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直至19世纪末期,物理学家一般还是相信光是一种波,因此,大家认为它必须藉由某种媒介物才能前进,正如声波是在空气中振动一样。科学家几世纪以来一直都相信,宇宙间充满着一种闪亮、神秘、幽灵似的物质,叫做以太,是光波的媒介物。许多科学家都试图欲探测出以太,但无人成功。最后,Albert Michelson和Edward Morley于1887年做了有名的实验,提供强而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正>(译自APS News,2007年5月)直至20世纪20年代时,物理学家都知道原子大部分的质量位于其中心的原子核中,而这个中心核中含有质子。1932年5月,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宣布原子核中还有一个新的、不带电的粒子,他称之为中子。  相似文献   

4.
1798年6月,伟大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1810)发表了他著名的地球密度之测定。卡文迪许生性固执、极度害羞且古怪,人们一提到他,就会想起那穿着已过时50年的衣服,总是避开人群,尤其惧怕女性的怪科学家。他都在夜晚外出散步,以避免被邻居撞见,甚至在家中另装一个楼梯,以防上下楼时和仆人相遇。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来,人们对光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光的本性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长久以来困扰了很多有智之士。光的波动说笛卡儿(R.Descartes,1596~1650)就光的本性问题,在1637年提出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光是类似于微粒的一种物质;另一种假说认为光是一种以“以太”为媒质的压力。虽然笛卡儿更强调媒介对光的影响和作用,但他的这两种假说为17世纪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论埋下了伏笔。17世纪中期,意大利的格里马第(F.Grimaldi,1618~1663)首先注意到衍射现象,这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19 世纪末,以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渐趋完善,著名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W. Thomson,1824~1907)甚至认为:“未来物理学将不得不在小数点后第六位去寻求真理。” 他在1900 年末为展望20世纪物理学而写的一篇文章中说:“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相似文献   

7.
经常被称为“氢弹之父”的泰勒(Edward Teller)在美国热核武器计划研究中是最具争议性的科学家之一,有许多同事认为他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物理学家,但也有人因他一贯的专制作风与一味追求核融合计划,以建造“超级炸弹”的行为而与他保持距离。  相似文献   

8.
测光术是天文技术中主要的方法,尤其当要测定某一天体,例如变星、小行星、活跃星系核以及超新星的光度时.布格(Pierre Bouguer)被称为“测光术之父”,他是18 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在测光术方面完成最早有记录的一些测量  相似文献   

9.
21 世纪,激光的使用无所不在,形成了每年几十亿美元的产业,随便举几个例子,电信、数字光盘播放器(DVD player)、结账扫描机、切割及焊接器、眼睛手术、刺青移除、牙科和医学等都是激光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有时要让世人认同一项发明有实用性是需要过人的耐心、毅力与自信的,就以发明影印过程,因此开启了今日数十亿美元产业的物理学家ChesterCarlson为例,在他申请到影印术专利后的好多年间,他都无法找到一家对影印术有兴趣的公司。这在当时真是一项无人要的发明。Carlson于1906年诞生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在南加州长大,是家中唯一的小孩,父亲到处帮人理发,Carlson在艰困的童年中培养出坚忍与耐力。14岁时,他父亲因为关节炎导致跛脚,为了维持家计,Carlson在放学后及周末到当地的印刷厂工作;17岁时,他的母亲死于肺痨。Carlson一直着迷于图形艺…  相似文献   

11.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始于1897年电子的发现,到1995年顶夸克的发现经历了100年.在这100年中,随着不断地发现新粒子和新现象,粒子物理学从孕育、诞生、成长到成熟,形成了一门崭新的物理学前沿学科.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在全世界物理学家的努力下,在暗物质、超固体、材料科学、粒子物理和对宇宙的探索等诸多领域有了令人惊叹的进展.万众瞩目的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于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法国科学家A·费尔和德国科学家P·格鲁伯格名下.下面回顾一下物理学家们在2007年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相似文献   

