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观察了重复刺激传入神经对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猫脊髓腰段背外侧索纤维(可能是脊颈束纤维)活动的抑制效应。 重复刺激前后肢的皮肤或肌肉神经、电针或手针刺激穴位都可产生抑制效应,抑制作用在重复刺激开始时较强,以后逐渐减弱消失,当伤害性刺激施加于后肢时,重复刺激后肢神经的抑制作用显著地较刺激前肢神经强, 我们还刺激了传递由强电脉冲刺激引起的“伤害性”传入信号的同一神经,观察对背外侧索纤维的抑制效应,大多数背外侧索纤维的反应受到抑制,其抑制效应比刺激其他传入神经引起的为强,刺激传入神经中全部A纤维的抑制效应比只刺激Aβγ纤维的要强。 对这两种刺激引起抑制效应的可能不同的机制作了推测,讨论了脊髓的整合机制在针刺镇痛中可能有的意义,认为本文所描述的各种传入冲动在脊髓中的相互作用可能在针刺镇痛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等直截面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火焰闪回低频燃烧振荡现象,采用延迟分离涡模拟(DDES)的混合RANS/LES方法结合PaSR湍流燃烧模型进行了三维模拟研究.计算得到了完整的燃烧振荡周期,与实验中的低频燃烧振荡现象较为一致.低频燃烧振荡周期可分为凹腔火焰稳定、火焰回传、火焰吹熄3个阶段.通过分析低频燃烧振荡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燃烧流动状态,给出了可能的低频燃烧振荡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低频燃烧振荡周期中燃烧室内没有发生热壅塞,燃烧室提供的背压和燃烧释热是燃烧室内形成低频燃烧振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波变换能有效的去除高斯噪声,中值滤波能有效的去除脉冲噪声,两者结合可以更有效的去除高斯噪声和脉冲噪声的混合噪声.当医学图像去除混合噪声时,先进行中值滤波再进行小波去噪的方法优于先进行小波去噪后再进行中值滤波的方法,且去噪后图像视觉效果较好,而且图像均方误差(M SE)也较小.在图像去噪处理中这种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在针刺对内脏传入信号的抑制效应中,下行性抑制是否参与的问题。在麻痹的清醒猫的皮层眶回记录由刺激内脏神经引起的诱发电位,并用计算机叠加,这种诱发电位可被电针所抑制,切割脊髓下行抑制通路(位于背外侧索)后,后肢或前肢电针抑制眶回诱发电位的效应均大为减弱,由于前肢传入纤维在切割水平(第3—4胸段)以上进入脊髓,针刺信号至脊髓以上结构的神经通路可确保完整。损毁桥-延脑内侧网状结构中主要包含中缝大核的区域,电针抑制效应同样减弱,以上结果表示由针刺所激发的脊髓以上中枢(很可能是中缝大核)的下行冲动,在脊髓水平抑制了内脏传入信号的向上传递。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和工程中存在很多比幂率慢扩散(sub-diffusion)过程更慢的扩散,即特慢扩散(ultra-slow diffusion).特慢扩散难以用传统的反常扩散建模方法来描述.Sinai(西奈)随机模型描述了一种特殊的对数关系特慢扩散.运用Mittag-Leffler(米塔格-累夫勒)函数的反函数,将Sinai扩散拓展为一般的特慢扩散.此外,该文的模型引入初始状态参量,解决了Sinai对数扩散不适用于初始时刻附近的问题.作为分数阶导数的一般情况,该文也引入了分数阶结构导数的概念,并用来建立特慢扩散的控制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6.
神经脉冲传导的一种解与动作势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神经脉冲动作势所遵从的一种规律,用普遍的形式——非线性耗散过程进行讨论.在小耗散的情况下,得到神经波是一种慢变振幅的孤立波;在通常量级耗散的情况下,证明了不能形成孤立子,而得到变幅的行波,在过阻尼的情况下,讨论了各种可能平衡动作势的稳定性及分叉现象.  相似文献   

7.
