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建源  陆宗鹏 《分析化学》1993,21(9):1022-1027
本文研究了鸟瞟呤(Gua)和次黄嘌呤(Hxa)铜络合物在悬汞电极(HMDE)上的吸附作用和电极反应机理,溶液中形成的1:1络合物有强烈吸附性,通过分子结构的比较,推断出Cu~(2+)与Gua和Hxa的咪唑环N(7)和外环氧O(6)原子结合形成封闭的五元环。嘌呤环的π-电子有使分子呈平面吸附的趋势,但是Gua络合物分子优先取“倾斜”定向;随着表面吸附浓度增加,Hxa络合物分子存在从“平面”向“垂直”的再定向作用。本文测定了单层吸附浓度、包含的电量和每个分子占据的面积。络合物吸附得到S形等温线,它与Frumkin吸附等温线接近。本文还列出有关吸附参数B、a、△G_A~O和θ~*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生物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静  李景印  郭玉凤 《化学研究》2005,16(4):101-104
评述了生物小分子与DNA的作用方式及其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方法.引用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3.
张琴  陈涛 《分析化学》2020,(8):1058-1066
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测量了次黄嘌呤(HPX)和别嘌醇(ALP)两种同分异构体在室温条件下0.1~2.0 THz范围的THz吸收光谱。同时,为进一步分析样品在THz波段的低频振动模式和弱相互作用类型,借助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两者结构进行几何优化,应用势能分布(PED)分析对分子基团的振动模式进行归属,并应用基于分子力场的能量分解分析(EDA-FF)方法对光谱色散特性进行定性分析。PED分析结果表明,HPX团簇的振动方式均为二面角扭转,ALP团簇则为键角弯曲和二面角扭转两种振动方式。EDA-FF数据和原子着色图表明,两者弱相互作用类型都是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色散力为辅,ALP体系内氢键成键数目为HPX体系的两倍,并且色散作用都集中体现在与氢键直接作用的供体与受体原子上。研究结果表明,DFT与PED、EDA-FF分析方法相结合为结构相似的生物分子和分子间非键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丁二酮肟双核铜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丁二酮肟双核铜配合物[Cu2(Hdmg)4]与DNA的相互作用. 考察了pH、温度、离子强度和配合物浓度等因素对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与DNA的碱基结合形成非电活性物质, 使溶液中游离配合物的浓度降低, 配合物的峰电流减小. 单链DNA(ssDNA)充分暴露的碱基使其与配合物的结合能力大于双链DNA(dsDNA). Cu2(Hdmg)4与ssDNA和dsDNA的结合比分别为2:1和1:1, 结合常数分别为3.56×109和2.75×105.  相似文献   

5.
龙德武  刘传银  赵鸿雁  陆光汉 《分析化学》2002,30(10):1250-1253
运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铜(Ⅱ)-三氮唑偶氮(2-[2,3,5-三氮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TZAMB)络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AN)的相互作用。在pH2.5(0.05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PBS)缓冲溶液中,DNA与Cu(Ⅱ)-TZAMB络合物形成一种电惰性结合物,使Cu(Ⅱ)-TZAMB络合物的还原峰电流减小。通过循环伏安法、盐效应以及紫外-可见吸收谱证实了是由Cu(Ⅱ)-TZAMB络合物与DNA形成一种插入式的电惰性结合物而使其峰电流下降。根据这种峰电流下降可以测定DNA,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鸟嘌呤、腺嘌呤和次黄嘌呤等嘌呤类生物小分子在几种电极上的反应活性,并选用粗热解石墨电极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的电极过程是受吸附作用控制的.在粗热解石墨电极上鸟嘌呤以C(2)—NH_2、腺嘌呤以C(6)—NH_2、次黄嘌呤以N(1)—H基团按垂直方向吸附于电极表面,电极表面分子间存在着相斥的相互作用.鸟嘌呤、腺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3.34±1.00)×10~5,和(4.38±1.20)×10~5和(4.13±1.21)×10~5;吸附能分别为:(31.5±0.77),(32.1±0.70)和(32.0±0.75)kJ/mol.这些数值表明它们在粗热解石墨电极上具有中等偏强的物理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腈与铜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红外反射吸收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PAN与铜Cu复合样品在不同温度热处理过程中的行为,结果显示:PAN涂复在Cu表面上后,样品在200℃2低温下进行热处理就可形成C-C=C主链的共轭,相同条件下单纯PAN热处理时的C-C=C链共轭温度要300℃-400℃,因此由于PAN与Cu的相互作用,使得碳链的共轭温度大大降低了,同时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结果是通过铜与氰基的络合作用,铜原子扩散进入聚合物骨  相似文献   

