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次研究了含羟基的HMS(c)和含十四胺模板剂的HMS(u)以及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HMS(m)三种中孔载体与Ti(OiPr)4的交换反应规律,发现载体表面官能团对交换反应有明显影响.对HMS(c), 在低温交换下可获得更高的钛交换量,提高交换温度钛交换量反而下降; 对HMS(u)和HMS(m), 则是随交换温度的升高,钛交换量增加.这表明含羟基的载体比含氨基的载体更易与Ti(OiPr)4交换,交换温度会影响Ti(OiPr)4与HMS(c)表面羟基作用的数目,对含氨基载体则无此影响.苯乙烯环氧化结果表明,用HMS(c)组装的钛催化剂氧化活性最高,以HMS(u)组装的钛催化剂环氧化选择性最好.氨基和酒石酸二乙酯(DET)配体对钛活性中心的调变作用会造成其活性下降,而选择性上升.  相似文献   

2.
利用六角中孔硅载体(记为HMS)上丰富的表面羟基与钛酸异丙酯、四氯化钛的交换反应,实现了钛配合物在载体上的组装。FT-IR表征表明载体与钛化合物的键合作用会使样品出现一个新的960cm^-1带,该带可归属于与钛化合物键合的Si-OH振动带;交换温度会明显影响钛化合物与载体羟基的交换反应模式;酒石酸二乙酯(DET)被键合后其C=0带没有明显位移证明DET是以其OH与键合在载体上的钛化合物发生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FT-IR表征了中孔分子筛(HMS)载体与钛酸异丙酯,四氯化钛、酒石酸的键合作用,这种键合作用均会诱导载体的硅氧四面体发生弱的畸变,而在960cm^-1附近出现吸收谱带,键合温度、溶剂以及钛源均会影响谱带的位置和强度。是的钛负载量与该谱带强度成正比。催化苯乙烯环氧化结果表明,键合温度、钛源、钛中心配位环境对键合催人 和环氧化选择性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含过渡金属HMS的合成和催化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中性伯胺(十二胺)作模板剂,合成了过渡金属Cu、Ti、Co、Fe取代的HMS中孔材料,XRD和FT=IR表征表明,Cu、Ti能有效地嵌入HMS骨架壁中而不会造成其中孔有序度的下降;而Co、Fe的嵌入会明显降低表面活性剂的模板组装作用,从而造成中孔结晶有序度的显著下降,催化实验结果表明:Cu-HMS、Fe-Silica是苯要不要羟基化的有效催化剂,而Ti-HMS则是苯乙烯环氧化的有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利用六角中孔硅载体(记为 HMS)上丰富的表面羟基与钛酸异丙酯、四氯化钛的交换反应,实现了钛配合物在载体上的组装。 FT-IR表征表明载体与钛化合物的键合作用会使样品出现一个新的 960cm- 1带, 该带可归属于与钛化合物键合的 Si-OH振动带;交换温度会明显影响钛化合物与载体羟基的交换反应模式;酒石酸二乙酯( DET)被键合后其 C=O带没有明显位移证明 DET是以其 OH与键合在载体上的钛化合物发生键合作用。在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键合于载体上的钛配合物比其均相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要高得多,钛源、配体和交换温度对催化氧化活性和环氧化选择性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载钛中孔二氧化硅分子筛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 以单一 Ti O2 纳米粒 子及不 同 Ti O2 覆 盖率的中 孔分 子筛( Ti O2/ H M S) 和微 孔分 子筛( Ti O2/ Na Y) 为光催 化剂,以2 ,4 ,6三氯苯 酚( T C P) 为 降解对象 ,考察了 两类分子 筛担 载 Ti O2 的光催化性 能. 结 果表明 : 在钛 含量相 同的 条 件下 , Ti O2/ H M S 的光 催 化活 性 高于 Ti O2/ Na Y 和 单一 Ti O2 的光催 化活性; Ti O2 负载量 较低时 , Ti O2/ H M S 即可 显示 有高 的光 催化 活性, 且其 光催 化活性随着 中孔分 子筛孔径 的增大而 升高  相似文献   

