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缩放管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流速0.34 m/s,管外水浴温度60℃和相同管内工质入口温度的条件下,分别在实验室进行了缩放管及其对应光管管内污垢的对比实验。实验的污垢种类是浓度为1000 mg/L的MgO颗粒污垢、硬度800 mg/L的人工硬水作为工质的CaCO3析晶污垢和MgO颗粒与CaCO3析晶混合污垢。结果表明,缩放管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但诱导期小于对应光管的诱导期。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交叉缩放椭圆管与铜光管的传热和CaCO3污垢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数值方法模拟了交叉缩放椭圆管的内部流场和壁面剪切力。实验结果表明:交叉缩放椭圆管的换热和抗垢性能均优于在对应状态下的铜光管,这主要是由于交叉缩放椭圆管的内部流场和壁面剪切力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交叉缩放椭圆管在低流速时污垢热阻渐近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外螺旋槽管污垢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污垢热阻动态监测方法,考察了冷水硬度、温度、流速及几何参数对外螺旋槽管污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槽管参数对污垢热阻有显著影响,螺距最小的螺旋槽管具有最小的污垢热阻,当螺距增大时,污垢热阻的增长未出现单调变化;温度的升高导致污垢热阻的增大,并且随温度的升高,结垢速率增大,污垢诱导期趋于消失;随着流速的增大,螺...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了CaCO3和Al2O3或MgO混合污垢特性,考察了颗粒浓度、工质流速和水浴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污垢热阻值比纯粹的析晶污垢的污垢热阻值大,流速增大,其污垢热阻渐近值减小,颗粒浓度增大,混合污垢渐近值增大,但当浓度达到某一值后再增加时,混合污垢渐近值基本维持常数,水浴温度在实验范围内变化对结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弧线管传热与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研究先进行了弧线管的传热性能实验,得出了弧线管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以硬度 800 mg/L的人工硬水作为工质,在流速 0.20 m/s,管外水浴温度 80℃和相同管内工质入口温度的条件下,进行了弧线管及其对应光管管内污垢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弧线管有良好的传热与阻垢两方面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高寒地区和机载设备中电子设备对散热装置较宽工作温度的要求,本文提出采用乙醇-水混合物作为环路热管的工质,开展了乙醇浓度对环路热管启动特性和热输运性能影响的研究。实验表明:基于乙醇-水混合工质的环路热管能在低功率下启动,随着工质中乙醇浓度的减小,最小启动功率、启动温度升高,启动性能变差;使用混合工质可以改善环路热管...  相似文献   

7.
内螺旋肋管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六种内螺旋肋管进行了流动与传热的实验研究,实验管内径为16.25-16.69 mm,内螺旋肋高为0.28-0.44 mm,螺旋肋牙数为40-45,螺旋角为43°-45°.研究表明,内螺旋肋管可以有效地强化传热,本文所研究的管型的传热强化倍率为1.67-2.99.比较了两种评价内螺旋肋管性能的方法.用Webb模型及Ravigururajan模型对内螺旋肋管进行了性能预测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两个模型的预测值与本试验结果有较大偏差,相对而言,传热模型稍优.  相似文献   

8.
波纹管污垢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波纹管是一种有效的强化换热元件,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半工业性对比实验研究了波纹管的污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波纹管的抑制污垢性能要优于光管。  相似文献   

9.
管式换热器积灰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建立了气侧污垢热阻实验台,实验研究了管式换热器管内微粒污垢的积聚特性,结果表明积灰随时间呈现渐近特性,没有发现诱导期。同时还考察了流体速度,颗粒直径和浓度对渐近污垢热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螺纹管内污垢热阻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冷却塔中的7根螺纹管进行了长时间污垢实验研究.螺纹管几何参数范围:螺纹数18~45,螺纹角25°~45°,螺纹高0.33~0.55 mm.污垢是颗粒污垢和析晶污垢的混合物.本文基于普朗特类比,引入修正因子β(β=(A_w/A_(wp))/(A_c/A_(cp)),A_w为润湿面积,A_c为截面积,下标p表示光管),对半经验污垢预测模型进行修正,证明了螺纹管内参数对污垢热阻的形成影响很大,并建立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螺纹管的统一结垢模型,对工程实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微粒和析晶混合污垢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设微粒和析晶污垢独立存在,而结晶过程同时发生在换热面和微粒表面,据此建立了一个微粒和析晶混合污垢热阻值的分析模型。并通过MgO微粒污垢和CaCO3析晶污垢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表面特性和流动特性对结垢诱导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换热面表面特性及工质流动特性对结垢诱导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换热 面的结垢诱导期随着材料表面附着力降低和流场扰动增强而延长.  相似文献   

13.
微粒污垢剥蚀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分析了微粒污垢的形成过程,研究了其剥蚀机制,解释了出现污垢诱导期的原因,并重新定义了微粒污垢的诱导期.利用湍流猝发理论导出了一个新的微粒污垢分析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以易测参数表示污垢热阻.在实验室进行了气侧微粒污垢的实验研究。积累了必要的微粒污垢数据并验证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