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单液滴法考察了水相酸度、钴(Ⅱ)在水相和有机相的浓度、萃取剂浓度以及温度和介质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反应机理是两步界面连续反应。文中对介质的影响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含氟硫酸体系HEH/EHP萃取铈(Ⅳ)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流恒界面池法研究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萃取含氟复杂硫酸体系中铈(Ⅳ)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速度、水相金属离子浓度、萃取剂浓度、酸度和温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萃取反应为一级反应,萃取反应的正向表观活化能为50.8 kJ·mol-1,属于化学反应控制。试验得到萃取动力学方程为R=k[Ce(HF)(HSO4-)3+]1.05[H2A2]2.07[H+]-2.43,并探讨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用两相充分混合法,在298±1K下研究了HEH[EHP]-正庚烷-1.0mpL·L-1(Na,H)NO3体系中萃取Fe(Ⅲ)的动力学过程。认为界面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单液滴法考察了Co(Ⅱ)浓度、pH、萃取剂浓度以及温度和介质对HDEHP萃取Co(Ⅱ)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反应机理为两步界面连续反应。文中对应用动力学因素提高Co(Ⅱ)、Ni(Ⅱ)的分离效率也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三种典型的有机磷(膦)酸萃取剂P_(204)、P_(507)、P_(272)在高氯酸盐体系中对Co(Ⅱ)、Ni(Ⅱ)萃取分离能力进行了比较。 在萃取体系有机相中,上述三种萃取剂与Co(Ⅱ)形成的萃合物均存在粉红色八面体与蓝色四面体构型转化的平衡反应。随着萃取剂分子中氧烷基被烷基取代,反应基团磷氧酰基氧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酸性降低,与Co(Ⅱ)形成的四面体萃合物稳定性增强,对Co(Ⅱ)/Ni(Ⅱ)分离的能力增加。Co(Ⅱ)四面体萃合物的稳定性是影响Co(Ⅱ)/Ni(Ⅱ)分离效果最主要的因素。这一结论还可通过Co(Ⅱ)/Ni(Ⅱ)萃取分离温度效应与Co(Ⅱ)萃合物构型转化温度效应的一致性得到证实。在所研究的三类有机磷(膦)酸萃取剂结构因素中,磷氧酰基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是影响Co(Ⅱ)/Ni(Ⅱ)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6个具有高位阻特征的烃基膦酸单十六烷基酯萃取剂,并考察了它们对Co(Ⅱ)、Ni(Ⅱ)、Cu(Ⅱ)、Fe(Ⅲ)和Ca的萃取性能。萃取剂分子中烃基结构的变化对各种金属离子的萃取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空间位阻较大的异丙基和环己基化合物具有比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更高的Co-Ni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艳芝  韩树民  李德谦 《分析化学》2005,33(11):1590-1592
确定萃取机理和萃合物组成时,两相滴定法比斜率法快速简便。本实验利用两相滴定法,首次研究了新型萃取剂仲辛基苯氧基乙酸(CA-12)从盐酸介质中萃取Co(Ⅱ)和N i(Ⅱ)的机理。确定了298 K时萃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oA2.4.1HA和N iA2.4.3HA,该温度下相应的萃取反应平衡常数分别为pKCo=2.91和pKN i=2.64。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分配法研究了以正己烷、环己烷、苯和氯仿作稀释剂时HEH[EHP]对Cr(Ⅲ)的萃取,提出了萃取反应平衡式及平衡常数;对在不同稀释剂中HEH[EHP]萃取能力发生变化的现象作于讨论。  相似文献   

9.
孙都成 《化学学报》1994,52(11):1095-1099
采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2-乙基己基2-乙基己基膦酸[HEH(EHP),P~5~0~7]在盐酸介质中萃取稀土元素时萃取动力学行为的递变规律,讨论了稀土元素分配比(D)和分离因数(β)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测算出正向萃取速率常数(k~f)和逆向萃取速率常数(k~b).发现了萃取动力学中萃取速率常数的"四分组效应","斜W效应"和"钆断"现象,提出利用动态萃取体系分离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苯为稀释剂,考察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ll(EHP),P_(507)从硫酸盐溶液中萃取Zn(Ⅱ)的动力学过程。 (一)实验 1.HEH(EHP)按铜盐法提纯,纯度为99.26%.其余主要试剂为A.R.级. 2。自制恒温恒界面反应池,两相分别搅拌,方向相反,以SZGB-11光电转速传感器测定两相搅拌速度,使之基本相等。根据需要可更换反应池内筒调节界面积大小。  相似文献   

