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黄樟油素电氧化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循环伏安法与旋转环盘电极在研究了含甲醇溶剂中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氧化的电极过程,提出了生成胡椒醛的电极反应步骤。分析结果表明,电解产物中含有胡椒醛。  相似文献   

2.
用三氧化铬-丙酮、三氧化铬-乙酸,重铬酸钠-硫酸等氧化剂对异黄樟油素进行了氧化反应,用GC-MS法分析了反应主要产物,确认出了9种氧化产物的结构,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原料的转化及各种氧化产物的含量,认为在足量重铬酸钠氧化下,胡椒醛的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洋茉莉醛电化制备电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稳态电势扫描法及微分电容法,研究了由异黄樟油素经两次电氧化制备洋茉莉醛时的电极过程.根据实验结果,认为第一次电氧化是异黄樟油索的环氧化过程,属于EECC机理;第二次是环氧化物的水解产物(双醇化物)的电氧化得到洋茉莉醛.  相似文献   

4.
洋茉莉醛,又名胡椒醛,外观为具有洋茉莉花香的白色或黄白色闪光结晶,其天然品少量存在于洋茉莉花、刺槐花等花池和香荚豆等植物中。洋茉莉醛的生产通常以从黄樟树水蒸气蒸馏得到的黄樟油素为起始原料,与氢氧化钾共热转化为异黄榜油素,经氧化、苯苹取、中和洗涤、常压蒸苯、乙醇结晶等工序后得洋茉莉醛成品。国内厂家目前大多以黄樟油素为原料生产。有关研究单位现已开始研制以邻苯二酚为起始原料,经亚甲基化、酸化、氧化脱坡三步反应合成泽茉莉醛的生产新工艺。洋茉莉醛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在食品、日化、精细化…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胡椒醛的天然来源,各种不同的合成方法及性质和主要用途,并重点阐述了电化学方法合成胡椒醛的进展,提出了合成胡椒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Fenton试剂处理洋茉莉醛香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确定了Fenton试剂法处理洋茉莉醛生产废水的最佳条件是:pH为3.0,H2O2与Fe2 的最佳摩尔比为10∶1,每200mL废水需H2O2(30%)的最佳用量为20mL.反应2.0h后CODCr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此方法对于洋茉莉醛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改性骨架铜催化氢化黄樟油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氢黄樟油素主要用于合成高效、用途广泛的农药增效剂———胡椒基丁醚 .采用自行研制的改性骨架铜催化剂 ,在 4 0℃ ,1MPa下对黄樟油进行了催化氢化得到二氢黄樟油素 ,反应的转化率为 99.8% ,收率为98.0 % .对催化剂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活性中心被抑制和催化剂结构的规整性可能是导致催化剂活性、选择性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氯甲基二氢黄樟油素的绿色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绿色合成甲基二氢黄樟油素的新方法,1.00mol(含量95.1%,来自香桂叶油)二氢横樟油素、1.40mol(含量95%)多聚甲醛和360moL36%盐酸,在70℃,剧烈搅拌7h,得到氯甲基二氢黄樟油素(含量93.4%以上),产率98.6%,氯甲基化反应的废水经过处理可以回收盐酸,CODCr降到62mg/L,色度降到40倍,pH变为9。  相似文献   

9.
以香桂叶油为原料合成二氢黄樟油素为目的,在W-2型瑞尼镍的催化下加氢,并研究了催化剂用量、温度、压力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桂叶油在无溶剂条件下。用32:1的W-2型瑞尼镍催化,在120℃、2MPa的氢气压力下反应2h,可合成二氢黄樟油素,不经过蒸馏提纯,质量分数为98.5%,产率为95.6%,无废水和废渣排放。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研究了高锰酸钾对烯烃氧化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烯烃的氧化是分步进行的,首先高锰酸钾与烯烃反应生成环型的高锰酸酯中间体,此中间体易在反应条件下分解为羧酸或酮.文中主要考察了酸度介质及取代基对此氧化反应的影响,给出了该氧化反应的一些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高锰酸钾直接氧化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磺酸酚妥拉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盐酸介质中高锰酸钾直接氧化甲磺酸酚妥拉明产生化学发光这一现象,建立了一种简易、快速测定甲磺酸酚妥拉明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本法测定甲磺酸酚妥拉明的线性范围为0 05~6μg/mL,检出限为0 01μg/mL,对浓度为4 0μg/mL的甲磺酸酚妥拉明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到相对标准偏差为3 0%.将本法用于针剂及尿样和血样中甲磺酸酚妥拉明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一种简单、廉价、安全、高效的合成溴化二芳基碘鎓盐的方法,该方法由各种芳烃出发,经过高碘酸钠氧化简便高收率的合成了一系列溴化二芳基碘鎓盐(28%~88%),产物经1H NMR和熔点证实.  相似文献   

