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l比较新旧教材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比较新旧教材,无疑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可以使教师掌握教材编排.更重要的是,通过新旧教材对比,让教师更好地领会新旧教材的不同,进而了解编者的意图,体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新课程标准.下面,笔者以2004年初审通过的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2.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1)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两次重大突破及其思考与检验.(2)了解月球绕地球公转及其对立情形、地球表面附近物体各种运动情形,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而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及其两个极限情形.  相似文献   

3.
物理思想是指自始自终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天体运动论的发展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中 ,几乎囊括了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谈以下几种 :1 观察法观察一般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我国  相似文献   

4.
曹会 《物理通报》2012,(3):37-39
在处理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师生都感到某些"困惑";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反复思考,这些"困惑"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覃卫东 《广西物理》2006,27(1):54-55
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以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为例,指出:一、使教师的合理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引导到不断追问过程与方法的探究行为中去;二、通过追问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安排,使学生的探究行为渗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对科学探究过程各个要素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1课堂设计背景 本节专题复习课的设计与开设,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思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的重要基础课,转动定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常均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讲授.笔者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动能定理讲授定轴转动定律,从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切入主题,分析例题,物理内涵清晰,学生易理解,同时,也有利于与近代物理接轨.北大赵凯华教授在《〈新概念物理教程〉教改历程回顾》一文中所指出的:  相似文献   

8.
周长春 《物理通报》2009,(10):33-36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富有创造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难得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9.
在“万有引力定律”单元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核心主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及具体的活动环节.呈现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流程、思路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学呢?有法则活,有法则通,有法则灵.方法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来研究和归纳一下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学对象:工科类中专生。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辅助物:平抛竖落仪 磁铁铁 球多 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12.
Inspiring 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and empirical studies, we propose a concept of virtual network mass and network gravitational force in complex networks. Then a network gravitational model for complex networks is presented. In the model, each node in the network is described with its position, edges (links) and virtual network mass. The proposed model is examined by experiments to show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牛顿(1642~1727)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曲折历程和传奇故事多见于教学参考资料,但对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到世人公认定律的一段曲折历史却少见叙述,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特撰文对此作一个补遗.……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能直观感知重力,但航天知识涉及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在学习本章知识时学生感觉模型抽象、公式繁多、结论复杂,追根溯源是对模型的认知不足,对物理量背后的物理意义把握不准,从而形成理解误区,本文结合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听课及作业反馈,总结出本章知识理解的误区,以寻找理解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