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智能自动组卷方法是大学物理试题库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不同的智能组卷方法各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因此,在大学物理试题库管理系统中编程使用遗传算法、分段随机抽取法、回溯试探法进行组卷实验,并比较组卷成功率和组卷时间。结果表明,使用遗传算法组卷的成功率最高,达到90%以上,次之为回溯试探法,介于85~90%,分段随机抽取法最低,在70~80%;使用遗传算法的组卷时间最少,组卷速度最快,其组卷速度随试题库题量的变大而更为显著地快于分段随机抽取法和回溯试探法,当试题库题量达到1000题时,遗传算法的组卷时间约为分段随机抽取法的2/3,仅约为回溯试探法的1/5,回溯试探法组卷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2.
本文统计分析了158名学生《大学物理实验》的考试结果,对每道试题及整张试卷的信度、区分度、难度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了信度、区分度、难度之间的关系及具体取值范围.评估了各试题及整张试卷的质量,为《大学物理实验》试题库的建立、提高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VisualFoxpro 6 .0数据库软件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设计具有自动智能组卷、题库维护、试卷打印等功能的大学物理试题库管理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4.
结合考后统计数据,本文对近年北京高考理综卷联系实际类主观试题(第23题)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试题的特点,并对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考试试卷客观分析是评价试卷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2004级、2005级本科生的《数字电路》两次考试试卷,计算难度、区分度、效度三个客观评价指标,分析和评价考试试卷的质量,结果表明2004级试卷的难度、区分度、效度分别为0.29、0.44、0.42,2005级试卷的难度、区分度、效度分别为0.39、0.67、0.64,2005级试卷的质量明显高于2004级,更客观、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和衡量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考试试卷的难度、区分度、效度分析提供了客观评价试卷质量的有效手段,根据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可以在新考试的组卷时科学地决定试题的取舍、修改,进一步提高组卷质量。  相似文献   

6.
程广利  张明敏  胡金华 《物理学报》2014,63(8):84301-084301
非嵌入式随机多项式展开法是目前性能最优的一种不确定声场快速算法,但配点的选择对算法计算精度影响较大,且当计算随不确定海洋环境参数变化剧烈的声场输出时,需采用分段概率配点法等特殊方法处理。基于Kriging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浅海不确定声场快速算法,首先给出了该算法的理论推导,然后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算法性能,并给出具体的物理解释,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新算法的计算精度较非嵌入式随机多项式展开法更高;无需针对声场输出随不确定海洋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采取特殊处理过程;克服了非嵌入式随机多项式展开法为提高计算精度将随机多项式展开至非常高的阶数,从而增加计算量的不足;较非嵌入式随机多项式展开法,其样本点的选择简单易行,且可直接计算误差,因此,本文算法较非嵌入式随机多项式展开法普适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周晓青 《应用声学》2014,22(7):2148-2150,2177
针对现有人类动作识别和定位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人类动作识别和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每个视频帧进行分层分段,得到一组分段树,每颗树是身体分段树的候选;接着利用视频的轮廓、接合对象结构、全局前景色等信息对候选分段树进行修剪;最后在时域上对剩余分段层的每个分段进行前向和后向跟踪;基于难度较大的UCF-Sports和HighFive数据集对本文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方法的性能要优于当前最新运动检测算法性能,运动定位性能与当前最新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8.
