?特别是索流发展段的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区别如何?文献卜6]研究了方形截面的扭转通道中层流充分发展段的与阻力与传热特性,发现对于换热来说,当四个壁面温度均匀时,传热并没有增强,还有所下降,但当四个壁面温度不同时,旋转的二次…  相似文献   

12.
管内对流换热的场协同分析及换热强化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导出管内湍流换热Nu与局域时均参数的关系式,将对流换热的场协同理论扩展至湍流换热。分析了管内对流换热的特点,并根据场协同理论提出强化湍流换热的方法,发展了一种新型强化换热管一交叉椭圆管,既适合于层流换热强化也适合于湍流换热强化,其强化传热效果显著而流阻较小。  相似文献   

13.
等热流条件下潜热型功能热流体换热强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强化换热的物理机制,并基于等效比热模型,对等热流条件下圆管内该类流体层流流动换热强化的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同时,改进了内部流动传统的Nμ定义,使之能更有效地表征功能热流体换热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电绝缘性低沸点介电流体R11为实验工质,利用自行设计和制作的电流体力学实验模型,对介电流体进 行静电场强化冷凝换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静电场对模型内介电流体的凝结换热有很好的强化作用,其换热系数主 要与外加电场强度、热通量及电极相对位置等因素有关,这种电场强化凝结换热技术对制冷和热传递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厚翅片管内流体流动和传热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Patankar等人[1]研究薄翅片管的湍流模型,对一种工业化的厚翅片管内的流体流动和传热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范围包括了层流和湍流(Re=101~106),所得计算结果与较窄范围内实验所测的传热与阻力数据相当符合,本计算结果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弹性管束汽-水换热器强化传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传热元件-弹性管束,它对管内外流体流动具有良好的振动响应特性。利用传热表面振动提高管外对流换热系数的同时,利用振动变形减少积垢,降低污垢热阻,实现了复合强化传热。在汽水换热条件下,对流作诱导振动强化传热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管外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17.
多孔材料强化管内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孔材料强化管内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详细讨论了多孔材料厚度(0≤e≤1)和渗透率(10-5≤Da≤10)等参数对管内换热特性和压力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多孔材料调整流场分布,剪薄边界层厚度,能够有效地增强管内换热.当Da=10-4时,管内充分发展Nu数最大能够增至空管时5.5倍左右.但管内压力损失随着多孔材料厚度e的增加或Da数的减小而急剧增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采用部分填充多孔材料,文中建议最佳的多孔材料厚度e取O.6左右,此时换热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强化,而且压力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