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氧消毒杀菌与紫外线消毒杀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氧消毒杀菌与紫外线对空气杀菌消毒的效果进行了比较,选择供应室无菌间的两间面积相同的房间,使用三氧消毒机和紫外线灯,照射到各自规定的时间进行空气采样,暴露15min后,置37℃培养24h,观察结果并进行菌落计数。结果表明,三氧消毒杀菌机的消毒作用优于紫外线灯,其消毒杀菌的安全性高,杀菌效果明确,是空气消毒理想的一种新型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2.
化学物质与杀菌、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辉  黄静 《化学教育》2004,25(8):4-6,27
常见的杀菌、消毒的物质按化学中的物质分类一般分为8类:(1)酚类物质(2)醇类物质(3)醛类物质(4)酸、碱类物质(5)重金属化合物(6)氧化剂类(7)卤素类物质(8)其他类。杀菌、消毒的机理主要分为3类:(1)使蛋白质变性(2)干扰酶系统(3)使细胞浆膜通透性增加。杀菌、消毒时必须根据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特点和使用的目的、需要加以选用不同的消毒剂,才能达到最好的杀菌、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多杀菌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提取多杀菌素.从11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DM11进行了静态、动态吸附性能实验,并考察了不同吸附、解吸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DM11的静态吸附容量为25.63mg/g(wet resin),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采用丙酮做洗脱剂,洗脱率为97.5%,动态吸附最佳吸附pH为9.5,吸附流速为6BV/h,穿透吸附容量为21.2mg/ml(wet resin),洗脱流速1.5BV/h.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磷酸铝负载的银-铈催化剂(Ag-Ce/AlPO4)在水中对大肠杆菌(E.coli)的催化杀灭作用.结果表明,催化杀菌效果随初始菌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但当初始菌液浓度为5×105CFU/ml时,120 min内即可使E.coli100%灭活,可以满足饮用水消毒要求.固定初始菌液浓度后,在室温25~40℃时,催化杀菌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适当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发现弱碱性条件下催化杀菌活性较高,而强酸性条件下几乎完全没有杀菌活性.结合不同pH值条件下的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测试结果,证明弱碱性条件更有利于强氧化性的.OH产生,进一步验证了.OH的生成是催化剂具有高杀菌活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慧芳  宫晋英  孙晓红  刘源发  程喜英 《合成化学》2005,13(3):231-235,i002
合成了10个嘧霉胺盐,其中9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被测菌种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并对化合物结构与杀菌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消毒树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消毒树脂的用途和类型,并详细介绍了三碘树脂、水不溶性季铵盐型树脂及大孔大网络阴离子交换树脂等消毒树脂的结构、消毒原理、消毒效果以及一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的出现改写了人类命运,但耐药菌的出现使得细菌感染治疗变得困难,甚至无药可用,开发新型抗感染策略势在必行。紫外线可以有效杀灭细菌,但高密度的紫外线易引发皮肤癌,使用场景有限。太阳能总光谱中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能量占比很大,但是直接照射却无法高效杀死细菌。光活性纳米材料的发展为开发可见光和红外光响应的新型抗菌剂和抗菌策略提供了新契机。依据光活性纳米材料的杀菌机制进行分类,总结了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高效杀菌的几种常见杀菌技术,重点介绍了近5年光动力和光热杀菌及其相关技术的重要进展与应用,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传播光杀菌技术的原理、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丰富生物工程相关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类戊二醛(即聚丙烯酸)并测定了它和二醛的杀菌活性不仅与分子中的两个醛基有关,而且与两醛基之间的距离有很大的关系。醛基之间有三个直链碳原子的化合物具有最强的杀菌活性,醛基之间少于或多于三个碳原子的化合物杀菌活性较差,甚至无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戊二醛类物质的杀菌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本文合成了氧杂戊二醛,并测定了其杀菌活性,结果表明,新制备的氧杂戊二醛与成二醛一样具有强的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多杀菌素及其光照降解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级质谱研究了多杀菌素的质谱断裂规律, 应用串联质谱选择反应检测技术考察了光照条件下多杀菌素的降解程度,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分析了多杀菌素降解产物, 并推断了主要降解产物的结构. 结果表明, 多杀菌素17碳上的福乐糖胺容易失去, 三氧甲基鼠李糖很稳定; 多杀菌素浓度随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在照射484 min后, 降解率达到70%左右, 形成11种降解产物, 这些降解产物是多杀菌素A或D经氧化、还原及水解等反应形成.  相似文献   

