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黃文魁 《化学学报》1965,31(4):333-335
我国四川、云南等地出产的兰科植物金石斛(Dendrobium nobile)中含植物碱.Suzuki等[1]及陈克恢等[2]自其中分离出石斛碱(dendrobine,C16H25O2N);最近Yamamura等[3]又分离出一种新植物碱——nobiline(建议译为新石斛碱),C17H27O3N.Inubushi等[4]与Yamamura等[3]分别独立提出石斛碱(Ⅰ)的部分相对构型式;后者尚测定了新石斛碱(Ⅱ)的部分相对构型式.它们的结构与天然有机物苦毒宁(picrotoxinin)[5](Ⅲ)很相似.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主流烟气中的烟碱、降烟碱、麦斯明、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捕集有总粒相物的剑桥滤片加入内标后,用50g·L-1氢氧化钠溶液将植物碱游离出来,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在DB-35MS色谱柱上分离,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5种植物碱的浓度与峰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烟碱的检出限(3S/N)为12μg·支-1,其他4种植物碱的检出限(3S/N)为0.30~2.5μg·支-1。5种植物碱的加标回收率在86.5%~10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7%~4.5%之间。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炉贝母中分离得出一种新植物碱,暂命名为贝母素丁,其经验式为C_(26)H_(39)O_3 N,熔点258—260°,旋光率[α]_D~(26)-45.75°,其水杨酸盐的熔点为288—290°。  相似文献   

4.
从甘肃省药材中分离出一种百部新植物碱 C_(22) H_(31) O_5N,命名为百部新碱(Stemoninine),熔点为113~115℃,[α]_D~(14) -110℃(c,1. 02,乙醇),其高氯酸盐的熔点为162~165℃;碘甲季胺盐的熔点为219℃(分解);铂氯酸盐的熔点为217~218℃;金氯酸盐的熔点为171~172℃.它为一个叔胺含有一个双键,两个内酯基,三个碳甲基,一个四氢吡咯环,一个环醚基.  相似文献   

5.
贝母属植物百合科,品种繁多,遍于全世界,我国有小余种。其地下球茎为最常用的中药。仅作药用的种类就很复杂。形状大小皆不同。以浙贝、川贝和西贝为最常见。植物碱如吗啡、奎宁等具有显著的生理作用,在医药上有很大的功效。贝母是否含有生物碱,自然成为重要的课题。研究贝母植物碱最早的有:1888年德国Fragner研究德国产  相似文献   

6.
从唐松草属植物大叶唐松草(Thalictrum faberi Ulbr.)的根中分离鉴识了四种成分,为唐松草新碱(thalidasine,1)、N-去甲唐松草新碱(2)、小蘖碱和β-谷甾醇,2为新生物碱,1对动物肿瘤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7.
黄草乌(Aconitum vilmorrianum Kom.)是云南的一种常用民间草药。朱元龙等曾从其根中分得三种生物碱,即黄草乌碱甲(vilmorrianine A)、碱乙(vilmorrianine B)和另一微量成分,均未确定化学结构。我们从这种植物的根中分得六个生物碱,本文报告其中三个乌头碱型二萜酯碱的结构鉴定。一个与黄草乌碱甲为同一化合物,另一个命名为黄草乌碱丙(vilmorrianine C),可能与朱元龙等分得的微量生物碱相同。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定以及化学工作,证明碱甲和碱丙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和3。第三个酯碱则鉴定为滇乌碱(yunaconitine)(1)。  相似文献   

8.
为便于研究辣椒碱与辣椒油中其他物质的作用关系,分离得到辣椒碱单体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选取5种树脂,对其吸附量、选择性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树脂HZ835层析分离辣椒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流动相为甲醇:水=1.5:1,上样量为1.76%,流速为1BV/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辣椒碱晶体纯度高达96.7%。  相似文献   

