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乳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楂叶提取物中4种黄酮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新的微乳体系,用于微乳液相色谱同时分析山楂叶提取物中牡荆素鼠李糖苷、芦丁、牡荆素及金丝桃苷4种黄酮成分.通过对影响分离选择性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得到最佳微乳体系的组成为: 1.0%(w/w) 聚氧乙烯月桂醇(Brij35)-1.1%(w/w)正丁醇-0.1%(w/w)正辛醇-0.3%三乙胺(V/V)(H_3PO_4调节至pH 2.5).在此微乳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类型和浓度、油相种类、添加剂三乙胺、流动相的pH值对4种黄酮成分的分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选择Venusil ASB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 5μm),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5 ℃.结果显示,4种黄酮成分在27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在0.95~140.8 mg/L范围内,4个黄酮成分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5,平均回收率98.6%~101.6%.本方法可应用于山楂叶提取物中4种主要黄酮成分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粉中分到两个新苷, 命名为番红花新苷甲(1)和乙(2)。经理化性质和对它们的IR、UV、^1HNMR和MS数据的分析, 鉴定1为异鼠李素-4'-O-α-L-鼠李吡喃(1→2)β-D-葡萄吡喃糖苷, 2为β-对羟基苯基-乙醇-α-O-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3.
宋纯清  徐任生 《化学学报》1991,49(9):917-920
从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粉中分到两个新苷, 命名为番红花新苷甲(1)和乙(2)。经理化性质和对它们的IR、UV、^1HNMR和MS数据的分析, 鉴定1为异鼠李素-4'-O-α-L-鼠李吡喃(1→2)β-D-葡萄吡喃糖苷, 2为β-对羟基苯基-乙醇-α-O-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4.
枸杞叶的黄酮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枸杞叶是中国传统使用的滋养药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从枸札叶中分离和制备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是5,7,3′-三羟基-6,4′,5′-三甲氧基黄酮(1),金合欢素(2),金合欢素-7-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4),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芦丁)(5);并以槲皮素为内标测定了它们在枸杞中的含量,用油脂氧化向往 测定仪测定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木犀草素是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5.
从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粉中分到两个新苷,命名为番红花新苷甲(1)和乙(2).经理化性质和对它们的 IR、UV、~1HNMR、~(13)C NMR 和 MS 数据的分析,鉴定1为异鼠李素-4′-O-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2为β-对羟基苯基-乙醇-α-O-α-L-鼠李吡喃糖(1→2)-β-D 葡萄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唾液α-淀粉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丝网印刷技术在PVC薄膜上制备了一次性碳电极,用Nafion固定二茂铁(Fc)作为电子介体,将α-糖苷酶和葡萄糖氧化酶(GOD)滴加于二茂铁修饰的电极上,滴加明胶晾干,戊二醛间接交联固定制成一次性唾液α-淀粉酶生物传感器,用计时电流法测定对α-淀粉酶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响应电流与α-淀粉酶活性在60~840 U/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7 U/L.该生物传感器响应时间短,达到95%稳态响应时间不超过30 s,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准确性和稳定性.探讨了pH、缓冲液、温度及其它干扰物质等对该传感器的影响.该传感器可用于唾液α-淀粉酶浓度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7.
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Ⅶ.-苦玄参苷IA和IB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苦玄参(Pic(?)afel-tarraeLour)提取物的 B 部分中分得两个新四环三萜苷——苦玄参苷(picfeltarraenin)ⅠA(1)和ⅠB(2).1和2经酸水解均得苦玄参苷元Ⅰ(3),经稀酸水解分别得次生苷4和5.根据1,2,4,5及它们衍生物的~1HNMR,~(13)CNMR 和 NICIMS 数据,证明1为3的3-O-β-D-[α-L-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木糖苷,2为3的3-O-β-D-[α-L-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8.
