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吸收制冷循环极限制冷温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吸收制冷循环的极限制冷温度概念,以自行复叠吸收制冷(ACAR)循环为例分析了多种因素对极限制冷温度和COP等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制冷剂的配比是影响ACAR循环极限制冷温度等性能的关键因索,为此计算得到了理沦最佳制冷剂配比。同时,分析了传统吸收制冷循环的特性,并在相同条件下和ACAR循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CAR循环可以获得低得多的制冷温度,具有高得多的COP,用于深度冷冻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林熙 《物理》2023,52(8):561-569
温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在科学研究中,将研究对象放置在低温环境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方法。更低的温度有助于发现低能量尺度的量子多体系统的新演生现象,也有助于在更低的热噪声下实现更高的实验分辨率。低温实验工作者有两个基本任务,一个是在低温环境下发现新的物理,另一个是提供低温环境和创造新的低温环境。在液氦或者干式制冷提供前级预冷环境的基础上,核绝热去磁等制冷原理被提出和使用。低温设备的无液氦消耗化,是与氦液化和稀释制冷同等重要的低温制冷突破。氦于1908年被液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有能力液化氦;同个时期,稀释制冷机被发明,中国近期正在发展稀释制冷技术。文章讨论了核绝热去磁制冷的基本原理,回顾了干式核绝热去磁技术的出现背景,并介绍了这种设备的一次搭建尝试。这次在中国的尝试,成功地实现了世界最低温度的无液氦消耗制冷机。  相似文献   

3.
熵与绝热去磁制冷的物理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熵的观点出发,利用热力学,统计物理与量子力学理论分别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磁制冷的物理原理进行了初等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有风冷吸收分别对传热与传质加以强化,绝热吸收有助于实现吸收器小型化,但存在溶液再循环量过大和再循环泵能耗大的问题。该文结合喷射器与超声波二者优势,以实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小型风冷化、高效化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喷射器-超声波的绝热吸收制冷循环,以期利用喷射器回收溶液节流损失并提高吸收器压力,减少再循环倍率,利用超声波在绝热吸收器内的真空雾化增大吸收传质过程空间和时间,增强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5.
填料型绝热吸收器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绝热吸收器内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水蒸汽传质强化过程,本文首先建立了溴化锂溶液降膜绝热吸收循环实验台,然后分析了喷淋溶液温度、喷淋溶液流量、喷淋溶液浓度和吸收压力等参数变化对吸收过程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得出有指导意义结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侧面绝热不彻底时所带来的侧向温度梯度对板条光程畸变造成的影响,提出采用吸收材料吸收板条的自发辐射,控制吸收材料的温升使之与板条中心的平均温度相同的方法来实现板条侧面绝热,并给出了“隔热层+吸收层+铜热沉”的绝热结构的设计方法。板条热透镜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500Hz重复频率下,未装绝热结构的板条热焦距为0.78m,而装有绝热结构的板条的热焦距为1.93m,热聚焦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7.
板条侧面绝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当侧面绝热不彻底时所带来的侧向温度梯度对板条光程畸变造成的影响,提出采用吸收材料吸收板条的自发辐射,控制吸收材料的温升使之与板条中心的平均温度相同的方法来实现板条侧面绝热,并给出了“隔热层+吸收层+铜热沉”的绝热结构的设计方法。板条热透镜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500Hz重复频率下,未装绝热结构的板条热焦距为0.78m,而装有绝热结构的板条的热焦距为1.93m,热聚焦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8.
三效吸收制冷循环的性能分析和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建立了使用溴化锂溶液作为工质的三种流程的三级三效吸收制冷循环模型,进行了性能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并联流程循环的性能系数COP最高;同时本文进一步对并联流程和串联流程的三效吸收制冷循环分别进行了关于溶液分配率和总体热交换面积分配率的优化计算,得到了不同设计工况时面积分配率与COP的关系,为三效吸收循环的最优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空调器实验室节能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种空调器实验室节能装置,由两个测试室(室内机室和室外机室)、被测空调器、空气处理系统以及计算机测控系统四部分组成.与传统空调器实验室所不同的是,在该空气处理系统中引入了热回收换热器,并通过调节室内外侧测试室热回收换热器的放热量满足温度控制要求,有效利用了废热,大大减少了电加热的能耗,节省了能源.  相似文献   

