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2Zn2SOD)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属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电化学行为作为生物电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犤1~3犦,生物体系一些重要的反应均与基本电荷运动有关,如生物催化、神经传导、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等均涉及到一些重要氧化还原蛋白质的氧化还原过程。利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不但能在生命体系和有机组织的整体水平上,更主要是能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研究氧化还原蛋白质体系中的电子转移以及氧化态转化的化学本质和规律。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2Zn2SOD)是一个二聚体,由两个等同的亚单位组成,每一个亚单位含有咪唑桥联的铜?和锌?离子,催…  相似文献   

2.
烟酸的电化学行为与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支持电解质溶液中烟酸的电化学行为。烟酸在玻碳电极表面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信号。在碱性介质中,烟酸被不可逆氧化,氧化产物具有电活性,可发生准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介质中,烟酸发生两步准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红外、紫外光谱分析,提出了烟酸在不同酸度的介质中的电化学反应历程。并根据-0.13V处的氧化峰电流与烟酸浓度的关系,提出了电化学测定烟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钒-卟啉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多种电化学方法对H_2TPP及TPP-VO络合物进行了电氧化还原行为及动力学研究,提出了其电极反应机理,用微电极技术测定了其各步电极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对实验中发现的现象用分子杂化轨道理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通过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二茂铁基超支化聚氨酯(HAPE-Fc)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HPAE-Fc表现为单对氧化还原峰,在二茂铁接枝到超支化聚氨酯上以后,二茂铁基团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氧化还原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电子转移速率,这是其具有电化学特性和催化作用的前提条件.通过分析扫描速率与HPAE-Fc电化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HPAE-Fc的电极过程既受扩散控制,同时也受电极反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氧化还原蛋白质在工作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对于研究生命体系的电子转移机理,了解生命过程中的氧化还原机理,开发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有着重要的意义~([1]).目前较多的工作是利用各种媒介体、促进剂和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来实现蛋白质的直接电子转移.离子液体修饰电极(CILE)是以离子液体为修饰剂和粘合剂的一种新型化学修饰电极,在生物电分析化学已经应用.本文在CILE表面修饰纳米金用于血红蛋白的固定及其直接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1]),研究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不仅对于探索生命体内的生理作用机理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制备基于氧化还原蛋白质直接电化学行为的第三代生物传感器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文研究了硬脂酸(SA)Langmuir-Blodgett(LB)膜固定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在金电极(Au)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席夫碱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席夫碱硫醇衍生物在金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膜,并初步研究了此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席夫碱分子在0.1 mol•L-1的KCl溶液中具有电化学不可逆氧化还原行为,且随着自组装时间的增加表观电极反应速率常数值显著减小,最后减小为0,并对此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血红素与脑磷脂混合Y型LB(Langmuir-Blodgett)膜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血红素LB膜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0.1mol/L KCl溶液中有一对氧化还原峰(-0.42V/-0.30V);将血红素LB膜转移到玻碳电极表面得到的血红素LB膜修饰电极(heme LB-GC)对溶液中溶解氧的电化学还原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催化还原过程具有不可逆电荷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活性染料常用的嫩黄基础谱带——活性嫩黄K-4G,在具有较小表面积(约为0.07cm^2)的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行为。在-1.0~1.3V的扫描电位窗内,活性嫩黄K-4G显示良好的电氧化还原性质,电极反应速率为吸附控制,电极反应机理为先质子化后电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10.
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法与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2-吡啶甲酸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通过数值拟合,确定了2-吡啶甲酸在不同酸度下离解状态的分布,探讨了扫描速率、浓度等因素对其电化学特性的影响,并对其在玻碳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断。研究结果表明,2-吡啶甲酸在玻碳电极上发生的是一个不可逆的电化学还原反应,电极过程表现为吡啶环上的羧基的电化学还发生两个电子的转移生成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咖啡酸苯乙酯(CAPE)在玻碳电极表面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05 mol.dm-3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6)中,CAPE在0.229 V和0.214 V处呈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考察了溶液pH值和扫描速率等因素对CAPE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过程中CAPE的电子转移数为2,参与反应的质子数也为2,且为吸附控制过程。在0.05 mol.dm-3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6)中,CAPE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34~3.40μmol.dm-3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其响应灵敏度为0.88μA/μmol.dm-3,检出限为60 nmol.dm-3(S/N=3)。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可灵敏测定CAPE的方法。同时对CAPE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光滑金电极上偶氮腺嘌呤的电化学特性,并确定了相关动力学参数. 在含偶氮腺嘌呤的0.2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液(PBS,pH = 4.0 ~ 10.0)中,发现其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 基于对扫速和伏安峰值电位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个由吸附控制的可逆偶氮腺嘌呤氧化还原电化学过程. 当pH值从低到高改变时,氧化还原峰值向负电位移动,证实H+参与了该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数据分析和电极表面吸附量计算,发现该反应为分步进行的两电子两质子反应. 最后,通过快速循环伏安扫描方法确定了电化学过程的表观传递系数α和表观速率常数ks.  相似文献   