徐勇 《中学生数学》2011,(15):24-25
数列与函数关系密切,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集(或其子集)上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都具有隐含的函数关系.在处理一些数列的综合难题时,根据题目特征,凸显其函数关系,即有意识构造函数,从函数视角去研究,常能明确思路,简单而易操作.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滤除心电信号处理过程中基线漂移、肌电以及工频干扰等噪声,提出了一种新阈值函数去噪算法.通过仿真确定了最佳的小波函数类型和分解层数;改进算法克服了传统的阈值函数在信号处理中存在不连续性或恒定偏差的问题;利用双曲线函数实现向原函数的快速逼近,避免了去噪后的波形失真和振荡现象的发生;具有更少的参数,调节方便,计算量小;注重对较小系数的处理,提高重构信号的精度.利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中的105号数据进行验证.算法能有效地滤除噪声干扰,相比于其他方法,其重构信号的信噪比和均方误差均有极大的改善,去噪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在一般的书籍中,圆锥齿轮(简称伞齿轮)啮合有关的计算是为简化而用背锥代替实际的球面进行的.同时又将背锥展开成平面齿形,从而把平面齿轮的公式应用上去,以达到设计的目的.但是,这样做,就难免产生理论上的误差,所以在加工结束时测量齿厚,往往发生了实际尺寸和图纸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本文中,我们试用正确的球面啮合公式来推导在分度圆上求齿厚的公式,供伞齿轮设计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哈氏系统破坏的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五个长骨试样在五个不同载荷等级(2KN,3KN,4KN,5KN和6KN)的抗压试验,观察哈氏系统(Haversian System)——哈氏骨板和哈氏管——的变化情况.由一组显微照片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1)在载荷等级低的情况(2KN),哈氏管几乎与未受力时一样,哈氏骨板亦然;(2)在载荷等级高的情况,哈氏骨板最弱的部分最先变形;(3)随着载荷的增加,哈氏系统破坏的形式十分复杂,断裂总是发生在骨的结合缘处. 同时,测量了变形后的哈氏骨板和哈氏管的有关尺寸.对试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用线性粘弹性力学的理论予以解释.最后提出了骨单位为纤维增强的厚壁筒模型.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m台平行机排序博弈问题的混合协调机制.混合协调机制允许机器各自选择遵从不同的规则.主要研究工件费用定义为工件自身完工时间的同型机排序问题在混合协调机制下的纳什均衡,给出了能够得到纳什均衡的算法.对于有服务等级的排序博弈问题,考虑了两类低等级优先(LG)和高等级优先(HG)规则混合的协调机制.第一类混合协调机制中机器各自选择遵从LG规则或HG规则.第二类混合协调机制要求前h台机器遵从同一种规则,后m-h台机器遵从另一种规则.通过衡量无政府代价(Price of Anarchy),估计了在系统目标为极小化工件最大完工时间时,机器遵从的规则和工件对机器的自主选择对整个系统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背联体棘尾虫上发现了各种式样的大核调节现象,这些大核调节现象都是在背联体棘尾虫保持完满正常的外形下进行的,反映出背联体棘尾虫的细胞质比它的核器稳定。如果相联二虫细胞质间的协调和均衡发生变化,大核则总是随着起变化,表现为向突出的细胞质部分伸展.摘除全部大核的实验进一步表明,背联体棘尾虫的外部形态稳定与否主要是与细胞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杨怀君 《计算数学》2023,45(1):8-21
通过在空间方向上使用双线性元和最低阶的Nedelec元(即Q11+Q01×Q10)以及在时间方向上使用二阶精度的数值逼近格式,得到了在矩形网格上二阶双曲方程全离散混合元格式下的对原始变量的L(H1)和流量的L((L2)2)的超逼近和超收敛的误差结果.在分析过程中,巧妙地使用了上述混合单元对在矩形网格上的特有的高精度积分恒等式和精确解的投影和插值之间的在H1范数意义下的超逼近的估计.最后,给出一些数值结果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1引言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混合元方法在实际问题(如油藏和地下水的数值模拟)中有广泛的应用.与标准的有限元相比,混合元方法可以同时求解两个变量即压力和流速的近似,而且能保持问题的局部守恒性,从而得到了更好的结果(如Arnold).现已有许多文献使用混合元法求解线性的(如),拟线性的(如Milner)和非线性的(如Park)二阶椭圆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的同学在解答立体几何题时 ,经常发生“跳”(步 ) ,“离”(图形与书写相脱离 ) ,“省”(省略关健步骤 )等现象 .乍一看去 ,结果 (论 )正确 ,似乎没有问题 ,但仔细推敲 ,毛病还真不少 .一般来说 ,经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毛病 .1)画了图形 ,未标出有关字母 ;2 )作了辅助线 (或面 ) ,未交代成图过程 ;3 )实、虚线不分或图形位置摆放不合理 ,立体感差 ;4)求空间角与距离时 ,只算不证等等 .为了使同学们在答题时更加严密、规范、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实际中 ,我们总结出“作—证—点—算”四步答题法 .这“四步”的具体含义如下 .“作” ,即…  相似文献   

16.
