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雁萍  蔡诗东 《中国科学A辑》1993,36(10):1047-1053
本文讨论了离子声等离子体波的激发条件和它们对荷电粒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动力屏蔽效应.对一些具有两个未完全被充满的外层电子能带的金属,计算了这种屏蔽效应,并研究了此动力效应对金属钯中氘-氘聚变反应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重水电解过程中钯阴极内产生氘-氘核聚变的可能机制及聚变率。钯阴极内吸收的氘离子系统,构成一种强耦合等离子体,其中存在强屏蔽效应。这种效应能使核聚变率显著增加。但根据我们的模型进行的理论计算表明,常温常压下在钯内达到动态平衡的氘离子系统中,D-D核聚变率不可能达到可观测的水平。在某些实验中观测到的少量核聚变,可能是由于某些非平衡过程而局域地产生了较高能量的氘离子或高密度区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黄永年 《中国科学A辑》1983,26(5):479-484
本文推导了用以计算宇宙线中长寿命同位素锰-54的半寿命和相对于稳定锰同位素的含量的方程.推导是基于:1.宇宙线路径长度分布为指数模型,2.初级宇宙线和星际介质的高能核碰撞产生锰和铬的同位素有相同的微分能谱指数。 利用HEAO-3的宇宙线谱仪测得的锰对铁的相对含量资料,由方程求出: 1.宇宙线中锰-54和锰的稳定核在产生时的相对含量Mr/Ms≌0.342, 2.宇宙线穿过的星际介质平均数密度n和衰变半寿命τ0的乘积n·τ0≌0.758×10~6年·厘米~(-3).  相似文献   

4.
陈创天 《中国科学A辑》1977,20(6):579-593
为了使新型电光和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设计和研制有可靠的理论基础,文中对氧化物型晶体的这些光学效应,同它内部微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这基础上,提出了“阴离子配位基团理论”,认为晶体的电光、倍频效应来自晶体中的离子基团。应用定域化轨函计算方法,简便地阐明了钙钛矿型和钨青铜型晶体中氧八面体的畸变,与电光、倍频效应之间以及碘酸盐中(IO3)基团与倍频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其它氧化物型(如磷酸盐、钼酸盐、硫代砷酸盐等)电光和倍频材料,也同样能根据这个理论阐明(PO4),(MoO4),(As S3)等基团同倍频效应之间的关系。 最后还就定域化轨函理论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讨论了部份埋入水中悬臂圆柱体的弯曲自由振动,给出了柱水偶联体系振型函数的精确解和以行列式表示的频率方程.指出了水的效应等价一个附加分布质量,因此,水中柱体振动频率低于无水时柱体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6.
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正常态的电子输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根据最近研究的Bi2Sr2CuOy单晶a-b平面内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发现许多直接生长的晶体在高温呈金属性而低温下出现电子局域化现象,对低温呈强局域化行为的样品进行了磁阻测量,发现在较低温区的低场,样品具有正磁阻效应,而高场下,样品具有负磁阻效应,最大正磁阻对应的磁场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向低场漂移,在高温区,无论是低场和高场,样品不再具有正磁阻效应而只存在负磁阻效应,同时还发现样品的磁阻效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变得不明显,通过对横向磁阻与纵向磁阻的比较,发现这种磁阻主要是轨道效应的贡献。把实验结果与强局域化区域轨道磁阻的理论工作进行了比较,对正、负磁阻的起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部分埋入水中椭圆柱体弯曲自由振动.首次给出柱水耦联体系振型函数的精确解和以有限阶行列式表示的频率方程.指出水的效应等价于一个附加的分布质量,因此,水中柱体的振动频率低于无水时柱体的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8.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1):122-134
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制造业投入要素空间溢出效应模型。通过对制造业空间溢出效应模型的估计和分析发现,在金融危机发生期间的2008-2010年,存在明显的资本溢出效应和员工技能溢出效应;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2011-2012年间,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分解与测度方法,通过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分解测算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为具有直接相邻关系的区域间的溢出——即相邻溢出效应,迂回溢出效应以及更复杂路径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弱。论文最后在总结结论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实现经济增长同时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减量化已是国际共识.