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利用熔盐电解法制备Al-Li合金已开始受到重视。但由于LiCl具有强烈的吸水性给工艺及其电解质溶液物化性质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利用热分析手段研究了NH_4Cl氯化Li_2CO_3的反应,为今后在电解工艺及其基础研究中用NH_4Cl定量氯化Li_2CO_3取代直接使用LiCl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Er2(PhCH2COO)6·4H2O的结构及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四圆衍射仪测定了Er_2(PhCH_2COO)_6·4H_2O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_1/α, 晶胞参数:α=0.9008(3) nm, b=1.4243(5) nm, c=1.8437(7) nm, β=98.80(3)°, V=2.337(1) nm~3, Z=4. 采用TG-DTG-DTA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确定了热分解机理。采用Freeman-Carroll方法计算了配合物脱水过程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用DSC测定了配合物脱水, 熔化过程的焓变。  相似文献   

3.
配合物[Fe(CTS)2]·5SO4·7H2O的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对Fe2+的吸附行为,并进行了条件优化,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合成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进而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利用TG-DSC分析,采用常用的22种机理函数,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拟合处理,求得了配合物主要分解阶段热动力学最可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E和A).  相似文献   

4.
RE(Hsal)2·(tch)·2H2O配合物与大肠杆菌作用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AMair微量热仪测定了新合成的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RE(Hsal)2·(tch)·2H2O(RE=La,Sm;Hsal=C7H5O3;tch=C4H6NO2S)在37.00℃时对大肠杆菌作用的产热曲线;根据产热曲线计算了在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作用下,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最大发热功率Pmax、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G、抑制率I和半抑制浓度cI,50等热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在低浓度下对大肠杆菌有刺激作用,高浓度下为抑制作用,即稀土配合物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双向生物效应,也称为Hormesis效应.配合物Sm(Hsal)2·(tch)·2H2O(cI,50=1.62mg·L-1)的抑制效果优于La(Hsal)2·(tch)·2H2O(cI,50=7.60mg·L-1).  相似文献   

5.
6.
用碳酰肼 (CHZ ,NH2 NHCONHNH2 )、硝酸铅和三硝基间苯二酚 (TNR ,斯蒂酚酸 )的水溶液制备 [Pb2 (TNR) 2 (CHZ) 2 (H2 O) 2 ]·4H2 O .采用单晶分析的方法测定它的分子结构 ,并用TG DTG、DSC和 IR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它的热分解机理 .所得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n空间群 .晶体学参数为 :a=0 .6470 0 ( 10 )nm ,b =1.60 74 ( 3)nm ,c=1.4 883( 3)nm ,β =97.4 2 ( 2 )° ,V =1.534 9( 5)n ,Z =2 ,DC=2 .572 g·cm- 3,μ(Mo ,Kα) =11.0 80cm- 1,F( 0 0 0 ) =112 8.最终偏离因子R =0 .0 4 2 2 ,Rw=0 .0 735.该配合物分子呈中心对称 ,两个羰基O原子形成两个氧桥 ,TNR2 - ,CHZ和H2 O同时参与了与中心离子的配位  相似文献   

7.
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测定了Nd(Gly)2Cl3·3H2O在80-357K和Pr(Ala)3Cl3·3H2O在80-374K温区的热容. 根据两个化合物的热容计算出了相对于参考温度298.15K的热力学函数(HT?H298.15)和(ST?S298.15). 根据热重(TG)分析结果, 提出了这两个稀土化合物可能的热分解机理. 利用溶解-反应恒温热量计测定相关化合物的溶解焓并设计盖斯热化学循环, 计算出了两个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相似文献   

8.
Sm(Val)Cl3·6H2O低温热容及热化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精密绝热量热计测定了稀土氨基酸配合物[Sm(Val)Cl3·6H2O]在80-376 K温区的热容,从实验热容值计算出了热力学函数(HT-H298.15和ST-S398.15).在308 K附近,配合物的热容出现一个大的跳跃.可能是其玻璃化转变所致.对该配合物进行热重测试,得到了其可能的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以 5 -氨基四唑为配体的镉配合物 [Cd(ATZ) 4(H2 O) 2 ](PA) 2 ·2H2 O ,并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 .测定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分子具有中心对称性 ,每个Cd2 +分别与 2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 4个 5 -氨基四唑 (ATZ)分子中的 4-位氮原子配位 ,形成六配位畸变八面体结构 ;在配合物分子间存在大量氢键 ,增加了整个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DSC和TG -DTG分析 ,提出了标题化合物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0.
在乙醇中合成了[Zn(dien)2]Cl2·H2O并得到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3479(2)nm,b=0.8832(1)nm,c=1.3952(2)nm;β=101.93°,V=1.6251(4)nm3,Z=4;μ=1.840mm-1,Dc=1.474g·cm-3,F(000)=760,R1=0.0339,wR2=0.056.用pH电位法得到了二乙三胺(dien)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锌(Ⅱ)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在pH7.7~10.2范围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配合物催化p-硝基苯酚醋酸酯(NA)的水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催化水解速率对底物(NA)及配合物的浓度均呈假一级反应,水解反应遵循速率方程dC/dt=(kobsCZn+kOH[OH-]+k0)CNA,催化反应受酸碱平衡控制,Zn(dien)(OH)+与Zn(dien)2(OH)+是催化型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精密绝热量热计测定了稀土氨基酸配合物[Sm(Val)Cl3·6H2O]在80-376 K温区的热容, 从实验热容值计算出了热力学函数(HT-H298.15和ST-S298.15). 在308 K附近, 配合物的热容出现一个大的跳跃, 可能是其玻璃化转变所致. 对该配合物进行热重测试, 得到了其可能的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壳聚糖对Fe2 + 的吸附行为 ,并进行了条件优化 ,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合成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进而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并利用TG DSC分析 ,采用常用的 2 2种机理函数 ,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拟合处理 ,求得了配合物主要分解阶段热动力学最可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 (E和A)。  相似文献   

