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25±0.02℃、0.025mol·dm~(-3)KCl介质及磷酸盐缓冲条件下,用光度滴定法研究了羟基-氧钼(V)[5,10,15,20-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二聚平衡,用线性最小平方法确定了平衡模型,求得二聚反应平衡常数pK_el=4.34±0.28,单体的摩尔吸收εm(447um)=1.27×10~4εm(475um)=2.01×10~4;二聚体的摩尔吸收ε_d(447nm)=3.17×10~4,ε_d(475nm)=1.40×10~4。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苯甲酸的正丁醇溶液对高氯酸氧铀的萃取,测得苯甲酸在正丁醇和水相间的平衡常数(A=58),苯甲酸在鲍和正丁醇的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K_a=6.2×10~(-5))和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K=6.4×10~(-5))。研究结果证明在水相中除UO_2~(2+)外,倚有UO_2A~+,UO_2A_2,UO_2(OH)~+和UO_2(OH)A共四种格合物(A~-表示苯甲酸根),其稳定常数经测定分别为:β_(10)=8.0×10~2,β_(20)=1.8×10~5,β_(01)=2.0×10~9,β_(11)=5.2×10~(12)。以上常数除K_α及β_(01)与文献值一致外,其余似尚无报告。交中提出一种较简便而较严谨的用萃取法测定混合型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数据处理法。  相似文献   

3.
在25±0.02℃、0.025mol·dm-3KCl介质及磷酸盐缓冲条件下,用光度滴定法研究了羟基-氧钼(V)[5,10,15,20-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二聚平衡,用线性最小平方法确定了平衡模型,求得二聚反应平衡常数pKel=4.34±0.28,单体的摩尔吸收εm(447um)=1.27×104εm(475um)=2.01×104;二聚体的摩尔吸收εd(447nm)=3.17×104d(475nm)=1.40×104。  相似文献   

4.
三维荧光光谱法连续测定苯胺、二苯胺和N-甲基苯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苯胺、二苯胺、N-甲基苯胺的二维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提出了同时测定苯胺,二苯胺和N甲基苯胺的分析方法,它们的浓度分别在2.0×10~(-7)~5.0×10~(-6)mol/L,9.0×10~(-8)~7.4×10~(-6)mol/L,1.3×10~(-7)~2.0×10~(-8)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8.0×10~(-9)mol/L,1.0×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7%,7%.此方法用于混合样品和工业废水的分析,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四-4-(2-正丁氧基乙氧基-羰基)酞菁铜(Ⅱ)在THF和CHCl_3溶液可见光谱的分析表征了它在一定的浓度范围(10~(-7)~10~(-5)mol/L)存在单分子和双分子聚集态之间的动态平衡。在THF和CHCl_3溶液中,双分子二聚物的离解常数K_d=C~2m/C_D分别是2.08(±0.05)×10~(-6)mol/L和1.10(±0.06)×10~(-6)mol/L。利用作图法,绘制出纯单分子和纯二聚物的可见光谱图。最后,对两种溶液可见光谱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将磺化二氯二苯砜(SDCDPS)、二氯二苯砜(DCDPS)与4,4′-联苯酚(BP)通过亲核缩聚反应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芳醚砜(SPAES)共聚物.通过FT-IR,TGA和DSC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用透射电镜对其内部形态进行分析,建立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磺化度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中磺酸基团的增多导致了磺化聚芳醚砜膜的吸水率、离子交换容量、质子传导率和甲醇渗透系数的增加.通过对膜的综合性能评价发现,磺化度为0.8的磺化聚芳醚砜膜在80℃时的质子传导率为0.116S/cm,100℃时的质子传导率为0.126S/cm,均高于Nafion117膜(0.114S/cm和0.117S/cm),且甲醇渗透系数为8.4×10-7cm2/s,远远低于Nafion117膜(2.1×10-6cm2/s).  相似文献   

