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一种产生多光束国的二元光学分束器。使用这种分束器时不需附加其他光学元件,便可直接产生会聚的多光束点阵。  相似文献   

2.
用红宝石激光器装配一种廉价,比较简单的系统,用来获得闪光全息底片。这个系统是根据赫夫林格等工作系统。在试图产生闪光全息底片之前,仍然通过He-Ne激光器制出的全息底片来发展全息照相的某些技术。全息底片不是照片,例如小的粒子的全息底片如雾,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粒子之间不能相互遮盖。应用显微镜,在不同距离粒子可以聚焦,显然雾确实是存在的。红宝石激光器的相干性(空间和时间相干)次于He-Ne激光器。由于相干性及在曝光时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由负轴棱镜和球面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该系统可产生θ可变的无衍射光束;论述了它的特点及基本原理,给出了有关设计参数,并指出它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完整三角形光子晶体中引入3条相互平行的单模波导形成定向耦合型分束器,非对称地改变波导间耦合区的介质柱的折射率,可实现能量输出端口能量比的改变.时域有限差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耦合区介质柱折射率在改变量较小时,能保证分束器有较高的能量透过率,且能实现输出端口能量输出比在一定范围内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一种用于DWDM系统中的光开关、偏振无关隔离器等单元器件中的微小薄膜型偏振分束器制造的关键技术.光学膜层采用数学多重优化设计方法;采用Monte Carlo允差分析原理分析膜层的容差,以便选择更易制备的膜系;计算膜层的Macleod极值灵敏度,得到所选膜系各个膜层的误差要求;模拟光学监控过程,以制定相应的膜厚监控策略.设计了实用的棱镜胶合装置,得到了较高技术指标的PBS棱镜.结果表明,棱镜的光学冷加工,是器件制造的基础;光学薄膜的设计与制备是器件制造的关键,也是难点;棱镜的胶合是器件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全息照片是用激光束的干涉图案在照相底板上形成的图象。它们是三维的图象,可用于与杂志封面和计算机的光学贮存器不同的领域里。一项工业应用包含了“拍下”一机械物体的“照片”,把物体置于应力之下,并拍下同一物体的另一张“双曝光照片”。这就在加应力的物体周围形成线条图案,称作干涉条纹,对它作分析可以发现待测物体的缺陷。可惜,此技术产生多图象,妨碍条纹图案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偏振分束器能将非偏振光分成两束正交的线偏振光.文章详细的叙述了具有高消光比、高透射率的偏振分束器的结构设计、制作工艺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仔细分析,说明了研制过程中影响偏振分束器消光比、透射率的因素,最后介绍了偏振分束器的应用前景.研制的偏振束器能使入射光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O光E光均垂直于其输出端面输出,分束角约为102°,光强分束比近似为1,透射率为95%,消光比接近50 dB.  相似文献   

