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问题,采用虚拟筛选技术快速筛选出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中药成分.采用AutoDock Vina程序对铜绿假单胞菌LasR信号受体蛋白的2UV0、3IX3和6MVM三个共晶结构进行方法学研究,然后利用Lipinsky规则对陶术中药数据库进行初步筛选,通过分子对接进行再次筛选,并对满足Lip-in...  相似文献   

2.
生物合理方法设计合成新型除草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合理的方法设计合成了光合作用抑制剂及ALS酶抑制剂,根据绿色红假单胞菌(Rps.viridis)光合反应中心X-衍射的晶体结构同源模建了高等植物豌豆(Pisumsativum)D1蛋白的结构模型,及其与抑制剂氰基丙烯酸(酰胺)与氢化脲嘧啶的复合物模型。研究了D1蛋白与抑制剂可能的作用位点。为了提高筛选的力度,还应用Wang树脂引入了组合合成的方法。对三类ALS抑制剂进行了2D-QSAR,3-DQSAR,作用模型及新抑制剂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3.
硫酸阿米卡星(AMK)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有良好作用,虽然其抗菌活性较庆大霉素略低,但其突出的优点是对许多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不会为此类酶钝化而失去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类黄酮取代的Tr?ger’s base衍生物,测试了其对Hep G2肝癌细胞的抗癌活性和四种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AM1032、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型大肠杆菌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NMD-1)的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中有两种化合物在1μg/mL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高的抑制率,有五种产物对Hep G2肝癌细胞的IC50值低于阳性对照紫杉醇(30.87?g/m L),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显示了其在新药研发领域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两步法合成了3种不对称二亚胺L,LMe和LCl。起始原料席夫碱2-羟基-N-(5-硝基糠叉)苯胺(SB-NO2)用5-硝基糠醛和2-羟基苯胺反应制得。SB-NO2然后在溶液中被还原为其氨基衍生物SB-NH2。在SB-NH2溶液中分别加入2-羟基苯甲醛,2-羟基-5-甲基苯甲醛和2-羟基-5-氯苯甲醛制得二亚胺化合物L,LMeand LCl。同时还合成了这些配体的Fe(Ⅲ)and Ni(Ⅱ)的二聚和双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LC-MS、IR、UV-Vis、1H and13C-NMR、TGA、电导率和磁性测量等对二亚胺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还研究了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对5种细菌的抗菌活性。所有化合物对大肠埃布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均有中等强度的活性。Fe(Ⅲ)配合物对绿脓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具有最高活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知的激酶变构抑制剂与其靶点激酶的X射线共晶结构,设计了一系列以吡啶联异噁唑为中心结构的潜在激酶变构抑制剂.以2-甲基-5-硝基-3-吡啶甲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形成酰胺、磺酰胺和连接嘧啶片段等衍生化手段合成了21个新的吡啶联异噁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弯孢聚壳属真菌能产生结构丰富多样的活性化合物.对一株来自海洋沉积物的真菌Eutypellasp.F0219代谢产物研究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异戊烯基取代二氢异香豆素和一个新的色烯酰胺衍生物,分别命名为eutypellarins A和B(1和2),以及两个已知的异戊二烯取代苯甲醛衍生物(3和4).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以及量子化学计算对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定.首次从弯孢聚壳属真菌中发现异戊二烯取代二氢异香豆素和色烯酰胺衍生物.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4具有中等的抗氧化效果,其Trolox等效抗氧化能力分别为(0.51±0.016)和(0.76±0.007).  相似文献   

8.
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法,将双酰胺结构引入氟吡菌酰胺的骨架中,设计并合成了22个含双酰胺结构的氟吡菌酰胺衍生物.结构经过1HNMR、13CNMR和HRMS鉴定,目标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离体的抑制活性以及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离体杀虫活性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50 mg/L的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对苹果腐烂病原菌及油菜菌核病原菌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在80%以上.其中N-(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基)-2-(3-氟苯甲酰胺基)苯甲酰胺(7f)对苹果腐烂病原菌的EC50为6.12 mg/L,高于对照药剂氟吡菌酰胺(35.5 mg/L);对苹果腐烂病原菌SDH酶抑制活性在100μmol的浓度下达到90.1%;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致死率在200 mg/L浓度下为87%.分子对接结果表明, SDH可能是化合物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9.