7.
用Elias沉淀点法求取聚二甲基硅氧烷25℃在乙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体系,庚烷-二氧六环体系的θ-溶剂组成。测定了聚二甲基硅氧烷八个级份在甲苯溶液中光散射和两种θ-溶剂中特性粘数,得到 [η]_θ=7.62×10~(-2)(?)_ω~(0.50)乙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体系γ_ω=19.0% [η]_θ=8.28×10~(-2)(?)_ω~(0.50)庚烷-二氧六环体系γ_ω=77.2% 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无扰尺寸存在溶剂介质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改进了前人用于测定低分子量配体及可溶性聚电解质配体络合物的生成常数的电位滴定法,以使适用于作为固体络合剂的螯合离子交换树脂和羧酸型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络合物。测得具有亚胺二乙酸功能基的大孔螫合树脂D751和具有羧酸功能基的大孔丙烯酸系树脂D725与Cu、Ni、Co、Zn的络合物的二级积累生成常数B_2。D751树脂的B_2介于5×10~(-4)至4×10~(-7)之间,D725树脂的B_2介于7×10~(-9)至4×10~(-10)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Pt(TMDACP)I_2]和[Pt(TMDACP)(Cl-Ac)_2](TMDA是1,2,2-三甲基-1,3-二氨基环戊烷,Cl-Ac是氯乙酸根)的配体交换反应,测得20±0.1℃二级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分别为(8.67±0.37)×10~(-3)mol~(-1)dm~3s~(-1)和0.572±0.008。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环烷酸(HA)-丁基膦酸二丁酯(DBBP)-正辛烷协同萃取体系萃取Nd~(3+)和Er~(3+)的机理,协同萃合物的组成分别为(NdA_3·3HA·DBBP)_2和ErA_3·3HA·2DBBP。表现协萃平衡常数分别为K_(12Nd)=(1.82±0.17)×10~(-9)和K_(12Er)=(3.34±0.19)×10~(-8)。通过红外光谱讨论了萃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二醋酸纤维素溶于丙酮使其重结晶,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二醋酸纤维素的晶胞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二醋酸纤维素为正交晶系,a=24.5×10~(-10)m,b=11.6×10~(-10)m,c=10.43×10~(-10)m。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聚丙烯基聚肟偕亚氨二乙酸合铜(Ⅱ)(P-Cu)—亚硫酸钠体系引发水溶液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表观聚合速度(Rp)是 Rp=5.8×10~(12)e~(-84·2KJ/RT)[MMA]~(1·4)[P-Cu]~0[Na_2SO_3]~(0·50) 聚合的引发种被认为是通过“络合—氢转移”机理产生。  相似文献   

13.
新型萘酐型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型磺化二胺单体, 1,4-双(4-胺基-2-磺酸基苯氧基)苯(DS-TBDA)与非磺化单体1,4′-二胺基二苯醚(ODA)、 1,4,5,8-萘四酸二酐(NTDA)为原料, 采用高温聚合法,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萘酐型磺化聚酰亚胺(S-PI)质子交换膜材料, 并研究了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磺化度超过33%时, 质子传导率可达到与Nafion膜同一数量级的水平, 而甲醇透过率均在2.85×10-7 cm2/s以下, 比Nafion膜低1-2个数量级. 研究结果表明, 该膜有望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多元协同萃取的研究 Ⅲ.AAB类三元体系对Nd(Ⅲ)的协同萃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苯基-3-甲基-4-乙酰基吡唑啉酮-5(PMHP文中用HA表示)和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用HT表示)与甲基膦酸二异戊酯(DiAMP用B表示)和二戊基亚砜(DASO用S表示)这几种萃取剂的甲苯溶液构成的两组AAB类三元体系,从高氯酸底液中萃取轻稀土元素Nd(Ⅲ)的协萃机理进行了研究。用斜率法测定了Nd~(3+)(≤10~(-4)mol·1~(-1)/NaClO_4(μ=0.1)/PMHP-TTA-DiAMP-C_6H_5CH_3体系的三元协萃物组成分别为NdAT_2·B和NdAT_2·B_2,体系平衡常数分别为K_(ATB)_1=7.0×10~(-2),K_(ATB)_2=20.9(25℃)。同时测定了Nd~(3+)(≤10~(-4)mol·1~(-1)/NaClO_4,HClO_4(μ=0.1)/PMHP-TTA-DASO-C_6H_5CH_3体系协萃物分别为NdA_2T·S和NdA_2T·S_2,测定的平衡常数平均值分别为K_(ATS)_1=5.2×10~(-2),K_(ATS)_2=2.8(25℃,平均值)。  相似文献   

