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以合成的铽三元荧光配合物为原料,采用键合法制备了16种绿色荧光高分子.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研究它们的性能.结果表明,所有绿色荧光高分子的发光特性与铽三元荧光配合物的发光特性基本相似,均发出了铽离子的特性光,荧光表现为绿色.采用散点图和列表法研究了绿色荧光高分子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与铽三元荧光配合物单体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色荧光高分子的荧光强度与铽三元荧光单体量间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铽-聚N-乙烯基乙酰胺体系中镧钆掺杂稀土配合物谱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掺杂镧和钆的铽-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的掺杂稀土配合物, 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 XPS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结果表明: 掺杂稀土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都与高分子配体PNVA产生配位作用. 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03 nm;在此波长激发下, 配合物发出较强铽的特征荧光, 说明非荧光稀土离子(La3 和Gd3 )对Tb3 离子的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而对Tb3 的发射峰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以铽离子为荧光探针测定尿样中痕量环丙氟哌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研究了环丙氟哌酸同稀土离子铽形成的配合物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及实验条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在pH为6.0的条件下,配合物荧光体系可发射铽离子强的特征荧光,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328和545nm。以稀土离子铽为荧光探针,测定尿样中痕量的环丙氟派酸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双酰胺配体铕和铽混合固态配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以1,6-二[(2’-苄胺甲酰基)苯甲氧基]己烷(L)为配体的硝酸铕和硝酸铽配合物,以及不同摩尔比的铕和铽的共沉淀配合物,又按不同的摩尔比将单一的硝酸铕和硝酸铽配合物通过研磨混合,得到混合固态的铕铽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PS 光电子能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一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2∶3型的配合物;所有的配合物都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与单一稀土配合物相比,相同摩尔比的混合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有所降低;混合配合物中发生了一定的化学键合作用,电子结合能有变化。通过荧光光谱对这些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表明与单一的铕和铽配合物相比,两种混合固态配合物无论是荧光发射峰位还是荧光强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铽对铕的荧光强度有很强的敏化作用,铕对铽的荧光强度有猝灭作用。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共沉淀配合物的荧光颜色随着摩尔比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稀土(Eu3+和Tb3+)与二苯甲酰甲烷(DBM)、2,2′-联吡啶(Dipy)的一系列稀土配合物EuxTb1-x(DBM)3Dipy。元素分析和红外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性质。铽掺入配合物后,铽能极大地增强铕的特征荧光,铽对铕配合物的发光有协同作用。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有机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铽离子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  相似文献   

