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制备了四硫氰合钴(Ⅱ)酸钡的18—冠—6配合物,确定了它的组成,对它进行了红外光谱、质谱、热分析等多项物现性能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结合已测定的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氧载体模型化合物乙二胺钴氧合产物的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探讨。以固相法合成的乙二胺钴吸氧初和吸氧6 d两个阶段为研究体系,在正离子电喷雾质谱条件下能够清楚地观测到乙二胺钴氧合配合物的特征碎片离子。对其中m/z 150.86的碎片峰进行子离子扫描,可得到失去中性氧分子(M=32)的子离子碎片峰(m/z 118.85),从而可进一步确认其为氧合配合物碎片峰。本文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吸氧初和吸氧饱和后的两个体系进行了合理的初步探讨,根据所得质谱数据对乙二胺钴氧合产物的结构、裂解规律及氧气的存在形态给出初步合理的推论,结果表明,吸氧过程是一个老化的过程,乙二胺钴配合物从吸氧初到吸氧饱和后,其形态经历了从双核过氧桥联配合物到双核过氧羟基双桥联配合物形态的转变。初步确立电喷雾质谱(ESI-MS)可做为研究氧合反应和表征氧合配合物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两种新的钴(II)schiff碱配合物水杨醛L-甲硫氨酸-水合钴(II)(1), 邻香兰素L-甲硫氨酸-水合钴(II)(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 并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气体吸收装置测定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吸氧量, 求得氧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参数, 同时探讨了温度和配体结构对配合物氧合性能的影响。用TG-DTG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并采用积分法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推断了两种配合物的第一步热分解反应机理, 得到了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及其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Lundquist,林谦次郎等都曾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钴(II)与硫氰根的配位作用.最近,孙嘉彦等采用平衡移动法研究多级配合物体系时,log[A/(A_(max)—A)]=nlog[R]+logβ_n,作图应得一条曲线,只有当[R]在适当范围内才能使曲线斜率(配位比)接近整数.鉴于文献报道对硫氰酸钴(II)配合物的研究尚未完善,我们在紫外光谱区域,用改善了的方法,测定了硫氰酸钴(II)各级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摩尔消光系数.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两种新的钴(II)schiff碱配合物水杨醛L-甲硫氨酸-水合钴(II)(1), 邻香兰素L-甲硫氨酸-水合钴(II)(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 并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气体吸收装置测定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吸氧量, 求得氧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参数, 同时探讨了温度和配体结构对配合物氧合性能的影响。用TG-DTG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并采用积分法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推断了两种配合物的第一步热分解反应机理, 得到了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及其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用瓶中造船法将5,10,15,20-四羟基苯基卟啉醋酸钴组装在Si-MCM-41中.通过ICP元素分析、DTA差热分析及XRD、EPR、XPS、UV-Vis光谱等对组装前后样品的含量、热稳定性、醋酸钴与5,10,15,20-四羟基苯基卟啉的配位情况、钴卟啉配合物在分子筛中的水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醋酸钴与5,10,15,20-四羟基苯基卟啉完全能在Si-MCM-41中进行配位,配合物在Si-MCM-41中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组氨酸合钴配合物是重要的氧载体模型化合物,对揭示氧载体的可逆吸氧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组氨酸合钴吸氧初和吸氧中期两个阶段为研究体系,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组氨酸合钴氧载体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其质谱裂解图谱中发现了氧合配合物碎片峰,将该氧合配合物碎片峰进一步裂解,可得到失去中性氧分子的子离子碎片峰,从而对其氧合形式进行了确认,根据所得质谱数据对组氨酸合钴氧合产物的结构、裂解规律及氧气的存在形态给出合理的推论。结果表明,吸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组氨酸合钴配合物吸氧初和吸氧24h后,分子氧均以超氧型形式存在,但其型态经历了从双核超氧桥联配合物到双核双桥联超氧羟基配合物的转变。对此过程的研究一直缺乏直接测定方法未被完全确定。本文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此氧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初步确立电喷雾质谱(ESI-MS)可做为研究氧合反应和表征氧合配合物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四极质谱法为主要手段研究了一取代基五氰合铁(Ⅱ)类配合物在真空中的热分解,结合穆斯堡尔谱结果研究了固相物的化学组成,阐明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制,并发现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与取代基团的光谱化学序列一致.对该类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分解活化能与分解峰值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间硝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硫酚为初始原料,合成了一种2-(间硝基-苯基)苯并噻唑配体,并通过与铱的无水三氯化物配合,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金属铱(Ⅲ)类配合物(m-NO2-bt)2Ir(acac),对产物进行了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及溶解性、热稳定性能和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发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二甲亚砜、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分解温度在346 ℃,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配合物在  相似文献   