8.
宋功武  吕少仿 《分析化学》1999,27(10):1183-1185
合成了2苯基(4-溴)咪唑「f」邻菲咯啉(简称PIPⅢ)新的配体及「Ru(bpy)2PIP(Ⅲ)」^2+新的络合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络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分子的结合情况,在pH7.4,络合物与DNA作用后,在587nm(λex=471nm)产生很强的荧光峰,其发光强度与DNA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金属席夫碱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研究了几种水溶性的金属席夫碱与 DNA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在所研究的金属中 Mn的络合物与 DNA的相互作用最强,荧光强度改变最大且其激发和发射峰均有微小紫移。其紫外可见光谱亦有明显的减色效应和微紫移。 KI猝灭和 Mn席夫碱与溴化 3, 8 _ 二氨基 _ 5 _ 乙基 _ 6 _ 苯基菲啶的竞争实验证实了 Mn席夫碱与 DNA之间的作用方式是嵌入方式。同时也考察了 pH值、温度对 Mn席夫碱及 Mn席夫碱- DNA体系荧光强度影响。 Mn席夫碱仅与 DNA的一部分键位发生作用, Mn席夫碱相对荧光强度与加入的小牛胸腺 DNA的浓度,在 3× 10- 6~ 2× 10- 4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水溶性 Mn席夫碱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探针用于微量 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生物小分子次黄嘌呤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银电极上次黄嘌呤的电化学特性。在含次黄嘌呤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pH3.7),在0.35~0V电位区间内,银电极上出现一个还原峰,扫速50 mV/s时,其峰电位约在0.15V。该电极过程为单电子单质子过程。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结果表明:这是由于次黄嘌呤与银形成难溶性化合物吸附于银电极表面而造成的。实验测得此难溶化合物的组成为1∶1,其溶度积为3.10×10-7。用DPSV作阴极溶出分析,峰电流与次黄嘌呤浓度在8.0×10-7~1.0×10-  相似文献   

11.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C2对称性的混配络合物[M(bpy)2(phen)]2+和[M(phen)2(bpy)]2+(M=Ru、Os;bpy=2,2'-bipyridine;phen=1,10-phenanthroline)在水溶液中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并用TDDFT/B3LYP方法和相同的基组计算了其激发能、旋转强度和振子强度,绘制了相应的圆二色谱(CD).在分析有关跃迁性质的基础上,对实验圆二色谱的谱带进行了明确的解析和指认,同时讨论了短波区激子裂分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四种络合物在长波区(λ>320nm)的CD吸收带主要是由d-π*跃迁产生的荷移谱带;短波区(λ<320nm)则是配体上平行于长轴的π-π*跃迁产生的激子耦合带,且对于Λ构型表现为正的手性激子裂分.其中,[M(bpy)2(phen)]2+只显示出正负两个激子带,分属于联吡啶和邻菲咯啉配体;而[M(phen)2(bpy)]2+则有三个激子带,其中左侧的两个(一负一正)属于邻菲咯啉配体,右侧的正带则属于联吡啶配体.此外,尽管激子耦合属于远程相互作用,但用TDDFT计算的激子裂分样式仍是正确的.这些结论对于深入理解有...  相似文献   

12.
UV-Vis-草酸铁络合物 -H2O2 法是一种新的高级氧化工艺 ,该工艺产生的羟自由基·OH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可与水中大多数有机物迅速反应而使其降解 ;用Fe(phen)32+ 光度法研究了该体系中羟自由基·OH产生的规律 ,·OH可将Fe(phen)32+(Fe2 +-菲咯啉络合物)氧化成Fe(phen)33+(Fe3 +-菲咯啉络合物),通过测定Fe(phen)32+ 在508nm处吸光度的变化可间接求出·OH的生成量 ;结果表明 ,在 pH=4.0,n(Fe2+)∶n(H2O2)∶n(C2O42-)=1∶5∶10(化学计量数 )时 ,·OH的生成量最大;该分析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In1988.ZhangandBard'firstobservedtheelectrochemilurninescence(ECL)fromamonomolecularorganizedassemblylayerofaRu(bpy),= -basedsurfactantconfinedtothesurfaceofasolidelectrodebytheLangmuir-Blodgettmethod.Subsequently,theirgroup=furtherstudiedthiskindofmonolayermembranebythetechniqueofECLphotography.Zhaoetal.'havefoundECLefficiencyofRu(phen),",wherephenisl,10-phennanthroline,ismuchhigherthanthatofRu(bpy),' .InordertodevelophighefficientlyECLdevices,wedesignedandsynthesizedtwonewRu(phen),= …  相似文献   