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VII.一苦玄参苷IA和IB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苦玄参(Picriafel-tarraeLour)提取物的B部分中分得两个新四环三萜苷-苦玄参苷(Picfeltarraenin)IA(1)和IB(2).1和2经酸水解均得警玄参苷元I(3),经稀酸水解分别次生苷4和5。根据1,2,4,5及它们衍生物的1HNMR,12CNMR和NICIMS数据,证明1为3的3-O-β-D[α-L-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木糖苷,2为3的3-O-β-D-[α-L-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于氨基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媚丽葡萄香气糖苷的糖基组成的方法.媚丽葡萄果皮经提取缓冲液(0.1 mol/L Na2HPO4-NaH2PO4,pH 7.0,13%(V/V)乙醇)浸提,葡萄香气糖苷提取物在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pH 5.0)中用AR2000糖苷酶水解,释放出糖基,经氨基柱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PLC-RID)分析.色谱分析条件为:柱温35℃,RID温度35℃,进样量20 μL,流动相为乙腈-乙酸乙酯-水(60∶25∶15,V/V),流速1.0 mL/min.结果表明,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芹菜糖和葡萄糖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6),检出限为93~123 mg/L,定量限309~409 mg/L, 5 g/L各单糖的峰面积的精密度(n=10)为2.3%~6.4%;糖基样品的各单糖加标回收率在73.8%~125.7%之间.以糖基类别划分的媚丽葡萄各类香气糖苷的摩尔百分比为: 6-O-α-L-吡喃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1%~6.1%;6-O-β-D-吡喃木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3%~8.8%;6-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0.1%~3.9%;6-O-α-L-呋喃芹菜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5%~9.8%;6-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6.3%~86.8%.媚丽葡萄成熟过程中,各类香气糖苷的含量及其总量与浆果成熟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测定介质缓冲液的组成和浓度对3种含氨基纳米粒子的ζ电位的影响,这3种纳米粒子是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基酯二嵌段共聚物(PS-bPDMAEMA)胶束和壳聚糖纳米粒子.在相同的pH值下,3种纳米粒子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N-(2-羟乙基)哌嗪-N′-2-乙烷磺酸(Hepes)、3-(N-吗啡啉)丙磺酸(Mops)和磷酸盐缓冲液中的ζ电位依次降低,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ζ电位比在其他几种缓冲液中的都低很多.带有氨基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在浓度~1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的ζ电位甚至是负值.随着缓冲剂浓度的增加(从2 mmol/L到100 mmol/L)3种纳米粒子的ζ电位都显著降低,在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随着缓冲剂浓度的增加,壳聚糖纳米粒子的ζ电位由正转负,转变点的磷酸盐的浓度为~10 mmol/L.这一由正转负的现象可以归因于壳聚糖中氨基(p Ka=6.3)在pH=7.4下的低的质子化作用和存在三价的磷酸根负离子,三价磷酸根负离子牢固地结合于带正电荷的纳米粒子上,掩蔽了粒子的正电荷.还研究了不同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对ζ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链亲和素-磁性微粒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物理吸附和共价作用机制, 制备两种链亲和素-磁性微粒, 即链亲和素-金磁微粒和链亲和素-氨基磁粒, 并对其在不同缓冲液中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采用酶抑制法测定两种链亲和素-磁性微粒对游离生物素的结合能力; 分别以紫外吸收和固相核酸杂交方法, 测定两种链亲和素-磁性微粒对生物素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的固定化容量及活性, 并与Dynabeads®M-270 Streptavidin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制备的链亲和素-金磁微粒, 适用于核酸杂交与检测常用的STE (Tris-NaCl-EDTA) 缓冲系统, 通过共价作用形成的链亲和素-氨基磁粒, 适用于STE和磷酸盐(PBS)缓冲系统; 1 mg链亲和素-金磁微粒和链亲和素-氨基磁粒对游离生物素的最大结合容量分别为4950和5115 pmol; 对生物素标记寡核苷酸探针(24 mer) 的结合容量分别为2839和2978 pmol, 测定结果均是Dynabeads®M-270 Streptavidin的6~7倍; 与FITC-标记互补寡核苷酸的杂交结果表明, 固定于链亲和素-磁性微粒表面的寡核苷酸探针保持了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周期的电化学循环伏安(CV)法在泡沫镍(NF)上一步制备了镍基纳米材料修饰电极(Ni(OH)2/NF)用于α-糖苷酶抑制剂的酶抑制活性评价,并基于此建立了一种简便的中药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方法。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表征修饰电极表面的结构和形貌;采用CV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i(OH)2/NF传感器检测复杂酶体系中的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灵敏度高达3222μA·mmol/(L·cm2),线性范围为3.0~6000μmol/L,检出限低至0.9μmol/L (S/N=3)。采用临床降糖药物阿卡波糖验证了此传感器用于α-糖苷酶活性检测的可行性;并将传感器应用于莲须提取液的酶抑制效果评价,发现莲须具有一定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31 g/L。本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传感器适用于α-糖苷酶抑制活性分析,为天然降糖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大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杜玫  谢家敏 《化学学报》1994,52(9):927-931
从云南丽江产民间药物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 经化学方法和光谱数据分析, 10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 山奈酚(1), 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2), 大花红景天苷(3), 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4), 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5), 大花红景天素(6),鞣花酸(7), 红景天苷(8), 没食子酸(9), 没食子酸乙酯(10)。其中化合物1, 2,3, 6, 7是首次从大花红景天中得到, 化合物3-为一新的山奈酚苷, 用13^C NMR,1^H-1^H COSY, 13^C-1^H COSY谱确证6为一种结构罕见的黄酮醇与苯丙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模式,以铜(Ⅱ)为中心离子,L-脯氨酸为手性配体的配合物作手性选择子分离并拆分了3种α-羟基酸;分离条件为10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4.5),50mmol/L Cu(AC)2和100mmol/L L-脯氨酸,分离电压20kV,温度为25℃。并考察了缓冲液pH值、选择子浓度以及温度等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进一步优化了分离条件,取得了满意的分离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两头尖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反相柱层析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两头尖根茎中分离得到3种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ESI-MS、^1HNMR、^13CNMR、HMBC、HMQC、TOCSY、DEFT)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I)、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㈣和3-O-α-L-吡喃鼠李糖基-(1→9)-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Ⅲ),其中化合物Ⅰ、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多被银莲花皂苷14(Rad-deanoside 14),多被银莲花皂苷15(Raddeanoside 15)。化合物Ⅲ为已知化合物常春藤皂苷B。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滤亲和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 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毛菊苣种子中高亲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评价毛菊苣种子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其中阿卡波糖IC50为0.003 mg/mL,毛菊苣种子IC50为0.447 mg/mL.利用UF-LC-MS技术对毛菊苣种子提取物进行筛选鉴定,获得4种化合物;通过Autodock软件筛选出2种与α-葡萄糖苷酶有较高亲和力的化合物,分别是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结合体外酶活实验,验证了绿原酸、异绿原酸A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阿卡波糖>异绿原酸A>绿原酸,其中异绿原酸A与阿卡波糖抑制率相近.  相似文献   

17.
