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感到在电磁振荡的教学中,电谐振实驗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个演示实驗,学生可以牢固地掌握电諧振,电諧振的产生条件、调谐、以及电磁波在空間傳播等等无线电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行高三物理课本中,采用一对来頓瓶来演示电諧振,我们認为是不够妥善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2.
同今年通報7月号發表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材的課時分配計劃”一样,在这裹關於高一下学期的物理教材的課時分配的意見,也採用如下的寫法:在每一課時中,第一段所寫的是这一课時的主题和在課堂上鞏固教材用的習题,第二段所寫的是課外作业的內容。第五章物体的相互作用(6小時) 第一课: 牛頓第三定律(第60節和第61節)。第60節的習題1。閱讀課本第60節和第61節。第60節的習题2、3。第二課: 解習題:第61節的習题4、7、8。第61節的習题5、6。  相似文献   

3.
一、串联谐振电路 1.串联諧振的一般概念图1所示为电阻R,电感L,与电容O所組成的串联諧振电路。由于集肤作用,导綫电阻严格說起来,应該是頻率f的函数,也就是說,随着电源頻率的改变,电阻R的值,也随之相应而变化。然而在一极狹的頻帶內,电阻R我们可以近似的当做是一个定值。故以下讨论中将电阻R只当做是一个常数来  相似文献   

4.
这一節实驗課是電学里学生的第一個实驗課。这個实驗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親手操作,深刻認識电路的意義,徹底了解串、並联電路的特點,並掌握联接簡單電路的技能。这一節实驗课如果收到好的效果。不但可以使学生以后能正确和熟练地联接電路,同時可以掃除在教师作演示实验时学生不了解教师怎樣联接電路的障碍。可见这一節实驗課对学生学習電学是一個很重要的关键。因此,我们認為,無論如何困难也必須領導同学进行这一節实驗课。  相似文献   

5.
我校教師為了交流教學經驗,决定進行觀摩教學。現將我這次進行觀摩教學的備課情况、教學過程及體會等,總結於後,請同志們予以指正。一、教材陳、許合編初中物理學上册第7章‘物體的熱膨脹’第70節‘氣體的熱膨脹’、第71節‘液體的熱膨脹’及第72節‘固體的熱膨脹’。同書下册第10章‘電磁感應’第76節‘感生電流’及第77節‘感生電流的方向’。二、備課 (一) 鑽研課文——在鑽研課文時,不但要對教材內容徹底了解,而且要掌握教材的精神實質,找出新舊教材間有何聯系及每章每節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三年级讲授电磁振盪和电磁波这一课题时,为了使学生对于那些較为抽象的知识易于了解,需要进行演示实驗。这些演示实驗主要的是:电諧振现象、电子管振盪器和放大器、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以及收音机的工作原理等。  相似文献   

7.
向物理專業学生講“功與能”一章,通常以福里斯和季莫列娃合著的普通物理學中§§24、25、26三節作爲主要參考材料。但是,這三節在系统上很不便於教學,在內容上又有一些不正確的地方,根據它們來教“功與能”,結果會使同學們在學習上發生困難。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关於歐姆定律一節,也和電壓一樣是比較難講的部分,因為它是說明電流强度、電壓和電阻之間的关係的定律,内容是比較抽象的,茲就這一節的教学中應該注意的幾點提出個人的意見,供大家在研討這一方面的參考。首先,應了解歐姆定律是說明電流强度、電阻和電壓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它在初中電学中是比較深的部分;雖然學生從第一、二章已懂得一些關於電的初步知識和電流的基本概念,但這些都是比較新穎的知識,學習起來也不能一下就熟練。所以物理課本第三章為了講  相似文献   

9.
我們繼續着本通報54年7月號和8月號所發表的初中三年級上學期物理課教材分配計劃,现在再把初中三年級下学期物理課的教材分配計劃编寫出来,供同志們參考。 這學期的教学時數是34小時,擬分配如下: 第一課 電流的磁場(第50節) 第二課 螺線管的性質和電磁鐵(第51、52节) 第三課 電鈴和电报原理(第53、54節) 第四課 簡单的電報裝置和電话(第54、56節) 第五課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运動(第66、67節) 第六課 電動機(第58节) 第七課 學生實驗:安裝電動機模型,並實驗它的動作(第59節)  相似文献   

