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荧光红-曙红Y能量转移及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λex/λem=404.7/550nm,乳化剂OP存在下,荧光红-曙红Y能够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曙红Y荧光强度大大提高;在pH6.5~7.6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Cu(Ⅱ)与曙红Y和邻菲罗啉形成配合物,使曙红Y的荧光猝灭,从而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的荧光分析新方法。铜含量在0~250μg/L范围内与曙红Y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82μg/L;测定100μg/L铜溶液,其RSD为4.6%(n=1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2.1%~105%。本法用于人发、茶叶和大米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素钠与牛血清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荧光淬灭相关方程分别计算了淬灭速率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 确定了BSA对荧光素钠的淬灭机理及作用方式,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求得荧光素钠与BSA的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率, 结合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素钠对BSA构象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荧光素钠的淬灭程度与BSA浓度成正比, 据此建立一种荧光素钠测定蛋白的方法, 线性范围为0.15×10-7~15× 10-7 mol•L–1, 方法具有高灵敏度, 检测极限为0.146×10-8 mol•L–1, 文中还考察了不同pH值和干扰物质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 用于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与考马斯亮蓝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5.
6.
曙红Y(EY)是一种荧光染料, 它具有强的荧光, 而普罗帕酮(PPF)也是一种荧光物质. 在pH 2.5~3.8的酸性溶液中, EY的最大发射波长(λem)位于549 nm, PPF的λem则在419 nm处, 两者的荧光光谱相距较远而能很好地分开. 当PPF与EY反应形成复合物时, 观察到两者的荧光均发生猝灭, 因此这是一种双荧光猝灭的反应体系. 当用EY作探针测定PPF时, 检出限(3σ)为9.4 ng/mL|反之当用PPF作探针测定EY时, 检出限为259.7 ng/mL, 前者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后者灵敏度较低, 因此方法更适合于对痕量PPF的定量测定. 研究了荧光猝灭反应的适宜条件、影响因素和分析化学特性, 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和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两者通过静电引力、疏水作用、芳基堆积作用和氢键作用而形成1∶1的复合物. 荧光猝灭是一种静态猝灭过程. 因此以EY作探针荧光猝灭法测定PPF为例, 考察了方法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曙红Y的荧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AA)在水溶液中与曙红Y的荧光反应, 发现当CSAA单体与曙红Y形成离子缔合物时, 荧光发生猝灭, 而CSAA胶束与曙红Y作用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更强的荧光。荧光猝灭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对于不同的CSAA, 其检测限在6.6-12.0ng/mL之间, 可用于痕量CSAA的测定。此外, 荧光猝灭和新荧光的产生也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和荧光染料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提供了新的途径。还研究了反应体系的荧光特征、适宜条件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9.
在λex/λem=405/547 nm,于缓冲溶液和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情况下,荧光素和曙红Y能够发生有效能量转移,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加入使得曙红Y荧光猝灭,该体系可用于微量蛋白质的测定。系统探讨了荧光素-曙红Y能量转移体系发生荧光猝灭的条件,最佳条件为:2.0 mL pH=3.8的B-R缓冲溶液,0.4 mL 0.05%曲拉通X-100,1.5 mL 1.0×10-4mol/L的荧光素水溶液,2.0 mL 1.0×10-4mol/L的曙红Y水溶液,最佳实验时间为溶液配制完成静置15 min后60 min内,最佳加入顺序为pH=3.8缓冲溶液+荧光素+曙红Y+曲拉通+蛋白质标准溶液或样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蛋白质含量在0~2.0μg/mL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6 ng/mL;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以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4%~95.3%。该法可用于人血清、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11.
12.
伊红Y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 p H 3.2 9缓冲介质中 ,牛血清白蛋白与伊红 Y结合 ,形成 EY- BSA复合物 ,以试剂空白参比 ,在 5 4 5 nm处产生一灵敏的吸收峰 ,BSA的浓度在 0~ 1 .6×1 0 - 7mol/L范围内与 5 4 5 nm处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摩尔吸光系数 ε=2 .1 2× 1 0 6 L· mol- 1· cm- 1,Sandell灵敏度为 0 .0 32 μg/cm2 ,方法对 BSA的检出限为9.2× 1 0 - 9mol/L。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 ,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与经典的考马斯亮蓝 G- 2 5 0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药物巴比妥钠(BBTS)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运用热力学方法确定了巴比妥钠和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力的类型主要是疏水力,该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方程求出了其结合常数在高温时比在低温时小,用F 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二者结合时给体和受体之间的距离r=2.76 nm,能量转移效率E=0.332,证实了巴比妥钠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是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说明了猝灭机制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可可碱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光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可可碱(T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8℃、30℃、40℃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8×10^4、1.58×10^4、1.45×10^4L/mol,结合位点数咒分别为1.04、1.03、1.03。实验结果表明:TB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探讨其相互作用机理,TB主要以静电力与BSA相互作用;研究了TB对BSA构象的影响,BSA的荧光主要源于色氨酸残基。同时研究了Cu^2+存在下TB与BS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The mechanism of binding of vitamin C (VC)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under simulate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VC effectively quenched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BSA. The binding constants K A, and the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n, and corresponding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ΔG Θ , ΔH Θ and ΔS Θ between VC and BSA were calcul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primary binding pattern between VC and BSA was interpreted as being a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C and BSA occurs through static quenching and the effect of VC on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was also analyzed using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average binding distance, r, between the donor (BSA) and acceptor (VC)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Förster’s theory and was found to be 3.65 nm. The effects of common ions on the binding constant of VC-BSA were also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溶液中金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结合作用的热力学性质.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2.09×105L/mol,结合位点数n=1.75,微量法测得反应的焓变△rHm= -17.50 kJ/mol; 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1=1.67 nm, r2=1.46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1=0.41, E2=0.66). 金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9.
荧光法研究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Tris缓冲溶液(pH7.0)体系中,用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水溶液中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345nm)产生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证明其为静态猝灭机制,运用位点模型计算出298、308K时结合常数KA(分别为4.22×104、3.95×104L.mol-1)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2、1.01),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静电作用为主;运用F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r(5.67nm);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构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型氟喹诺酮药物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求得它们在16℃和26℃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1=9.0×103 和K2=1.73×103,结合位点数分别为n1=0.89和n2=0.74。根据不同温度时的结合常数 ,求得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热力学参数(26℃) :ΔHm= -51.44kJ/mol,ΔGm= -8.05kJ/mol,ΔSm= -0.145kJ/(mol·K)。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 ,测定了实验条件下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 ,能量给体 -受体间的作用距离(r=4.74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074) ,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依诺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实验表明 ,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结合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