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去年三月,自治区有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就歌圩问题进行了讨论,明确决定开放歌圩,积极引导.这个决定是符合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的.但人们对歌圩这种习俗的性质,历来就有争论.为了弄清它的实质,不少同志对它的历史,特别是对它的源流问题进行了研究.这种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且有着现实的政治意义.综观人们对壮族歌圩源流的研究,大致从民间传说和后世文献资料入手.这方法无疑是可取的.但是,宋代以前的记载资料很少.因此,人们应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民间传说去追溯往昔的人民的社会风俗.问题是,怎样对待这些民间传说呢?无疑,民间传说有着历史的影子,时代的踪迹,但它们毕竟只是传说,也不能完全当作信史.只有把它  相似文献   

2.
歌圩与壮族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有机会看过壮族歌圩的人,往往要被那宏大的场而、热烈的气氛所吸引,也被壮家青年男女们动听的歌声和缠绵的情感所迷醉,还将被他们敏捷的诗才和机智的应对所折服。歌圩,是壮族人民所喜爱的审美活动之一,壮族人民从丰富多彩的歌圩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审美字母。歌圩,也以它的悠久历史和斑斓色彩展现着壮族人民特有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壮族歌圩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壮民族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对歌圩在当代的流变态势、流变规律、流变原因作整体把握 ,从文化自觉、审美多元化的角度探讨歌圩流变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4.
坡芽歌书是用图画文字描写成的壮族传统民歌集,承传自远古的氏族部落时代,它之所以能够存活到现在,是因为有壮族歌圩这片广袤的沃土;坡芽歌书的发现,唤醒了壮民族的族群记忆,应当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壮族歌圩文化延续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歌圩当作一种动态的文化现象,放在产生和促成它发展变化的广阔的壮族历史和社会发展背景里进行考察,并对歌圩文化积淀进行分析,从而对壮族歌圩文化之延续作个初步的探讨。一、原始的激情,群体的记忆——远古婚姻遗留对歌圩文化的影响。治歌圩专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歌圩源于远古的族外集团婚制。人类发展到普那路亚婚姻阶段的时候已经是很有感情的动物,在追求异性中,赞歌、抒情动人的语言、阿娜多姿的舞  相似文献   

6.
壮族民间歌谣与歌圩源远流长,在壮族人民生活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在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新时代的冲击后,壮族民间歌谣与歌圩又在壮乡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评潘其旭《壮族歌圩研究》●毛志东黄秉生/著潘其旭先生的壮学研究博大、精深。博大体现于他参与《古壮字字典》、《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的编纂工作;精深体现于《壮族歌圩研究》这部专著之中。潘先生对壮族歌圩的起源,从壮族族源方面进行探讨,他认为壮人自古...  相似文献   

8.
百色市壮族歌圩历史悠久,在各县有不同的称谓。百色市壮族歌圩有源于乐神、为纪念某些著名人物(主要是歌手)、源于男女青年借歌圩场合对歌连情求偶三种起源。百色市壮族歌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保存和发展百色市各民族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歌师和艺人、推动百色市经济发展等价值。百色市壮族歌圩作为群众性歌唱聚会的场所,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形式,应受到尊重,应进一步加以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歌圩的社会基础从歌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来看,它的性质是一种男女交游,谈情说爱的节日活动。由此可见,它的社会基础便是它和壮族恋爱婚姻生活的关系。自明朝封建统治阶级对壮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以后,明清两朝统治者都致力于改变壮族旧的婚姻形态,使之纳入封建婚制和封建道德的范畴。因此,在解放前,壮族的家庭结构形式已基本上是父权家长  相似文献   

10.
借全区壮族“三月三”歌节的东风,四月七日至九日,我院中文系邀请了前来参加歌节活动的各地区代表队的歌师、壮族民间文学教学研究工作者来院举办首次全区性的壮族歌圩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三十多人。我区著名的壮族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者蓝鸿恩,著名的壮族民歌作者、研究者、诗人黄勇刹,壮族著名诗人、南宁师院副教授韦其麟,南宁师院胡仲  相似文献   

11.
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两个概念有何区别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区别,说明将其并列使用不存在理论上和逻辑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楚辞”和“汉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可是楚赋混称的现象在汉代却是很普遍的,人们常把屈原作品称做“屈赋”、“骚赋”,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诗歌叫做“楚赋”。刘熙载在《艺概》中就批评了这种现象,他说:“古者辞与赋通称,《史记·司马相如传》言:‘景帝好辞赋’,《汉书·扬雄传》:‘赋莫深于《离骚》,辞莫丽于相如’,则辞亦为赋,赋亦为辞,明甚。”不仅汉人如此,近人、今人也有将楚赋混为一谈的。比如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辩诗》中,就将屈原作品列入四家赋中之一家,称为“屈原赋”。郭沫若将屈原诗歌译为今文,书名便题为《屈原赋今译》。我个人认为:把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品称“赋”和“汉赋”混淆起来,是不恰当的。从汉赋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汉赋虽“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但它跟楚辞却是完全不同的文体,不能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3.
14.
歌圩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历代文人学者对流传于壮族地区民间一种聚会对歌传统的汉语表述。其在各地壮族民间有不同的称谓和表现形态,流传于广西西部德靖一带壮族社会的“航单”是其中的一种。在总体把握时间、空间、实践主体等特性的基础上,描述其结构网络,进而考察其主要活动。从中可知,这个节日与男女两性的聚会对歌活动确有密切关系,但也包含着宗教、经贸等方面的内容。近年来,随着自发性歌唱活动的日益衰落,有组织的对歌比赛在“航单”中的地位得到强化,显示了歌圩对“航单”传统自上而下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敏  饶勇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6):63-65,67
几年来,"中国红歌会"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先进文化,在交流互动中弘扬红色精神,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唱红歌是个好形式,"中国红歌会"已然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办法,主流文化传承的好媒介,红色精神培养的好平台,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极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质”和“本质”都是唯物辩证法中重要的基本范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提出这样的问题:“质”和“本质”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一样,为什么要有两个范畴?如果不同,它们的区别又表现在哪里?关于这一点,教科书中的叙述给人们的印象是模糊的。例如对事物的“质”,教科书是这样论述的: “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质变就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关于“本  相似文献   

17.
在日语当中"は"和"が"这两个助词的使用十分频繁,也是日语的学习难点之一.了解及掌握"は"和"が"的基本用法,是学好日语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睿来 《科技资讯》2008,(32):178-178
格助词“に”和“で”在日语当中使用十分频繁,在实际运用时也容易混淆,可以说这两个格助词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为此,本文将对二者的用法和区别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日语学习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产生了绚丽多姿、特色各异的民族民间音乐,这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多元文化的形成,许多具有民族特色与地域特点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正逐渐萎缩或濒临消失。广西平果县在保护和传承当地壮族民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发展策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年来当地壮族歌圩的重新盛行,给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传承的问题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工农业余中等学校初中课本》语文第二册《琥珀》中有句话:“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候过去了。”我们认为这句话中的“时候”用得不合适,应改为“时间”。“时候”和“时间”意义相近,都是表时间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通用,比如“他来的时候不对,我可没办法”,也可说“他来的时间不对,我可没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