以提取胆红素后的猪胆膏余料中分离提纯的鹅去氧胆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6种新型的鹅去氧胆酸衍生物(3a~3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 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滤纸片法测试了3a~3f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用药量为2 mg·mL-1时,3a对铜绿假单胞杆菌(d=15.3 mm),大肠杆菌(d=18.6 mm),枯草芽孢杆菌(d=11.2 mm),金黄色葡萄球菌(d=12.2 mm)有抑制作用,3b对铜绿假单胞杆菌(d=8.0 mm),金黄色葡萄球菌(d=10.6 mm)有抑制作用,3c对铜绿假单胞杆菌(d=10.4 mm),大肠杆菌(d=12.6 mm),枯草芽孢杆菌(d=9.7 mm),金黄色葡萄球菌(d=15.3 mm)有抑制作用,3d对大肠杆菌(d=9.5 mm),枯草芽孢杆菌(d=8.5 mm)有抑制作用,3e对枯草芽孢杆菌(d=9.3 mm)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可引起菌血症、肺炎、泌尿系感染、烧伤感染和囊性纤维化继发感染等疾病.尽早诊断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是预防这类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发病后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使用杀菌剂是使水稻免遭病害侵扰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杀菌剂使用一段时间后病菌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不断开发结构新颖的化合物.采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设计并合成了25个结构新颖的苯基吡唑氧基丙酸衍生物.所有化合物都进行了离体生物活性测试,并讨论了构效关系.生物活性测试数据表明,结构新颖的苯基吡唑氧基丙酸衍生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N-(4-硝基苯基)丙酰胺(17)(EC50=1.05mg/L)和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N-(吡啶-2-基)丙酰胺(22)(EC50=1.02mg/L)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杀菌活性与对照药物戊唑醇(EC50=1.02mg/L)相当;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N-(3,4-二氯苯基)丙酰胺(20)(EC50=0.95mg/L)活性略优于商品化对照药剂戊唑醇(EC50=1.02 mg/L).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铜"与N-(2-羟苄基)-DL-α-苯丙氨酸(H2sphe)和2,2′-联吡啶(2,2′-bipy)及1,10-邻菲咯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Cu(Hsphe)(phen)](ClO4)·3H2O(1)、[Cu(Hsphe)(2,2′-bipy)](ClO4)(2)、[Cu(Hsphe)(2,2′-bipy)](NO3)(3)。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3种配合物中Cu"离子配位数均为5,处于变形四方锥配位环境中。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配合物1还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配合物3对伤寒杆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动电位扫描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和表面分析方法研究了假单胞菌的加入对A3钢在枝孢霉菌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假单胞菌的存在影响了A3钢在枝孢霉菌体系中阳极的反应过程, 假单胞菌与枝孢霉菌混合体系(简称假-枝混合菌体系)中A3钢的自腐蚀电流小于枝孢霉菌单种菌体系, A3钢的腐蚀速率减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 从第7天开始, A3钢电极在假-枝混合菌体系中的阻抗值较之同样浸泡天数的枝孢霉菌单种菌体系的阻抗值大, 假单胞菌的存在抑制了枝孢霉菌对A3钢的腐蚀. SEM结果表明, A3钢在枝孢霉菌和假-枝混合菌体系中均发生了点蚀,枝孢霉菌单菌体系中A3 钢的点蚀坑大而深, 假-枝混合菌体系中的点蚀坑与枝孢霉菌体系相比小而浅.  相似文献   

14.