6.
稀土配合物的荧光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稀土元素铕、铽、镝的氯化物与咪唑二元配合物,与丙氨酸、咪唑三元配合物,乙酰甘氨酸铕、镧、钕、铕与苯并咪唑配合物以及它们的配体,以可见光为激发光进行了荧光光谱测量,比较了不同稀土元素的荧光特性,分析了不同配体对稀土离子荧光特性的影响,讨论了稀土离子在配合物中的发光机制,同时还观察分析了升频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7.
铽(Ⅲ)的双亚砜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若桦  王淑芳 《发光学报》1998,19(2):150-154
测量了双(苯基亚砜)乙烷、双(苯基亚砜)丙烷,双(苯基亚砜)丁烷和铽(Ⅲ)的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及其寿命,讨他配体性质,阴离了了及镧系离子对铽(Ⅲ)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一系列能够在纯水介质中使用的荧光凝胶材料,以TbCl_3·6H_2O和乙酰丙酮(ACAC)为初始原料合成了铽配合物Tb(ACAC)_3·2H_2O,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将铽配合物Tb(ACAC)_3·2H_2O以不同的质量分数引入到PVA基质中,在交联剂硼酸的作用下形成荧光凝胶。利用FTIR、PL、DSC、TGA等对其结构、发光性能及其热性能进行了研究。FTIR结果表明,铽配合物成功地掺杂到了PVA凝胶体系中。荧光发射光谱表明,所有铽配合物的PVA荧光凝胶都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更重要的是掺杂了3%、5%、7%铽配合物的PVA荧光凝胶位于545 nm处的特征发射峰的发射强度相比于小分子铽配合物Tb(ACAC)_3·2H_2O的发射强度更高,分别是其2.15、3.27和5.65倍。表明PVA基质对铽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敏化作用。此外,DSC和TGA研究结果表明,铽配合物的引入使得PVA凝胶的热稳定性略有下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双酰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求发光性能良好的配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双酰胺配体1,4-二 苯(L),并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其与硝酸钐、硝酸铕和硝酸铽的发光稀土配合物。元素分析数据表明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 1 : 1 型的配合物;红外光谱显示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对配体及其配合物的荧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钐、铕和铽配合物分别呈现出Sm3+、Eu3+、Tb3+的特征发射,铕离子处于不对称中心格位,硝酸铽配合物荧光相对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稀土水杨酸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妩娟  杨旭武  张航国  朱丽  高胜利 《光子学报》2006,35(10):1593-1596
合成了一系列稀土水杨酸配合物.分别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IR),紫外(UV)及荧光光谱(FS)性质.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稀土和水杨酸主要通过羧基进行配位,而紫外光谱显示配合物中水杨酸和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是主要过程;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发现水杨酸钆,水杨酸铽,水杨酸镝分子内能量传递效率高,具有很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
激光诱导时间分辨固体表面荧光光谱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斜射式激发样品光路结构,设计了应用于测试时间分辨固体表面荧光光谱系统。利用该系统研究了氧化锌薄膜在355 nm激光脉冲激发下的时间分辨固体表面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测量时间分辨固体表面荧光光谱,并由此测量了样品的固体表面荧光寿命。该系统结构简单可靠,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万文博  华灯鑫  乐静  闫哲  周春艳 《物理学报》2015,64(19):190702-190702
针对植物荧光遥感探测中信号易受干扰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估植物生长状况及环境监测的荧光寿命成像技术. 采用凹透镜对355 nm波长的激光扩束, 再照射植物激发叶绿素荧光, 由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接收荧光信号. 采用时间分辨测量法, 连续用相同激光脉冲照射植物以激发相同的荧光信号, 同时不断改变激光脉冲触发探测器启动的延时时间, 从而能够得到完整的离散荧光信号分布图像. 对植物特定位置点产生的离散荧光信号进行拟合, 再运用一种改进型的迭代解卷积法可反演高精度的荧光寿命; 进而反演图像各点的荧光寿命以生成植物的荧光寿命分布图. 该方法所绘制的荧光寿命图比荧光强度图能更准确地反映植物内部的叶绿素含量, 并对活体植物叶绿素荧光寿命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证明叶绿素荧光寿命与植物生理状态存在一定关联; 并且叶绿素荧光寿命与活体植物所处环境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未来将与生物物理学家们合作, 继续探寻叶绿素荧光寿命与植物生存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五维同时荧光信息显微成像方法是一种新的荧光信息获取技术,它采用了双光子阵列点激发方式.这一方法可同时获取激发阵列点每点荧光的位置信息、荧光光谱信息和荧光寿命信息,弥补了现有荧光检测技术的不同功能信息不具有同时性的缺陷.给出了从这种技术的复合信息中提取复合光谱几何强度结构图像、不同光谱几何强度结构图像、不同光谱寿命图像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激发荧光强度修正系数矩阵方法,消除阵列点激发光强不均匀对激发荧光强弱产生的不利影响,取得明显效果.实验对实际样品做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给出图像结果,表明处理的效果良好.对存在的问题也作了讨论. 关键词: 荧光信息处理 双光子 荧光光谱 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4.
袁婕  张飞  张海威  王翠花  海清  陈丽华 《发光学报》2017,38(10):1377-1383
以艾比湖主要入湖河流博尔塔拉河及精河水体为研究对象,使用寻峰法找出水体荧光峰,采用色坐标分析法对博尔塔拉河与精河水体荧光发射光谱特性及荧光峰的发光性进行分析。首先,博尔塔拉河与精河水体的荧光发射光谱均含有3个荧光峰,各荧光峰的出现位置与峰强度大小均不同。博尔塔拉河第二荧光峰远大于第一荧光峰或第一荧光峰与第二荧光峰基本持平;精河前5个样点的3个荧光峰强度随波长增大呈依次递减分布,6号采样点第一荧光峰与第二荧光峰基本持平。其次,博尔塔拉河与精河3个荧光峰在色坐标中分布位置大致相同,且各点的荧光峰分布较为聚集,均在蓝光区域,属蓝光发射。最后,各荧光峰在CIE坐标中聚集分布,第一荧光峰在色坐标最底端;第二荧光峰分布在第一荧光峰上端,x坐标与第一荧光峰接近;第三荧光峰整体聚集分布在蓝光区域的右上角。  相似文献   