关于Yang-Mills方程的静态解,Deser,S.证明了:当n≠5时,无质量的紧致群Yang-Mills方程不存在满足条件(ⅰ)无奇性(ⅱ)能量有限(ⅲ)当r→∞oo时,场强f_(λμ)→O足够快的静态解.又已知当n=5时,正则静态解确实存在. 对于具实质量的紧致群Yang-Mills方程,作者证明了:当n≠4时,不存在满足条件(ⅰ)无奇性(ⅱ)能量有限(ⅲ)当r→∞时规范势b_λ与场强f_(λμ)→O足够快的静态解.从而发现在n=5,当质量m→O时,对Yang-Mills方程的可解性问题而言,在性质上有一种“不连续性”.物理学家认为这是存在着经典的不连续性的第一个明确的例子,并对包括Higgs场的情况作了推广的研究. 本文进一步证明了上述两个结果中不仅条件(ⅲ)可以取消,而且条件(ⅱ)也可减弱.即能量为无限,但当以r为半径的球体的总能量趋于无限相当慢时定理仍成立.这时经典的“不连续性”也仍成立.由于能量有限与能量无限在物理上有根本的不同,所揭示的现象是值得注意的. 文中又证明,如果取消总能量趋于无限相当慢这个条件,定理的结论就不成立. 这里的证明方法,可用于更一般的情况.例如包括Higgs场的情况,从而[9]中的结果也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磁性粒子在固体薄膜表面的凝聚现象.Ag-Co,Fe-Cu合金多层膜经离子束混合后,磁性粒子(即Co,Fe粒子)在薄膜表面扩散并聚集.研究表明磁性粒子分形聚集体的分形维数比理论模型所得出的值小得多.进一步研究Fe,Co,Cr,Ni 4种磁性粒子在各自相应薄膜上的聚集表明:磁性粒子分形聚集体的分形维数同磁性粒子的有效磁子数成线性关系Df=km+c,其中m是有效磁子数,Df是分形维数,k=-0.041,c=1.72.本文还研究了磁性粒子的聚集过程.  相似文献   

18.
带弹性范围物质理论和背应力定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推广Lucchesi和Podio-Guidugli(1988)的带弹性范围物质理论的基础上,表明了背应力作为Cauchy应力空间中屈服面“中心”的定义存在问题.背应力是Lagrange型变量,只能定义在Lagrange型应力空间上.  相似文献   

19.
考虑了不同复杂网络结构(小世界、无标度和随机网络)条件下的耦合神经元系统,针对其进入相同步的同步化路径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发现系统呈现出非聚类相同步现象,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复杂网络上的耦合神经元系统与其在规则网络下有相同的同步行为,系统均不出现通常耦合相振子中的聚类成群现象,而表现为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加所有神经元渐进趋于同步.另外,随着放电尖峰的插入与弥合,最终导致系统个体平均频率先增强后衰减的变化.这些结果将丰富对于网络动力学行为(尤其是相同步)的认识,对理解神经认知科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虑如下趋化-流体耦合模型的混合边值问题:{nt + u· ▽n =△nm-x▽· (n▽c),ct+u·▽c=/△c-cn,ut +u· ▽u =△u-▽π +n▽ψ,▽·u=0.主要研究其在空间有界二维区域上解的整体存在性及一致有界性问题.首先,证明慢扩散情形(m>1)混合非齐次边值问题的一致有界弱解的整体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