13.
天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韩吉林,陈洪渊,钱雯,金生浩(南京大学化学系,南京,210093)(南京医科大学)关键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极谱法,伏安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金属酶,它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相似文献   

14.
镍(Ⅱ)和铜(Ⅱ)的双核大鸟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叔丁基-2,6-二甲酰基苯酚与4-正己基硫脲缩合成大鸟配体,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与Ni~(2+)及Cu~(2+)生成的双核配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探讨了两中心原子间的作用,测定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与CO的键合,并用红外光谱证实了Ni(Ⅱ)配合物有活化CO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应用研究和背景扣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用循环伏安法研究非理想可逆体系时,电极本身的氧化峰电量与还原峰电量存在一比值。据此建立了一种用于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应用研究的背景扣除新方法。用这种方法研究了腺嘌呤、腺苷、腺苷一磷酸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结果表明:3种活性分子均能在1.2V左右氧化,对应的氧化电流大小顺序为:腺嘌呤>腺苷>腺苷一磷酸,氧化过程的电子转移数为6。  相似文献   

16.
肌红蛋白在灿烂甲酚蓝修饰电极上的可逆电子传递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绍俊 《化学学报》1990,48(6):566-570
利用循环电位吸收法和电位阶跃计时吸收法在薄层电解池中研究了肌红蛋白在灿烂甲酚蓝(BCB)修饰电极上和BCB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肌红蛋白可以发生可逆的还原和氧化反应,完全还原和氧化分别需要20和100s, 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被估算为5.6×10^-^4cm·s^-^1, 并且稳定性很好, 没有蛋白质变性反应发生。用光谱电化学方法测得该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和电子转移数与肌红蛋白相符。光电子能谱实验表明肌红蛋白没有吸附在BCB修饰电极上, 对BCB修饰电极促进肌红蛋白的电子转移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杰琼  张旺  陈铭  刁国旺 《电化学》2012,18(1):68-72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吡虫啉(IDP)在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IDP的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且受扩散控制,电子转移数4,扩散系数DR 2.44×10-6cm2?s-1,反应活化能Ed 9.33 kJ?mol-1.  相似文献   

18.
应用程序电位扫描法和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从定量角度在分子水平 上研究了CO2在Rh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性能。红外光谱结果指出CO2还原的吸附产物为线型和桥式吸附态CO物种。在所研究和还原电位范围(-0.15-0.40V)和相同还原时间,CO2还原吸附物种的氧化电量随还原电位的负移而增大,在每个还原电位下,时间超过250s时都可达到一个相应的饱和值。原位红外光谱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CO2的还原与Rh电极表面氢吸附反应密切相关,同时需要一定数量相邻表面位的参与。因此生成的CO不能在Rh电极表面达到满单层吸附,而是形成均匀的亚单层分布。  相似文献   

19.
肖少荣 《应用化学》1997,14(1):45-48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I-3和Ti3+在还原铂表面上的电极反应,由此计算出I-3与Ti3+在还原铂表面上的混合催化反应速率(νmix).当混合催化电位(Emix)位于极限电流区时,νmix对[Ti3+]为零级反应,对[I-3]为一级反应,且正比于电极旋转速率的平方根,H+浓度影响不大.由动力学方法研究的结果证实了电化学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致使可用电化学方法解释溶液中的异相催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氧化还原蛋白质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慧宏  庞代文 《化学进展》2002,14(6):425-432
研究氧化还原蛋白质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过程不仅为理解代谢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为制备生物传感器奠定基础。本文从蛋白质修饰电极、蛋白质在电极表面的定向固定及蛋白质人工改造三方面,评述了近年来氧化还原蛋白质电化学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