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新补偿方法的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和零磁通电流互感器检定系统。文中对电流互感器误差补偿原理进行了全面分析,把各种补偿方法归纳为磁势补偿和电势补偿两大类,从中找出了多种新补偿方法。并据此提出了磁势补偿和电势补偿两类零磁通电流互感器,分析了它们的稳定性。说明由电势补偿零磁通电流互感器分级分段组成的零磁通电流互感器检定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检定数据准确和线路简单等优点,是至今比较完整的电流比例检定标准。  相似文献   

2.
传统继电器电流保护方案在实施的时候,受到的影响要素主要是来源于电力系统采用何种方式运行,以及各种常见的故障类型,而自适应电流保护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的避免传统保护出现的弊端和缺陷.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电流保护解决方案,这种系统主要运用的网络包含了3层RBF神经网络模型,主要的部分构成拥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故障方向判别、故障类型与相别判断.为了能够确保该系统能够可靠的实现保护,对其进行了深度的测试和各类型的仿真实验,通过最终获取的实验数据,分析之后得到RBF网络训练效率高效同时证明该电流保护方案在实践当中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种不同脉宽 ( 30ns,5 0 0fs)的KrF准分子激光淀积类金刚石薄膜 ,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离子探针的测量 ,研究了激光等离子体成分、平均离子能量和通量等随激光能量密度、淀积距离的变化 ,对两种脉宽的激光等离子体淀积的薄膜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比较 ,并且研究了激光等离子体特性对淀积薄膜类金刚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1989年3月超级大活动区AR 53 95中几个与活动区电流密切相关的观测事实,认为导致耀斑发生的直接关键因素在于活动区电流的增强。在这种模式下,分析了耀斑现象的贮能过程,井建立了活动区电流暗条的运动方程和能量方程。根据该活动区的观测数据,从理论上计算和讨论了由活动区电流增强导致耀斑出现的可能性。所得结果与观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用可见光探针阴影成像方法研究了在激光产生等离子体中出现的不均匀性结构,特别是由于流体力学不稳定性而在薄膜靶后表面出现的小尺度喷流结构。  相似文献   

6.
沈浩明 《中国科学A辑》1984,27(3):234-246
偶极子在脉冲激励下的电流响应是一脉冲系列。本文利用准行波解法求得了系列中每一个电流脉冲;利用递推关系确定了各脉冲源函数和响应函数的关系。 整个时序解给出了一幅清晰的物理图象:电流脉冲响应可以用幅度、主波和长昆来表示;脉冲间关系则用特征函数、反射函数、导纳函数和传输函数来表示。 和总体解比较,时序解具有解析表达式简单、物理图象明确和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赵学溥  肖佐 《中国科学A辑》1987,30(4):416-422
从定常态电离层电荷守恒方程和欧姆定律出发,导出了适用于整个半球、同时包含中性风和场向电流这种效应的电离层电场、电流基本方程组.在电离层积分电导率和中性风已知的条件下。建立了两类定解问题,并给出了数值求解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载电流夹紧杆在磁场作用下的非线性稳定性,其磁场由两根无限长相互平行的刚性直导线产生.杆的自然状态在刚性导线所在的平面内,并且与两刚性导线等距.首先,在空间变形的假定下,给出了问题的数学描述,讨论了线性化问题和临界电流.其次,证明了杆的过屈曲状态总是平面的.最后,数值计算了分支解的全局响应,得到了杆过屈曲状态的挠度、内力和弯矩的分布.结果表明,载电流杆既可发生超临界屈曲,又可发生次临屈界曲,其性态依赖于杆与导线间的距离;同时,在超临界的过屈曲状态上还存在极限点型的失稳,这与通常的压杆失稳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采用磁扫描测量方法,在YBCO(123和124)薄膜上获得了实验临界电流和磁弛豫率随温度及磁场的依赖关系,借助于集体钉扎和热激活磁通运动模型,求出了真实临界电流(即对应于激活能为0的电流),从而区分开量子磁通隧道效应和热激活磁通运动对实验临界电流的影响,发现当温度(T)约低于10K时,由于磁通量子隧道效应的存在使得磁弛豫率不再随温度的下降外延至零,这种额外的磁通运动进一步降低了实验临界电流值,使其在低温下随温度降低而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双绝热磁流体方程组阐明新星爆发后主壳层向赤道面运动的规律,当主壳层在强偶极磁场作用下向外抛射时,由漂移电流产生平行于赤道平面的等离子体电流环,它们在磁场作用下向赤道面逐渐靠拢形成赤道带;在极冠区由于等离子体流速与磁场平行,不能产生电流环而形成单独的极冠凝块,极冠凝块与赤道带速度的差异是由于等离子体流横越磁场时感应电场能量的消耗。根据本文提出的电流环模型,对于新星DQ Her作了估算:新星爆发时的磁场约为106—107高斯,赤道带形成的时间约为4—6年,与观测大致相符,文中还提供了观测上进一步检验模型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首先提出了电阻网络电流分配的能量损耗最小原理 ,接着用此原理对一个电阻网络建立了二次规划数学模型 .求解此模型得到了各个支路上的电流值 .此电流值和由基尔霍夫定律计算出的电流值一致 ,同时由此原理推导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从而得出结论 :电阻网络电流分配的能量损耗最小原理是正确的 .最后 ,讨论了此原理在电路分析理论中的地位 .  相似文献   

