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42只大白鼠上,用两只微电极同时引导两个神经元放电的方法,研究了丘脑束旁核和中脑网状结构中痛兴奋和痛抑制神经元同时电活动的规律.结果证明:1.中脑网状结构中痛兴奋和痛抑制神经元是同时存在和活动的;2.伤害性信息可同时作用于束旁核和网状结构中痛兴奋和痛抑制神经元,两类神经元的电活动有明显的相互配合现象;3.刺激中央灰质或注射吗啡可同时使两核团中痛兴奋神经元活动减弱和痛抑制神经元活动加强。  相似文献   

2.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痛觉过敏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在坐骨神经髓鞘膜脱落,继而诱发相关肢体感受野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的外周神经病理模型上,记录到各类神经传入纤维自发高频或诱发的阵发性异常电活动。神经受伤区受到轻微的机械触压或温度改变的刺激都可诱发长时间的放电活动;中枢端的逆行性电刺激,交感神经链的刺激以及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都可诱发出新的放电或增加自发的异常放电频率;电刺激受伤神经的背根成分则不影响或抑制放电;α受体阻断剂可消除异常放电。揭示交感神经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是外周神经损伤后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的外周原因。  相似文献   

3.
用辐射热刺激鼠后足蹠皮肤,只有当温度增高到44—45℃时,束旁核神经原才产生剧烈的电反应。在这个关键性温度水平没有达到以前,如果这个神经原的痛放电已在进行中的话,那么这种痛放电将被非伤害性温暖刺激所抑制,这似乎表明,痛阈以下的温度刺激不仅不能引起,却反而会抑制束旁核痛敏神经原的放电活动。这个现象被认为是我们解释针刺镇痛所依据的一般原则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坐骨神经损伤诱发同侧后肢病理性痛觉异常的大鼠上,观察山莨菪碱对痛觉过敏行为和神经异位电活动的影响,发现山莨菪碱具有明显对抗痛觉异常的作用,腹腔一次注射可持续4天抑制痛觉过敏并转变痛觉过敏为痛觉迟钝;神经受伤区局部应用或静脉注射山莨菪碱不但可使Aβ至C类纤维的自发异位传入放电消失,还可阻止局部应用K~+通道阻断剂,去甲肾上腺素(NA),Ca~(2+)或对神经损伤区逆行性电刺激而诱发的异位传入性放电。实验证明,山莨菪碱的这种抗痛觉过敏作用主要是通过类似Ca~(2+)通道阻断剂性质并选择性地作用于神经损伤区的新生离子通道上。提示山莨菪碱可能作为缓解神经损伤性的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射于7例家兔的腰6段内以后,追踪了下丘脑中的标记.除观察了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外,还发现了明确的顺行标记纤维及终枝. 下丘脑-脊髓投射细胞主要分布于注射侧的下丘脑后区、背侧区、外侧区及室旁核中;穹窿周围核中也有一些;少见或偶见于结节区、乳头体上核及视上核之背侧方. 脊髓-下丘脑投射主要终止于对侧,经两条入路:(1)背侧纵束,分布于下丘脑后区,可能还至乳头体上核;(2)在乳头体丘脑束的腹侧方由外向内侧横行,止于下丘脑内、外侧区的背侧部,少量散入腹侧区。  相似文献   

