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柴北缘上干柴沟组为半湿润、半干旱环境下的陆源碎屑岩建造,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的空间展布、岩性-岩相及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地层结构良好,具有一定还原能力。油气成藏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及酸解烃数据分析显示铀矿化与油气渗出还原作用有关,烃类气体的逸散增加了砂体的还原容量。分析认为上干柴沟组是砂岩型铀矿有利目的层,层间渗入氧化与油气渗出还原蚀变界面附近是重点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柴北缘冷湖五号上干柴沟组储层主要为三角洲相细砂岩和粉砂岩,少部分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具有压实、溶蚀作用中等和胶结作用较强的特点,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硅质胶结和自生黏土矿物胶结。储层现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研究区的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和溶蚀扩大孔。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优质储层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溶蚀作用对孔隙的扩大和压实、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柴北缘中部下干柴沟组下段成岩演化与储层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储层物性等资料,分析了下干柴沟组下段的孔隙结构和成岩演化特征,建立了成岩序列与孔隙度演化模型.根据沉积相、地层等深图以及孔隙度演化模型,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中部地区划分出6种成岩相:浅湖-强压实相、滨湖-强压实相、冲积平原-强压实相、滨湖-中等压实相、三角洲前缘-较弱压实相、辫状河道-弱压实相.综合分析认为,继承性的古隆起及其斜坡带上的三角洲前缘-较弱压实相,储层物性较好,同时靠近生烃凹陷,成为油气运聚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构建了碱1井E23的基本旋回模式,划分了69个短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2个长周期旋回,总结了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的成因和特征,并探讨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意义,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干旱环境下的层序地层基本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测试等手段,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上干柴沟组的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型,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为特小孔细喉.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4...  相似文献   

6.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重点钻井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对盒1段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及平面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17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辫状河沉积,并可进一步识别出高能心滩、低能心滩、泛滥平原微相。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沉积微相横向对比及垂向演化研究;进而,在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编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不同时期河道及泛滥平原的展布特征。研究成果为未开发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油页岩的含油率是油页岩工业品质评价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其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炼油适宜性的有效确定。鉴于岩心测试成本较高、且不连续等因素,本文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和含油率室内化验分析资料,在含油率化验分析资料归位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优选了含油率的敏感性测井参数,采用BP非线性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研究区的含油率多测井参数预测模型。含油率预测结果表明,该法能够较好地对研究区内的油页岩含油率进行有效预测,可有效弥补实验室测样的不足,并为利用研究区测井资料进行油页岩工业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四段(E1 f 4)裂缝型页岩油资源的富集规律,对钻孔岩芯所含裂缝进行了精细 地观察与描述,对区内E1 f 4 页岩基质和裂缝充填方解石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试、结合区域埋藏史、生烃史,总结了区 内油页岩储层裂缝成因类型与特征,划分了裂缝形成期次并识别了有效裂缝。结果表明:研究区E1 f 4 页岩裂缝可分 为4 种成因类型:平移式剪裂缝、正向剪切缝、逆向剪切缝和顺层缝;构造裂缝可分为5 期次,其中,第I 期为平移式 剪切缝,未见原油显示,形成于吴堡运动;第II 期为正向剪切缝,未见原油显示,形成于真武运动早期;第III 期为顺层 缝,原油显示丰富,形成于三垛运动中期;第IV 期为正向剪切缝,原油显示丰富,形成于三垛运动晚期;第V 期为逆向 剪切缝,属压性缝,形成于三垛运动末期。第III 期和第IV 期裂缝原油显示丰富,气测异常明显,为有效裂缝。  相似文献   