12.
《模糊系统与数学》2021,35(3):155-166
针对目前高速列车差动保护系统所使用的直通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与运行方式,结合主要元件的故障模式和机理,构建故障树模型,采用下行法计算其最小割集为84个,利用专家评分法与梯度模糊数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故障树各个底事件与中间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权重,进而计算出顶事件的失效概率,发现其可靠度较高,其中绕组故障对顶事件(电流互感器失效)的贡献度最高,通过与传统的模糊故障树分析法作比较,体现出了本文所提算法的优越性。可为高速列车电力牵引系统的可靠性量化分析与评估奠定基础,为动车组电流互感器的运营维护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文献[1,2]中等效电流理论,推导出矩形与三角形栅状耦合器的计算公式。公式较过去便于计算,表示形式简练,而且也可由公式直接估计耦合器特性。文中的推导更证实光波导等效电流理论对解决光波导耦合问题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带电粒子在磁尾中性线磁场的运动规律,讨论了磁亚暴期间的三维磁层电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晨昏电场的作用下,磁尾中性线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将产生晨昏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分离。与此同时其磁镜点也要升降,利用这个结果以及粒子的具体轨道,文中还讨论了磁亚暴期间的三维空间电流体系,并和磁扰期间电子极光与质子极光发生的地区产生的分离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楼祺洪 《中国科学A辑》1989,32(7):760-768
本文首先给出了放电泵浦XeCl准分子激光器X射线预电离动力学的负离子模型,解释了不同HCl浓度下的预电离过程。然后选取对XeCl激光动力学起主导作用的反应物及动力学过程,建立了放电泵浦XeCl准分子激光简化动力学模型,并用此模型计算了激光特性和最佳输入能量密度,计算结果能很好与实验符合。最后给出高比能X射线预电离XeCl准分子激光器的理论设计,根据单位体积输入能量、放电区长度、放电电流和气体压力等参量优化结果,XeCl准分子激光每立升可输出能量9J左右,效率为2%。  相似文献   

16.
从经典的单一弛豫时间Debye方程着手,考虑各个弛豫时间的电偶极子对弛豫过程贡献的物理意义后,近似地获得了以任意激活能分布的电偶极子数与等温衰减电流的基本关系,即电偶极子激活能分布密度与电流I和衰减时间t的乘积成正比.数值计算结果检验该理论时表明:无论以分立或连续分布形式存在的电偶极子,精确的与近似的It-logt关系符合得相当好.该理论解决了长期以来电介质中弛豫时间分布非常难得的问题,应用于介电频谱时得到了Hamon早年提出的广泛应用的经验公式的相似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田昭武 《中国科学A辑》1981,24(4):442-448
本文提出了传输过程特征电流I*的概念及其应用.多孔电极每一传输过程的各有关参数,在数学处理中自然地集合为一个具有电流因次的参数,称为特征电流I*,其值反映该过程的传输性能.I*值可由实验测定.它取代原有参数并减少参数数目,方便数学处理.在过电位超过3RT/nF条件下,取得了电极传输极化状态——反应物浓度分布,有效电位分布,局部电流密度分布,利用率因子以及极化曲线形状等的关系式与图.它们只取决于极化电流I对各I*的比值,若逐步增加电极负荷,则各种传输过程的极化,按各I*值从小到大的次序出现.  相似文献   

18.
从位错和能量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畸变原子和普通原子间的能量差别,结果表明:位错原子的电动势比普通原子的电动势高出大约2.1V,溶解速率是普通原子的1017倍。提出了金属裸表面溶解的模型。理论计算得到了裸体表面溶解电流和位错密度的关系。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快速划破装置测试了不同应力应变状态下321不锈钢单晶体在3.5%MgCl2水溶液中裸体表面溶解电流。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扭转的线性双折射光纤。高线性双折射光纤在熔融态下扭转后形成高椭圆双折射光纤。具有合适扭转率的这种光纤是检测Faraday效应的功能型光纤,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线性双折射对检测的影响。用上述光纤对电流进行的测量证明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考虑Hall和离子滑移电流的影响,在旋转系统中研究导电流体非稳定的MHD Couette流动.在小数值磁场Reynolds数假定下,推导出基本的控制方程,使用著名的Laplace变换技术,数值地求解该基本方程.分两种情况:磁场相对于流体或者移动平板固定时,得到速度和表面摩擦力统一的闭式表达式.用图形讨论了问题的不同参数,对速度和表面摩擦力的影响.所得结果显示,主流速度u和次生速度v随着Hall电流而增大.离子滑移电流的增大,也会导致主流速度u的增大,但会使次生速度v减小.还给出了旋转、Hall和离子滑移参数的综合影响,确定了次生运动对流体流动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