将2005年设为基期,在Tapio脱钩钻石模型基础上,推导出由CO_2排放复合增长率和经济增长复合增长率构成的脱钩指数模型,从经济学视角重新定义了脱钩弹性,给出强负脱钩、衰退强脱钩、衰退弱脱钩、扩张连结、弱脱钩和强脱钩6种脱钩状态,并将CO_2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构建为包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源因子、结构因子和节能因子的乘积,并经两极分解方法得到碳源因子效应、结构因子效应和节能因子结构效应的表达式.根据CO_2排放脱钩趋势阶段性,将研究期分为2006-2008年、2008-2011年和2011-2014年,研究结果表明我国CO_2排放已经稳定步入弱脱钩通道;碳源效应、结构效应和节能效应与脱钩指数同向变化,脱钩恶化时,碳源起主要推动力;脱钩改善时,节能效用明显;结构效应在脱钩恶化和改善时均同向变化.基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增长率以及在化石能源中的比重,假设煤炭和石油产生的CO_2分别以0.4%和0.05%速度递减,天然气产生的CO_2以0.1%速度递增,得到2015-2020年的CO_2排放量,经线性回归测算出2015-2020年的GDP值,然后逐年比较CO_2排放强度,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CO_2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1.50%,表明基于稳定的弱脱钩态,坚持当前的能源政策、减排政策和经济政策等,我国可以实现既定的2020年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A辑》1977,20(4):369-375
本文采用瓦勃氏细胞呼吸仪的恒定系统,建立了以乳酸生成为主要指标的保存红细胞的酵解率测定法。用这种方法测定保存红细胞的酵解率与体内存活率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相关(r=0.9564)。体外法不需要用人体和同位素做实验,有利于血液保存工作的开展,已被有关单位所采用。 用此法确定的ACD血液在6—25℃保存期的对数与保存温度的对数为直线关系。为在常温下开展输采血和保存血的工作提供科学根据。还发现在酵解实验中保温第一小时出现CO2释放的暴发现象,是由于红细胞放氧所致,可在混合气体中加氧气来消除。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在Rn+1 到S2 整体光滑映射控制下的极大值原理, 通过这个原理建立具有二阶逼近效应场多维Landau-Lifshitz 方程的δ- 黏性上解和δ- 黏性下解. 利用这些δ- 黏性上下解, 我们建立具有二阶逼近效应场多维Landau-Lifshitz 方程的黏性解并获得解的极限行为, 即存在两个不相交的开子集M 和N 使得δ- 黏性上解和δ- 黏性下解分别在M 内任一紧子集上趋于(0, 1, 0), 在N 内任一紧子集上趋于(0,?1, 0).  相似文献   

12.
关于洗衣机节水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实验出发,得出了两个重要的认识。一是提出了评价洗衣机洗涤效果的定量标准—漂洗水的浊度;二是发现衣物在脱水过程中对水中悬浮物的明显的过滤效应。计入过滤效应,对漂洗水浊度的变化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按浊度标准,计算了一般洗衣机达到洗净程度时所需的最少水量及工作循环次数。结论是,对于一般赃的衣物只须漂洗两遍,每遍加水量相等,都略少于洗衣机的最低加水量,本文的结论及提出的洗涤效果判据和过滤效应,对于实际洗衣机的设计与改进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不同产业部门和不同行业为基础,将碳排放系数、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作为影响因素,采用对数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ivisia Index, LMDI)对河北省2005-2010年和2011-2016年两个时间段的碳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解.首先分三次产业进行LMDI分解;其次将产业部门进一步细分为六个部门进行因素分解;最后从工业部门中选取六大高耗能行业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在LMDI因素分解中,能源强度是影响河北省碳强度的最重要因素.以三次产业和六个产业部门为基础的LMDI分解结果为例,第二产业的能源强度对碳强度贡献率最高,尤其是工业部门贡献值最大.在2005-2010年间,工业部门能源强度贡献率高达94.54%,在2011-2016年间,贡献率高达97.47%;其次是产业结构效应;最后是能源结构效应,虽然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效应也为负值,但是相比能源强度效应而言很低,说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对六个高耗能行业因素分解发现,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碳强度下降有很大的抑制效应,必须对高耗能行业加强能源强度等各方面监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甲氧羰基亚甲基三苯基胂(Ⅰ)与氟代烯烃反应生成加成物,Ⅰ与4,4-二氯六氟丁烯-[1]反应,生成甲氧羰基-[4,4-二氯五氟丁烯-1]-基亚甲基三苯基胂(Ⅲ)和甲氧羰基4,4-二氯2,3,3,4-四氟丁酰基亚甲基三苯基肿(Ⅳ),Ⅲ通过氧化铝柱或经湿苯回流都转化为Ⅳ,Ⅰ与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都能发生反应,粗产物通过氧化铝柱后,分离得到相应的羰基化合物Ⅶ和Ⅷ,所有产物的结构都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分析证明。  相似文献   

15.
