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硅铝铁复合脱氧剂中铅锌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硅铝铁中杂质元素铅,锌和铜,用硝酸,氢氟酸溶样去硅,加高氯酸去氢氟酸,方法简便,通过试样分析,结果满意,加标准回收率为99%~103%,此法可作为硅铝铁中铅,锌,铜分析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盐酸分解试样,过滤分离除去大部分稀土元素,以氢氟酸浸取不溶于盐酸的残渣,然后合并滤液和浸取液,以硼酸络合过剩的氢氟酸,在pH1.0—1.5时使硅与钼酸铵生成硅钼黄,用草酸消除磷的干扰,用抗坏血酸还原为硅钼蓝进行分光光度测定,测定下限达0.00025%.在通常情况下,空白信稳定在  相似文献   

3.
用低压离子色谱 (LPIC)法测定了稀土硫酸介质中氟的含量。针对稀土硫酸溶液测氟样品的复杂基体 ,提出了用KOH沉淀 掩蔽剂 (HY C6H8O7·H2 O)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消除了诸多阴、阳离子的干扰 ;选择适宜的LPIC分析条件 ,消除了SO2 -4 等阴离子干扰。对稀土硫酸浸取液中的氟作了测定和加标回收实验 ,氟的回收达 95 %以上  相似文献   

4.
用稻草黄原酸酯净化锌液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稻草为主要原料制成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用来除去立德粉厂锌浸取液中的Cd^2 ,Ni^2 等离子,考察了溶液的PH值,吸附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杂质去除效果的影响。浸取液经处理后,Cd^2 ,Ni^2 的浓度分别从1086mg/L和15.4mg/L降至0.56mg/L和0.54mg/L,浸出液中锌的损失大约1%。  相似文献   

5.
铜矿石中氧化铜总量的测定是选矿工艺和地质评价所经常要求的分析项目。现在通用的方法一般是用含有少许亚硫酸钠的5%硫酸溶液为选择溶剂,于氧化铜浸取液中加硫代硫酸钠使铜形成硫化亚铜沉淀与其他杂质分离,以碘量法或者将滤液蒸发至干,以极谱法测定。为了缩短分析时间,消除有毒气体的危害,在保证分析质量的基础上,经过试验探索,对氧化铜的分析方法做了如下改进。我们以含少许亚硫酸钠的5%硫酸溶液作为氧化洞的选择溶剂,振荡浸取后直接加入混合底液,即以氨水-氯化铵为支持电介质,以亚硫酸钠除氧,以动物胶抑制极大,在半波电位为—0.55伏处用铜的第二个波作定量分析。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氢氧化铵为2.5—3.0N、氯化铵为0.7—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镍钼锍合金中硫化钼、氧化钼及金属钼在溴水-过氧化氢、乙腈-溴水、三氯化铁及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并对三氯化铁法浸取金属钼作了重点试验。制定了先用15%碳酸钠溶液浸取氧化钼,再用含8%三氯化铁的1mol/L盐酸浸取金属钼,最后用过氧化钠熔融残渣测定硫化钼的分析流程。由试样分析结果和电子探针图象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法的准确性及对镍钼锍类试样中钼的物相分析的完全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含金矿物经氰化浸取与锌丝置换所沉淀之无定型金常夹有多种元素,如铅、锌、铜、铁、银、铋及二氧化硅等,外观形态呈泥状,故俗称金泥,系工业生产的中间产品。经试验研究可采用常规容量分析方法的组合,连续测定金、铅、铜及铁。用硝酸、硫酸分解金泥试样,铅以硫酸铅沉淀析出,金不溶解,从而分离出金、铅。以醋酸钠溶解硫酸铅沉淀使与金分离。铅用EDTA容量法测定。以王水分解金,经稀释分取、蒸干,转为醋酸性溶液用碘量法测定。滤液中的Cu~(2+)、Fe~(3+)、用氨水中和,铜  相似文献   

8.
试料用含亚硫酸钠的硫酸(10%)溶液浸取,使铜的氧化物矿物选择溶解,过滤后加入溴饱和盐酸掩蔽砷和锑等金属,补加少量硫酸,蒸干后用硫酸溶解,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氧化铜矿中酸溶铜的含量,此方法快速、稳定、准确。选取14个日常分析的样品进行测定,其结果与电解重量法比对,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用直接消解法处理蜂蜜,在选定光谱条件下,用火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中的钙和锌,与湿法,干法消解处理的试样相比较,该法操作简单,结果令人满意,加标回收率钙为99-101.9%。锌为98.8%-105%,相对标准偏差钙为4.4%-5.9%,锌为2.1%-3.8%检出限钙为0.138ug.mL^-1,锌为0.084ug.mL^-1。  相似文献   