8.
9.
这是一种把单一光束变成两光束,其中一光束偏振,另一光束非偏振,两光束的夹角和强度连续可调的方法和装置。它由一个偏光镜,一个偏光分束镜,一个45°石英退偏棱镜和一对可调夹角的反向旋转光楔组成。旋转偏光镜,即改变了入射到偏光分束镜上光的偏振面。根据马吕斯定律,可知它使得经偏光分束镜出来的两束光强度比连续可调,可为任意值。当偏光镜转动某一特殊位置时,只有一束光出射。两光楔单独相对旋转,可改变两光束的夹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一个可用于密码协议形式化验证与设计的简单逻辑.该逻辑采用抽象的通道概念表示具有多种安全特性的通信链路,可在比现有认证逻辑的更抽象的层次上对协议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亚波长光栅偏振分束器无法实现垂直出射光 、集成耦合效率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了 一种具有光束偏转功能的亚波长光栅偏振分束器,可实现偏振分束且能获得垂直出射光。器 件上 层采用光栅衍射理论设计了可实现偏振分束的周期亚波长光栅,下层通过严格耦合波法与波 前相 位控制理论设计了具有光束偏转功能的非周期亚波长光栅。基于有限元软件COMSOL对设计 的器 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器件可分开TE与TM混合偏振光且能实现光束垂直出射,两种 偏振 光的总透射率在1550nm处超过了76.5%,偏振 消光比为14.0 dB。因此通过该偏振分束器不但可 以获得垂直出射的单偏振光,而且能有效提高垂直耦合型器件的工作效率,有望应用在面向 光纤通信的集成光电器件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高斯光束的远场均匀投射,利用Zemax 优化设计了一种由双凹、平凸双透镜组成的小型匀 光组件。基于理想均匀光斑在其径向上的照度积分与半径呈线性关系的原理,首先利用双凹 透镜缩短光路, 然后对平凸透镜进行约束优化。该组件长度为24mm,可对波长1064nm、腰斑直径400μm 的激光束实现 发散角为6.6°的远场均匀投射。经过设计模型在10m、30m 和40m投射距离处的模拟仿真,结果 显示在4个投射距离处的光斑均匀度都大于93.9%,能量利用率均高于 90%。该匀光组件仅由2个球面和 1个二次曲面构成,结构简单,间隔和厚度公差可达±0.03mm,拥 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实用性,在激光通信、激光干涉照明等领域中具有潜在的使用 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首先讨论了积分器的工作原理,进而分析自动幅度控制(AAC)积分器这种特殊负反馈环路的控制特性和环路响应,作为AAC积分器设计和测试的依据。我们研制了一种可适应速率范围1~20Mb/s的高速自动幅度控制积分器。本文阐述了这种积分器的电路设计,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实验测试结果,并对积分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符合中国超宽带应用标准的工作频率范围为4.2-4.8 GHz的CMOS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LNA)。文章主要描述了LNA宽带输入匹配的设计方法和低噪声性能的实现方式,提出一种3位可编程增益控制电路实现可变增益控制。该设计采用0.13-μm RF CMOS工艺流片,带有ESD引脚的芯片总面积为0.9平方毫米。使用1.2 V直流供电,芯片共消耗18 mA电流。测试结果表明,LNA最小噪声系数为2.3 dB,S(1,1)小于-9 dB,S(2,2)小于-10 dB。最大和最小功率增益分别为28.5 dB和16 dB,共设有4档可变增益,每档幅度为4 dB。同时,输入1 dB压缩点是-10 dBm,输入三阶交调为-2 dBm。  相似文献   

16.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中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通过提供分集增益及空间复用使通信系统极大地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对已有的经典最优天线选择算法和递增递减算法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分析,最后基于递增和递减算法提出了一种融合算法,该算法既减少了计算复杂度,通过仿真表明系统容量并没有很大的缺失,更重要的是该算法在接收端可变天线数目的情况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用未扩束的细激光束照明再现全息图是全息工作者常采用的一种再现方式,并常用于全息干涉计量中自动分析二次曝光的干涉图形,全息存贮中信息的读出等。然而,在1985年熊秉衡等以前报道之前,有关它的理论分析尚未见讨论,熊秉衡等分析了近轴情况下全息图的细光束成象规律。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非近轴的更为普遍的情况,其结果与实验相符,在近轴情况所得结果与他们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牛明生  宋连科 《激光技术》2010,34(2):214-217
为了获得对称且平行分束的偏振光,对双Wollaston棱镜进行了修正,在获得大分束角的对称偏振光后,配合普通玻璃三棱镜,使对称分束光变成平行分束光,通过改变三棱镜与双Wollaston棱镜间的距离来改变平行光的剪切距离。通过测量其透射比得到新设计的分束器的透射在85%左右,测量误差在0.91%左右。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既节省了材料又节省了测量时间,能够满足较精密的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一种测量激光束强度轮廓的新方法给出了光束高斯轮廓的详细尺寸。这种方法可以迅速而精确地测量平坦脉冲和强聚焦光束的斑点尺寸,常规的测量技术对这种光束通常难以奏效。例如扫描光二极管列阵是测量脉冲激光束轮廓最普遍使用的技术,但是它的空间分辨可能受列阵中二极管尺寸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微纳光学器件是光路集成、片上光电转换和检测的重要基础器件,基于硅基微纳多齿谐振光栅,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微纳多齿谐振光栅偏振分束器(PBS),应用光栅对于TE和TM偏振光表现出不同的衍射性质,从而实现偏振分束的目的, 通过严格耦合波理论分析?研究了光栅PBS的性能。结果表明,在1.53 ~ 1.62μm(90nm)的宽带光谱上,该PBS的衍射效率大于97%,消光比(ER)大于16dB,以及角度带宽为8°等的优越性能。此外,还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光栅PBS性能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工艺容差,可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的路由和交换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