9.
冷湖-南八仙构造带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综合地质、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现代油气成藏、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带油源丰富,储集条件好,发育多套有效的储盖组合,多种类型圈闭(尤其是构造圈闭)发育且成排成带分布,各成藏要素配置良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油气有近源断层输导纵向成藏、远源不整合输导侧向成藏、近源不整合输导纵向成藏和近源混合输导成藏4种模式。其中,近源断层输导纵向成藏模式和近源混合输导成藏模式是本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模式,而近源不整合输导纵向成藏模式的油藏可作为本地区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柴北缘鱼卡地区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规油气资源日益紧张,油砂作为一种非常规石油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柴北缘鱼卡地区含有丰富的油砂资源,主要出露于上侏罗系统石岭组,分布面积近0.1 km2。以鱼卡油砂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样品中饱和烃相对含量较高平均达44%。样品的Pr/Ph值分布在1.16~1.42之间,属于弱氧化沉积环境;三环萜烷/霍烷分布于0.019~0.025之间,r-蜡烷/0.5C31丰度平均值为0.16,具有淡水沉积环境特征。油砂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上具明显UCM鼓包,并在C30处出现最大值,反映该区油砂油遭受过微生物降解作用。规则甾烷C27C28C29呈"L"字型分布,说明原油母质以水生生物为主。甾烷成熟度参数C29-ααα20S/(20S+20R)和C29-αββ/(αα+ββ)均大于0.2且小于0.4,萜烷成熟指标OEP值平均值为1.2,都说明油砂原油演化程度处于低成熟阶段。研究为柴北缘地区多元化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庄玮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729-3732,3740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浅油藏的主要储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上部及上新统上油砂山组下部,为背斜构造控制的岩性层状油藏。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南翼山浅油藏岩石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南翼山浅油藏储层岩性既有碎屑岩又有碳酸盐岩。碎屑岩主要分布于浅湖区,主要发育砂岩及粉砂岩。碳酸盐岩分为5种类型:颗粒灰岩、泥晶灰岩、颗粒云岩、泥晶云岩、藻粘结岩。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稠油形成机制,对稠油物理性质、族组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等分析,并结合该区侏罗系油气的运移和成藏过程的研究,恢复侏罗系原油的稠变历史。研究表明,侏罗系的稠油是二叠系的原生油气藏由于构造运动的破坏,油气发生二次运移,在运移过程发生氧化、生物降解等作用而稠化,在侏罗系超覆地层中聚集成藏,后期由于构造运动和地层水的水洗作用,形成了现在的稠油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物源方向、指导沉积相和砂体的展布的研究,在重矿物类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及Q型聚类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碎屑岩的重矿物进行了矿物稳定性及其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新近系的重矿物以稳定矿物锆石、磁铁矿、白钛矿、石榴子石为主;而且稳定矿物含量大于非稳定矿物的含量,表明该区物源搬运距离较长,离物源区较远;并根据重矿物种类将研究区分为五大重矿物组合带。综合分析得出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存在三个物源方向:北西部阿尔金山物源区、小赛什腾山与赛什腾山物源区、东部的祁连山-绿梁山物源区。各物源方向为独立物源供给,但在冷湖地区则受到阿尔金山和小赛什腾山物源区两者的共同影响。柴北缘中部地区的物源供主要有有两个方向,阿尔金山物源,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Ⅱ号构造;赛什腾物源,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Ⅲ号构造。  相似文献   

14.
以YJ1井为研究对象,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压压汞技术, 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储集空间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储层可动流体, 详细地探讨影响储层质量差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优质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细粒?极细粒岩屑砂岩, 沉积微相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积; 储集空间包括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 粒间孔占比多于溶蚀孔。根据孔隙结构特征, 将储层划分为3类, 其中Ⅰ类储层为研究区内最优质储层。研究区储层流体的可动性主要受孔隙结构的影响, 可动流体主要分布在大孔隙内, 有效的孔隙体积是流体可动性的制约因素。研究区内砂质碎屑流成因的砂体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必要条件, 岩石中骨架颗粒与胶结物的比例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化的原因, 当骨架颗粒增加而胶结物含量降低时, 易形成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沉积了多套烃源岩层,其中,侏罗系是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 蕴含巨大的页岩气资源。通过钻井、录井、露头、岩芯资料及样品分析结果,从泥页岩的展布及埋藏条件、有机地球化 学特征、储层条件和含气特征几方面,研究下侏罗统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并对页岩气有利的勘探层位和区带进行了预 测。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泥页岩广泛发育,以盆地西北缘及南缘沉积厚度最大;埋藏深度1 000~9 000 m,整体上具有 自北向南逐渐增加趋势;泥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以III 和II2 为主,具有倾气特征,有机质演化处于未成 熟高成熟阶段。泥页岩储层具有孔隙度低、黏土含量高的特点,储集空间以微裂缝为主。实验测得下侏罗统泥页岩 平均吸附含气量为1.42 m3/t。泥页岩段气测显示活跃,通过现场解吸试验证实了泥页岩中有天然气赋存。综合对比研 究认为,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页岩气最有利的勘探层位,达巴松中拐地区为页岩气勘探最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6.
惠朝阳 《太原科技》2012,(10):82-83,86
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劳山油田的区域情况和页岩气的勘探情况,通过对页岩气资源进行勘探分析,得出了页岩气资源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