10.
在力学实驗中,常用音叉作为标准頻率发生器。但制造音叉时又往往不知道它准确的頻率,需要从实驗中給以确定。我們使用了諧振法测量音叉的頻率,結果相当满意。茲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投影显微器的應用: 投影顯微器的主要用途是,能将生物切片經放大後映在白幕上,供幾十個学生同時觀察,而提高教學效果。它解决了下面幾個問題:(1)節省資金,無需為每一個同學置備顯微鏡一架和切片教材一套。(2)節省時間,教師可同時指着同一投影去進行說明,不致發生觀察上個别的差異。(3)学生通過一次直接觀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第三册第179節(照相術)及初中物理下册第24節(照相機)所講的顯像法,都需要在暗室裏進行,白天在課室裏是無法演示的。現在我將個人在課室裏演示顯像的方法介紹如下,請大家指正。一、製造暗箱代替暗室:做一個木板底、紅玻璃框的暗箱,它的尺寸如圖1所示。底板的四周,應比中間稍低,並貼上黑色絨布條,以使玻璃框和底板接觸的地方不致漏光。ABEF,ADHE,BCGF,AIKJ,JLCD四面均裝上紅玻璃(若無紅玻璃,可在白玻璃上黏一層紅玻璃紙),IBLK面裝的是白玻璃。在箱子里IBLK底下做一個和IBLK同樣大小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无綫电、原子能、特种工艺等一系列科学事业中,广泛地采用着因高頻电磁場的作用而引起放电的元件?雷达中使用着的天綫換向器,它的主要元件是一个装在接收回路內的带有放电間隔的諧振腔,在发射高頻脉冲訊号时极快地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关閉了通向接收机波导管的支路,而在发射結束时极  相似文献   

14.
学校中佈置的家庭作業,是学生实践他在课堂上所學得的知識和方法的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中理論题的思考、計算題的運算等實踐過程,不僅能够使学生鞏固所学的知識,而且能够培养他們獨立工作的能力。 學生從學會理論到能獨立應用理論解决問題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因為学生獲得知識後,必須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才能鞏固知識,才能從掌握了理論逐步達到具備獨立应用理論的能力。既然家庭作業是学生的重要环節,因此檢查家庭作業就是教師的主要工作之一,在物理课上尤其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幾年來,我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試,但也走了一些彎路。以前我們對於家庭作業的處理有以下幾種: 1.全面批改——这样我們常常帶回大批作业在堂下來改,整個時間多為批改作業所佔據。如学生習題為計算题,尚可節省一部分時間。如為問答题,则长篇累积難於批改,結果不是  相似文献   

15.
克重和達因     
在現用高一物理課本第31節中寫道:“在地球上每一個地方,1克重和達因相當的數值,就等於那個地方用每秒每秒厘米做單位的重力加速度的數值。在兩極1克重=983達因,在赤道1克重=978達因,在北京1克重=980達因,平均起來差不多是1克重=980達因,1千克重=980000達因”。照這樣說來,作為力或重量的單位的克重,其大小是隨地點的不同而不同的,而1克質量的物體,其重量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是1克重,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在物理学中重量或力的單位是必须有確定意義的。在同一本書第29節里也說道:“現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第三册(1953年版)靜電感應一節中,有如圖1的實驗,當帶正電的物體拿近相接通的兩個驗電器时,接近帶電體的金箔上(圖1的a_1),照課本中說是帶負電,筆者在去年曾向蘇州的中學物理教師指出這是有問題的(除非瓶b_1不是導體)。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學第二册第九章‘振動與波’中關於叙述波的形成和性質這一部分的教材(自31節至40節)是使學生樹立波動概念的基本知識的。波動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在這以前我們所講的能量傳遞形式,都是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例如風在吹動帆船或風車的時候,風的能量就傳遞給帆船或者風車;水蒸汽用很大的速度衝在汽輪機的葉片上的時候,使葉片和連在葉片上的整個輪機轉動,水蒸汽的能量就傳遞給輪機。所有這些都說明這個物體對另外的物體做功的時候,這個物體的能量就傳遞給另外的物體。而波動却是在彈性體內所有質點相互联繫着作振動的一種運動狀態,它把由於別的物體對它作功而得到的能量在體內  相似文献   

18.
绪論的講授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義,近年来已為很多教師所了解,这里再就1955年新编高中物理课本的緒論提出有關教学間题的幾点意见,供大家參考,並请批評。 1.教学目的怎樣確定? 大家知道,考虑教学目的須要先对教材加以分析和概括。新課本緒論共有三節。在第一節——物質和運動中,首先簡單而具体地說明了自然界由什么组成和人們怎樣認識了自然界的存在,从而作出全部高中物理的第一個結論——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質,整個自然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質組成的。其次,在初中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无线电、原子能、特种工艺等一系列科学事业中,广泛地采用着因高頻电磁場的作用而引起放电的元件?雷达中使用着的天线換向器,它的主要元件是一个装在接收回路内的带有放电間隔的諧振腔,在发射高頻脉冲訊号时极快地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关閉了通向接收机波导管的支路,而在发射結束时极快地消电离,打开通向接收机波导管的支路。可控輕核聚变反应的实現,首先要以高頻脉冲放电建立高温高密度的离子源。要获得光源和用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物理》1955,(10)
问:在讲初中三年级物理欧姆定律一節时,利用新的电压的概念怎样能够說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流是指每秒钟内通过導体某处截面的电量的多少,而电压是每流过一庫侖电量放出能量的多少,电流强度越大,应該是每秒钟内放出的总能量越多,为什么每流过一庫侖的电量時所放出的能量也会多起来呢?) 答:问题中首先提到利用“新”的电压概念怎样能够說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这样提法是否妥当,是可以商榷的。这裹所說“新”的电压的概念想就是問題中、也是初中課本中提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