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挠力河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时空演变特征并明确其空间分异性与集聚性,为流域景观生态资源管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过程和景观生态功能为基础构建景观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EWM)集成模型明确指标权重;利用ArcGIS 10.7及GeoDa 1.14平台加权叠...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湿地在人类生存空间中的重要性,并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湿地景观规划成果,介绍目前我国的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晶  于泽源  耿美云 《科技资讯》2005,23(24):116-117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中人工湿地改善了水资源的污染状况,其生态功能逐渐地被认识,本文针对人工湿地植物景观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合理引入现代景观中。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人口增长衍生而出的是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张,湿地生态景观板块在城市的扩张与卫星城市的挤压下渐渐从航拍图中消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舒适的景观生态已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蒸发。湿地景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直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材料。同时还能调节气候,净化水源,控制洪水等。有上述功能的湿地景观是现代人们越来...  相似文献   

5.
夏思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510-3513,3518
针对目前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的现状,通过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像解译,得到湿地景观分布的矢量和栅格图;在ARCVIEW 3.3平台下进行空间分析,得到各种湿地景观类型的统计面积和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并分析了湿地面积变化成因及景观类型转换关系,最后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1950、1977和1996年海图为数据源,利用ArcGIS 10及FRAGSTATS 3.3,选取NP,CA,MPS,MSI,FD,LPI,FN,SHDI,SHEI及CONTAG等指标,对福州市区河流湿地南港(乌龙江)近百年来景观演变进行定量分析。依据岸线及0m等深线把河流湿地景观划分为河床、滩涂和岛屿沙洲三种类型。研究发现,研究区河流湿地面积减少,以河床减少最快,岛屿沙洲面积因并岸而微减后又增加,滩涂面积增加后略减少。总体景观异质性下降,河床从原来的连结为一体的基质转变为互相分割的廊道,其内部联系变弱,滩涂从原来被河床分割为零散的数十个斑块而连接成为面积较大联系较强的几个大斑块,成为研究区的基质,内部联系增强,岛屿沙洲经由分割合并而面积增加且形状日趋规整,对河床及滩涂的阻隔作用加大。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景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武汉市城市发展较快的时间段(1996~2001年)的遥感图片作为信息源提取湿地景观信息,采用部分景观格局指标评价5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利用马尔科夫矩阵计算湿地景观与非湿地景观的转化概率,再据此分析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湿地景观的保护与城市景观建设的协调,使得湿地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现湿地景观与城市景观部分与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撑下,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以洪泽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选用1988年和2006年的Landsat TM两期影像数据,对洪泽湖景观构成、景观类型面积大小、面积比例、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以及景观形状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年来,洪泽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然湿地急剧减少;养殖场、耕地和建筑用地显著增加,沼泽和敞水区明显减少.斑块数量增加、斑块密度增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表明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增加,源于人为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HFMD)发病与日均气温存在密切联系,为了解2010~2015年泉州市HFMD分布特征及日均气温对HFMD发病人次的影响,本论述采用基于准泊松分布的广义线性模型(GLM)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在控制星期几效应、长期趋势、气象要素等混杂因素后,计算相对于日均气温P50,在滞后21 d内对HFMD发...  相似文献   