14.
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电化学及紫外光谱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铜配合物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发生了相互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根据荧光光谱实验数据计算出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的配位比均为1∶1;它们与6-巯基嘌呤作用的配位常数分别为2.23×104L/mol和6.11×104L/mol;与腺嘌呤作用的配位常数分别为1.95×104L/mol和5.12×104L/mol.电化学实验也获得了相近的结果.这为解释Cu(phen)2+2和Cu(bpy)2+2与DNA的作用机理及作用部位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在免疫分析、核酸分析、共反应物分析和适配子传感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在诸多电化学发光体系如9,10-二苯基蒽、光泽精、联吡啶钌、过氧化草酸酯、鲁米诺、石墨烯和量子点等之中近年来国际上研究最多的电化学发光体系之一.本综述对已发表的绝大多数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成果加以归纳总结,简要介绍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的概况,并尝试展望其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实验发现,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ECL)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测定阿奇霉素ECL分析新方法。采用了循环伏安(CV)和ECL法,研究了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ECL行为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阿奇霉素浓度在2.0×10-4~4.0×10-7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计数=22.848×106 C+221.8(r=0.9981,n=12)。检出限为3.00×10-9 mol/L(S/N=3)。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的阿奇霉素标品溶液10次,发光强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9%。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5.0%~102.0%之间,RSD为2.40%(n=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药物中阿奇霉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Tris-NaC1*(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旋转圆盘电极实验、交流阻抗法及其数据模拟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 25(phc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嘌呤(6-MP)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Cu(phen)2 2MP与6-MP无论在扩散控制过程或电化学控制过程都发生了相互作用.Cu(phen)2 2及其与6-MP的作用产物于铂电极上均呈现一对氧化还原峰,但后者呈现的氧化还原峰负移.峰电流减小.交流阻抗结果显示,无论6-MP存在与否,Cu(phen)2 2在交流阻抗谱上均呈现两个清晰的电容弧,但当6-MP存在时,电化学反应电阻和电化学吸脱附电阻均增大.Cu(phen)2 2在不同转速下的阻抗拟合结果显示.随转速增大.电化学反应电阻和电化学吸脱附电阻均减小.双电层电容呈增大趋势,而吸脱附电容呈减小趋势:当6-MP存在时.仍然呈现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不锈钢的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高性能飞利浦PW2400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不锈钢中Al、Si、P、S、Ti、Cr、Mn、Co、Ni、Cu、As、Mo、Sn、W、Fe15个元素。给出了各元素的干扰校正系数和基体效应校正系数。方法准确、灵敏、稳定性好、速度快。  相似文献   

19.
赵丽  陶颖  陈曦 《化学学报》2006,64(4):320-324
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致化学发光方法,研究了Ru(bpy)32 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2Ru(bpy)3 的浓度和与玻碳材料接触的时间,直接影响了Ru(bpy)32 在玻碳上的吸附.还考察了吸附的Ru(bpy)32 在玻碳电极上被氧化后脱附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钌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得到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并且发展了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的钌配合物犤1犦。如传统的DNA分子光开关犤Ru(bpy)2dppz犦2+和犤Ru(phen)2dppz犦2+犤2,3犦(bpy=2,2'-联吡啶,phen=1,10-菲咯啉,dppz=二吡啶犤3,2-a:2',3'-c犦吩嗪)。这些配合物与DNA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在水溶液中几乎不发光,但在DNA存在下则有强烈荧光发出。这是由于配合物插入DNA的碱基对之后,保护了dppz的吡嗪环上的N原子,使其免受水分子的进攻从而导致配合物荧光的恢复。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多吡啶钌配合物来讲,由于其自身较强的背景荧光或与D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