9.
对萝芙木根中萝芙木碱的提纯与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利用萝芙木植物的根和皮为原料,对萝芙木碱的分离纯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立了固一液萃取、液一液萃取、等电点沉淀、甲醇重结晶提取萝芙木碱的优化方案,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萝芙木碱的含量.实验所得样品中萝芙木碱的含量不低于98%.结果表明该分离纯化技术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槟榔碱主要存在于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内。槟榔是我国目前亟待开发的天然植物资源,广泛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及台湾等地。槟榔碱味辛、温,具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能。由于槟榔碱对M—胆碱受体的作用,平时嚼食槟榔,可促使唾液分泌增加、增进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前已报道了雷公藤次碱(wilforine,l)、雷公藤碱及新生物碱雷公藤碱戊的结构。本文报告雷公藤碱已(wilformine,2),雷公藤碱乙(wilforgine,3)及雷公藤碱庚(wilforzine,4)的结构,2为首次分得之新生物碱,3、4结构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由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脱氧三尖杉酯碱(Ⅰ)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P-388的作用。本文报导由α-酮酸(Ⅳ)与三尖杉碱(Ⅴ)经Reformatsky反应缩合而成脱氧三尖杉酯碱(Ⅰ)。用同样方法制得脱氧三尖杉酯碱(Ⅰ)的类似化合物Ⅱ、Ⅲ。  相似文献   

13.
白屈菜草药分别用甲醇和丙酮做提取液,于索氏提取器中提取。提取物经GC/MS分析,结果显示,甲醇提取物中鉴定出的生物碱有原阿片碱、人血草碱、二氢血根碱、白屈菜赤碱和血根碱,没有白屈菜碱。丙酮提取物中鉴定出的生物碱只检测到了白屈菜碱,没有检测到其它生物碱。本文为提取或去掉白屈菜中白屈菜碱,提供了一种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小檗碱为典型代表的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在癫痫、心脑血管等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均表现出了优良的抗炎效果.鉴于其存在从自然界分离提纯难以及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众多研究人员将研究重心放在了原小檗碱的全合成及结构改造上.对原小檗碱骨架的全合成、抗炎通路与抗炎构效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全新原小檗碱骨架类抗炎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碱丁和碱辛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直  李亚  方圣鼎  洪山海 《化学学报》1989,47(2):178-181
从雷公藤中分离了二个生物碱: 碱丁(Wilfortrine)和碱辛(Neowilforine),用化学和光谱法测定了它们的结构, 碱辛是一种新生物碱.  相似文献   

16.
钟三保  涂光忠 《合成化学》1994,2(2):159-162
海南粗榧新碱是从海南粗榧和三尖杉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抗癌有效成份。首次设计并完成了一条以胡椒醛和L-(+)谷氨酸为起始原料,经14步反应,全合成海南新碱的路线,提出了由化合物(1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海南新碱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高效毛细管电泳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的新型分离技术,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是结构非常相近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同时分离测定较困难.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荧光光谱法与分子对接模拟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吴茱萸次碱同牛血清白蛋白及人血清白蛋白间相互作用情况。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37℃及生理p H条件下的水溶液中,吴茱萸次碱可以有效地猝灭牛血清白蛋白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射。根据Stem-Volmer方程及双对数方程计算可知,吴茱萸次碱对牛血清蛋白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均为静态猝灭,吴茱萸次碱可以同这两种蛋白质形成1:1型稳定的复合物。采用了恒波长同步荧光法研究了吴茱萸次碱与这两种血清蛋白可能的结合位点,并且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计算方法推测了吴茱萸次碱与这两种血清蛋白可能的结合模型,结果表明,吴茱萸次碱与血清蛋白最有可能的结合位点为Trp213残基(牛血清白蛋白)或Trp214残基(人血清白蛋白)附近。  相似文献   

1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钩藤中钩藤碱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钩藤中钩藤碱含量;钩藤;钩藤碱;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2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中药中粉防己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用反相高效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了粉防己,头花千金藤,蝙蝠葛三种中药中的粉防己碱,建立了中粉防己碱分离,测定了色谱方法,色谱条件:ODS柱,甲醇-水-三乙胺(85:15:0.25V/V)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测波长283nm。本研究的扩大中药及植物中粉防己碱药物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简便,灵敏,准确的分离,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