魏奉思 《中国科学A辑》1987,30(2):186-193
本文根据耀斑活动所引起的地球物理效应(地磁扰动和宇宙线Forbush下降)、空间飞船的直接观测和射电源的行星际闪烁(IPS)观测的综合研究,得到了有关耀斑-激波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的一些新认识.要点是:耀斑-激波相对耀斑法线常表现为非对称传播,最快的传播方向于经度上趋向行星际螺旋形磁场一边,纬度上接近太阳电流片方向;激波的东南部是高动力学参数(V,P,N,T)和高等离子体β参数区,其西北部则相反;磁场则是激波东南部较弱而西北部最强,与动力学参数的分布截然相反;激波东南部的能量高于西北部.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耀斑-激波非对称传播的三维物理模型.该模型和新近根据大量飞船观测所进行的统计研究结果一致,能统一而自然地解释耀斑-地球物理效应随源耀斑分布的非对称性.耀斑-激波的三维非对称性传播和结构可能是其“效应”的非对称性分布的基本起源.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金融集聚、市场化进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理论表明在市场化进程的作用下,金融集聚通过价格竞争效应与交易成本效应,降低了企业创新的融资成本,激励了创新行为的发生.实证发现,金融集聚、市场化进程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效应,且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弱于市场化进程;考虑金融集聚与市场化进程的交互相后发现,在全国范围内金融集聚影响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为0.715,由市场化进程引起的间接效应为0.517,总效应为1.232.考虑区域异质性,三种效应在沿海地区表现突出,高于全国水平;内陆地区则低于全国水平.同时,以市场化进程为门槛变量考察金融集聚影响技术创新的非线性效应,发现当市场化进程低于临界值-0.724时,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为0.147;当市场化进程高于临界值-0.724时,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为0.537,这说明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依赖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陈鹏  崔巍  郑贞苍  赵辉  陈清清 《应用数学》2013,35(19):1739-1742
目的探讨肺复张操作(RM)对静水压增高型肺水肿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选择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正常,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10ml/kg患者39例,根据是否行RM分为RM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记录RM组RM前(T0)、RM后O(T1)、1(T2)、2(T3)、3(T4)、6(T5)、12(T6)、24h(T7)的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指数(Cl)、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O2/FiO2)、氧输送(DO2)、氧消耗(V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液体出入量,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RM组EVLWI和GEDVI在T1~T4低于对照组,PO2/FiO2在T1~T5大于对照组,Cdyn在T1~T4大于对照组,PA-aO2在T1~T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M组EVLWI在T0~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O2、VO2、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VLWI与GEDVI、PO2/FiO2、PA-aO2、Cdyn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RM能一过性降低静水压型肺水肿患者的EVLWI水平,改善氧合及Cdyn,但不影响DO2、VO20RM不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一些变量相互影响,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可能形成循环效应,已有研究表明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或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现做进一步深入研究,目的是研究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路径,即循环效应.包括技术进步在此循环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固定资产投资在此循环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二阶最小二乘(2LS)算法进行模型估计.采集1990-2012年数据,进行循环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检验和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实证表明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循环效应,技术进步在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起循环的中介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在能源消耗引起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部分地通过技术进步发挥作用,在经济增长引起能源消耗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完全地通过技术进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鉴于脑内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是通过突触部位神经介质的释放而实现的,因此神经介质必然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脑室灌流方法与同位素技术相结合,研究家兔在清醒状态下针刺时脑内5-HT释放和痛觉之间的动态关系。先后在48只家兔上观察了脑室注射3H-5-HT后,脑室灌流液中5-HT释放和痛阈变化,发现针刺组18只家兔中半数以上在针刺提高痛阈的同时5-HT释放增加,而对照组、吗啡组及手握后肢均不增加5-HT释放。这一结果表明针刺时脑内5-HT能神经原被激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X射线多晶衍射分析、热学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对LiBO2玻璃晶化机制和固态相变进行了研究。LiBO2玻璃在晶化过程中首先析出一亚稳相-δ-LiBO2,δ-相的硼氧基团结构与玻璃态相近。继续升温δ-相转变为常压下难以制备的γ-相,而后γ-相再转变成α-相。玻璃晶化过程的比热研究表明,玻璃晶化之前先经过结构弛豫。对于同一种升温速率,颗粒度愈大,晶化温度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