11.
有关Co(Ⅱ)、Ni(Ⅱ)萃取分离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Preston报导了硫氰酸季铵盐(Q~ SCN-)萃取Co(Ⅱ)、Ni(Ⅱ)的平衡研究,认为Co(Ⅱ)的萃合物组成为Q_2Co(SCN)_4.本文用上升液滴法技术考察了Co(Ⅱ)/0.10mol·L~(-1)SO_4~(2-)/QSCN-煤油体系在298±1K条件下萃取速率R与CoSO_4、SO_4~(2-)和QSCN浓度的关系,确定了正向初始萃取速率方程,拟定了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12.
由于2一乙基己基磷酸单(2一乙基已基)酯(HEH/EHP)的PK。比二(2一乙基已基)磷酸(HDEHP)的高,从而用HEH/EHP革取金属离子时所需的水相酸度低,反革容易,国内外对HEH/EHP革取金属离子的机理研究较多[’-‘j,且用于工业生产.但用两相滴定法研究较少“,’‘.在确定机理和革合物组成时,两相滴定法比传统的斜率法快速简便,试剂消耗少.适于弱酸性革取剂的革取体系研究,目前对银的革取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两相滴定法研究了HEH/EHP的正辛烷溶液在HNO。介质中幸取Sr(I)的机理,测定了军合物组成以及计算了相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煤油为稀释剂,研究HEH(EHP)从硫酸盐水溶液中萃取Cr(Ⅲ)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铬离子浓度、萃取剂浓度、酸度、硫酸根浓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推断该过程的主要历程为: 结合水解、络合等步骤,并考虑到检测结果是萃余水相铬离子的总浓度,即 [Cr(Ⅲ)]=[Cr3+]+[(Cr(OH)2+]+[Cr(OH)2+]+[CrSO4+]采用稳态法导出其速率方程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吡哆醇与锰(Ⅱ)、钴(Ⅱ)、铜(Ⅱ)和镉(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达摩尔电导、比移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测定和分析,推断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溶剂浮选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Pb(Ⅱ)、Ni(Ⅱ)以和Co(Ⅱ)。以双硫腙为捕集剂,甲基异丁基酮(MIBK)为浮选溶剂,确定了最佳浮选条件。所拟定的方法用于自来水和工业用水中Pb(Ⅱ)、Ni(Ⅱ)和Co(Ⅱ)的测定,金属离子的富集倍数为37,Pb(Ⅱ)、Ni(Ⅱ)和Co(Ⅱ)的检出限分别为0.2μg/L、1.08μg/L和0.38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7%~103.2%之间;测定结果的RSD≤4.67%。  相似文献   

16.
酸性磷型萃取剂的结构与萃取钴,镍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考察了一系列二烷基磷酸酯,烷基膦酸单烷基酯和二烷基膦酸对钴(Ⅱ)、镍(Ⅱ)的萃取性能。应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萃取性能与萃取剂分子中取代基的极性效应和空间效应之间的关系。并依据萃合物立体构型的差异解释了萃取剂结构对萃取钴、镍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HEH[EHP]从硫酸介质中萃取钴的反应热测定和热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林  孙思修 《应用化学》2000,17(6):666-668
热动力学函数;微量量热法;HEH[EHP]从硫酸介质中萃取钴的反应热测定和热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8.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Cu(Ⅱ)对过硫酸钾与亮绿间的氧化还原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Cu(Ⅱ)的催化分光光度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005~0.10μg/25mL,检出限为6.4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4%,已用于天然水样及矿样中Cu(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The kinetics of the oxtraction of U(IV) chloride in the TOPO-HCl system has been studied using the single drop technique,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U(IV, TOPO and HCl on the extraction rate for U(IV) have been examined. The extraction rate measured were found to be of first order with respect to (U(IV)) and (TOPO) (0). Moreover, the rate varied with (HCl)^3^/^2 between 2-7M hydrochloric acid. The extraction rate equation can be written as R=K(U(IV))(TOPO)(0) The rate constant K was evaluated to be 3.7X10^-^5 at 3M HCl and 15`C.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was found to be 10.8 kcal/mol between 15 to 45`C.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ate-controlling step may be the chemical reaction of UCl4 with TOPO at the interfac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complex UCL4.TOPO.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反应机理和反应历程,优化反应工艺条件,开展了在硝酸体系中以草酸为还原剂、Mn2+为催化剂催化硝酸氧化草酸的动力学研究.通过考察草酸浓度、硝酸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确定了该反应的初始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c(H2C2O4)/dt = kc0.7840(H2C2O4)c0.3192(HNO3),在393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