邓家先  管丽娜 《光子学报》2014,42(4):491-495
为了避免基于有限更新率的连续域信号采样涉及复杂的运算问题,认真研究分段线性序列特点,提出一种在离散域进行信号参量提取的方法,称之为序列重采样.给出了有限长序列更新率定义,总结出一种适合简单分段线性序列的参量提取算法——试探法,将之推广到一般分段线性序列.不需要事先知道更新率的数量,也不需要在连续域进行运算,从采样后的序列中直接检测信号更新点和更新参量,从而实现信号采样.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出发,结合大学生和大学物理学科特点,提出了评估大学物理教 材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现行使用的大学物理教材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1总体情况 200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与2002年相比,在试卷的形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卷Ⅱ试题布局顺序作了大调整.物理题放在最前面,生物和化学题放在中间,压轴题仍为物理题,这种调整,使物理试题的难度较以往理综考试有明显下降;(2)试题的题量和赋分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卷Ⅰ选择题由6题增至8题,分值由36分增至48分,占40%;卷Ⅱ物理4题,题量不变,每题分值较2002年相对减少,共72分,占60%,这样调整后,从考生答题的问卷反馈来看,学生物理部分的平均得分率提高了.从试题难度上看,今年的理综物理试题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难、中、易试题的比例基本体现了"3∶5∶2"的宗旨.从考题内容设计上看,试题严格按照2003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要求设计,内容贴近课本,考查的侧重面较合理,强化了对考生基本概念、规律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较好地贯彻了近几年来高考改革中所强调的"突出基础,侧重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动作识别在视频自动分析、视频检索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然而现有的动作识别方法重点关注视频的非静态部分而忽略大部分静态部分,从而影响了动作识别和定位的效果。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分层空间-时间分段表示法,以分层方式实现部位和整个身体的多分辨率表示,可用于运动识别和定位。该算法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首先对每个视频帧进行分层分段,以得到一组分段树,每颗树是身体分段树的候选。第二步,利用视频的轮廓、接合对象结构、全局前景色等信息对候选分段树进行修剪。第三步,在时域上对剩余分段层的每个分段进行前向和后向跟踪。我们以难度较大的UCF-Sports和HighFive数据集为实验对象,对本文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性能要优于当前最新运动检测算法性能,运动定位性能与当前最新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在分析大学物理实验常见故障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物理实验故障的排除方法有:直观观察法、原理分析法、操作自检法、参数观测法、等效替换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爬山算法在自动聚焦中出现的诸如准确率差、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自适应步长和两步搜索法的分区搜索算法。方法根据聚焦评价函数值大小和曲线线形将聚焦评价曲线分为平缓和陡峭两个区域,平缓区域使用自适应步长进行搜索,提高自动聚焦搜索速度;陡峭区域使用两步搜索法,避免假峰值干扰所导致的聚焦错误,提高自动聚焦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分区搜索算法相较于爬山算法聚焦速度提升了11.25%,且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谢春 《物理通报》2009,(10):52-55
1整体特征评价 2009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简称2009广东试题)延续了2008年广东高考物理试卷结构.但2009广东试题整体凸现诸多方面的突破环节和强烈的创新气息.全卷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通过精心设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特别在实验题中循序渐进地设问,使考生在思考中得到启发,从而比较成功地解决了难易度和区分度问题.阅读量、思考量、  相似文献   

15.
清晰度评价函数是自动聚焦技术的核心部分,性能良好的聚焦曲线应该具有单峰性、无偏性、高灵敏度和抗噪性。通过将梯度差分与统计相关结合使用,提出了一种用邻域互相关对每个像素的梯度值进行加权的算法,并设定阈值去除贡献小的像素点。实验中使用定量指标对所提算法、一些传统算法以及一种梯度阈值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灵敏度和抗噪性方面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6.
柴水荣  郭立新 《物理学报》2015,64(6):60301-060301
矩量法作为数值方法中积分方程方法的代表, 具有计算精度高、所用格林函数自动满足辐射条件、无须额外设置边界条件等优点. 但是在舰船目标与海面复合后向电磁散射仿真中, 传统矩量法需针对每个入射角反复求解矩阵方程组, 导致其在处理后向散射问题时计算量大, 耗时长, 仿真效率低下.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矩量法的改进算法. 该算法在求解复合后向散射问题时, 首先利用观测矩阵与传统矩量法中的电压矩阵相乘, 得到一组新的低维度的电压矩阵; 其次通过求解新电压矩阵下的矩阵方程组, 获得电流矩阵的观测值; 最后利用恢复算法(本文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重构出所需的原始入射源照射下的电流系数. 通过与传统矩量法的计算结果对比, 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 明显减少计算时间, 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7.