15.
Fluorescence techniques are widely used as sensitive detection methods in bio-analytics. The use of the bio-physical parameter fluorescence lifetime additional to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fluorescence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fluorescence-related detection methods in terms of selectivity in signal recognition, robustness against disturbing influences, and the accessibility of novel bio-chemical process parameter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echnical set up of a time-resolving instrument with either a fixed time-gated detection principle for improved evaluation of tissue metabolism by an online monitoring of the tissue autofluorescence or a direct fluorescence lifetime detection principle for lifetime-based fluorescent assays.  相似文献   

16.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excimer luminescence of copolymers of 1-vinylpyrene with methyl methacrylate has been studied. The obtained polarization dependences in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differ for luminescence in the region of the maximum of the excimer band and of its longwave portion, which i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nonequilibrium configurations of the dimeric complex on the polarization properties of its luminescence.  相似文献   

17.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510~650 nm研究了超声射流冷却下的氧化镍光谱,观测了55个振转谱带. 通过转动分析发现激发态的同位素位移、振转间隔和转动常数都表现出高度的不规则性,26个[Ω=0,1]-X3-0的跃迁谱带被暂时归属为5个振动序列. 此外实验中还观测了部分谱带的色散谱和寿命.  相似文献   

18.
海洋微藻生长过程藻液三维荧光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监测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mntum),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及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实验室培养过程中产生的荧光溶解有机物。中肋骨条藻为代表的硅藻主要产生类腐殖质荧光物质,而甲藻在指数增长期主要产生类蛋白荧光物质。进入消亡期后类蛋白荧光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迅速增大,原因可能是衰老、死亡藻细胞的破碎释放出大量的荧光有机物质所致,此外还有细菌对非荧光有机物进一步降解。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小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及海洋原甲藻的类蛋白荧光强度在消亡后期由于细菌降解或光降解等因素而降低。同属微藻产生的荧光物质相似,例如塔玛亚历山大藻与微小亚历山藻、东海原甲藻与海洋原甲藻,但具体荧光峰位置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光参量荧光寿命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荧光寿命定义和放大过程获得的增益方程,研究了新型非线性晶体BaAlBO3F2中三种不同的相位匹配模式下中心波长532 nm泵浦的参量荧光光子寿命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注入单色信号光时,参量荧光寿命随泵浦光相位匹配角的增加由椭圆体分布变化为圆环体分布。采用宽带信号光时,则由分散分布改变为集中在近200 nm波长范围内分布,并随泵浦光相位匹配角的增加而逐步减小。考虑宽带泵浦光注入情况时,参量荧光寿命的分布范围由于相位匹配范围增加而随之扩展。  相似文献   

20.
Steady-state a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acenaphthene (ACE) in low-temperature glass solutions and at room temperature. In the low-temperature glass the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values vary considerably with both emission and excitation wavelength. There is a time dependence (on the nanosecond time scale) of the fluorescence anisotropy, r(t), at 77 K, which has a strong dependence upon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time-dependent decay of the anisotropy is not attributable to chromophoric motion. The observ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emission from two closely lying and interconverting excited states. Rate constants for the photophysical processes involved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fitting the data using a model proposed by Fleming et. al.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care required in using dynamic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to determine energy transfer rates in systems containing this chromoph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