6.
实验使用113只家兔。静脉注射三碘季胺酚,麻痹动物。记录内膝体单个神经元对于短声、短串声及短纯音的反应。当刺激杏仁复合体不同部位时,75个对短声有反应的内膝体神经元中有47个单位的反应受到了完全抑制(占62.7%)。这种抑制性影响的潜伏期为5—15毫秒,时程约为2—13毫秒。刺激杏仁核群的内侧核、中央核、外侧核时,在大脑的颞区及顶区皮层可以记录到潜伏期为1—2毫秒的诱发电位。最大振幅的诱发电位出现在Woolsey氏AI区。刺激Woolsey AI区同样能够抑制内膝体神经元对于声刺激的反应活动。此外,以1%普鲁卡因局部施加在听区皮层可以阻断刺激杏仁核群对于内膝体神经元放电的抑制性影响。基于以上事实,作者认为杏仁复合体对于内膝体单位活动的抑制影响可能是通过杏仁复合体——听区皮层——内膝体环路。本文并对这种抑制性影响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实验使用16只家免,静脉注射三碘季铵酚麻痹动物,记录内膝体(MGB)单个神经元对于短声刺激的放电反应和自发放电活动。电刺激大脑眶回皮层时,在92个对短声刺激具有放电反应的MGB神经元中,25个神经元的放电反应受到抑制(占27.2%),14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受到易化影响(占15.2%);15个具有自发放电活动的神经元全部受到抑制性作用。这种具有抑制和易化效应的眶回皮层刺激点分布较为集中。刺激眶回皮层的相邻两点,可以对MGB同一神经元的电活动分别产生性质完全不同的抑制及易化效应。由于存在短潜伏期(2及3ms)的眶回下行作用,作者认为可能存在着“眶回-内膝体”的直接通路。用2%盐酸普鲁卡因阻断大脑嗅鼻沟后缘听觉皮层(ACBRS区),可使具有较长潜伏期的眶回易化效应消失,因而眶回对于MGB的影响也可能经由“眶回-ACBRS区-内膝体”环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研究乙酰胆硷在大脑额叶认知功能中的作用,在4只猕猴进行作业操作时,在额叶弓状沟上支周围皮层区记录了作业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观察了微量电泳乙酰胆硷和阿托品的效应。在辨别反应作业的延缓期和辨别期,和在延缓辨别作业的暗示期和延缓期放电增多的神经元,绝大多数在电泳乙酰胆硷时自发放电增多,作业相关反应增强。电泳阿托品则出现相反的效应。实验结果提示,大脑额叶弓状沟上支周围区神经元在实现其注意、辨别和短期记忆等认知功能中,乙酰胆硷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主要参与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常规的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了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无神经胚胎表皮细胞的自发电活动,记录了表皮细胞自发活动的振幅和频率,及其出现和消失的变化过程。观察到在胚胎表皮细胞具有传导兴奋能力的阶段,可重复出现自发电活动;在不同胚胎或同一胚胎的不同表皮细胞,自发电活动的振幅和频率都有差别;在自发活动达高潮或稳定期,可兴奋的胚胎表皮细胞之间失去了传导兴奋的能力,待自发活动消失,传导又可恢复;经河豚毒素处理后,表皮细胞自发电活动逐渐消失,用氯化钴处理则影响不大。有关自发电活动的规律和生物学意义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由逆行刺激激活的中缝大核内的缝-脊神经元,其轴突传导速度和自发放电率变异甚大。比较对照动物和事先给5,6-双羟色胺(一种专一作用于5-羟色胺细胞的神经毒)的动物的缝-脊神经元的电活动,发现在给药动物找不到传导速度慢于12m/s、自发放电率又低于3Hz的单位活动,故具备这两特征的神经元被判别为含5-羟色胺的。此外,还用锋电位间隔的变异系数来测试各单位自发放电的规则性,结果表明传导速度慢的单位放电比传导速度快的更不规则。  相似文献   

11.
神经损伤区新生离子通道与异常电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在因慢性压迫而引起损伤并产生异常传入放电的神经纤维上,应用几种离子通道药物局部作用于神经损伤区或全身注射,观察受伤神经纤维传入电活动的变化。实验表明,在神经损伤后而产生异常传入电活动的背景上,K~+通道的阻断剂四乙胺(TEA)使异常放电频率明显增加;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TTX)浸润神经损伤区使异常放电活动消失;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或影响Ca~(2+)通道的Mn~(2+),La~(3+)离子,不但抑制自发的异常电活动,而且可阻止TEA,去甲肾上腺素(NA)或K~+在损伤区诱发的异常放电。相反,增加神经损伤区的Ca~(2+)浓度使放电增加。这些离子通道药物对神经损伤区的异常放电的易化或抑制作用与对正常传入神经纤维电活动的不敏感性迥然不同,提示神经损伤后发生的异常传入电活动与损伤区的轴突膜上新生离子通道有关,其中可能有新生的Ca~(2+)通道,并参与异常放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探讨联合低频振幅(ALFF)和度中心性(DC)方法在高度近视(HM)患者静息状态下局部大脑的功能变化。选取45例患者作为HM组,选择与之匹配的46例双眼正常视力参与者作为对照组。所有被试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ALFF和DC的方法进行局部脑功能差异的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基于体素层面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M组在左眶部额下回、右距状裂周围皮层、右前扣带与旁扣带脑回、左丘脑、左顶下缘角回、右顶下缘角回和左中央旁小叶的ALFF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M组在右颞下回、左颞下回、右前扣带与旁扣带脑回、左眶内额上回、左距状裂周围皮层、右梭状回、左顶下缘角回和左中央旁小叶的DC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低频振幅和度中心性在HM患者大脑神经元活动及脑功能网络改变判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将HeLa细胞的中期染色体与成熟非洲爪蟾卵的提取物混合并加入ATP再生系统,经过一定时间的温育,可以自发进行非细胞体系(体外)细胞核构建。将体外重建核从核重建体系中分离出来,再移植到非洲爪蟾卵细胞中,能够诱导卵细胞进行卵裂。体外重建核本身可以随卵细胞进行细胞周期性变化。在卵细胞中有大量星体组装。  相似文献   

