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徐建军 《中国科学A辑》1979,22(5):463-473
本文采用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有限厚度的盘状星系对称面上的松卷螺旋密度波,文中推出了准单色波传播的基本方程式,并以Toomre(N=2)的质量模型为例进行了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松卷螺旋密度波的特性与紧卷螺旋密度波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别,一般说来,由于存在“松卷效应”,实波数的线性密度波总是不稳定的,对于曳型波而言,波将在共转圈内不断增长;在共转固外不断衰减;对于导型波而言,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2.
徐建军 《中国科学A辑》1980,23(6):550-560
本文处理了在星系动力学中提出的一类非线性复特征值问题.求得了一致有效渐近解及量子化条件,分析了波在共转圈附近的传播特性,从而阐明了密度波在共转圈势垒中的“隧道效应”以及Waser机制的一种“开关特性”,这些物理特性在星系螺旋结构的动力学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嗣熊 《中国科学A辑》1986,29(3):293-300
本文用广义WKB渐近展开,求得了波势函数的解析表达式。考虑到“朴实”渐近展开式在物体后缘点的奇异性,在该展开式中仅保留了零级近似项与一级近似项。波势函数的近似阶数和振幅中包含的未定常数因子,直接由物体表面边界条件与由“朴实”渐近展开式的一级近似项所满足的非齐次物体表面边界条件所确定。  相似文献   

4.
钱祖文 《中国科学A辑》1982,25(2):159-165
本文从流体力学方程组出发,导出二维波动方程组,并在几种边界条件下求解,得到了下述结论:1.二阶谐波的主要部分(随距离增长的部分),其“入射”波与“反射”波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2.发现了一种新的二阶谐波(本文命名为“Q谐波”),是由一阶入射波与一阶反射波相互作用产生的,不管入射波的方向如何,它的传播方向总是平行于边界面的方向;3.应用逐步近似求解这类边值问题时,各阶谐波场有积累效应的部分是由一阶场产生的,因此高阶场的边界条件不能任意提,而取决于一阶场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5.
吴忠超 《中国科学A辑》1982,25(4):346-356
本文分析了在自相似宇宙学中,自相似性是如何影响奇性的发生以及奇性的性质的。文中证明至少存在三种奇性:(ⅰ)在每一群传递面上由于自相似共形因子所引起的密度发散,以及发生在某些群类型的模型中的(ⅱ)“大爆炸”式和(ⅲ)“呜咽”式奇性。文中还给出了相应的Penrose图,把Boyer-Ehlers的Killing测地线分析推广到自相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用高灵敏、高时空分辨的软X图象反演系统研究了HT-6B TOKAMAK装置中3个运行区的磁面结构,形成锯齿放电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在中心区出现有效的加热作用,锯齿区存在5个发展阶段,出现同心、偏心、双心、“MHD型”和“超MHD型”5种磁面结构,MHD振荡区有稳定的“MHD型”磁岛结构,它由弯月形“热芯”和圆形“冷泡”组成,并沿电子逆磁方向旋转,共振区中共振螺旋场改善了加热状况,抑制了MHD扰动,使单一“MHD型”磁面转变为锯齿型磁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前文(Ⅰ)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轴对称PCR的“准等价关系”和“非对称性质”,并进行了初步的系列计算(计算了约66个轴对称PCR中的数百个横模),将所得结果与普通激光腔中的相应结果作了比较,在上述讨论与比较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PCR中横模的基本性质,据此,人们可以对前文所讨论的这类简单PCR,包括各种几何结构不同的腔中各阶横模的性质,作一些粗略的估计。  相似文献   

8.
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讨论了热过程起重要作用时的流动问题,得到了流管截面积随温度变化的近似表示式,并讨论了热流动的某些基本性质。例如在不同传热条件下流线束的“热斥冷吸”或“热吸冷斥”现象,声连点从流管最小截面处的“偏移”等。  相似文献   