罗威  高正平  张怀武 《计算物理》2007,24(4):445-451
基于迭代物理光学法的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可高效、快速求解电大腔体的散射特性,给出混合算法的迭代公式.对工程上常见的弯曲较缓慢的S弯腔体,通过合适的分段结构化分组,避免两组之间存在的部分面元遮挡的情况,应用广义互易积分处理带有复杂终端的腔体.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用方法准确并能极大地提高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拉曼光谱以其无创、灵敏度高等众多优点在化学表征、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而基线漂移的存在为后续的定性定量分析带来严重困扰,因此设计高性能的基线校准算法以提高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算法在批量拉曼光谱数据基线校正方面的不足,基于自动线性拟合算法提出一种快速基线校正算法以校正具有相似背景的批量拉曼光谱数据并详细阐述了该算法的核心思想以及算法实现流程。该算法首先从批量拉曼光谱数据中自动选择一条拉曼光谱数据作为基准光谱,使用自动线性拟合算法对其进行基线校准得到其基线以及分段标记点,然后利用标记点快速计算出组内其他与基准光谱具有较高相关性的拉曼光谱数据的基线,对于组内与基准光谱相关性不满足阈值要求的拉曼光谱则使用自动线性拟合算法对其进行单独基线校正,这使得算法具有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适应复杂的拉曼光谱基线校正情形。分别使用快速基线校正算法与单独基线校正算法对多组实际拉曼光谱数据进行基线校正以对比分析算法基线校正效果,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对批量拉曼光谱数据的快速校正,基线校正效果良好,并且相较于单独进行基线校正算法耗时减少了30%以上,算法无参,简单易行,无需额外人工干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批量拉曼数据自动基线校正算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对光纤光栅回波光谱分布的控制,利用传输矩阵法构建了分段调制折射率的数学模型。通过在各个分段中以不同形式的折射率调制组合实现对回波光谱分布的控制,研究了基于不同折射率分布条件下的谱形特性,为实现获取任意形态的Bragg光谱分布提供了理论支撑。系统结合耦合模理论与矩阵传输算法,当分段后子光纤光栅尺寸符合边界条件时,即仍可应用耦合模理论计算,同时又可以将多段的耦合方程以正、反向模式的形式通过矩阵函数进行表达。由此可知,虽然任意折射率调制组合构成的整个光纤光栅不具备通解形式,但分段后的子光纤光栅具有可解析的特性,同时再利用矩阵传输算法可以将m段子光纤光栅的正反向模式进行计算,就能将任意形式光纤光栅的折射率调制函数转化为传输矩阵组,再对其反射率分布场进行解析。最终,可以得到整个光纤光栅的等效正、反模式,即实现回波光谱分布的控制。由理论部分可知,回波光谱分布特性主要受正反向导模耦合系数、纤芯位置、分段数决定,可由(z)和k(z)表示。通过MATLAB仿真分析可知,两参数在(0, 1)范围内对反射率函数具有明显的调制作用。随着控制参数阶数的增大,反射率调制斜率也会增大;当k(0.38, 0.48), (0.52, 0.58)时,反射率调制符合单调特性。从而得到了不同控制参数条件下反射率函数的分布变化,讨论了耦合系数对回波谱形控制的量化效果。实验利用AVESTA公司的Ti: Sapphire飞秒激光器完成了四种不同结构光纤光栅的制作,采用了四种折射率分段调制的FBG结构,分别是:①在m段中Λ1和Λ2交替均匀分布;②在m/2段中Λ1和Λ2交替均匀分布,其余段随机分布;③在m/2段中Λ1和Λ2随机分布,其余段也随机分布;④在整个光纤光栅段折射率随机分布。对以上四种FBG的回波光谱分布进行测试与比较,可知采用分段折射率调制对Bragg光谱特性的作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当以矩阵组形式的FBG若在m段分布时,则与传统串联型均匀FBG测试效果一致,具有两个明显的Bragg特征峰;而矩阵组在m/2段中分布时,测试光谱仍能明显获取折射率调制特征信息,即存在两个Bragg特征峰,但峰峰值减小,噪声谱增大,半宽变窄。同时,相比交替模式而言,随机分布形式此种变化趋势更为明显。由此可见,通过控制矩阵组分布对回波谱形中特征峰值、半宽及功率谱进行调制。该方法在预先设计折射率调制矩阵的条件下,可以对Bragg光谱分布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目标回波谱形的获取。  相似文献   

20.
刘庆杰  王小英  王茂发 《应用声学》2012,(6):1460-1462,1466
BP算法在故障诊断领域已取得广泛应用,但其存在收敛速度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ACO(Ant colony optimization)算法是一种模拟进化算法,已很好地应用于解决旅行商和资源两次分配等经典的优化问题,具有启发式收敛、正反馈以及分布式计算等优点;为此,将ACO算法引入BP算法故障诊断方法中,使用ACO算法对BP网络中的参数即权值、阈值以及学习率等进行优化,定义了一种结合ACO算法和BP算法能对故障进行诊断的新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故障诊断实例中,最后,通过100组样本中的95组进行训练,并对剩余5组进行故障诊断,实验证明结合ACO算法和BP算法的新算法较传统的仅使用BP算法的诊断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诊断精确高以及训练性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