7.
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超大孔MCM-41分子筛结构的含Pe和V-Ti分子筛,通过XRD、骨架IR、ESR、 ̄(29)SiMASNMR、紫外漫反射等测试表征证实,Fe原子在FeMCM-41分子筛骨架上,V和Ti同时进入V-TiMCM-41分子筛骨架。FeMCM-41的骨架红外谱除Fe分子筛的特征吸收峰660cm ̄(-1)外,还显示960cm ̄(-1)峰,ESR谱出现高对称八面体环境Fe(Ⅲ)信号(g=2.0)和扭曲四面体环境Fe(Ⅲ)信号(g=4.2),而V-TiMCM-41的骨架红外960cm ̄(-1)峰强度分别随分子筛中钛或钒的含量线性增强。约在g=1.98处出现的超精细结构ESR信号表明V以分散的不流动的V ̄(4+)形式存在,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骨架上Ti和V原子相互间不排斥。  相似文献   

8.
用红外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氧化镨标样(纯度999%)的物相。结果表明:标样不仅含有PrO2、Pr2O2CO3和Pr6O11,而且还有尚未准确报道的水化相Pr(OH)3。作者精确测定和计算了Pr(OH)3的晶体结构,即为六方晶系,空间群P63/m,a=06465nm,c=03759nm,Z=2,DX=4684g/cm3。其原子的等效位置为Pr:(2d)(2/3,1/3,1/4),OH:(6h)±(0290,0381,1/4)。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TiO2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负载型TiO2膜,并采用SEM、压汞等实验手段对Ti(OH)4溶胶和TiO2膜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Ti(OH)4溶胶制备过程中H2O/Ti^4+、C2H5OH/Ti^4+的比值,溶胶在支承管上浸涂的时间、次数以及凝胶煅烧升温速度和煅烧温度均是制备负载型TiO2膜的重要因素。最终制得一种无裂纹、20μm厚、孔径分布在50 ̄300nm之间的负载型TiO2  相似文献   

10.
王长凤  刘秋田 《结构化学》1996,15(6):495-498
4-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与水杨醛缩合形成4-(邻羟苯基亚甲基)-亚胺-03,5-二甲基-1,2,4-三唑Schiff碱(SATZ),该Schiff碱与Cu(ClO4)2.6H2O形成配合物Cu(satz)2.6H2O,分子式为C22H22CuN8O2.6H2O。  相似文献   

11.
四甲基二硅桥连取代环戊二烯基配体相继与丁基锂及MC14。2THF作用,生成四甲基二硅桥连取代环戊二烯基钛和锆化合物(Me2SiSiMe2)(C5H4R)(C5H4R1)MC12「R=H,R1=t-Bu,M=Ti(1),Zr(2),Hf(3);R=H,R1=Me,M=Ti(4);R=R1=Me,M=Ti(5),Zr(6)」。通过元素分析、MS和H1NMR谱表征了化合物的分了结构,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TiO2-SiO2(TSO)表面复合物载体.采用TPR,IR,TPDMS和TPSR-MS等技术研究了NI-Cu/TSO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O-CuO与T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CuO的还原温度降低和NiO的还原温度升高,并有少量表面物种生成;还原后的Ni-Cu/TSO催化剂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即合金相中的Ni及载体相中的Tin+(或Tin+-O);CO在催化剂表面存在孪生、线式、桥式和卧式等4种吸附态;H2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Ni-H和Tin+-H,前者比较活泼,是加氢反应的主要H源;卧式吸附态极易在催化剂表面裂解形成Ni-C和Tin+-O,前者是加氢反应的C源,使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进行,其生成乙烯的选择性大于60%.H2O的生成反应在Tin+中心上按Tin+-O与Tin+-H或Ni-H反应的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3.
TiCl4处理分子筛催化氧化苯乙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成华  吕绍洁 《合成化学》1998,6(3):283-286
通过气相TiCl4对多种分子筛进行处理,用H2O2对苯乙烯的氧化反应作探针反应,考察了所得分子筛的催化活性,发现用ZSM-5制备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好,得到苯乙烯的转化率可达~12%生成苯乙醛和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可达~55.9%,并用IR对用于TiCl4处理过的ZSM-5进行了表征,证实了钛原子进入ZSM-5沸石骨架,生成了钛硅分子筛。  相似文献   

