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亦兵 《物理》1990,19(3):185-188
一、通向量子电动力学之路 1965年10月10日,瑞典国王向费因曼和朝永振一郎、施温格三位教授颁发了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对发展量子电动力学所做的奠基性工作.这些工作中,特别值得称颂的是由费因曼创造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费因曼图方法,它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世纪三十年代,现代物理学基石之一的量子力学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费因曼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大学生,他深深感到“电和磁的量子理论完全不能令人满意”是当时理论物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他对海特勒(Heiter)和狄喇克的两本著名的量子力学经典著作给…  相似文献   

2.
 理查德·费因曼去世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的教授.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的一位奠基人.由于他关于量子电动力学的开创性工作,曾荣获诺贝尔奖.作为现代基础物理学界的一位元老,他对于超弦理论的批评特别中肯.1988年他因病与世长辞.问:几年前斯替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说过,理论物理学的末日似乎已经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3.
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理查德·菲利普·费因曼(Richard Phillips Fey-timan)因患癌症于1988年2月15日逝世,享年69岁. 1918年5月11日,费因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市郊区一个从俄国迁来的犹太移民家庭里.他在中学读书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数学才能,高中毕业前已经读通了微积分课程. 1935年,费因曼进入麻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起初决定攻读数学,后来转修物理学.他学习成绩优异,本科毕业论文发表在权威性的刊物《物理评论》上[1],其中包含了后来被称为费因曼-海尔曼定理的量子力学公式. 1939年,费因曼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他的导师是只比他大六岁…  相似文献   

4.
千禧年来临之际,英国《Phsics World》杂志通过网上投票方式,从100名著名物理学家中选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位物理学家”,结果依次是爱因斯坦、牛顿、麦克斯韦、玻尔、海森堡、伽利略、费曼、狄拉克、薛定谔、卢瑟福,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由于对量子电动力学(QED)的贡献,1965年费曼与施温格尔、朝永振一郎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在物理教学上的杰出成就,他还荣获了1972年奥斯特教学奖章。  相似文献   

5.
几年一度的国际量子液体与固体会议于1986年10月13日至17日在加拿大旅游圣地班夫(Banff)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苏联、日本、中国、芬兰及荷兰等国的16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派因斯(Pines )在会上回顾了朗道、费因曼对量子粒子理论的贡献,并着重介绍了他本人及其同事在多体理论方面的新发现.几个实力雄厚的低温实验室的代表分别报告了他们新的超低温实验技术与数据,引起了与会的理论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此外.还有四十多位物理学家就当前的研究方向作了专题报告.主要内容有:固体氦的磁性质;常流He~s;超流氦的A,B相…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56
费曼1939年毕业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1942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同代的物理学家一样,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在阿拉莫戈多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也在场。1945年,他去康奈尔大学任教,1950年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曼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在量子电动力学中,对电子行为的数学计算结果远比以前采用的方法精确得多。  相似文献   

7.
正征稿截止日期:2022年2月30日计划出版日期:2022年6月30日近年来,随着激光放大技术的发展,激光器的功率已接近百拍瓦,在这样高强度激光场中,经典电动力学无法正确地描述包括辐射在内的许多物理现象,而需要用强场量子电动力学(Strong Field Quantum Electrodynamics,QED)来描述和研究等离子体与激光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基本物理过程。强场QED作为描述极端强度电磁场中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是在QE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预言在很高的电磁场强度下会出现大量新的物理现象,包括辐射中的高阶非线性效应和辐射阻尼效应、Schwinger对产生、真空极化、真空双折射效应、  相似文献   