10.
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4.2,采用1993年、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3年6年的遥感数据从斑块、景观层次和景观空间格局上研究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后20 年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湿地面积快速减少,非湿地面积快速增加.2)湿地景观类型中水体与泥滩地变化最大,水体在湿地公园建设之后破碎度增加,形态变化复杂,而泥滩地与之相反,非湿地各景观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发展态势较好.3)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变化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加.4)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水体及草滩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有改变,但整体上湿地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呈现降低趋势,而非湿地特别是耕地景观在近几年优势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1.
On the Trends of Temperature and Daily Range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江河源区近4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江、黄河源区从1961—2001年的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出:江河源区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口最低气温随时间均呈增温态势;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日最高气温的增温更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米气温明显偏高;但也有新的特点:一月份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进人90年代不但没有变暖反而足降低的;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发生了显著的变暖突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LI-8100全自动土壤CO2通量测定系统于2010年7月和10月及2011年1月和4月分别对九龙江口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月和4月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日最高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00:00;而7月和1月的昼夜变化则显示出不同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08:00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2:00和04:00,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均值出现在06:00——10:00.指数回归分析显示,秋茄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5 cm层土壤的温度变化可以解释秋茄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4.4%.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中游湿地是指从山西省禹门口到河南省和山东省交界处的东坝头黄河流域的所有湿地,晋豫陕等省已建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处.湿地类型包含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湿地、河漫滩湿地、沼泽湿地、草甸湿地等,总面积为48.03×104hm2.黄河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高等植物有110科405属936种,其中苔藓植物有13科17属27种;蕨类植物有11科12属20种;种子植物有85科376属88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83科374属887种);植被类型有52个群系.鸟类17目44科239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鸟类9种;湿地哺乳动物仅有2目2科3种;两栖类动物有2目5科14种;鱼类7目12科82种;其它动物589种.此外,还分析了黄河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里木河湿地保护和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塔里木河湿地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流湿地,是多种鸟类栖息与多种候鸟迁徙中转、繁殖的重要区域.本文对塔里木河湿地的基本特征、生态功能、近代变化和其保护与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研究,指出应该重视科学研究,拯救珍稀濒危物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陕西黄河湿地芦苇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本调查法研究了芦苇的生长指标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动态,了解环境因素的改变对陕西黄河湿地芦苇的生长情况影响。结果表明:陕西黄河湿地芦苇平均株高102.3119.22cm、平均茎粗2.180.49cm、平均单株叶面积66.5816.09cm2、单株平均展开叶片数为4.670.99、叶平均生物量为1.240.51g/m2、茎平均生物量为3.251.74g/m2、地上平均生物量为4.492.03g/m2。各项生物指标都与芦苇生长规律相符合,表明陕西黄河湿地芦苇的生长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7.
汉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是湖北省经济精华所在,同时也是污水大量排放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带,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汉江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水污染将更趋严重。通过分析提出,充分利用本地区湿地资源条件,并结合人工湿地,建立一套以农田为中心的,包括人工建造湿地、多级水塘、田间沟渠坑塘或基塘系统、湖滨湿地和河岸植被缓冲带等多种湿地在内的综合湿地系统,来达到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下环渤海典型湿地沉积物中二苯并噻吩(DBTs)的降解途径, 选择辽河口芦苇湿地、天津北大港滩涂湿地和黄河河口湿地的3种不同湿地沉积物, 在模拟季节性温度条件下, 培养56天, 测定DBT的降解率, 分析DBT降解功能基因的丰度, 建立DBT降解率与功能基因群组定量响应关系模型, 解析不同温度下3种湿地沉积物中DBT的降解途径。实验结果表明, 3种湿地沉积物中DBT的降解率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升高, 4ºC培养时, DBT的降解率排序为黄河河口湿地>天津北大港滩涂湿地>辽河口芦苇湿地; 30ºC培养时, DBT的降解率排序为北大港滩涂湿地>黄河河口湿地>辽河口芦苇湿地; catA与dszB基因影响DBT的降解速率。低温条件和中温条件下, 在3种湿地中, 代表Kodama途径的nagAc/nahAc和nidA基因分别起主要作用, 代表4S途径的dszB基因在黄河河口湿地及北大港滩涂湿地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象为PG9171E型燃气轮机为顶循环的联合循环机组,构建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变工况模型.通过改变环境温度及相应边界条件,分析了环境温度对联合循环机组全工况性能及调峰能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以性能保证工况作为基准工况,降低大气温度,以冬季工况为代表,其全工况性能优于基准工况,效率比基准工况提高幅度为1.69%~3.75%,其出功增加幅度为11.48%~11.57%;提高大气温度,以夏季工况为代表,其全工况性能劣于基准工况,效率降低幅度为2.56%~5.08%,其出功降低幅度为10.44%~10.58%;对于机组的调峰能力,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机组的调峰能力在降低,-20℃时联合循环机组最大、最小发电负荷分别为47.63,242.62 MW;40℃时最大、最小发电负荷分别为39.14,172.12 MW,全年温度范围内调峰幅度为132~194 MW.   相似文献   

20.
太原地区西、北、东三面环山,海拔最高点为2670m,最低点为760m,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了解山区温度变化规律,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太原市气象区域天气自动观测站网的建设,为了解山区气象要素的变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选取太原市西山的两个区域气象观测站近3年的资料,对山区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基础研究,提高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