10.
先进吸收式制冷循环本质上是各种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复合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也可与其它循环进行耦合,从而得到更高效的复合吸收式制冷循环。针对吸收压缩复合及吸收喷射复合循环的性能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子循环采用不同制冷剂的新型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具有较高的COP,且为低温太阳能热高效利用提供有利条件。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不仅可用来提高循环效率,还可用来制取更低温度下的冷量。另外,高低压发生器可通过喷射器进行耦合来降低低压发生压力,利用低温太阳能热。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本课题组人员完成的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计算程序,对一种逆串联式三效循环进行了热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生温度约在200~220°之间,发生压力约在2~4×105Pa之间,其COP比双效制冷循环高约40%.因而,逆串联TC循环是一种既具有较高的热力性能系数,又具有较低的发生温度、发生压力的三效循环.  相似文献   

12.
固体吸附式制冷中热波循环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引言由Tehernev博士和S.V.Shelton教授提出的热波循环,是吸附式制冷中引起广泛兴趣的一种循环方式。其特点是高效回热,Shelton采用斜波法[‘]和方波法[‘]分析了热波循环,回热率达70%,热泵工况COP超过1.6。其它学者作了改进研究[‘并热波循环的模拟效果很好,但实验方面进展相当缓慢。采用螺旋板式换热器作吸附器,也发现热波循环的运行效果很不理想问。目前,相关的文献主要是系统模拟,而对其关键,热波的形成、特性研究较少。另外,研究侧重于系统性能(COP),对能量密度(SPD)考虑较少。本文将从传热的角度分析热…  相似文献   

13.
1引言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吸收式制冷以及吸收制冷工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氟利昂与有机溶剂组成的工质对是当前人们研究得较多一种工质对,其中R22/DMF(二甲基甲酸胺)体系曾被认为是较有前途的一种新型制冷一吸收工质对[‘]。然而,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所规定HCFC禁用日期的;临近,R22即将被淘汰,因此,研究吸收制冷中R22的替代问题已变得越来越重要。ZI质物性本文涉及的主要计算有:溶液的汽液平衡计算、制冷剂的汽液平衡计算和工质的恰值计算等。本文中制冷剂之间的汽液平衡由改进PT…  相似文献   

14.
1.x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个适合于利用太阳能的新型1.x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计算了该循环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现有太阳能集热器所能提供的热水温度范围,1.x级循环克服了单效循环运行范围窄的缺点,其性能指标明显高于两级循环;冷却水先进入冷凝器的串联流程优于并联流程;热水、冷媒水、冷却水温度对溴冷机循环系统的性能系数、热源单耗、面积单耗等经济性指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氨吸收式串联型动力/制冷复合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动力/制冷复合循环,该循环以中低温工业余热或燃气轮机排气为热源,将动力、制冷子循环采用串联方式连接,基础循环工质为氨质量浓度为0.27的氨水溶液,热源为365℃/104.3 kPa 的热空气,透平进气参数为350℃/3750 kPa,,以热效率η1、(火用)效率η2作为评价准则,模拟计算表明本循环的热效率η1 为17.8%,炯效率η2为45%,通过与其它有代表性的分供系统及联供系统进行热力性能方面的比较,表明本循环η1、η2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CO_2/二甲醚混合制冷剂跨临界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对CO_2/DME混合制冷剂替代CO_2的跨临界制冷循环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O_2/DME混合制冷剂的质量配比范围为90/10~100/0时,可实现混合制冷剂的直接充灌.在相同的工况下,CO_2/DME跨临界制冷循环的最优高压侧压力降低了3 MPa,制冷系数提高4.3%;过热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纯质CO_2要大于混合工质CO_2/DME.  相似文献   

17.
铁电致冷回热循环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铁电晶体在不同电场下的TS图及热力学理论,提出了利用铁电晶体进行致冷的回热循环.考虑热阻不可逆性、循环过程的有限时间性以及回热不平衡性,建立了不可逆回热循环模型.针对回热不平衡的两种情况,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对循环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与研究,为回热式铁电致冷器的研究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结论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工质热力学性质及环境友好性等多方面因素,提出将非共沸混和制冷剂HFC32+HFC227ea替代HCFC22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用UNIEAC模型确定组分活度系数,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及相平衡原理基础上,对HFC32+HFC227ea/DMF新型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随工况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HCFC22/DMF循环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当HFC32和HFC227ea以适当比例混合用于吸收式制冷循环时,完全能达到HCFC22所能达到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