9.
姚金兴  于兴风 《中国科学A辑》1997,40(12):1142-1147
用非均匀球对称的射电源模型,计算了无吸收的非热电子的回旋-同步辐射的频谱.这些频谱具有下述特性:(1)“频谱折曲”,在中频和高频的交界处出现有频谱“折曲”现象;(2)“低频下跌”,即使在没有吸收的情况下,由于磁场不均匀性,在低频端还会出现有流量密度下降现象;( 3)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频谱为C型谱.这为太阳射电微波脉冲爆发观测的C型谱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天气数值预报中使用过去资料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丑纪范 《中国科学A辑》1974,17(6):635-644
本文从微分方程只是近似的描述了大气中的物理过程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在数值天气预报中使用历史资料来考虑场演变的时间连续性问题。 通过将微分方程定解问题变为等价的泛函极值问题——变分问题的途径,推广了微分方程的解的概念,引进了新型“广义解”,并利用希尔伯特空间的理论,论证了“广义解”比原来意义下的“正规解”更接近方程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的“实况”。 文中对无辐散正压模式和准地转斜压模式,推导出使用多时刻观测资料的预报方程式,并且证明使用500毫巴的多时刻观测资料可以预报出大气的斜压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A辑》1977,20(2):162-172
本文对一种新的长期数值天气预报方法的物理基础作了探讨。在考虑了各种热源(汇)的参数化形式后,建立了海-气联合系统中的闭合运动方程组。对这组方程的频率分析指出,存在两类在性质上完全相异的运动形式,其中一类是振荡周期为几天的短期波,它本质上是Rossby行波;另一类则是时间尺度为月的长期波。在非绝热作用下,这两类波可以是发展的(不稳定)。为了避免短期波以及误差所造成的虚拟过程的强烈发展,而把作为预报对象的、振幅较小的长期波的演变给掩盖掉,作者认为,在方法论上可以把短期波看成是一种“干扰”长期波的“噪音”而滤掉它。文中给出了一种滤掉短期波的方法。最后,分析了海洋的表层温度和大气运动之间的相互适应过程,指出,对于长周期运动,大气运动主要向初始的海温场适应。这就进一步为滤波后的长期预报方法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鲍诚光 《中国科学A辑》1994,37(4):404-411
本文研究了氦2s+1P0双激态的第三序列,显示了电子云分布的各向异性,显示了分波构成的异同,并借助于形状密度直观地显示了角关联,确认了两种径-径关联机制,即“推出”和“跃迁”机制,估价了诸态对r1和r2(径向部分)交换的近似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SS433的喷流模型或环模型都认为“运动”谱线波长的163天周期变化是由处在双星中的吸积盘-喷流体系的进动引起的。这种吸积盘-喷流体系也应当有章动。文中证明了,由章动所引起的“运动”谱线的短周期变化的许多特征是完全由与进动有关的性质决定的,即不含有其它的自由参数.因此,根据SS433的163天周期性质,就可以推断短周期(约为6天)变化的周期值、振幅及位相等所应满足的定量关系。所有这些关系都与迄今有关6天周期的观测结果相符合。这种定量的无岐义检验的成功,说明SS433的进动章动模型,是相当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侯光炯 《中国科学A辑》1975,18(5):511-518
土壤肥力的“生物-热力学”观点,是作者总结农民群众生产斗争经验的结果。这个观点的核心内容是:1.天时地气,息息相关。气候时刻不停地在变化着,土性也随之而产生时刻不停的变化。2.土壤肥力,万古常新。原因在于土壤具有代谢性和可塑性,是一种”类生物体”。土壤是肥是瘦,主要决定于象征代谢性和可塑性强弱的“体质”,而不取决于氮磷钾营养成份的含量。3.农作物细胞原生质是一种胶体,土壤中无机-有机-微生物复合体,也是一种胶体,这两种胶体都随太阳辐射热的时变化,起着相应的日周期和年周期变化。因此,和这两种胶体的活动密切相关的一切性质,包括土性在内,都呈现着日周期和年周期的变化。这就是气候、土壤、植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根源,也是看天、看地、看庄稼“三看”经验的基础。4.人类要想在生产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关键在于运用“三看”经验,分析天、地、人、物四者之间随时发生的矛盾,要尽全力加强土壤的“体质”,促成地面上下水热状态的稳定,使土性的周期性变化,朝着有利于作物健康成长的土壤-植物间供求谐调——即正常生理谐调——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群星 《中国科学A辑》1975,18(1):34-37
在石油勘探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条认识路线的激烈斗争。林彪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目的,在认识论上极力宣扬:“脑髓产生思想”、“头脑制造法则”、“办事情要由主观到客观”等唯心论的先验论。一些外国资产阶级学者曾经认为:“华北没有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海相沉积,又广泛分布着火威岩和变质岩,不可能有油。中国的东北地区,也和华北一样不会含有大量石油。中国  相似文献   