14.
Cu-ZSM-5分子筛中铜的超计量交换和铜氧铜桥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原位监测离子交换制备CU-ZSM-5的过程,并用TPD-MS研究了样品加热脱水时的变化.发现在pH值较高的条件下铜可能多数以Cu(OH)+参与交换而使Cu-ZSM-5达到所谓的超计量交换.当新鲜样品受热时,Cu(OH)+会迁移至另一个Cu(OH)+的近邻进行脱水而形成铜氧铜桥,此桥可进一步脱氧而使二价铜还原成一价铜.迁移、脱水形成铜氧铜桥的过程是完全可逆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由Fe3(CO)12、RSH和Et3N所形成的[(μ-CO)(μ-RS)Fe2(CO)6]Et3NH于室温下分别与对或间苯二甲酰氯的原位反应,首次合成6个结构新颖的苯二甲酰基桥联铁硫配合物[(μ-RS)·Fe2(CO)6]2(μ-p-OCC6H4CO-p-μ)(R=Et,n-Bu,t-Bu)以及[(μ-RS)Fe2(CO)6]2(μ-m-OCC6H4CO-m-μ)(R=n-Pr,n-Bu,t-Bu)。经元素分析、IR光谱及1HNMR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讨论了产物的生成过程。此外,还提出了合成对苯二甲酰氯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SynthesisandCrystalStructureof[(n-Bu)_4N]_2[Mo_4O_(10)(OC_(10)H_6O)_2(OCH_3)_2]¥LuXiao-Ming;ZhuHui-Ju;YangNing;LiuShun-Cheng;JinX?..  相似文献   

17.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原位监测离子交换制备Cu-ZSM-5的过程,并用TPD-MS研究了样品加热脱水时的变化,发现在PH值,较高的条件下铜可能多数以Cu(OH)^+参与交换而使Cu-ZSM-5达到所谓的超计量交换,当新鲜样品受热时,Cu(OH)^+会迁移到另一个Cu(OH)^+的近邻进行脱水而形成铜氧铜桥,此桥可进一步脱氧而使二价铜还原成一价铜,迁移,脱水形成铜氧铜桥的过程是完全可逆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和表征了四种新的三核铜(Ⅱ)配合物{[Cu(L)]2[Cu(CH3-ebo)]}(ClO4)2(CH3ebo表示1,2-亚丙基双(草酰胺根),L表示1,10-菲咯啉(phen)(1),5-硝基-1,10-菲咯琳(NO2-phem)(2),2,2’-联吡啶(bpy)(3)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2py)(4)).测定了四种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77-300K),求得交换参数分别为J1=-219.6cm-1,J2=-191.7cm-1,J3=-200.8cm-1,J4=-185.5cm-1,表明Cu(Ⅱ)-Cu(Ⅱ)离子间存在着强的反铁磁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制备α-Ti(HPO4)2·H2O晶体的新方法,该法以硫酸钛为原料,先制得稳定的Ti(O2)OH(H2O)+4配离子溶液,将其加入磷酸溶液后,加热使Ti(O2)OH(H2O)+4分解,逐步释放出钛与磷酸反应,在2小时内制得α-Ti(HPO4)2·H2O。在实验温度120-155℃范围内,此法几乎不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应用INDO/S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簇合物离子Mo3S和Mo3S4Mn+(M=Fe、Ni,n=4;M=Cu,n=5)分别进行分子轨道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簇离子中的原子表观电荷和成键指标,说明Fe、Ni、Cu+与Mo3S成键作用的相对强度依次是Fe-Mo>Ni-Mo>Cu+-Mo。比较了用含组态作用的INDO/S方法计算得到的电子跃迁能与实验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值,并讨论了吸收峰归属情况。对于M为Fe、Ni的簇离子Mo3S4M4+,最低能量的电子跃迁吸收峰起源于异金属间电荷转移跃迁(MM’CT);而Mo3S4Cu(5+)簇离子观察到的吸收峰主要是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由Cu+离子到Mo3S的电荷转移跃迁谱线,大约在46000cm-1以上才能观察到吸收峰。从Mo3S4Fe4+次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500cm-1与Mo3S的最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900cm-1比较,表明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验上都能证实簇离子Mo3S4Fe4+在能量为16600cm-1处的吸收峰是起因于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