以变性和非变性电泳、体积排阻色谱、内源荧光发射光谱、荧光相图、荧光猝灭以及活性测定等组合分析方法,研究了脲诱导的淀粉液化芽孢杆菌α-淀粉酶分子的去折叠和重折叠过程。结果表明,在脲诱导的芽孢杆菌α-淀粉酶分子的去折叠和重折叠过程中,芽孢杆菌α-淀粉酶分子始终以单分子形式存在,不会形成分子间的聚集体或聚集体沉淀。当变性液或复性液中脲浓度约为4.0mol/L时,芽孢杆菌α-淀粉酶分子的去折叠和重折叠过程中均出现一个部分折叠中间体,两个过程均符合"三态模型"。脲诱导的芽孢杆菌α-淀粉酶分子重折叠过程的复性曲线几乎与芽孢杆菌α-淀粉酶分子去折叠过程的残余活性率曲线重合。通过这些结果,并结合盐酸胍诱导的芽孢杆菌α-淀粉酶分子的去折叠和重折叠过程,推断脲和盐酸胍诱导的芽孢杆菌α-淀粉酶分子的去折叠和重折叠过程分别是相互可逆的。  相似文献   

18.
周大炜  王怀锋  李发美 《色谱》2005,23(2):186-188
将18-甲基炔诺酮加到人血清白蛋白-酮洛芬平衡溶液中,室温孵育达平衡后应用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法研究了18-甲基炔诺酮和酮洛芬在人血清白蛋白分子上的置换相互作用。一大体积样品虹吸进样至未涂层毛细管(65 cm×50 μm i.d.,有效长度35 cm),进样时间80 s,毛细管两端高度差11 cm,工作电压10 kV,运行缓冲液为67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4),游离酮洛芬浓度由前沿峰的高度直接测定。当酮洛芬样品溶液中酮洛芬的总浓度分别为100 μmol/L和200 μmol/L时,随着18-甲基炔诺酮加入量的增加(18-甲基炔诺酮的浓度由0增至200 μmol/L),游离酮洛芬的浓度分别从22.4 增至26.4 μmol/L和从82.1增至106.2 μmol/L。由上面的结果可推论:高浓度的18-甲基炔诺酮可将酮洛芬从它的第二类结合位点上置换出来。  相似文献   

19.
磁珠表面核酸探针的固定及电化学方法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用戊二醛将氨基修饰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于氨基磁珠表面制成核酸传感器,传感器与生物素标记的DNA杂交,再利用亲和素-生物素偶合系统,偶联上亲和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催化底物α-萘酚磷酸酯(α-NATP)水解形成具有电化学活性的α-萘酚,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杂交结果,本法测得短链DNA片断的浓度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最低检测限为3μg/L。作者优化了相关的检测条件,并成功测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片段。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刺梨中的槲皮素组分及其结合态糖苷类化合物构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法,通过标准品保留时间对照、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等信息对刺梨槲皮素及其糖苷类化合物进行了解析。从刺梨中共鉴定出1种槲皮素与9种含有槲皮素母核结构物质,可确定化学组成的化合物为槲皮素、槲皮素-3-O-鼠李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β-D-半乳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鼠李糖苷,其中,槲皮素-3-O-鼠李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β-D-半乳糖苷]首次在刺梨中发现。根据离子碎片推断槲皮素糖苷裂解途径,丰富了刺梨资源的基础研究成果,为槲皮素结构鉴定以及后续开发刺梨槲皮素糖苷的药食利用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