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结合非平稳性度量,研究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进行趋势噪声分解,提出基于非平稳性度量的准则来判定舍弃的本性模态函数的数目.通过数值模拟证明了该准则克服了连续均方误差准则的缺陷,在不同噪声强度和复杂趋势下,都能够达到很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是各国经济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04-2013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设定了面板协整模型,从时空角度构建面板协整模型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新动态效应.结果表明,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能有效地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选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2000-2019年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其动态变化视角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直辖市、西南和西北地区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中南地区经济会因为收入差距的扩大实现增长,其他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直辖市城乡收入差距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而东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与之相反;华北、中南地区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同向效应,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趋势向好,城乡收入差距仍需改善.  相似文献   

4.
碳市场价格呈现非线性、非平稳的复杂特性,准确预测具有较大的挑战。基于“分而治之”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回归的多尺度碳市场价格预测模型。提出的模型利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对碳市场价格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启发于EEMD局部特征分解的特点,对分解后的分量采用局部回归方法进行预测,然后将分量预测结果进行集成。采用的局部回归方法包括局部线性回归(LLP)、局部多项式回归、局部岭回归、局部主成分回归、局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局部套索回归。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局部回归的多尺度预测模型具有优异的预测性能。在提出的模型中,EEMD-LLP结构简单且性能更为突出,进一步对EEMD-LLP参数的适应性进行探讨。与新近提出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了EEMD-LLP在碳市场价格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投入要素可以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进一步可以将无形资源分为信息资源、技术进步、制度与管理因素.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采用鸿沟系数及面板数据分析了要素投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之间的关系,认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正在缓慢拉大,资本投入的地区差距拉大是主要原因,技术进步的地区差距轻微拉大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作用较小,劳动力投入的地区差距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没有影响,而信息资源投入的地区差距缩小对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距缩小有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将城市化与金融发展考虑在内,构建了一个我国1978~2011年关联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尤其是在考虑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影响下,非线性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在非线性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对于追求经济更快增长的政府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非越小越好,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一定实现经济更快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研究了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以滞后两阶的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转换变量建立LSTR2模型最为恰当.研究发现: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低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高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经济增长;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始终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1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三次产业产值数据,应用马尔科夫理论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最小偏离模型,求得产业结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并验证其准确性,预测出2015-202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以2020年的预测值为参照标准,计算出2001-201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产业结构的有序度为0.674-0.993,表明近十几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州产业结构在逐步趋向合理,现已形成较为稳定且有序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故目前优化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关键是如何使三次产业保持稳定发展.分析黔西南州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证实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最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最后,提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构建技术创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多元分析框架,借助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技术创新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变动、政府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实证过程中,采用核密度和空间分析软件揭示近年来新疆城乡收入差距时空特征;借助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城镇化、人口增长和政府财政支出等的不同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对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城市创新驱动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性作用,同时过高的农村人口增长率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政府财政支出没有表现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显著作用,此外,这些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其不同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经济增长及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影响,刻画了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并基于广西1990-201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及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三者间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曲线形态,而金融发展则显示出具有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97-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动态模型,采用SCBB估计方法,分析了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城镇化、市场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明显.研究结论认为市场化、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意义,相邻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关系作用下有趋同发展之势.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十八大以来政府主导城镇化进程提出方向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28个省区1985~200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成分对中国地区差距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率是导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技术进步的影响,而规模经济性对地区差距的影响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3.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3):478-489
本文依照八大经济区域的划分,利用面板门槛模型探寻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的门槛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并且不同产业类型的地区存在方向与阶段上的差异。具体而言,商贸型地区出现完整的倒U型特征,工业型地区出现先扩大后放缓的形似倒U型左半部分的特征,其他地区则呈现线性正相关的特征。随着地区现代产业部门密集程度的上升,金融发展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展现出逐渐缩小的负相关规律。因此,政府在制定农村金融发展政策时应注意与地区产业相配合,以产业发展带动金融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以此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考虑公债市场波动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建立基于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的随机经济增长模型,求得均衡时的最优消费和政府债券需求,讨论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对最优消费和政府债券需求的影响,推导出消费的动态路径和经济增长路径,研究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对消费动态路径和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型理论加以检验,研究基于全国层面(1990年-2016年)、区域层面(东部、中部、西部)和时间段层面(1990年-2000年,2001年-2016年)构建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样本期内的全国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来看,支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型关系;从所有制结构不同的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实证分析支持这一结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实证分析并不支持;从分段时间的分析结果来看,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同时在两期上的表现有一定的承接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动态多因子模型,对26个大中城市1999年1月-2010年5月的房地产价格波动进行因素分解,分别提取了表示区域特征的区域因子和城市特征的城市因子,从区域因子的特征看各区域房价波动受政府调控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各区域因子对区域内各城市房价波动的影响贡献度较大,而且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个特征更明显.对区域因子互动关系的研究表明:我国大中城市房价波动存在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分别向东北,中部,西部蔓延的"波纹效应".本文的结论有助于加强不同区域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在收入差距的不同分位点上,金融发展对其的影响会展现出不一样的特征。由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不均,这一作用机制还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本文利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和面板数据聚类方法探寻金融发展对贫富分化作用的分位点特征和地区差异。实证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金融发展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这一作用机制存在动态变化特征。当城乡收入差距从高分位点变动到低分位点时,金融发展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渐减缓,部分省份甚至具有金融发展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业内人士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1983-2011年诉讼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数据,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诉讼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诉讼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关联度,但不同类别案件的诉讼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诉讼量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民事案件收案数和人民法院审理一审行政案件收案数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一审民事案件收案数的Grange原因,其对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民事案件收案数产生正向效应.民事诉讼案件数量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国家法治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5):769-783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对中部地区则产生一个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1):146-154
利用熵权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基于2004到2014年的30个省域数据,在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新城镇化指标,选取短面板动态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及西部的影响比东部更大;初期收入对全国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符合收敛水平,且对东部区域的影响更大;人口增长率对全国及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储蓄率对全国及东部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影响;基于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