11.
Polymer supported alkyl dimethyl benzyl ammonium chloride resin disinfectant used for the disinf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has been synthesized,and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have been determined,compared with the commercially used triiodine disinfectant resin.The resin disinfectant was generated successfully when use the combination of surface active agents and ultrosonic.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南京大学研制的AM-1型吸附树脂和ND-900型络合树脂联合处理对硝基苯乙酮生产废水,系统地研究了流速、温度、废水的pH值等因素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以NaOH为脱附剂,其流速、浓度、温度等对树脂脱附性能的影响。当废水的处理量为30BV时,其CODCr总去队达93%,表明树脂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弱碱性阴树脂用于水的除盐处理时,其工作交换容量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本文主要就进水中CO2含量对弱碱阴树脂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弱碱性阴树脂工作交换容量受水中CO2含量影响的一般规律,这为弱碱性阴树脂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电子束作用下双酚A型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基本上都是采用加热固化成型的 ,由于其工艺周期长 ,造成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较高 ,同时 ,热固化采用的固化剂和有机溶剂往往会对操作人员及环境造成危害 .为顺应复合材料低成本化和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复合材料的电子束固化技术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 ,由法国Aeropaticle的研究人员首先进行的[1] .近年来 ,美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在积极从事于研究和利用此项技术 ,并且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2 ]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开始起步 .作…  相似文献   

15.
负载苯基硫脲酚醛型螯合树脂对Ag+的吸附与实验室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四丁基溴化铵(TBAB)相转移催化条件下,线形环氧酚醛树脂(F44)与苯基硫脲(PTU)发生开环加成,合成了负载苯基硫脲的酚醛型螯合树脂(F44-PTU).研究了该树脂对Cu2 、Ni2 、Pb2 、Hg2 、Au3 的吸附容量及温度、离子浓度、pH值对Ag 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对Ag 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树脂在5%硫脲~1mol/L HNO3时可洗脱再生,再生后树脂的吸附能力下降,可能在Ag 的吸附过程中伴随有氧化还原作用.将合成树脂处理实验室含银废液,银的回收率可达93.8%.  相似文献   

16.
低浓度下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氨基酸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地研究了在低浓度下, 酸(碱)式或盐式强酸性阳离子和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氨基酸的机理·结果表明, 氨基酸通过离子交换、离子转移和物理吸附等三种机理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相似文献   

17.
CMC-Na/DETA-B62型蛇笼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自合成的蛇笼型螯合树脂-二乙烯三胺交联甘油环氧树脂/羰甲基纤维素体系对Cd^2 ,Pb^2 ,Fe^2 的吸附量,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过程等静态吸附性能,同时研究了pH值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d^2 具有较强的吸附选择性,能在Cd^2 ,Pb^2 ,Fe^2 3种离子共存时选择吸附Cd^2 ,其选择性系数分别为Kcd^2 /pb^2 =3.77,Kcd^2 /Fe^2 =9.61。该树脂对上述3种离子的吸附量可分别达4.00,1.06,0.42mmol/g。该类树脂可用于含重金属离子污水的处理和金属离子的分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单一化学交联与物理化学复合交联高吸油树脂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在单一化学交联吸油树脂中引入物理交联的设想,并采用悬浮聚合法了单一化学交联和物理-化学复合交联的聚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对两种不同树脂的吸油速率,低亲油性单体树脂的吸油性能,最佳单体配比以及化学交联剂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物理交联的引入加快了树脂的吸油速率,提高低亲油性单体树脂的吸油能力,并且还使最佳单体配比中低亲油性单体含量增加,同时表明部分物理交联吸油树脂有一最佳化学交联剂含量区。  相似文献   

19.
树脂法分离纯化米洛培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产AAS大孔吸附树脂及D-280大孔脱色树脂对抗生素米洛培南制备母液进行分离纯化。实验表明,与日本Diaion公司生产的Diaion CHP20相比,AAS大孔吸附树脂对米洛培南具有更优良的吸附性能,使用D-280大孔脱色树脂对抗生素米洛培南制备母液进行脱色,未发现类似报道,分析结果证实,以上述方法制备的抗生素米洛培南收率高,纯度高,各项分析数据与文献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20.
糠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半导体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糠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红外吸收光谱和ESR,讨论了它的化学结构。认为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糠酸呋喃环经过开环,失羧和交联反应,生成了共轭的不饱和C=C键。由ESR发现这种树脂有未成对电子,其g因子为2.0088,树脂中未成对电子是高度共轭的非定域化的,从而确定了它具有半导体性。由树脂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发现这种树脂是一种本征半导体;它在不同的外加电压下,可见光和紫外光辐照时,有明显的光电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