14.
我们记录肘部正中神经的单位传入放电并以它作为客观指标对该神经支配的内关,少商等九个穴位的部位和体积做了测量.我们还研究了电针感和手针感的感觉性质与传入纤维类别间的关系.后者的研究是采用快速傅立叶(Fourier)变换算法对单位放电作功率谱分析后进行的.结果发现Ⅱ类和Ⅳ类纤维分别传导麻感和酸感,而重、胀感和Ⅲ类纤维的传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局域神经线路的联结系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了局域神经线路的一种联结系综模型。本模型把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成两个层次,即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和神经元集团之间的宏联结。宏联结的有效性是由各有关突触联结的有效性定量决定的,而且它具有渐近稳定性质。这个模型成功地描述了局域神经线路形态上的变异性和功能上的恒定性这一神经生物学中普遍存在的事实。联结系综概念的内涵看来是相当深刻的,它丰富了当前神经网络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应用大分子铺展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一种纤毛虫——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 Muller)细胞间期小核的核骨架纤维的组织特征及其与DNA组织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核骨架纤维能够形成非常有序的组织结均(称为核骨架亚单位),每一亚单位包含一个结构中心和从这一中心辐射伸出的许多分枝状纤维。整个核骨架网状结构是由许多这样的基本组织单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核内DNA是以高度有序的环状结构紧密结合在核骨架亚单位结构上,DNA环可呈现出多种形式的拓扑组织。当富含DNA的核骨架经蛋白酶K消化后,核骨架亚单位结构消失,同时DNA失去有序的组织形式而变得自由散乱,这说明核骨架亚单位结构在维持核内DNA拓扑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核骨架亚单位结构可能是间期核骨架的基本组织单位和功能单位。  相似文献   

17.
大脑中含有52种元素,宏量元素以磷最高,必需微量元素以铁最高、钒最低。老年痴呆由多种原因所致,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65%,脑血管性痴呆占27%,还有脑瘤、神经梅毒、艾滋病等。一般患者大脑皮层出现广泛分布的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和全脑性萎缩。目前国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5%患  相似文献   

18.
1.铝:铝的螯合作用强,它可置换功能分子团中的锌,启动脑神经元纤维缠结;也可能是铝作用于DNA,使神经纤维蛋白合成的信息发生转录错误,引发神经纤维缠结。脑中老年斑主要是铝硅复合物和类似淀粉样变的蛋白丝。铝可选择性地蓄积在病人大脑海马区内,所以铝中毒与阿尔茨海默病发作密切相关。铝可能是老年斑的启动因子,由它们激发淀粉样蛋白前体异常基因表达或蛋白分解过程,从而产生一系列痴呆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9.
马亮  时学娟  张笑笑  李莉莉 《化学进展》2019,31(9):1213-1220
核/壳结构纳米纤维是一种兼具核层与壳层优异性能的功能化复合纤维, 通常具有优于核层和壳层自身的性能, 如可控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热传导系数等。其特殊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纤维的使用价值, 拓宽了纤维的应用领域, 因此, 核/壳结构纳米纤维成为纤维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静电纺丝技术因其简单有效的特点, 近些年来在众多纳米纤维制备技术中一直备受关注, 制备结构和形貌可控的核/壳结构纤维的方法对于指导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系统介绍了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核/壳结构纳米纤维的方法, 主要包括单喷头相分离法、同轴静电纺丝法、乳液静电纺丝法以及模板法, 重点讨论了影响核/壳结构的主要因素以及核/壳结构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可控核/壳结构电纺纤维制备的研究新进展及其在药物缓释体系、组织工程支架、多功能敷料、污水处理材料、疏水性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痘苗病毒的装配与中间纤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选择性抽提方法,结合非树脂包埋-去包埋剂电子显微镜技术(embedmentfree EM)与整装细胞(whole mount cell)制备方法能清楚地显示中间纤维-Lamina-核骨架体系(IF-Lamina-Nm System)。首次证明痘苗病毒工厂内有一个精细的中间纤维网架系统,它是胞质内中间纤维网络的组成部分。痘苗病毒的装配原料与亚结构均牢固地结合在中间纤维丝上。装配好的痘苗病毒与正在装配的病毒均固定在中间纤维的网络中,并可以观察到病毒结构与中间纤维的直接连接。根据上述事实,认为痘苗病毒的装配过程要依赖中间纤维为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