13.
硫酸锌与组氨酸固液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微热量计对硫酸锌与组氨酸在水中的固液反应进行了热动力学研究。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了该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及活化自由能),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活化能,指前因子及反应级数),并对温度改变对该反应的影响及配合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Pb2(TNR)2(CHZ)2(H2O)2]4H2O的结构及热分解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 of [Pb 2(TNR) 2(CHZ) 2(H 2O) 2]•4H 2O was prepared by using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carbohydrazide, lead nitrate and sodium styphnate.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b 2(TNR) 2(CHZ) 2(H 2O) 2]•4H 2O(C 7H 13 N 7O 12 Pb, Mr=594.43)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a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the title compound was studied by TGDTG, DSC and IR technique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 1/n.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are as follows: a=0.64700(10)nm, b=1.6074(3)nm, c=1.4883(3)nm,β=97.42(2)°,V=1.5349(5)nm3, Z=2, DC=2.572g•cm -3 ,μ(Mo, Kα)=11.080cm -1 , F(000)=1128. R=0.0422, Rw=0.0735. The binuclear lead coordination compound is bridged by two carbohydrazide molecules. The molecule has a symmetrical center. TNR 2- ,CHZ and H 2O coordinate with the central ions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5.
GdⅢ的配合物常被用作MRI造影剂[1,2]. GdⅢ的离子半径和电子结构分别为0.107 8 nm和高自旋f 7, 理论预测应与氨基多羧酸类配体形成稳定的九配位配合物[3~5]. 为证实理论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合适的可用于定向修饰的配体以及为提高GdⅢ配合物的脂溶性使其具有更好的细胞渗透性, 选择四齿配体nta和含有脂环烃的六齿配体Cydta分别合成了GdⅢ的配合物, 并测定了它们的分子结构. 结果显示, GdⅢ与nta形成九配位配合物, GdⅢ与Cydta形成八配位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张忠海  库宗军  刘义  屈松生 《中国化学》2005,23(9):1146-1150
以氯化镝、甘氨酸和L-酪氨酸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Dy(Tyr)(Gly)3Cl3·3H2O. 用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得配合物在298. 15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4287. 10±2. 14) kJ / mol. 并用TG-DTG技术对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推断出配合物第二步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 dα/dT=3. 14 ×1020 s-1/βexp(-209. 37 kJ / mol /RT)(1-α)2.  相似文献   

17.
标题配合物M=1892.01,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2975(3)nm,b=2.6591(9)nm,c=1.2118(3)nm,β=96.95(1)°,Z=2,Dc=1.577g/cm3,T=293(2)K。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83。该配合物以二聚体形式存在,通过其中的桥联羧基形成了双核分子。该分子中羧基具有桥联双齿、桥联三齿和单齿三种配位模式,Eu-Eu之间的距离为0.4019(1)nm。在77K下测得配合物中Eu(Ⅲ)离子仅有一种格位。5D0→7FJ(J=0~2)跃迁光谱说明Eu(Ⅲ)离子格位具有C2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Zincisanecessarylifeelementinhumanbody.L-α-aminoacidisthebasicunitofproteinrelatedwithlife.L-α-Thr(Threonine),L-α-Phe(Phenylalanine),L-α-Val(Valine)andL-α-Met(Methionine)arein-dispensabletolifewhichhavetobeabsorbedfromfoodbecausetheycannotbesynthesizedinhumanbody.Thecomplexesofzincsaltswithα-aminoacidasad-ditivehaveawideapplicationinmedicine,foodstuffandcosmetics犤1~3犦.Thesynthesismethodsofthecom-plexesofzincsaltswithα-aminoacidhavebeenre-viewed犤…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6种固态高氮含能配合物M(ATZ)(bpy)m·nH2O((1)M=Mn,m=2,n=3;(2)M=Co,m=2,n=7;(3)M=Ni,m=2,n=0;(4)M=Cu,m:1,n=0;(5)M=Pb,m=1,/7,=3;(6)M=Zn,m=1,n=1;ATZ=5,5'-偶氮四唑,bpy=2,2'-联吡啶).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用RD496-CK2000微热量计测定了298.15 K下各配合物的液相生成反应焓变分别为:△rHc(1)=241.245 4-0.060 kJ/mol,△rHθ≠(2)=-256.875±0.050 kJ/tool,△rHθm.(3)=-265.172±0.038 kJ/mol,△rHθm:(4)=-236.538±0.038 kJ/tool,△rθm(5)=-249.698±0.038 kJ/mol,△rθm(6)=-185.072±0.048 kJ/tool.通过试验测定得到的所有液相反应的△rθm均为负值,有利于目标物生成;并改变反应温度,研究了它们的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改变温度研究了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利用反应热化学数据和动力学方程结合热动力学实验数据计算了活化焓(△Hθ≠)、活化熵(△Sθ≠)、活化自由能(△Gθ≠)、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表观活化能(E)、指前常数(A)和反应级数(N).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双核配合物[Co(NH_3)_5H_2O][M(CN)_6](M=Co,Fe)的热分解反应,直接测量到多种气相产物并分别计算了各平行反应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前人用TGA、DSC等方法推测出的气相产物及计算出的动力学参数不一致.发现这类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过程并非单一反应,而是由连串反应和平行反应构成的复杂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