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红树植物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士楚 《广西科学》2000,7(3):210-216
从生境条件、种类组成、类型、外貌、结构、物种多样性和演替等方面系统地分析广西红树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广西红树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有白骨壤、桐花树、秋茄、红海榄、木榄、海漆、老鼠Le和银叶树8种。主要群落可划分为8个群系,15个群落类型。群落外貌由单叶、革质、中型叶的高位芽植物决定。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单层或两层。组成群落的红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较低。随着海平面的相对降低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红树植物群落具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速公路建成后不同恢复年限边坡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恢复年限及原生植被中共有61种植物,分属18个科.不同恢复年限的植物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演替等方面变化明显.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物种组成逐渐丰富,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增加显著,群落层次向成层的方向发展,群落向进展演替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湘西洛塔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湘西洛塔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外貌、个体大小、垂直结构、水平分布和群落演替关系先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外貌由青冈栎、石栎、头状四照花、五裂槭等中、小高位芽植物决定,其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有青冈栎、石栎、头状四照花和五裂槭;组成该群落的木本植物有36种;个体高度呈金字塔增长趋势,径级结构也有类似结果;在水平分布上,优势种为集群分布,常见种则为随  相似文献   

4.
滩地抑螺防病林植物群落特征及抑螺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长江外滩抑螺防病林实地调查及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林龄的意杨林中郁闭度、物种组成、物种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标等因素的差别,并结合投螺试验,综合分析各林龄不同环境条件对钉螺生存的影响,比较不同林龄抑螺效果.结果表明:抑螺防病林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内郁闭度逐渐增大,物种数目增多,土壤湿度增大,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投螺试验表明:林龄越大的样地中,钉螺死亡率越小,钉螺更适宜生存于林龄较大的意杨林中.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林下间作、嵌合栽种对钉螺有抑制作用的桔物笺梏怖  相似文献   

5.
恢复森林中的多样性和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西北黄土高原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从次生草地到不同恢复时间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结果显示:随着恢复,群落内灌木和乔木的多样性、生产力均逐步增加(P〈0.001),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随时问的推移,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对生产力的相关关系效应增强,而灌木植物的则下降.优势种的特征亦影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P〈0.01).在以针叶树钟为优势种的群落内,多样性和生产力表现为正幂指数函数关系;而在以阔叶树种为优势种的群落内,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 0 引言植物群落是指一定地段上的某种植物群的组合,它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和生产量,并在植物之间及植物与环境之间,构成一定的生态关系。因此,从系统的角度看,对群落的研究应从群落的分布与生境、群落的特征、群落的外貌、结构、群落的生态、群落的动态、群落的分类等方面进行。关于这一点,大家的观点几乎都是同一的。然而,对于群  相似文献   

7.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物群落演替动态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沙坡头地区沙地人工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PCA排序分析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排序分析,其演替过程呈现出有显著特征的3个阶段,进而用群落相似性系数和其重要值定量描述其群落结构特征及组分种消长动态。计算结果表明演替阶段间的相似系数偏低,而群落结果异质性较高、组分种变幅偏大,演替衰退趋势是趋向草灌结构的偏途顶级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对怀来盆地退耕还草过程中的3个阶段--撂荒地、草地和灌丛地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初步给出了其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中植物群落组分、群落外貌和结构、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群落生物量等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草地阶段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阐述了灌丛在该区生态系统中对草本植物具有改善其生存环境却又使其处于竞争劣势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磷矿开采废弃地旱冬瓜群落特征及对植被恢复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抚仙湖流域磷矿废弃地剥离表土堆积区自然恢复形成的旱冬瓜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相关性问题,探讨了该地植被恢复中旱冬瓜群落的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剥离表土堆积区由于周围旱冬瓜母树种子的传播,在2~3年内即可在废弃地形成2~4m高的旱冬瓜幼林.群落的盏度和物种组成较稳定。在矿山废弃地自然植被恢复中具重要意义,可作为同类地区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万木林主要森林群落特征及演替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闽北较有代表性的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封禁保护达600多年的中亚热带森林,包括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与万木林相连的七道村罗浮栲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据群落中各组成成分的重要值对群落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演替分析。  相似文献   

11.
苏北淤泥质海岸主要造林树种根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报道了苏北淤泥质海岸带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水杉等)的根系与立地条件和林木生长以及土壤抗冲性、抗蚀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根系不耐水湿,当生长季土壤潜水位埋深小于1.0m时,主根发生分叉、转向或被淹死,为水平根型;在周期性潜水位升降活动频繁处,水杉根系有再生现象;遇通透性差的紧沙层,刺槐根系难于穿过,集中在其上层,而水杉根系有较强的穿插能力,紧沙层中由垂直根系联结,有明显成层分布特点。细根和吸收根量随土壤含盐量的降低和有机质、氮、磷含量的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湖南稻田蜘蛛群落结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调查研究并经室内分类鉴定 ,湖南稻田蜘蛛群落的物种组成有 15科 44属 83种 ,其中有优势科 6个 ,优势属 8个 ,优势种 6个 ,在不同地区之间优势种稍有差别。森林覆盖率的高低是影响该地区稻田蜘蛛群落物种丰富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江苏湿地植物群落学特征及其分布和演替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江苏湿地植被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等组成,因所处地理位置和湿地独特环境的共同作用,表现出优势种多,盖度大,外貌整齐,低矮、层次分化不明显的群落学特征。对其分布,演替规律及滨海湿地植物的开发利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试验区刺槐、柳杉等4个主要造林树种林分生物量及生长特性的研究,认为各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组成中,刺槐、水杉干的生物量比重较大,而杉木、柳杉的枝叶生物量比重相对较高,其干与枝叶生物量比分别为3.5∶1;2.8∶1、1.4∶1和1.2∶1。各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量年平均增长量以柳杉最大,杉木、水杉次之,刺槐最低,分别为刺槐(2.47T/hm^2)的2.38,1.78和1.73倍。根系生物量结构中,刺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和群落物的多种样性。结果表明,万木林计有维管束植物161科581属1205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49属112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4种,被子植物124科502属1079种。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较高的热带成分比例。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河北省太行山区裸露片麻岩坡地的风化特性与林木立地条件的关系。通过野外观测试验,作者对不同土壤条件下林木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研究和对比,提出了不同坡地上的最优造林树种,从而为河北省太行山区裸露片麻岩坡地造林树种的优先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贺红早  陈朝军  贺瑞坤  段旭 《贵州科学》2007,25(3):23-27,43
采用野外调查和野外观察方法对贵阳二环林带主要造林树种:猴樟、杜英、银杏、香樟、紫薇、刺槐、川黄柏、大叶女贞、栾树、杜仲和南酸枣的形态学特性和生长状况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它们对项目区的气候、水分、土壤因子等均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雌雄异株树种植株性别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在雌雄异株树各植株性别相关性状及性别鉴定方面的研究,将其概括为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几个方面。形态学、同工酶、生理方法和化学药剂处理的鉴别方法相对简便易行,而RAPD、高分辨率流式细胞光度术以及利用HPLC测定酚类物质的方法较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恢复生态学研究历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恢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历史性回顾和综合性述评,并对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