16.
论地球的钱德勒摆动——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最大熵谱分析和最小二乘等方法,对1900至1978年间的地极观测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钱德勒摆动的主峰是双频,甚至可能是三频。(2)它的特征周期是1.174年,在这个周期两侧对称地分布着两对次要的周期。(3)地球的外体部分的Q值是302,而内体是898,和地震波所得的结果一致.(4)钱德勒摆动的振幅、周期和扰动度都明显地存在一个“40年”变化周期。此项的振幅接近周期为1.174年的主项的振幅。(5)太阳活动对极移有一定的激发作用,但比起“40年”周期的强度来说是弱的。(6)非平滑极迹中相邻两点的弦线与平滑迹中相应弦线的夹角α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它是在一个白谱的背景上叠加着一个位于0°附近的峰。  相似文献   

17.
龚昇 《中国科学A辑》1979,22(3):237-246
关于Bieberbach猜想的研究中,Fitz Gerald将Grunsky不等式及不等式“指数化”,他所得到的不等式十分重要,由此可得到一系列重要的结果.本文则改进了Fitz Gerald不等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李先枢提出的“平面屏系统中标量光波传播的矩阵理论(柱坐标)”(1981),研究了PCR中自洽场的传播,提出了PCR中自洽场的矩阵本征方程。求解这个方程,我们计算了轴对称的、有限孔径PCR,得到了其中各阶横模(包括l≥2,p≥1的高阶横模)的衍射损耗、相移、以及各镜面上场的相对振幅和位相分布。本文还导出了不同几何结构(g1和各开孔大小不同)的PCR间的“准等价关系”,根据这个关系,在g1不同的一些PCR中,所有各阶横模的衍射损耗等性质可以完全相同。还列出了一些计算结果示例。这些实例证实:(1)上述矩阵本征方程的收敛性很好;(2)可有很高的实际计算精度,并可同时精确计算损耗很小和很大的横模的各种性质;(3)参照光场的选择不影响理论的正确性,本文只讨论了仅包含一个PCM作端镜的PCR。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A辑》1977,20(5):484-495
本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春夏季大型对流系统。得到以下结果: 1.在加热的高原模型上存在着层结不稳定的流体,其中形成水平尺度约为“高原”的1/7至1/5、周期约为惯性周期的1—2倍的大型对流系统。它是把“高原”近地层的加热输送到高空去的主要成员,热量从强对流区输送到高空后,再辐散到四周地区。因此,在“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上空形成一层温暖的流体,对温度层结分布起重要作用。 2.这种大型对流系统对“高原”上空的大型温度场和流场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作用。 3.此外,还对比了转台转速为零和转速不为零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曾庆存 《中国科学A辑》1978,21(5):552-559
本文介绍了大气遥感理论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文中论证了两类典型问题——气温遥感和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遥感以及两类最基本的遥感方式——频谱法和扫描法所对应的遥感方程的适定性问题(本文建议用“遥感方程”一词将各种遥感问题统一起来,以便进行数学物理研究).本文提出了“最佳信息层”的概念,在这基础上给出选择遥感通道的可靠方法;由此还推出在卫星上利用红外法不能测准近地面层大气的水汽分布.文中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反演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