8.
费因曼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理论物理的很多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费因曼的思想是十分机敏且具有独创性的.他喜欢用不同于其他人的角度去注视物理学中的每一个问题,不论是重要的或不重要的,他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看看问题的其他方面.”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加上他的极端努力,使费因曼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任何一个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为了摆脱常规的思想,去掉一些看来是可接受的但却是错误的方式,而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更好的途径时,总是以各种方式冲击着原有的传统.但费因曼的这种“看看问题其他方面”的做法,往往与别人不同.其结…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6
朝永振一朗冈对最子电动力学进行修正,使它与狭义相对论完全符合,与美国的费曼和施温格共获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朝永振一郎在1941年任文理科大学(后来的东京教育大学)物理学教授,开始了对量子电动力学问题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与两方科学家隔绝,他在1943年出版的研究著作,直到战后的1947年才得到西方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一、量子电动力学的产生 量子电动力学是目前物理学中最成功的理论之一.然而,与认识任何其他的客观规律一样,它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这一认识运动是永远不会完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与实验间的比较将继续进行下去. 氢原子的光谱由许多分立和尖细的谱线组成,这是很早就发现了的.1885年巴尔末总结了大量光谱数据,得出氢原于光谱中可见谱线频率的经验公式,这一规律性是经典理论所无法解释的.1913年玻尔提出了氢原子的理论,在当时的实验误差范围内,为巴尔末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拍瓦激光装置有望将激光强度提升至10~(23)~10~(24)W·cm~(-2),在此极端强场条件下非线性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对等离子体动力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相对论电子在强电磁场作用下会同步辐射大量伽马光子,当后者穿过超强电磁场时会级联产生正负电子对.与此同时,这些量子电动力学效应也会反作用于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如辐射阻尼严重影响电子运动过程.为了研究这样极端的等离子体动力学,我们介绍最近几年发展的量子电动力学数值模拟模块,并将其耦合到传统的粒子模拟程序中,即量子电动力学-粒子模拟程序.由于大量新辐射的光子和产生的正负电子对会造成模拟粒子数目的不断增加,我们发展了粒子融合技术来减小模拟规模.利用此量子电动力学-粒子模拟程序,我们对极端强场激光物质相互作用以及极端天体物理现象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R.P.费因曼不幸于 1988年2月去世.就在这个月的《今日物理》上发表了他写的长文《挑战者号事故调查中一个外行人的内行见解》.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为人正直,办事认真,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这篇文章很长,在这里我们只能作简单的介绍. 在挑战者号失事后几天的一个星期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代局长、费因曼教授以前的学生Graham打电话邀请他参加事故调查.他本来不想参加,因为他原则上不愿为政府做任何事情.经过他的朋友们和他妻子的劝说,他才同意了.下一个星期一的下午四…  相似文献   

13.
<正>1.强相互作用物质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了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QCD)。相比于在量子电动力学(QED)中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带电光子,量子色动力学中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胶子自身携带强相互作用色荷。量子电动力学和量子色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刘辽 《物理学报》1998,47(3):363-367
时空的泡沫结构将在量子电动力学中产生新的顶角,它们正好可以抵消量子电动力学中三种最低阶的原始发散.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1986年3月,我在纽约买到一本新书,名叫“Second Creation”(《第二次创生》)。是两位研究物理学史的作家写的,他们是R.P.Crease与C.C.Mann.书中描述了本世纪许多重大的基本物理学发展.全书二十章中有三章专门讨论发现重整化概念的实验与理论经过. 重整化是一个极重要的观念,它的发现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W. E. Lamb与P. Kusch1946—1947年的实验工作于1955年得奖,朝永(S. Tomonaga),J.Schwinger与R.P.Feynman1947—1948年的理论工作于1965年得奖。《第二次创生》对这些获奖经过有很详尽的描述. 特别使我发生兴趣的是书中对这方面早年…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理知识》2015,27(3):66-66
 1947年, 美国物理界才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后逐渐恢复正常, 洛克斐勒研究所物理化学家马新内斯(Duncan MacInnes)、美国物理学会常务秘书戴洛(KarlK. Darrow)和其他物理学家即兴起筹办一系列小型会议的构想, 以探讨当时最重要的研究问题。谢尔特岛会议是它第一个会议, 主要的议题是量子电动力学, 即描述电子和光子作用理论的现况, 以之构成所有化学、原子物理学和光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日本物理学家举杯相庆的一年,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和南部阳一郎因对称破缺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2008年物理学界最受瞩目的人.2008年物理学界最令人关注的事件应是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点火与突然因故障关闭.此外,物理学家在暗物质领域获得了重要发现,中国物理学家潘建伟发布量子中继器,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迈着小小的步伐继续向实用化靠近,等等.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谨此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恩曼先生(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1988)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6位教授,从多个视角撰文隆重纪念这位被誉为"科学的怪才、教育的楷模"、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的理论物理教授.他是一位真正的伟大教师,时至今日他在教学方面的非凡才能也令人仰慕.正像费恩曼本人所宣称的那样,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不仅在于量子电动力学、超流理论、路径积分、费恩曼图以及部分子模型等,更在于三卷《费恩曼物理学讲义》.所有这些皆对  相似文献   

19.
<正>(3)量子电动力学量子电动力学是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描述电磁力的基本理论。如果说电动力学是描述电磁力的经典场论,那么量子电动力学就是描述电磁力的量子场论。场是连续分布的、具有无穷维自由度的系统;场论是关于场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  相似文献   

20.
 霍耳效应是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耳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导电的性质时发现的一种电磁效应.他在长方形导体薄片上通以电流,沿电流的垂直方向加磁场(如图1),发现在与电流和磁场两者垂直的两侧面产生了电位差.后来这个效应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研究.一百年过去了.1980年一种新的霍耳效应又被发现.这就是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发现的量子霍耳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