以5-氯吡嗪-2-羧酸甲酯和水合肼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和脱水缩合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吡嗪类碳酰肼化合物C13H14N6O(a)、C13H14N6O2(b)和C12H12N6O2(c)。采用元素分析与核磁共振氢谱对化合物a~c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即为目标化合物。通过溶剂挥发法培养得到了化合物a的单晶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化合物a的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根据紫外-可见光谱可知,化合物a~c均以插入模式与CT-DNA作用。利用微量热实验测定了化合物a~c与CT-DNA的相互作用,发现反应过程放热,热效应ΔH依次为-5.77×103、 -5.50×103和-5.96×103 kJ·moL-1,反应时间均小于40 min。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计算明确了化合物a和b与DNA的具体结合位点包括A链DC4和DG5以及B链DC4、 DG5和DA6,化合物c与DNA的具体结合位点包括A链DC4和DG5以及B链DC4和DG5。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化合物a~c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大肠杆菌四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a~c均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优于阳性对照组四环素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5-(2-羟基苯基)-3-甲基吡唑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新华  白林山  王世范 《合成化学》2006,14(2):147-149,159
以水杨醛为原料,首次合成了7个5-(2-羟基苯基)-3-甲基吡唑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5-乙酰胺甲基-3-[3-氟-4-(1-哌嗪基苯基)]异噁唑啉与氯乙酰氯反应制得中间体5-乙酰胺甲基-3-[3-氟-4-(4-氯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异噁唑啉(2);2与取代哌嗪或取代六氢吡啶反应合成了15个新型的异噁唑类衍生物(4a~4o),其结构经1H NMR和FAB-MS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a~4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重要的双官能团化合物,合成新的邻溴代胺衍生物以及发展其新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建立了由β,β-二氰基苯乙烯衍生物、酰胺、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三组分一锅法合成相应邻溴代胺的新方法.在K2CO3催化下,β,β-二氰基苯乙烯衍生物与酰胺、NBS在二氯甲烷中、室温下反应(无需惰性气体保护),可高收率地得到邻溴代胺化合物(最高收率可达93%).考察了13种不同结构的β,β-二氰基苯乙烯衍生物与7种酰胺(丙烯酰胺、乙酰胺、戊酰胺、异丁酰胺、苯甲酰胺、对硝基苯甲酰胺、乌来糖)的反应,说明该方法不仅对β,β-二氰基苯乙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酰胺.所有产物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及质谱确证,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新型低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凝胶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低聚噻吩衍生物N,N'-双十八烷基-5,5"-(2,2:5,2"-三噻吩)二酰胺[N,N'-distearyl-5,5"-(2,2:5,2"-terthiophene) dicarboxamide (DNC183T)]、N,N'-双烷烃基-5,5"-(3,3"-双辛烷基-2,2:5,2"-三噻吩)二酰胺[N,N'-dialkyl-5,5"-(3,3"-dioctyl-2,2:5,2"-terthiophene)dicarbox-amide(DNCnDOc3T,n=5,8,16,18)]及N,N'-双十八烷基-5,5-(3,3-双辛烷基-2,2:5,2":5",2-四噻吩)二酰胺[N,N'-distearyl-5,5-(3,3-dioctyl-2,2:5,2":5",2-tetrathiophene)-dicarboxamide(DNC18DOc4T)].研究结果表明,DNC183T和DNC5DOc3T同有机溶剂不形成凝胶.DNCnDOc3T(n=8,16,18)和DNC18DOc4T能同几种有机溶剂形成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凝胶.通过测定凝胶随温度变化的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光谱(UV),揭示出形成有机低分子凝胶的驱动力不仅有分子间氢键,而且π-π相互作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偏光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出有机低分子凝胶呈三维网络结构.另外,DNC18Doc3T/盐/氰基苯凝胶体系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可逆的颜色.  相似文献   

19.
新型5-芳基-N-吡唑肟酯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水杨醛和丙酮缩合形成α,β不饱和酮,与水合肼和冰乙酸关环形成5-(2-羟基苯基)吡唑酮骨架,合成了10种未见报道的1-(5-(2-(苯氧基)苯基)-3-甲基)-4,5-二氢-N-吡唑肟酯类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定了化合物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有较好的杀灭活性(其中化合物5f杀灭活性达到81.3%);化合物5g和5i对水稻纹枯病菌有中等杀灭活性,对稻瘟病菌的杀灭活性差.成了10种未见报道的1-(5-(2-(苯氧基)苯基)-3-甲基)-4,5-二氢-N-吡唑肟酯类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定了化合物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有较好的杀灭活性(其中化合物5f杀灭活性达到81.3%);化合物5g和5i对水稻纹枯病菌有中等杀灭活性,对稻瘟病菌的杀灭活性差.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对恶臭假单胞菌腈水合酶催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九甫  李亚红 《分子催化》1989,3(3):242-246
酶法代替铜催化法使丙烯腈转化制内烯酰胺的研究,70年代起在国外开始进行.近年来,国内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他们筛选得到的恶臭假单胞菌JP-1具有较高腈水合酶活力,其完整细胞的腈水合酶催化特性也已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了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制备的恶臭假单胞菌固定化细胞的酶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