10.
电喷雾质谱(ESI-MS)是一种软电离质谱技术,已在配合物的结构和机理的研究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组氨酸钴(CoL2)(L=组氨酸)对分子氧活性很高,极易生成双核氧合配合物(CoL2-O2-CoL2)的特点,采用ESI-MS方法研究了组氨酸钴氧合物(CoL2-O2-CoL2)和组氨酸配合物ML2(M=Cu、Zn)。结果发现,质谱图中在相应于双核氧合配合物的高质荷比端(m/z>ML2),CoL2出现质谱峰,而组氨酸配合物ML2(M=Cu、Zn)在质谱图中高质荷比端没有出现质谱峰,只有配合物ML2的相关峰;这个结果证明了文献报道中的双核氧合配合物(CoL2-O2-CoL2)的存在,根据所得质谱结果,初步研究了组氨酸钴双核氧合配合物和ML2配合物的裂解规律。结果表明,可根据质谱数据中有无二聚体形态,做出Co配合物有无吸氧性能的初步判断,因此电喷雾质谱(ESI-MS)可做为研究Co配合物氧合反应和表征Co氧合配合物的有效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稀土与赤霉素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效应,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两种新型稀土(Sm,Dy)-赤霉素(GA3)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RE(GA3-)2Cl.6H2O(RE:Sm3+,Dy3+),镝-赤霉素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略高于钐-赤霉素配合物的。所得的两种配合物均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不溶于水和丙酮中。  相似文献   

12.
Meso-四(对-酰氧基苯基)钴、镍卟啉液晶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巍  师同顺 《中国科学B辑》2007,37(4):329-334
合成了6个系列12个四(对-酰氧基苯基)卟啉钴和镍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声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氢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同时利用DSC、偏光显微镜、循环伏安和表面光电压谱对其液晶性能、电化学性质、荧光性质以及表面光伏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有9种配合物具有液晶性质, 为六角柱状结构, 均为具有较强荧光发射性质的p型半导体. 相变温度最低的是四(对-十八酰氧基苯基)卟啉镍, 为-22.54℃.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1种新的尾式卟啉钴--间-[邻-(4-二乙胺基丁酰胺基)苯基]三苯基卟啉合钴(Ⅱ)配合物,测定了电子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电子自旋波谱,研究了这种尾式卟啉钴与有机碱和双原子小分子CO、NO的轴向反应及其可逆载氧性质.  相似文献   

14.
以固相法合成的三乙四胺钴配合物为研究体系,采用正离子电喷雾串联质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拉曼共振光谱和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氧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及配合物在吸氧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三乙四胺钴配合物的吸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氧合产物由双氧双桥联的氧合配合物CoⅢL-(O2)2-CoⅢL形式向双羟基桥联的老化配合物CoⅢL-(OH)2-CoⅢL形式转变;18O2同位素标记实验验证了Co-O-O-Co的存在。酸解实验说明OH桥联配合物的形成是造成可逆性差的根本原因。这些结果为探知多胺钴配合物的氧合结构和老化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氟烷氧基取代金属酞菁配合物的简便合成及其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些氯酞菁金属配合物,研究了它们与多氟醇盐的反应.结果表明,该反应可以方便地在氯酞菁环上引入多氟烷氧基.借此合成了一些多氟烷氧基取代金属酞菁配合物.产物经分离提纯后,用元素分析、IR、UV-Vis及19FNMR谱进行了表征,并观测了多氟烷氧基的引入对其脂溶性、热稳定性及电子光谱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4-(2,6-二甲基苯氧基)邻苯二腈和金属盐在熔融状态下合成了2,9,16,23-四-(2,6-二甲基苯氧基)酞菁钴配合物,对产物进行了IR、UV-vis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测定和表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DBU催化法合成得到4种四-β-(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金属分别为钴、镍、铜、锌),同时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UV-Vis、IR光谱、质谱表征。还对四-β-(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质研究,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10种未见文献报道的m eso-四(对烷氧基苯基)卟啉合银配合物,研究了其合成、分离、纯化方法.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各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荧光性能,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对其液晶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10个配合物均具有液晶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新的钴配合物[CoL(CH3CH2OH)Cl]Cl,L为N1,N8-二(1-甲基-4-硝基吡咯-2-酰基)三乙基四胺,并用质谱、核磁、红外、摩尔电导、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分析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紫外、荧光和粘度等方法分析了钴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发现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可能为部分插入和静电混合作用模式;电泳法研究了配合物与超螺旋pBR322DNA的作用,发现反应温度为50℃时,配合物能将超螺旋DNA完全切割为缺刻产物。  相似文献   

20.
四硫富瓦烯四硫纶桥联金属邻菲哕啉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3,6,7-四(2'-氰乙硫基)四硫富瓦烯为桥配体的前驱物,合成了标题配合物μ-(trftt)-[M(phert)]2(M=MnⅡ,FeⅡ,CoⅡ,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经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摩尔电导率和量子化学计算表征,研究了电氧化还原和对Li/SOCl2电池的催化特性.发现铁和钴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有利于电池的大电流和低温放电,在25℃和电流密度25 mA/cm2条件下铁配合物使电池的电压和容量分别提高了133mV和218mA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