13.
 被闪电击中的人在他们的皮肤上经常会产生红色、分枝状的图案,并常会持续好几天,这很可能是皮肤下易脆的微血管因电流冲击而破裂所致,是不规则分形的自然例子;俗语称之为“闪电花”,也被叫作“利希滕贝格图形”,以纪念18 世纪的物理学家利希滕贝格(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美国伟大作家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2009)在他1960年的诗《宇宙之胆》(Cosmic Gall)中这样写道:“中微子,极其细小,它们既不带电荷,也无质量,和物质完全没有相互作用.”中微子在当时是相当新的发现,之后的两年,物理学家渐渐开始了解这个神秘的“幽灵粒子”,例如他们发现,中微子不只一种,而物理学家往后花了40年才将它们全部找到.  相似文献   

15.
 当我拿到大学文凭时--那是在很久以前了,物理学著作对我而言如同一片尚未勘探的浩瀚海洋,在开始自己的任何研究之前,我不得不为其每一部分绘制航海图。不在详尽地了解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怎能做任何研究呢?幸好在研究生院的第一年,我有幸碰到一群资深物理学家,他们不顾我忧心忡忡地反对,坚持认为我必须马上开始研究工作,并且随着工作的进展,用什么、学什么。如此一来,沉浮全看自己。出乎意料的是,我发现这种方式很有效。我努力提前拿到了博士学位--尽管那时我对物理几乎一无所知。但我确实学到了重要的一点:没有人无所不知,也没必要无所不知。另一点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延用我关于海洋的比方,如果你已经在游泳而不至于沉没,那么  相似文献   

16.
虽然有几位知名的物理学家,包括Maxwell、Lorentz与Henri Poincar啨都曾于1900年以前发表过有关特殊相对论的论文,但一般来说,1905年被视为是特殊相对论诞生的一年。就在那一年,当时默默无名的专利局职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发表了两篇有关特殊相对论的重要论文。爱因斯坦于大学毕业后无法在大学谋得数学和物理方面的教职,因此到瑞士伯尔尼市的专利局上班。虽然无法立即获取最新的科学知识,也无法和其他科学家密切联系,只能利用工作之余努力研究,他却在当时完成了举世震惊、横跨各领域的理论物理论文。1905年6月,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7.
王进萍 《物理》2008,37(11):808-812
水中月、镜中花,对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对称与不对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物理学家们长期努力、苦苦探寻的一个基础而又深奥的科学问题.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提出的有关理论就是向我们诠释:因为有了对称性破缺,才有了延续至今的宇宙万物和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才有了我们个性各异的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难得一遇的“伟大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物理学界可谓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超级天才人物爱因斯坦,正是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一颗最光彩夺目的巨星。为了缅怀伟人,激励今人,惠及来者。笔者特意在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和他的彪炳史册的狭义相对论创立100周年的日子里,撰写此文。籍以光扬爱因斯坦那种至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精神力量。毋庸置疑,爱因斯坦的巨大科学成就、严谨的治学态度、精辟的思想见解、完美而高尚的品格等,必将对21世纪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只有他才能与牛顿相媲美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普林斯顿,享年76岁。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地面的望远镜,或像哈勃太空望远镜等仪器拍摄出高分辨率的星球彩色照片,是现今天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但以前并非都是如此。在发明摄影术之前,天文学家必须将他们在望远镜中之所见手绘出来,时常会遗漏重要的细节;天文学家再将原先的初图重画复制,错误也不知不觉地存在画中。一直到达盖尔发明银版照相法后,天文学家才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叶的科学家在巡回各地演讲时,都会用一个被认为是霓虹灯始祖的装置来取悦观众。他们会取出一个两端都嵌有电线的玻璃管,将管内大部分的空气抽出,并加上高压,这样玻璃管内就会闪出可爱的荧光图案。科学家原本认为霓虹光是阴极放出的某些射线所产生的,但最后是由一位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英国教授所做的基本研究解开了此谜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