14.
用高锰酸钠氧化法去除水中的苯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高锰酸钠对水中苯胺的去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高锰酸钠投加量的增加,水中苯胺的去除率增加,在苯胺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温度为18℃,pH值为6 8,反应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高锰酸钠质量浓度为30mg/L时,苯胺的去除率达92 12%·水样的pH值对苯胺去除效果有较大影响,在强酸性及强碱性条件下苯胺去除效果高于中性条件,pH值为3时,苯胺去除率为97 55%;pH值为11时,苯胺去除率为96 33%·升高温度或延长反应时间对苯胺的去除均有正的影响·苯胺是通过高锰酸根和新生态的氧将其氧化成苯醌而去除的·  相似文献   

15.
高锰酸钾灭活铜绿微囊藻及胞内毒素释放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锰酸钾对微囊藻毒素MC-LR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MC-LR氧化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铜绿微囊藻细胞外代谢有机物(EOM)和细胞内代谢有机物(IOM)背景下,MC-LR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368.3(mol·L-1)-1·s-1和400.2(mol·L-1)-1·s-1.同时,采用高锰酸钾对铜绿微囊藻进行预氧化试验,研究不同氧化剂投加量、氧化时间对铜绿微囊藻活性、藻毒素MC-LR的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藻活性、细胞内MC-LR的释放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氧化过程中存在两个氧化剂暴露剂量临界点,细胞灭活临界点及毒素释放临界点.细胞灭活临界点之前氧化剂主要与EOM和藻细胞细胞壁上的分泌物反应,藻活性缓慢降低,细胞灭活临界点之后,氧化剂直接与细胞壁反应,导致藻细胞迅速丧失活性,同时藻活性下降速率常数由0.49~2.35(mol·L-1)-1·s-1突变至5.00~19.38(mol·L-1)-1·s-1.毒素释放临界点之前藻细胞基本保持完整,MC-LR释放不明显,毒素释放临界点处藻细胞发生明显破裂和溶解,细胞内MC-LR大量释放,同时,MC-LR释放速率常数在临界点前后由0.55~1.45(mol·L-1)-1·s-1突变至0.96~14.45(mol·L-1)-1·s-1.3维荧光光谱(EEM)分析发现,当高锰酸钾暴露剂量达到细胞灭活临界点时,EOM中类腐殖质峰开始出现,暴露剂量达到毒素释放临界点时,类腐殖质峰显著增加,与藻细胞活性及胞内MC-LR释放规律类似.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研究了高锰酸钾对莰烯的氧化的 ,着重就反应介质的酸碱性,反应温度。溶剂等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莰烯可以作为一个简单易行的合成莰尼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以KMnO4为氧化剂,相转移催化氧化合成对硝基苯甲酸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丁基溴化磷的催化效果最好,收率达76.6%;以价廉易得的季铵盐A-1为氧化剂,能进行缓和反应,且收率提高,达74.3%.此外,KMnO4的自身分解严重影响它对底物的氧化作用,由此确定反应以在中性介质中发生为宜.  相似文献   

18.
氧化反应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中,对氧化过程实现绿色化可有效地减少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其原子经济性.笔者以分子氧和过氧化氢等为氧化剂,开发了可循环回收反复使用的固体催化剂、高效的均相金属卟啉和酞菁催化剂,以及无金属的环糊精催化剂体系.结果发现钌改性的铁锰尖晶石、钌改性的水滑石类催化剂和钌改性的全硅分子筛均为有效的仅使用氧气为氧化剂的高效催化剂;在以非贵金属为活性中心构筑固体催化剂方面,制备了以镍和钒为活性中心的有效催化剂体系;通过对仿生催化氧化体系的研究发现,简单的金属卟啉可有效地转化环己烷到己二酸、促进烯烃的环氧化以及由硫醚生成亚砜,金属酞菁可将对硝基甲苯氧化转化为对硝基苯甲酸;在开发无金属催化氧化体系方面,采用β-环糊精作为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在水中多种有机物温和条件下的催化氧化转化.因此可以认为固体催化剂和仿生催化剂均为在温和条件下可活化分子氧或过氧化氢、实现绿色氧化合成的有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软硬双模板法制备了多级孔Mn3O4,考察了高锰酸钾热处理温度对多孔Mn3O4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SEM和N2吸附-脱附表征研究显示,所制备的催化材料为多级孔催化剂;XRD分析显示,当高锰酸钾热处理的温度提高到200℃,Mn3O4变为Mn5O8.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升高温度有助于所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提高;高锰酸钾200℃处理的催化剂显示了最好的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