15.
米托蒽醌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弱酸性条件下, 以邻氨基酚为单体交联剂, 米托蒽醌为模板分子, 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成米托蒽醌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 该传感器对米托蒽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敏感度, 米托蒽醌浓度分别在3.3×10-7~1.0×10-5 mol/L及1.0×10-5~5.0×10-5 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减小量呈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为1.6×10-7 mol/L, 同时对分子印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酸性范围内,在不同F/SiO_2值及不同硅酸浓度的溶液中,用氟电极法测得氟和硅酸的结合量,并求得反应式: Si(OH)_4+HF(?)[Si(OH)_3F]+H_2O 其平衡常数β_1=1.7×10~2。从而验证了在酸性含氟硅酸溶液中主要存在着这种初始反应。同时求算了六氟硅酸的总形成常数β_6=2×10~(12)。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合成的亚辛基、亚壬基、亚癸基、辛二酰、壬二酰和癸二酞双(4'-苯并-12-冠-4)制成了PVC膜钠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各种增塑剂,载体结构,膜组分和不同浓度内充液与电极性能的关系。邻硝基苯辛醚增塑的亚辛基双冠醚钠电极有较好的选择性,选择系数对Li~+、K~+、NH_4~+分别为1.3×10~(-3),8×10~(-2)和6×10~(-3)。对Ca~(2+),Mg~(2+),Sr~(2+),Ba~(2+)均小于2×10~(-4)。线性范围:2×10~(-5)~10~(-1)mol/L(NaCl)。  相似文献   

18.
无色NO和空气中O2 一经接触即生成红棕色的NO2 。NO + 12 O2 =NO2  ΔrHm =- 5 6 5kJ/mol,ΔrSm =- 73J/K·mol,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见表 1。由平衡常数知 :低于 15 0℃ ,NO可以较完全转化为NO2 ,高于 80 0℃事实上“不能”生成NO。表 1 平衡常数T/K 2 9840 0 5 0 0 70 0 77410 0 10 73K 1 4× 10 6 4 3× 10 2 1 3× 10 2 2 41 0 0 14 9 4× 10 - 2  NO和O2 转化成NO2 需要时间 ,如原料气中NO为 9 92 % (体积 )、O2 为 5 6 8% (体积 ) ,在不同温度、压强下 ,NO转化速度和转化所需时…  相似文献   

19.
分别制备了腈基转化率为85%的聚(5-乙烯基四氮唑)(简记为PVTra)和磺化度为72%的磺化聚苯乙烯(简记为SPS);将二者以不同的比例共混制备成质子交换膜;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等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其电导率.结果表明,共混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0℃左右,热分解温度为200℃左右;当薄膜的磺酸根与四唑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其在100℃和120℃下的电导率分别达1.23×10-2 S/cm和4.40×10-2S/cm.  相似文献   

20.
黄原胶分子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ntzis曾用经典光散射法测得经90℃、4 mool/L尿素处理3h的黄原胶分子量为2×10~6,不加热的分子量为13×10~6和50×10~6,但未知确切数据.Rinaudo和Milas以相同的方法在l×10~(-3)~l mo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测得黄原胶的分子量为2×10~6.Southwick用动态光散射法在4 mol/L尿素中测出其分子量为2.16×10~6.G Holzwarth用透射电镜测出分子量为4×10~6~20×10~6之后,他又通过测定沉降系数和特性粘数,由MFS等式算出黄原胶原始分子量为15×10~6.可见,虽然实验方法和样品不同,但仍可确定其分子量在2×10~650×10~6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