10.
ICP-AES法测定铝中铁、硅、铜、镓、镁、锌、锰和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 50g 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铝样品 ,硝酸 (1 1 )酸化 ,以ICP AES测定其中铁、硅、铜、镓、镁、锌、锰和钛等 8种杂质元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粗氧化锌为原料制取活性氧化锌的浸取工艺。采用氨配合法将粗氧化锌中的锌充分浸取,以低级氧化锌为原料,对固液比、反应时间、碳酸氢铵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对氨配合法浸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从而优化出最佳浸取工艺条件为:浸取温度40℃,浸取时间3 h,固液比70 g/mL,碳酸氢铵用量2.5 g,浸取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12.
根据铜矿物各相的浸取特性,确定了自由氧化铜相、结合氧化铜相、次生硫化铜相及原生硫化铜相的浸取体系及浸取条件;确定了稳定的浸取率常数。利用铜各相态的浸取常数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目标约束遗传算法(GA)对一次性浸取测得的浸取总量进行计算,求得铜各相态的含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自由氧化铜相1.5,结合氧化铜相17.6,次生硫化铜相1.9,原生硫化铜相2.7,总铜0.8。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用离子交换-光谱法测定高纯硫酸镉中铜、铅、锌、蛇、锰、镁、钙和铝等八个杂质元素,操作简便,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0%,灵敏度为3×10~(-5)-5×10~(-6)%。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四硼酸锂偏硼酸锂复合熔剂高频熔融炉熔融硝酸浸取方式溶解萤石,用已知含量萤石标准物质制作标准工作曲线,应用ICP-AES法联合测定萤石中硅、磷、钾、钠、铁组分含量。选择两条谱线进行分析,方法检出限在0.025~8.7mg/g之间,样品检测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7.98%,测定值与证书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方法基于3.8——4.3NH_2SO_4介质中,用乙酸乙酯萃取硅钼黄与主体铂和钯分离,经还原为硅钼蓝后的有机相颜色不稳定,部分进入水相,加入正丁醇做稳定剂,以含有抗坏血酸的硫酸联胺和二氧化锡还原,颜色很稳定。 1.主要试剂:钼酸钠溶液(5%):5g钼酸钠溶于23ml水中,滴加1:3H_2SO_4至pH2-3,放置15分钟,加20ml 1:3H_2SO_4,用乙酸乙酯萃取提纯后水相放入聚四氟乙烯烧杯中,蒸发除去乙酸乙酯,用水稀至100ml;硫酸联胺溶液:取100ml硫酸联胺饱和溶液(用0.5NH_2SO_4配制),加1—1.5g  相似文献   

16.
脱铝方法对富硅丝光沸石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酸浸取, 水蒸汽处理加酸浸取和(NH_4)_2SiF_6类质同晶取代三种不同方法制备了Si/Al比为6—15左右的富硅丝光沸石样品, 并且用多种实验手段测定了它们的相对结晶度, 羟基空穴摩尔分数, 晶胞参数, 红外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 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表面酸性和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脱铝方法对富硅丝光沸石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脱铝方法得到的沸石样品在许多方面有显著的差别。文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并对产生这些差别的结构因素讲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陈安敏 《大学化学》1986,1(2):60-60
讲到铝时,指出我省明矾矿储量丰富,含氧化铝高(约17—20%)。问同学用何种方法提取共中氧化铝作为炼铝原料。让学生自己提出提取办法,然后教师总结,结合我系在达个课题上的科研成果指出用硫酸铵固相分解明矾矿比用硫酸直接浸取矿石好,可提高氧化铝的收率。又如在铬的教学中,我们不在课堂上讲授,而是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自学准备:1.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对锌精矿加压氧化酸浸过程中元素硫的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添加剂用量、搅拌速度、温度、酸度、时间等操作参数对硫的粒度分布,硫与渣的作用,硫的表面形态以及浮选回收的影响。探讨研究了添加剂,搅拌速度对浸取过程及硫行为影响的原因。得出了浸取操作较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硅青铜中硅、铁、锰和锌的含量。用盐酸、硝酸和氢氟酸溶解试样,过量的氢氟酸用饱和硼酸络合。选择251.61,238.20,257.61,206.20 nm等4条谱线依次作为硅、铁、锰、锌4种元素的分析线。由所加试剂引起的干扰通过空白试验予以消除,铜的基体干扰则在制作工作曲线时用基体匹配法予以消除。硅、铁、锰、锌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5.00%,0.10%~3.00%,0.10%~3.50%,0.10%~5.00%,检出限(3s)分别为0.39,0.29,0.24,0.45 mg.L-1,方法用于2个硅青铜标准样品分析,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0.1%。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硅锡精矿中锡的测定时通常用锌粉-氢氧化钠熔融,精密度差,不能满足分析要求的问题,建立了锌粉-硼砂-硼酸熔融,盐酸浸取,铝粒将锡还原,碘酸钾滴定法测定高硅锡精矿中锡的分析方法。方法结果稳定,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在0.19%~0.55%,加标回收率在96.9%~105%。分析结果能够满足高硅锡精矿中锡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